教育惩戒权应该如何实施?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0
让戒尺重返课堂,教育惩戒权如何落实

在谈到“戒尺进入课堂”的初衷和想法,沈逢春校长说,让戒尺进入课堂,通过发挥戒尺的惩戒作用和威慑作用,帮助学生纠正或改正学习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引领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阳光做人、健康成长,正是学校顶着压力开展这项活动的本意和初衷。
老师:尺在手中、度在心中
对于使用戒尺的一线老师们,他们又有怎样的看法呢?

吴丹是大竹县第二小学四年级 3 班班主任老师,有着 30 年教龄。对于戒尺进课堂,她表示赞成。吴丹老师表示,对什么时候、如何使用戒尺学校和班级都有相关规定。“学校对数量、力度和惩戒部位都做了相关规定。例如,数量不超过 2 个,只能惩戒手掌,在惩戒之前老师要先在自己手掌上试两下,感受力度,以保证高高举起,轻轻落下

罚站不敢罚久,批评不敢说重;只要家长一来闹,学校多半处于弱势,接着老师被要求写检讨、扣工资……这是媒体日前在江苏、山东、江西等地采访时,数十位中小学教师的普遍反映。老师们不再举“戒尺”了,因为风险太大。面对学生时,一些教师只授知识,不再教做人了。

实际上,这种教育惩戒权所遭遇的危机,近些年来屡被提及,并愈发引起公众共鸣。对此,应当辩证地看。
首先,应当看到其正面意义。我们的传统教育中,“教不严,师之惰”、“严师出高徒”等说法,都表达了对惩戒的肯定。确实,惩戒能起到一定的育人作用,但也有可能向学生灌输绝对服从、否定质疑等与现代教育与文明不符的思想,其负面作用不容忽视。更关键的是,很多时候,惩戒与体罚的界线十分模糊。不少人在读书时代都遭受过以惩戒为名的体罚,轻则丧失了学习兴趣,过早结束求学生涯,重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理阴影,影响其性格与个人发展。也因此,我国早就明令禁止教师对学生实施体罚,这是一切文明社会的通行做法,也应当坚定贯彻下去。

但随着禁止体罚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出现了矫枉过正的现象,一些正常、适度的教育惩戒受到了波及,一些家长将教师正常的惩戒行为解读为体罚,采取不科学、不理性的方式过度“维权”,导致教师投鼠忌器,即便是非体罚的惩戒措施,也不敢使出。最后,教师失去了惩戒权,但还可以“明哲保身”,只是对有责任心的教师来说,这种被动常常让其感到无力与悲哀。而那些单靠鼓励与温和教育不起作用的学生,可能沦为最大的受害者,不光无法完成学业,更有可能走上歧途。一些学生暴力伤害教师的案例,在某种程度上说也与教师丧失惩戒权有关。
实际上,适度的惩戒一直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在甲骨文中,“教”字右半边是“攴”,含有“以手持杖、敲击”的意思。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适当的惩戒不仅是老师的权利,更是老师的义务,不了解惩戒,老师就放弃了一部分自己应尽的职责。”现代教育学观点也普遍认为,缺乏惩戒的教育是缺钙的教育,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适当的批评。

恢复教育惩戒权的呼声不是没有。然而,囿于诸多因素,正常使用教育惩戒权殊为不易。除了“快乐教育”之类的观念对教育惩戒的排斥抵制之外,惩戒与惩罚(体罚)的关系如何界定,怎样的惩戒才合理适度等技术层面的问题,短期内也难以解决。
施行教育惩戒权当然不是出台一纸《办法》那么简单,还需建立合法、合情、合理且接地气的惩戒机制,让教师能把握好操作的尺度。而比执行层面更重要的,是社会、家长、学校等相关各方首先要对教育惩戒达成这样一个共识:真正的教育惩戒是一种理性的、规划性的警示、告诫,符合心理学、教育学规律,讲究技巧和策略,是现代教育的一部分,而不是非人道、反教育、落后的教育方式,更与体罚无关。

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舒曾提出,近年有一些教师体罚学生的报道见诸报端,体罚当然不好,但是过度渲染,让老师对学生完全不敢教育,孩子一点儿挫折都不能承受,这同样是教育的失败。如今,学校中的“熊孩子”“小霸王”越来越多,陈舒认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过去人们关注教师体罚较多,那么,教育惩戒权应该如何实施?

