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我国目前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哪些?结合相关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当前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论依据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2
造成我国目前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哪些?结合相关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分析我国当前实行的宏观调控政策的理论依据

一、我国目前总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1、消费不足是总需求不足的一个原因,而导致消费不足的原因则在于投资不足所导致的需求不足。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政府在进行投资,这是有效的,但不能长久地用这一招。所以需要启动民间投资。投资是一个关于现在和将来做交易的契约,一个长期合同如果没有信用,就不可能实现。同时,投资的本质是借贷,可目前,因为信用问题的制约,银行不愿向民间中小企业贷款,这样,大笔资金就只能在银行里沉淀下来。这是当今总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2、居民收入增加缓慢。多年以来,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更慢,并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
3、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据统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改革前的1978年为2.57:1,2001年达到2.9:1,2002年达到3.1:1。如果按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计算,有人估计差距为5:1~6:1。此外,城乡居民内部富裕家庭与贫困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和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在明显加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带来全社会消费倾向的下降。
4、居民减收增支的预期仍未缓解。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失业人口大量增加,教育、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尚在建设之中,职工工资制度改革滞后于住房商品化和教育投资制度的改革等。
5、产品供给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的不一致。多年来来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下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无效供给形成的供给刚性限制了需求对供给的导向作用,也限制了供给本身创造需求的空间,这也是导致总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
二、针对我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社会总需求不足、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通货紧缩现象,我国果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两大政策的有效配合,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我国第一次开始重视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和两大政策的配合运用,这种配合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扩张财政政策的实施。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扩大了社会总需求,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2、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从1998年开始,中央银行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改善信贷结构、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直接融资等等。近几年来,货币供应量得到大幅度的增加,直接调控手段逐步向间接调控手段转化,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得到较大的发展。
消费信贷、农村信贷、中小企业贷款等有了很大的增长;货币市场也在逐步健全和成熟。货币政策的效果正在得到逐步的显现,贷款规模有了很大增长、消费物价水平也已止跌回升、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也得到了较大的增加。可以说,稳健的货币政策还是比较有效的。
3、两大货币政策的配合。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本身包括对货币政策的大力支持,财政增发国债,有银行购买,这本身是运用银行资金,就是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而且,国债发行数量的增加和种类的多样化也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提供了操作工具。另一方面,国债资金作为资本金投入基础设施项目,也为银行增加贷款创造了条件。另外,财政部还发行了2700亿的特别国债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金,增强其资本充足率。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了我国的出口需求,而经济体制改革和供给结构的失衡又导致了内需的严重不足,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造成了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现象。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果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近两年的实施结果表明,这种政策配合还是比较有效的。
它较好地扩张了社会总需求,并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降低利率水平减少“挤出效应”的抵消作用;同时物价总指数也于2000年开始止跌回升,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开始得到彻底的转换;宏观经济得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两者的配合也较好地起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货币政策为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减少了“挤出效应”的消极影响;同时财政政策为货币政策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工具,也为扩大货币供应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社会总需求仍未得到有效地满足、公众的消费意愿仍不够强烈、信贷结构还未得到合理的调整等原因,我国仍然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拉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扩展资料:
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当前总体良好的发展势头,与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密不可分。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中央一方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打出一套稳增长“组合拳”。
国务院指出,要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四季度要前瞻性地调节社会融资总规模,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抓紧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

一、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新特点、新趋势

1997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宏观经济主要指标处在适度范围内,指标之间相互关系的合理性是多年来所未有过的。与此同时,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强,企业产销率上升,效益状况有一定好转,经济生活中出现了某些多年来我们所追求的积极变化。但是,长期以来累积的体制和结构矛盾依然存在,有的变得较为突出,如部分企业困难加大,下岗职工增多等。我们认为,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确定下阶段经济工作的重点,应特别重视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特点、新趋势:

