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等级观念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5
韩国人和日本人的等级观念知道的请进!!!!!!!日本生活过的最好

韩国人和日本人对等级挂念都很重视。但是有所区别。
我接触过韩国和日本。
日本人比如在公司。先来的是前辈,因为他们经验多,不管你后来的年龄大多少都会教育你很多。有的时候甚至严重说你。
韩国人也比如在公司。他们在日本人的基础上,更大男子主义,重男轻女一些。并且老少之间的长辈观念要严重一些。
在家里韩国人的长幼情节也要高于日本。相比日本人来讲。韩国人有些更……

由于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和中国人的思想反差巨大。虽然日本有着浓厚的等级意识,可是并没有妨碍日本成为一个有效的民主国家,“惧上”、“欺下”虽然是日本人的特点,可是没有人和自己的集团作对,更没有人和自己的上级作对,但是他们却敢反驳政府,敢怒骂总理大臣。

日本人强烈的等级意识并不是只在上下级之间有所表现,在日本人的其他方面也同样能够发现。对于资历欠缺的年轻人,日本人是很少会委以重任,因为他们不但质疑年轻人的经验和能力,同时还要顾及等级观念的存在。如果年轻人想要成为经理,就必须按照等级秩序一步一步的努力,在日本基本没有一步登天的美事。

日本的每一种职业都是按照年资定级定薪的,年资不同的人自然就会分成不同的等级,日本人的升职也是要排资论辈的,并不是全按照个人的能力。如果只对个别人例外提升,那么严谨的等级观念就会受到破坏。日本人这种做法自然会导致很多人才被埋没,可是他们自己却认为,这样对日本的社会稳定十分有利。

由于等级观念的影响,日本人对出色的人才并不十分喜欢,他们希望等级内能够平等。很多日本艺术家面对这样的情况苦不堪言,因为在日本不论一个人做出了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也没有人崇拜他,只会认为这是破坏社会和平的行为。

等级秩序在日本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走路的时候,年长的人或是地位高的人一定是在前面,而落座的时候也是有等级排列的,职位高的、财产多的和年长的人,总是被安排在上席或是上座。在和日本人交际的时候,如果不重视等级制度,那就会引起日本人的厌恶。

美国有一家公司,曾经派了一个由若干二三十岁的“神童”组成的代表团去日本公司谈生意,在这个代表团里还有一位女性成员。代表团在日本却受到了冷遇,只好无功而返。

之后美国方面找到了日本学的专家咨询这次的失败原因,该专家告诉他们,一定要在代表团中安排一位有25年工作经验,职位至少要在副总经理级别的人才可以。美国方面采纳了专家的意见,再次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前往日本,日本人见到代表团之后态度大变。日本人之所以不愿意和年轻人谈判无疑是其强烈的等级观念所致。

年长者在日本人心里代表的就是强者。在一定的程度上,年龄的长幼和地位的高低都是相互联系的。日本十分尊老,所以父亲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而长子在其他兄弟之中也是最权威的,因为他是法定的继承人。虽然,现在日本的这种传统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是其影响力还是不容忽视的。

在日本的等级观念中,也有性别之分。

战前的时候,日本的妇女必须走在丈夫的身后,表示她们的地位低丈夫一等。也有些穿西服的女性会和丈夫并肩行走,或是在进出门的时候走在前面,但是换上了和服,就必须走在丈夫身后。日本女性在男人身后亦步亦趋的态度,说明了日本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当然,这样的情况在如今的社会中已经不存在了,女性也不在对丈夫唯命是从,而且还可以外出工作,现在很多行业和部门都有职业妇女的存在。不过,由于日本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日本的女性依然处于比男性低一级的地位。

因为性别的歧视,女性在公司的待遇和提升的机会也比男性少很多。很多日本人觉得,女性就是为男性服务的,女性的最大责任就是在家中相夫教子。日本著名的演员山口百惠在结婚之后,宣布会结束其演义生涯,专心在家相夫教子,就是日本女性心态的典型代表。

日本人从小就开始培养等级意识,父母会教小孩子各种各样的礼仪,这些礼仪都是因人而异的,而礼仪就是等级制度的产物。当小孩子学会了礼仪之后,自然也就会区分不同等级的人。日本人见面时喜欢互相鞠躬,鞠躬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讲究在其中。根据对象的不同,鞠躬的深度、时间长短也有不同。如果日本人在幼时不能学会这些礼仪,就无法和其他人正常交往。