“当学生行为违反教育规范时,教师首先应该提出警示,如果多次警示还不改,就要实施惩罚,确保让学生行为回归正常状态。”储朝晖说,“关于教师如何正确行使教育惩戒权,并没有标准答案。不同的老师行使惩戒权的过程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年轻的老师,在行使惩戒权时会更加谨慎、小心,如果是经验丰富的老师,行使惩戒权就不同于年轻教师。不同的学生也不一样。个性不一样的学生,或者因为不同原因违反教育规范的学生,对其行使惩戒权的过程都是不一样的。”

储朝晖认为,如何行使惩戒权是一门教育的艺术,主要是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及互动状况,以确保有效对学生发挥作用。

王维审认为,教育惩戒权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绝对不是一句“教师可以适当惩戒学生”就可以解决的。在内容上应该有一个“度”的问题,什么程度的错误应该受到什么程度的惩戒,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在惩戒权的行使上也有一个“度”的问题,什么程度的错误要有谁来执行惩戒,是教师学校还是专门的社会机构,都应该划分清楚。

学校在这方面也可以出台一些规定。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无权劝退,高中阶段有劝退规定。”王维审说。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对学生实行批评、惩戒教育,学校的校规,包括惩戒规定,需要在听取全体教师、学生、学生家长意见基础上民主决策,校规不能仅由学校行政领导制订,更不能与上位法抵触。

合法校规的制订,需要学校依法治校,并拥有依法治校的纲领性文件——学校章程。教育部已经要求各中小学制订章程,做到一校一章程。章程是明确界定学校办学者、管理者、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机构权责的法律文件。

目前,我国各中小学都在进行章程制订,但有很多学校并没有真正把章程当回事,还是把章程作为校内行政性文件加以应付。学校应该结合章程的制订,明晰教师和学生的权责。



我个人觉得惩戒不是目的,教育才是关键。当然方式很重要,建议别采取人身攻击、伤害自尊的话就行,尽量避开人多的地方,对于初犯者尽量宽容、理解,多以说服教育;对于顽固不化、屡教不改者建议强硬一些,适当加大惩戒力度,比如体力上的劳动、班级上的检讨。当然我是个外行,可能说的不对,抛砖引玉吧!

如何正确使用教育惩戒权
答:第七条 学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学校及其教师应当予以制止并进行批评教育,确有必要的,可以实施教育惩戒:(一)故意不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或者不服从教育、管理的;(二)扰乱课堂秩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三)吸烟、饮酒,或者...

教育惩戒权具体有哪些
答:教育惩戒权(措施)有:(一)点名批评;(二)责令赔礼道歉、做口头或者书面检讨;(三)适当增加额外的教学或者班级公益服务任务;(四)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五)课后教导;(六)学校校规校纪或者班规、班级...

教育惩戒权如何使用
答:3、教育为主导: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以教育为主导,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不良行为。惩戒应被视为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单纯的惩罚。4、透明和沟通:教师在实施惩戒前应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解释不当行为的后果和可...

教师惩戒权实现的对策
答:促进教师惩戒权合理实现的对策建议:加强师德修养;营造良好社会环境,让教师惩戒权有适度的存在空间;制定具体的操作性标准。一、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劳动鲜明的示范性决定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管理活动中必须时刻注重自己的一言...

合理惩戒的实施原则
答:第十四条 教育惩戒的实施原则,强调育人为本、合法合规、过罚适当、保障安全,为教育惩戒权的合法正当适度行使提供了指引;明确了惩戒的类型,按照程度不同,将惩戒分为一般惩戒、较重惩戒和严重惩戒,分别...

教师惩戒权规定
答:(职责要求)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心健康行为的,教师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当支持教师正当行使教育惩戒权,...

在教育过程中如何正确使用惩戒权
答:在教育中使用惩戒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理性和公正性:惩戒应当合理、公正,不能过度或恶意对待学生。惩戒应与学生的行为相匹配,不能过分侵犯学生的尊严和权益。2. 教育性和引导性:惩戒应以教育和引导为目的,帮助...

如何正确使用教育惩戒权?
答:一是要把握好“经纬度”- -注意惩戒场合。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 点,迷择惩戒场合和方式。同时,还要注意惩戒之后的思想疏导,避免学生因为伤自尊而“破罐子破摔”,甚至走极端 二是要把握好“纵横度”-注重纵向比较...

教师惩戒权该怎样行使?
答:教育为主导: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以教育为主导,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并改正不良行为。惩戒应被视为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单纯的惩罚。透明和沟通:教师在实施惩戒前应与学生进行适当的沟通,解释不当行为的后果和可能的惩戒...

如何正确使用教育惩戒权心得体会
答:正确使用教育惩戒权,首先要明确教育惩戒的目的是教育,而非惩戒。教育惩戒应既有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关爱,也有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改过向上的严厉。在实施惩戒时,教师要做好风险评估和安全掌控,避免因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