第一,短缺经济在大多数领域基本结束,部分行业出现相对生产过剩,同时存在结构性的需求实现障碍。由短缺导致的通胀压力将明显减小。一般工业消费品在90年代初就已经出现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化;80年代呈“瓶颈”状态的能源、原材料、交通通讯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近几年已有很大缓解;生产资料产品也大都供过于求;农业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供给稳中趋升。总体上看,在竞争性领域,短缺经济已基本结束,一些行业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生产能力过剩。但在某些仍然存在行政性垄断的领域,短缺情况还是有的。此外,还存在着结构性的需求实现障碍,如城市居民住房紧张与商品住宅大量积压并存。随着短缺经济的基本结束,通胀的压力将会有所缓解。

第二,城乡居民消费稳定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增加。制约经济稳定发展的将不再主要是基础产业滞后而形成的“瓶颈”,而很可能是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障碍。经过80年代以来几轮大的消费热潮后,相当一部分城市居民家庭消费能力正在进入由万元左右向数万元以上消费额的“升级”,其主要目标是住宅。但由于体制和政策上的原因,升级正面临着较大的实现障碍,从而使城市居民消费行为被扭曲。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要更为合理,多数居民家庭对中高档工业消费品特别是家电产品的需求尚处在上升期,但需求强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收入水平。尤其值得重视的是,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不仅仅关系到居民生活水平,而且对整个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起着始发性、基础性的作用。随着基础产业和部分基础设施供求关系的改善,传统的“瓶颈”制约引起经济波动的可能性将显著减小而结构升级的实现障碍可能成为扭曲消费结构,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以至主要因素。

第三,市场推动下的企业结构调整加快,特别是竞争性领域的产品和企业分化突出。总体上的较快增长与相当多的企业亏损并存。生产和销售向行业前几名企业集中的速度加快,规模经济开始出现,以往小型、分散、低效、过度重复的状况有好转的趋势。与此同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占行业多数的企业陷入困境,亏损居高不下,产品积压,隐蔽和公开的失业增加。这种情况在竞争较为充分、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行业都已出现,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行业,汽车、钢铁等行业也有所表现。

第四,国有企业长期累积的矛盾和困难未得到根本缓解,有些方面还进一步加剧,矛盾后推的余地减小。就业压力和社会保障问题突出而集中。除了为数不多的转轨较快、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外,多数国有企业未能摆脱困境。从经营上看,企业的困难即与众所周知的体制问题有关,也与行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有关。企业走出困境,必须经历一个面宽、量大且较为集中的存量资源调整期。存量资产将主要通过兼并、收购、破产等方式进行重组,而最棘手的是调整期的就业压力和社会保障问题。随着不良债务的增加和银行的商业化改造,以前通过银行“政策性”贷款缓解企业困难的做法余地越来越小。收缩国有经济战线,实现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已经刻不容缓。

第五,国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显著提高,资本市场开始对宏观经济运行发生直接影响。经济中的诸多矛盾向银行集中,金融风险增大。我国的货币化程度已达到较高水平,证券化程度虽然较低,但提高较快,以证券市场为主的资本市场不仅对资源配置,而且对宏观经济流程开始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经济转轨中形成的以银行为主渠道的融资体制没有大的改变,银行在发挥动员、分配资金作用的同时,也使经济运行中的诸多矛盾和风险向自己集中。行业和企业结构调整中的死帐乱帐问题,国有经济的欠帐亏损问题,以及前些年一度出现的“泡沫”破碎后的沉淀问题�如某些高档房地产积压 ,都集中反映到了银行,直接表现为银行不良贷款的上升。一方面,过度依赖银行的融资体系在结构上不易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在金融多元化的改革和发展中,由于种种原因,非银行金融机构和资本市场上的风险也在增加。这就使得金融改革常常处于进退维谷之间,金融监管的难度随之增大。

第六,国民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达到较高水平,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开始产生较大直接影响。近年来出口已成为GDP增长的一个重要“边际因素”,出口中一半以上属于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外商投资中国际大跨国公司的战略性投资比重增长,成为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因素之一。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日益增加。外汇储备对经济稳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但外汇结汇占款的增长相应缩小了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余地。

以上这些重要变化意味着我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与以往显著不同的新阶段。鉴于此,可以考虑作出这样的判断:以最近一次的经济“软着陆”为标志,短缺经济和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阶段已经基本结束,国民经济开始进入以结构优化和升级、整体经济素质提高为特征的新阶段。