在日本的学校中,学生之间也有等级之分,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学生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低年级的同学受到欺负只能默默忍受,下次见到高年级学生的时候,还要尊称对方为前辈。不只在学生之间如此,就连老师之间也有等级分别。

现在的人都追求自由、平等,过去的等级制度早已经不再有人重视,而且还被认为是影响社会进步的制度,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社会是不可能摆脱自古以来的传统的,就像一个人不能轻易忘记自己的信仰。日本人的等级意识历史悠久,如果有一天忽然消失了反而让人无法适应。

如今日本人的等级意识和古代有所不同,人们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早就没有了等级分别,古时那种严谨的等级制度也已经不存在了。如今日本人的等级只是形式上的,天皇就是最好的例子,宪法规定了天皇是国家的象征,天皇的权力就都是象征性的。不过,也有真实存在的,例如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不过虽然他们之间存在着界限,可是他们的关系却十分融洽。上级不仅象征着巨大的权威,同时还代表着巨大的责任。如果他的公司出现了严重的事故,上级就要引咎辞职。而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也可以说是对上级的一种关怀以及报答上级给予下级保护的一种行为。一些表面上欺负下级的上级,其实是对下属十分关心的。

日本的社会由于等级意识和对权威的崇拜,具有很大的凝聚力。日本人对出色的人才十分排斥,所以日本人都是共同进退的。他们没有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想法,更没有为了表现自己而“内耗”、“窝里斗”的习性。有句话说“一个中国人能够抵得十个日本人,但十个中国人抵不过一个日本人。”虽然这样说有些夸张,但是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存在。

日本人比较安分守己,他们的这种特点就是权威意识造成的。当美国战胜了日本之后,日本就把美国当作了霸主,甘愿臣服于美国。虽然上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人也开始对美国说“不”,但是他们把美国视为权威的观点却依然没有改变。

日本人一直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等级世界。日本人由战前的傲慢转变为战后的绝对服从,是十分自然的转变,因为他们的等级观念一直在起着作用,所以面对权威就应该服从,既然是弱者就要服从强者,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比如,日本人承认美国的霸权地位,因为他们觉得,想要维持世界的和平除了依靠帝国的力量之外,就需要依靠势力的均衡。目前看来,想要依靠势力的均衡这个办法是不行的,所以只有依靠帝国力量。从核武器方面来说,美国现在是最强大的,美国的核武器可以抑制世界各国的核武器,这是就是帝国的力量。由此可见,为什么日本人认可美国拥有核武器,而希望其他国家最好不要拥有,这就是日本的立场。

事实上,日本人在臣服于美国的同时,他们自己也在发展军事势力,等待时机夺回世界霸权。日本人对于如今的地位并不满足,可见日本人的等级观念并不是不能改变,而日本人对权威的崇拜,也并不是不需要回报的。
回答者: heidrich - 助理 二级 5-8 09:41

zhidao.baidu.com/question/25867778.html?fr=qrl

  由于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所以他们和中国人的思想反差巨大。虽然日本有着浓厚的等级意识,可是并没有妨碍日本成为一个有效的民主国家,“惧上”、“欺下”虽然是日本人的特点,可是没有人和自己的集团作对,更没有人和自己的上级作对,但是他们却敢反驳政府,敢怒骂总理大臣。

  日本人强烈的等级意识并不是只在上下级之间有所表现,在日本人的其他方面也同样能够发现。对于资历欠缺的年轻人,日本人是很少会委以重任,因为他们不但质疑年轻人的经验和能力,同时还要顾及等级观念的存在。如果年轻人想要成为经理,就必须按照等级秩序一步一步的努力,在日本基本没有一步登天的美事。

  日本的每一种职业都是按照年资定级定薪的,年资不同的人自然就会分成不同的等级,日本人的升职也是要排资论辈的,并不是全按照个人的能力。如果只对个别人例外提升,那么严谨的等级观念就会受到破坏。日本人这种做法自然会导致很多人才被埋没,可是他们自己却认为,这样对日本的社会稳定十分有利。

  由于等级观念的影响,日本人对出色的人才并不十分喜欢,他们希望等级内能够平等。很多日本艺术家面对这样的情况苦不堪言,因为在日本不论一个人做出了多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也没有人崇拜他,只会认为这是破坏社会和平的行为。

