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治水的大禹为什么陵墓却在浙江?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8

在传世文献之中,大禹治水的故事主要见于《尚书》、《史记》等文献的记载。《尚书》、《史记》当然都是具有着极高史料价值的文献。但是,我们要知道,《尚书》和《史记》都是形成于战国秦汉年间的文献,而这已经距离人们所认为的大禹治水发生的时间过去了将近两千年。以两千年后的文献来说明两千年的事情,不觉着有些危险吗?

近代以来当疑古思潮兴起之后,大禹治水就曾经遭到过质疑。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观点,层累地造就中国古史说,认为早期夏代以前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后人建构出来的历史,而非历史的真实。他的观点曾经被总结为“大禹是条虫”。因为顾颉刚先生曾经说过,大禹应该不是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他应该是一个部族的图腾。当然,顾颉刚先生疑古过甚已经被很多学者指出。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并不能简单地将传说当史实来看待,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疑古思潮带给我们最大财富。

顾颉刚先生

具体到大禹治水来说,我以为,大禹治水的传说有一个被逐渐放大的过程。大禹是夏人的首领,夏人主要活动在豫西一带地区。在龙山文化后期,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大洪水的历史记忆。地质学家告诉我们,那是第四纪冰川融化的结果。在全世界范围内,很多地区都发生了洪水。在我们中国的黄河流域也是如此。根据传世文献的记载,大禹首先治理了黄河。这是断然不可能的,因为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并不具备治理黄河的能力。从考古材料来看,在龙山文化后期,豫东一带地区的考古文化明显呈现出衰落的迹象。而这种衰落也与大洪水有关。

在豫东的平原地区人们面对着大洪水是无能为力的,于是,洪水一次次地毁灭家园,从而导致了豫东地区文明的衰退。相反,在豫西山地,一则说当洪水到来的时候,人们可以躲避。二则说,豫西山地河流并不是特别大,在这种情况下,当比较小的河流泛滥的时候,人们是有希望战胜他的。于是,豫西一带的人们在面对着洪水的时候,不是躲避,不是退让,而是组织起来与它进行斗争。在与洪水的斗争之中,人们建立起了比较严密的组织,在这个过程中领袖所发挥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平时。而大禹就是这样的一个以治水而闻名的领袖,在大禹的带领下,夏人们团结起来与洪水作斗争,最终战胜了洪水。


绍兴的大禹陵

在这个过程中,夏人的组织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夏人的文化有了很大的进步,最终战胜洪水之后,夏人组织起了早期的国家机器。而且,由于大禹在治水过程中所形成的巨大威望,大禹的后代就成了夏人当然的领袖。就这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就此诞生。因而,在夏人的历史记忆之中,大禹治水就成了最伟大的史诗!当时还没有文字,人们的历史记忆主要靠口耳相传。在夏王朝建立的四百年间,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不断的口耳相传之中,被赋予了很多神话。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古人有非常浓重的鬼神观念。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早期历史记忆之中,都是人神不分的。

夏王朝的中心区域

后来,夏王朝被商王朝所取代。商王朝消灭了夏王朝之后,并不是以敌对的占领者而出现的。虽然我们今天大体可以知道,夏商两个王朝有着不同的族源。但,新来的商王朝以夏王朝的继承者而自居,他们宣布自己也和夏人一样,他们和夏人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认为自己的祖先契和大禹都是黄帝的子孙,大禹也被商人当成了一个伟大的神话般的历史领袖。在商王朝建立后,大禹治水的故事并没有被消灭,而是也被商人接受下来,并且被商人广泛传播。商人活动的区域比夏人活动的区域大得多,于是,大禹治水的故事就在更大的范围传播开来。大禹本来治水的时候只是治理了豫西一带的山水,到了商王朝的时候,大禹治水的传说已经被放大为治理了整个商王朝势力所及的范围之内的山川。

大禹治水塑像

周王朝建立后,周人起源于西方,但是周人也不是以殷商的对立面而出现,他们也宣布自己是商王朝的继承者,自己的祖先弃和商王朝的祖先契,有着共同的父亲帝喾。就这样,周人也接受了大禹治水的传说,也把大禹治水当成了自己民族先民伟大的创举。周人活动的范围比商人更大,于是大禹治水就被放大到所有周人势力所能达到的地区。前些年曾经出土了一尊青铜器“遂公盨”,其中的铭文就记载了大禹治水的传说。而“遂公盨”被认为是西周中期的器物。这就说明至少在西周中期,大禹治水的传说已经被周人所广泛接受。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越人开始北上,他们在于中原民众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也逐渐接受了中原文化,最终与中原民众融合为一体。于是,本来和中原民众并非同一族源的越人也宣布自己是炎黄子孙。就这样,大禹治水的传说也被传到了南方。而在传说传到当地后,大禹治水也被认为不仅治理了中原地区的河流山川,包括越人生活区域内的山川也被大禹治理过了。而且,他们也把大禹作为了自己的领袖。在中原地区,本来没有大禹陵,这显然是由于时间的久远,人们早就忘记了大禹葬在哪里了。但是,这会儿,越人大禹就葬在自己这里。他们把自己的祖先陵墓当成了大禹陵。而且为了解释为何大禹陵会出现在越人生活的会稽,他们还说大禹在治理完山川之后,作为天子巡视四方,走到会稽的时候去世,就葬在那里了。