二、从新的角度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明确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的上述新特点、新趋势,将有助于对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的理解和把握。

1.如何认识低通胀

1997年1月至10月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处在多年来的最低水平。通货膨胀率持续回落,从宏观上看,归结于坚持不懈地实行了“适度从紧”的政策;从微观上说,大多数领域短缺经济的基本结束提供了物质基础。农业和基础产业等原有“瓶颈”问题的缓解,不仅减弱了通胀压力,也降低了经济大起大落的可能性。如果能保持并加强已形成的供给态势,特别在农业上不出大的问题,同时坚持适度从紧的宏观政策,对服务类价格有所控制,很有希望出现一个相当长的低通胀�比如通胀率在5%以下 、低波动的稳定增长时期。有一种观点认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适度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快速增长利大于弊。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是不能接受的。现在的低通胀来之不易。过去十几年经验表明,通货膨胀导致的经济大起大落、大上大下对资源配置的浪费是惊人的,经济生活中存在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的后果以及1993年出现的经济泡沫,影响至今还没完全消除。从指导思想上决不能放松总量平衡,搞所谓适度通货膨胀。

2.如何看待企业亏损

近年来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居高不下,主要原因是多数企业还不适应改革的要求和市场的约束,在很大程度上也与短缺经济基本结束后市场竞争加剧而推动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有关。从改革的方向和结构调整的要求看,这种变化对改变以往不合理的重复建设、重复布点状况,促进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大企业的成长是利大于弊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组织结构合理化过程中不能不付出的代价。但必须充分重视、切实解决企业重组中表现突出的矛盾和困难。

3.关于就业问题

就业压力增大是近期和今后较长时间内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较大面积企业亏损而企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的背景下,下岗职工增多是不可避免的。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使就业问题的解决面临更多的困难。在国有企业转轨、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叠加”的地区和企业,就业压力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如何广开就业渠道,妥善安置失业人员应该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

4.关于增长热点

“市场无热点”、“投资无热点”也是近期反映较多的问题。如果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说到底是因为“消费无热点”。由于体制和政策原因引致的消费结构升级实现障碍,事实上已经对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形成了制约,如不尽早解决体制和政策上的问题,今后这种制约作用还可能进一步加强。因此,要保持消费的合理增长,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城市,加快改革住房制度,校正居民扭曲的消费作为,使消费结构合理化;在农村,切实保证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

总体上说,国民经济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是在短缺经济基本结束,市场竞争推动的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国有企业中的深层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背景下出现的,而不是宏观经济政策过紧造成的。从宏观层面看,今年前三季度,GDP增长9%左右,速度是不低的,估计四季度的增幅还将略有提高。从货币供给看,MO、M1、M2的增幅均高于同期GDP和物价上涨率之和。金融机构的存贷差持续扩大。应该说今年的货币供给是相对宽松的。从实际情况看,在相当多的地方,银行有贷款额度也有资金,就是找不到好的项目。总体上说企业资金并不紧张。有些企业反映缺少奖金,主要与企业的两极分化有关。好的企业和项目资金是充裕的,差的企业和项目得不到资金也是正常的,与过去相比是一种进步。即便放松银根,资金也不会主要流向落后企业。总之,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明,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是由总需求不足和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政策过紧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放松银根很难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而且可能延缓已经开始的结构调整进程,造成新的不合理重复建设,或者形成股市上新的“泡沫”成分。

三、明年及更长一个时期应重点考虑解决的若干问题

在我国经济运行和发展格局发生较大变化的新形势下,1998年的经济工作基本思路应是“深化改革,加快调整,稳中有进,提高素质”。在宏观经济政策上,明年及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应继续把适度从紧、稳中求进作为基本的政策取向。这一点不能因为一些短期问题而动摇。在基本政策取向确定的前提下,宏观政策的运用应保持必要的灵活性。这一方面是由于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客观存在,旨在减少这种波动的宏观经济政策必须具有相机抉择的特点,以使在体制性、结构性问题短期内尚难解决的情况下,现有生产能力得到尽可能合理的利用。另一方面,从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角度看,宏观政策过松固然不利,过紧可能使某些矛盾短期内变得尖锐甚至激化,同样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对于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既不能回避矛盾,采取放松银根,延缓结构调整的办法;也不能“用药太猛”,忽视经济和社会的承受能力。