  等级秩序在日本是永远不会改变的,走路的时候,年长的人或是地位高的人一定是在前面,而落座的时候也是有等级排列的,职位高的、财产多的和年长的人,总是被安排在上席或是上座。在和日本人交际的时候,如果不重视等级制度,那就会引起日本人的厌恶。

  美国有一家公司,曾经派了一个由若干二三十岁的“神童”组成的代表团去日本公司谈生意,在这个代表团里还有一位女性成员。代表团在日本却受到了冷遇,只好无功而返。

  之后美国方面找到了日本学的专家咨询这次的失败原因,该专家告诉他们,一定要在代表团中安排一位有25年工作经验,职位至少要在副总经理级别的人才可以。美国方面采纳了专家的意见,再次组织了一个代表团前往日本,日本人见到代表团之后态度大变。日本人之所以不愿意和年轻人谈判无疑是其强烈的等级观念所致。

  年长者在日本人心里代表的就是强者。在一定的程度上,年龄的长幼和地位的高低都是相互联系的。日本十分尊老,所以父亲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而长子在其他兄弟之中也是最权威的,因为他是法定的继承人。虽然,现在日本的这种传统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但是其影响力还是不容忽视的。

  在日本的等级观念中,也有性别之分。

  战前的时候,日本的妇女必须走在丈夫的身后,表示她们的地位低丈夫一等。也有些穿西服的女性会和丈夫并肩行走,或是在进出门的时候走在前面,但是换上了和服,就必须走在丈夫身后。日本女性在男人身后亦步亦趋的态度,说明了日本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当然,这样的情况在如今的社会中已经不存在了,女性也不在对丈夫唯命是从,而且还可以外出工作,现在很多行业和部门都有职业妇女的存在。不过,由于日本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性别歧视,日本的女性依然处于比男性低一级的地位。

  因为性别的歧视,女性在公司的待遇和提升的机会也比男性少很多。很多日本人觉得,女性就是为男性服务的,女性的最大责任就是在家中相夫教子。日本著名的演员山口百惠在结婚之后,宣布会结束其演义生涯,专心在家相夫教子,就是日本女性心态的典型代表。

  日本人从小就开始培养等级意识,父母会教小孩子各种各样的礼仪,这些礼仪都是因人而异的,而礼仪就是等级制度的产物。当小孩子学会了礼仪之后,自然也就会区分不同等级的人。日本人见面时喜欢互相鞠躬,鞠躬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讲究在其中。根据对象的不同,鞠躬的深度、时间长短也有不同。如果日本人在幼时不能学会这些礼仪,就无法和其他人正常交往。

  在日本的学校中,学生之间也有等级之分,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学生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低年级的同学受到欺负只能默默忍受,下次见到高年级学生的时候,还要尊称对方为前辈。不只在学生之间如此,就连老师之间也有等级分别。

  现在的人都追求自由、平等,过去的等级制度早已经不再有人重视,而且还被认为是影响社会进步的制度,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社会是不可能摆脱自古以来的传统的,就像一个人不能轻易忘记自己的信仰。日本人的等级意识历史悠久,如果有一天忽然消失了反而让人无法适应。

  如今日本人的等级意识和古代有所不同,人们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早就没有了等级分别,古时那种严谨的等级制度也已经不存在了。如今日本人的等级只是形式上的,天皇就是最好的例子,宪法规定了天皇是国家的象征,天皇的权力就都是象征性的。不过,也有真实存在的,例如上级和下级的关系,不过虽然他们之间存在着界限,可是他们的关系却十分融洽。上级不仅象征着巨大的权威,同时还代表着巨大的责任。如果他的公司出现了严重的事故,上级就要引咎辞职。而下级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也可以说是对上级的一种关怀以及报答上级给予下级保护的一种行为。一些表面上欺负下级的上级,其实是对下属十分关心的。

  日本的社会由于等级意识和对权威的崇拜,具有很大的凝聚力。日本人对出色的人才十分排斥,所以日本人都是共同进退的。他们没有 “宁为鸡头,不为牛后”的想法,更没有为了表现自己而“内耗”、“窝里斗”的习性。有句话说“一个中国人能够抵得十个日本人,但十个中国人抵不过一个日本人。”虽然这样说有些夸张,但是这句话也有一定的道理存在。

  日本人比较安分守己,他们的这种特点就是权威意识造成的。当美国战胜了日本之后,日本就把美国当作了霸主,甘愿臣服于美国。虽然上世纪90年代之后,日本人也开始对美国说“不”,但是他们把美国视为权威的观点却依然没有改变。