中原地区的百姓,对大禹巡视南方去世的传授也接受了。因为他们早就忘记了大禹陵在哪里。当别人说大禹陵在这里的时候,他们很自然就接受了。而作为越人,也不是有意伪造。他们相信大禹就是自己远古的领袖,大禹陵在这里也是应当的。

最后要说的是,我们国家很多古代帝王陵墓都是传说中,比如黄帝陵、炎帝陵、伏羲陵等等,都没有经过科学的考古发掘。但是,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之后,这些陵墓本身是不真的,已经不重要,他们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禹治水已经成为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财富。



大禹墓为什么在绍兴?大禹墓在哪里?
答:是大禹墓中纪念中国治水英雄大禹的纪念场所。这位4000多年前的古圣,奠定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石。游客可以去大禹墓瞻仰先贤的风采和事迹,感受古人艰苦创业的精神。大禹墓在哪里?绍兴市越城区会稽山山麓为什么大禹墓在绍兴?很多人对大禹地址墓位于绍兴感到不解,因为年代久远,无从考证。所以只能通过史籍来...

揭秘夏朝大禹:夏朝皇帝大禹的陵墓在现在的哪里
答:揭夏朝皇帝大禹陵墓在哪里?关于禹的陵墓为什么称之为大禹陵大禹,夏后氏首领,传说为帝颛顼的孙子。他的父亲名鲧,母亲为有莘氏女修己。相传禹治黄河水患有功,受舜禅让继帝位。因治水有功,后人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的意思。所以禹的陵墓也被称之为大禹陵。关于大禹陵的位置大禹死后其子启创建...

瓯越文化的原点——会稽山大禹陵
答:在绍兴,我最想去的还是会稽山,这里几乎就是瓯越文化坐标的原点。《史记·夏本纪》载: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日 会稽 。 会稽 者,会计也。 据说这山原名茅山,因为大会诸侯,才改名会稽。我很纠结其中的“会”字读音,为什么会跟现在“会计”的“会”同音? 大禹因治水而确立了崇高威望,在以禅让制...

[绍兴市]绍兴为什么如此重视大禹?
答:绍兴为什么如此重视大禹如下:大禹祭典活动经过多年的发展,促进了大禹文化向社会日常生活的渗透,推动了大禹文化的海内外交流,并提升了绍兴市历史文化的海内外影响力 大禹作为治水英雄,对中华民族有着巨大的影响。近些年,一群极富创新、勇毅笃行的人,将大禹治水在中华大地上的足迹一一勾勒出来。编制《...

大禹治水里的大禹是哪里人?在哪冶水,当时是几岁
答:大禹是安邑(今山西夏县)人,公元前2071年,尧七十五年,在黄河流域治水,大约19岁。相传,禹治理洪水有功 ,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也称他...

大禹陵墓碑为什么是做东朝西?
答:大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郊的会稽山山麓,是4000多年前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葬地。大禹陵坐东朝西,由禹陵、禹祠、禹庙三大建筑群组成。传说禹东”巡狩于会稽而崩”。禹陵为大禹之葬地,以山为陵,由于年代久远,陵基确址无从稽考。至明代,于山之西麓,原禹祠之上,兴建大禹陵碑亭,以志永久。与...

大禹棱现在状况如何?
答:黄帝陵在陕西。大禹陵在浙江省绍兴市区东南山清水秀的会稽山麓,距城区6公里,是一处合陵、祠、庙于一体的古建筑群。自从恢复公祭大禹后,07年首次升格为国祭,所以保护的还是很不错的。

大禹的陵墓为什么会是坐东朝西呢?而不是坐北朝南呢 ?
答:禹17岁受命治水,治水63年,走遍了中国的山川河流,79岁时治水成功。开始辅佐舜帝执政。17年后,继舜称王,在位10年,于公元前2260年巡狩大越(今浙江绍兴)时病故,葬会嵇山。禹在临终前留下遗言说:“我百年之后,葬我于会嵇之山。衣裘三领,桐棺三寸(10厘米),穿圹(墓穴)七尺(2?33米),...

大禹庙的1、浙江大禹庙
答:在市郊东南6公里的会稽山麓,始建于1400多年前的南朝梁初,中祀夏禹。正殿为1932年重建。庙内藏有唐、明、清各代重修禹庙、禹陵及祭祀大禹等内容的碑刻。殿宇雄伟壮丽,殿外群山逶迤,碧纱笼罩,气象森然。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削平水土穷沧海,畚锸东南尽会稽。 山拥翠屏朝玉帛,穴通金阙...

绍兴治水民间故事
答:位于山西省芮城县东南5公里的黄河岸边的神柏峪,相传是大禹勘察水情、并在河边的柏树上拴马歇脚的地方。后人在此处河边修建了一座禹王庙,以示纪念。 [编辑本段]殚精竭虑 在浙江省绍兴市的会稽山下,人们还修建了大禹的陵墓——禹陵,以纪念他的丰功伟绩。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相传他借助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