在此基础上,要把着力点放在“深化改革,加快调整,提高素质”上,争取在若干全局性的关键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使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发生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转变。要坚决贯彻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方针,“抓大放小”,解决好“退出”和“集中”两个问题。在放开、放活国有中小企业同时,使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总体上走出困境,建立起名符其实的现代公司制度上迈出决定性步伐。特别要做好下岗职工的安置工作,抓好再就业培训和基本生活保障。

——推进已经开始的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程,以优势企业为核心,主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推动企业重组,推动一批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的成长。同时要重视小企业的发展,逐步在大中小型企业之间形成新型的分工协作关系。

——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初步建立起覆盖全社会的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以便有效解决企业转轨和结构调整中人员的“安全退出”问题。

——积极稳妥地推进金融改革与发展,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在形成安全、高效,能够对实物经济提供可靠支持的现代金融体系方面取得决定性进展。

——把搞活住宅产业作为稳定和带动经济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使潜在的需求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求。推动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升级,消除导致结构升级实现障碍的体制、政策因素,使消费结构变化推动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继续坚持党在农村行之有效的各项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保持农业的稳定发展。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以形成稳定、合理的农产品供求机制。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农民的非农就业机会,促进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继续吸引并用好外资。通过适当增加出口信贷,增加科技含量较高的设备进口,提前偿还部分债务等,一方面减少贸易顺差,增强出口潜力,另一方面也可使外汇储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合理水平。

总之,香港回归和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我们正面临着很好的内外环境和发展机遇。十五大已经确定了大政方针,现在关键是要抓落实。但抓落实不能鼓“虚劲”,要鼓实劲;不能“刮风”,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再像过去“大干快上”,搞数量扩张,而要把着眼点放到体制转轨、结构调整上来。这样努力几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就会再上一个大的台阶。

*选自《人民日报》1997年12月9日*

一、我国目前总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有:

1、消费不足是总需求不足的一个原因,而导致消费不足的原因则在于投资不足所导致的需求不足。我们国家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政府在进行投资,这是有效的,但不能长久地用这一招。所以需要启动民间投资。投资是一个关于现在和将来做交易的契约,一个长期合同如果没有信用,就不可能实现。同时,投资的本质是借贷,可目前,因为信用问题的制约,银行不愿向民间中小企业贷款,这样,大笔资金就只能在银行里沉淀下来。这是当今总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

2、居民收入增加缓慢。多年以来,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明显低于GDP的增长速度,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更慢,并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

3、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这突出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据统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改革前的1978年为2.57:1,2001年达到2.9:1,2002年达到3.1:1。如果按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计算,有人估计差距为5:1~6:1。此外,城乡居民内部富裕家庭与贫困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和东西部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在明显加大。收入差距的扩大,必然带来全社会消费倾向的下降。

4、居民减收增支的预期仍未缓解。这是由于我国目前失业人口大量增加,教育、养老、失业、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尚在建设之中,职工工资制度改革滞后于住房商品化和教育投资制度的改革等。

5、产品供给结构与消费需求结构的不一致。多年来来在低水平重复建设下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无效供给形成的供给刚性限制了需求对供给的导向作用,也限制了供给本身创造需求的空间,这也是导致总需求不足的原因之一。

二、针对我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社会总需求不足、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通货紧缩现象,我国果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两大政策的有效配合,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我国第一次开始重视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和两大政策的配合运用,这种配合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扩张财政政策的实施。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扩大了社会总需求,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2、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从1998年开始,中央银行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改善信贷结构、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直接融资等等。近几年来,货币供应量得到大幅度的增加,直接调控手段逐步向间接调控手段转化,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得到较大的发展。

消费信贷、农村信贷、中小企业贷款等有了很大的增长;货币市场也在逐步健全和成熟。货币政策的效果正在得到逐步的显现,贷款规模有了很大增长、消费物价水平也已止跌回升、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也得到了较大的增加。可以说,稳健的货币政策还是比较有效的。