  日本人一直认为,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等级世界。日本人由战前的傲慢转变为战后的绝对服从,是十分自然的转变,因为他们的等级观念一直在起着作用,所以面对权威就应该服从,既然是弱者就要服从强者,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比如,日本人承认美国的霸权地位,因为他们觉得,想要维持世界的和平除了依靠帝国的力量之外,就需要依靠势力的均衡。目前看来,想要依靠势力的均衡这个办法是不行的,所以只有依靠帝国力量。从核武器方面来说,美国现在是最强大的,美国的核武器可以抑制世界各国的核武器,这是就是帝国的力量。由此可见,为什么日本人认可美国拥有核武器,而希望其他国家最好不要拥有,这就是日本的立场。

  事实上,日本人在臣服于美国的同时,他们自己也在发展军事势力,等待时机夺回世界霸权。日本人对于如今的地位并不满足,可见日本人的等级观念并不是不能改变,而日本人对权威的崇拜,也并不是不需要回报的。

具体一点儿,遇到大事的时候,家长会召集家族会议,无论地位如何,每个成员都会参与讨论。比如一个孩子要订婚了,家族成员会从老远的地方赶来发表意见。作出决定的过程中,不会因某个意见来自地位很低的成员就故意忽略。一个妻子或者弟弟的意见有可能变成最终的决定。家长如果无视众人的意见,独断专行,可能把自己弄得非常被动。当然,家庭会议也可能作出让当事人很难服从的决定,但此时家长会非常坚决,不容异议。[萨评:这里面带有对日本习惯的美化,估计是日本俘虏见到美国文明后为了表示日本有同样的文明而加以误导的,因为这种“日本的习惯”和美国人大家一起平等做出决定,然后所有人无条件执行的观念太相似了。在一个只有父亲和儿子的日本家庭里,也可能出现这样“民主集中制”的会议,但到了较大家族,或者到了社会上,这种大会其实只是用来宣布结果,而不是讨论的地方。在大会上出现针锋相对争吵的局面,被日本认为是对秩序的挑战而难以适应。日本人是典型的“会上不说,会下串通”。唯一的例外是日本的国会,甚至可以拳脚相加,互泼凉水,但那更多的是政治家在作秀吸引镜头罢了,真正关键的决议,还是在议会之外,就已经得出了结论,然后到议会走个形式。至于会下串联的巧妙,受东方的传统影响,日本历史上的合纵连横之巧妙,阴谋诡计之普及,连发明了“纵横家”一词的中国都要惊讶],他们这种要求服从的权力与普鲁士那种专横的家长权力不太一样,虽然一样的有强制效果,因为过程由大家参与,其心理接受程度更大。日本人在家庭生活中并不故意教导孩子去尊重专制,也不轻易养成对权力屈服的习惯 [萨评:日本的这种教育用潜移默化来说更好,比如,在日本的幼儿园或者学校,传统上对强者称王称霸采取放任态度,自然让孩子养成尊敬强者的习惯 – 虽然,从我们外国人看来,拳头和公理相比,对后者的尊重更重要。]。在当事人看来,无论家长的决定多么苛刻,但那是以全体成员都关心的名义宣布的,是以最高价值来要求服从的。它的背后不是暴力,而是对家庭荣誉和利益的忠诚。[萨评:正因为日本人把对于权威和强者的服从视为理所当然,所以很少象中国人那样问:“他凭什么。。。”好的一面是这样互相扯皮的事情少了,坏的一面是如果这种决定是错的,日本人纠正它的机会也就非常有限。