3、两大货币政策的配合。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本身包括对货币政策的大力支持,财政增发国债,有银行购买,这本身是运用银行资金,就是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而且,国债发行数量的增加和种类的多样化也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提供了操作工具。另一方面,国债资金作为资本金投入基础设施项目,也为银行增加贷款创造了条件。另外,财政部还发行了2700亿的特别国债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金,增强其资本充足率。

4、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了我国的出口需求,而经济体制改革和供给结构的失衡又导致了内需的严重不足,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造成了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现象。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果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近两年的实施结果表明,这种政策配合还是比较有效的。

它较好地扩张了社会总需求,并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降低利率水平减少“挤出效应”的抵消作用;同时物价总指数也于2000年开始止跌回升,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开始得到彻底的转换;宏观经济得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两者的配合也较好地起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货币政策为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减少了“挤出效应”的消极影响;同时财政政策为货币政策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工具,也为扩大货币供应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社会总需求仍未得到有效地满足、公众的消费意愿仍不够强烈、信贷结构还未得到合理的调整等原因,我国仍然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拉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扩展资料:

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当前总体良好的发展势头,与中央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密不可分。面对复杂严峻形势,中央一方面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另一方面提高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根据形势变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打出一套稳增长“组合拳”。

国务院指出,要坚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四季度要前瞻性地调节社会融资总规模,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抓紧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体系。



我国总需求不足的原因
答:2.投资需求减弱:我国经济过去主要依赖投资驱动,但随着投资回报率下降、产能过剩等问题逐渐显现,投资需求减弱,对总需求的增长拉动作用降低。3.消费需求不足:虽然我国消费需求逐年上升,但仍存在结构性问题,如居民消费水平不...

中国经济总需求结构失衡的根源是什么
答:另一个根源是收入分配不平衡。中国市场需求巨大,但相当大的消费潜力未被充分释放出来,这与中国收入分配不平衡有着密切关系。大量的财富被高管、富豪和高收入者所拥有,相对低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没有提高,导致消费需求的增长...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着国内需求不足什么等困难挑战
答:2. 原因分析:造成国内需求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放缓,导致消费能力受限。其次,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居民在医疗、教育、养老等方面的支出压力增大,从而抑制了其他消费需求。此外,房地产市场波动以...

我国经济发展中是供给不足还是需求不足
答:整体上需求不足.虽然我国GDP大幅上升,但由于国人个人工资水平增加缓慢,GDP增长很大程度依赖出口拉动,国内消费较弱,没有形成强大的需求力量.因此我国经济发展中整体表现为需求不足.原因:这是一个国家由穷变富的一条艰辛历程,...

论述我们目前宏观经济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措施来刺激总需...
答:物质和精神同样重要,在满足物质需求之后,解决精神需求和医疗问题以及教育设施建设,也是扩大内需的一种方式。可以想象如此一来,城乡差别逐渐缩短,对于实现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镇污水、垃...

分析当前我国宏观总需求不足的原因,要采取什么措施刺激总需求扩大?
答:总之,没有充足的理由说明,当前经济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是由总需求不足和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政策过紧造成的。 在这种情况下,放松银根很难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而且可能延缓已经开始的结构调整进程,造成新的不合理重复建设,或者...

导致需求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有学者把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主要归咎于 经济 结构不合理,有效供给不足、无效供给过多。2、有人把需求不足主要归咎于我国的经济体制不合理、市场机制不完善。3、有人把有效需求不足主要归咎于亚洲金融危机。4、有人...

中国内需不足的表现及其原因
答:二、中国内需不足的原因中国内需严重不足,原因有好几方面。一是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虽然中国经济年增长率号称超过百分之十,但全国居然还有数以亿计穷人每天仅能消费一至两美元之间。其实,许多人间乐土如加拿大、澳洲和北欧...

宏观经济运行中导致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哪些
答:这主要是因为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做好规划,比如说一开始办理企业的时候就大规模投资,感觉自己一定能够做好,没有做好使用进行到各方面,处理好各方面事务的打算。

中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因素有哪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答:这一政策往往又恰好限制了居民对某一类商品的消费需求。如: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来看,我国家用轿车进入家庭的步伐应该更快,但是,目前不利的巨集观政策是其进入家庭的步伐不快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