日本人的等级观念都是幼儿时期在家中学习和养成的,然后他(她)带着这个观念进入社会,无论经商从政,都要把它表现出来。他早已习惯于向一个“适得其所”的人表示恰当的礼貌,不管他们在圈子里是否具有真正的影响力[萨评:罗马的独裁者苏拉曾经说:“这么多的奴隶啊,总会找到主子的。”对于一个传统的日本人来说,成为一个完全自由的人是件可怕的事情,他需要给自己找个上司,需要在社会的等级制度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否则就有被作为社会垃圾抛弃的危机。这一点和很多中国人习惯于“找组织”有相似之处,但是又有点儿不同。中国人找组织是因为相信组织可以庇护他,为他解决问题,日本人找组织是因为习惯,需要有个人管理他。]。一个妻管严的丈夫或者一个让弟弟拿大主意的哥哥,在正式场合照样受到妻子或弟弟的尊重。特权在表面上始终维持,不会因为背后另有操纵就被破坏,即使略有走样也很少见。这些习俗,有时候会给那些不在乎正式身份,乐于在背后享受实权的家伙带来进退自如的感觉。因为这样一来他不容易受人注意。日本人通过家庭生活真正弄明白了,一个决定作出以后,其最有力的支持就是全体人员都确信这个决定符合家庭利益,能维护家族声誉。每一个日本人都高度重视自己家庭共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愿意把个人意志从属于这份财富之下;而年长者则被看作这份财富的委托管理者,因此无视他们的安排会被认为是对所有家庭成员的侵犯。日本人反对在家庭中用武力威胁,家中的年长者很少成为强有力的独裁者,但家中的等级制运转良好。[萨评:这应该说是日本人给外国人的印象而已。现在日本人的确很少在家庭中使用暴力,比如爸爸打儿子屁股这种事儿就不多见,但这不是因为日本人人情味重,溺爱孩子,而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不合规矩(“脱亚入欧”以后的“文明人”规矩),破坏了家庭的和谐。日本传统中无论父对子还是师傅对徒弟的暴力行为都很常见,对暴力的不在意与对花道茶道的强烈爱好并存,这就是我所理解的“菊与刀”文化现象的本质。因此,日本对于世界的贡献和危险并存,怎样使日本这个民族保持正面行进而不走向负面,可说是其国内与国际共同的话题。在古代日本的家庭暴力在另一种情况下达到极端,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给子侄丢下一把刀令其自尽,来达到某个政治目的,或者维护家族的荣誉。而且这种家庭内不使用暴力不包括夫妻之间,因为日本俘虏提到的日本家庭情况,会有意无意忽视家庭中的女性成员,-- 她们并不具备和男性相等的地位。日本的女性地位,只是近年来随着女性出门工作才逐渐得到提高,本尼迪克特的时代,没有挨过丈夫耳光的日本太太可是不多的。而至今,日本的法律也没有婚内强奸这一类保护女性地位的条款。

其实上述日本家庭等级制度的介绍并不很深入,要想理解日本一家人之间那种强有力的感情纽带,这一点解释远远不够。尤其美国人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另有标准,理解起来更不容易。日本家庭中那种紧密的粘性本身就很奇怪,它是如何形成的,这是本书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要知道,日本人在社会生活中依照阶层划分出来的等级制,与他们在家庭中依照辈分和性别划分的等级制有深刻的相通之处,日本的历史大部分就是等级制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公元七世纪。当时日本从等级模糊的中国吸收生活方式,试图把它们融入自己的等级制文化。日本天皇和宫廷向中国派遣使节,让他们将令人惊叹的高度文明习俗带回来充实日本,这件事他们是用最大的热情去做的[萨评:指的是日本圣德太子执政时期开始的遣隋使,遣唐使。应该说,日本人这次学习的诚意是很高的,到中国来的也都是当时日本的精英之辈,但态度谦卑,因此得到了“东夷性柔顺”的评价]。在那之前,日本连正式的文字都没有;之后他们采用中国的象形文字来记述他们实际上与中国迥然不同的口头语言。古代日本有一种宗教,说的是四万个神仙镇守山林和村庄[萨评:美国人把日本的神仙裁剪了六分之一,美国是基督教国家,即便明白对方是多神教国家,也难以想象会有这样多的神。日本人的信仰中,神道教共有四万八千神仙,居住在高天原],为居住各地的民众带来平安和幸福。这种民间宗教经过无数变迁,逐渐形成了现代日本的神道。到七世纪,日本从中国大举引进佛教,并逐渐把它当作国教。以前日本无论官方还是私人,都没有营造过巨大的永久性建筑,后来天皇仿照中国首都建造了新的奈良,同时兴建的还有许多壮丽的寺院[萨评:著名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和尚到日本后在奈良修建的,其金堂至今犹存,结构完全为唐代式样,被日本尊为国宝。但是,中国的文明还有一条令人叹息的途径传到日本,那就是“无胡乱华”时代,无法等到晋朝政府保护的汉民族手工匠人和文化界人士,大批逃亡到日本,并为日本所接收,称为“渡来人”,此后融入日本民族。渡来人大大地提高了日本的文化水平,但因为他们的身份,在中国很少有人提起。

使节们带来了中国的官阶品级和法律条文,陆续被日本宫廷采用。在世界历史上,日本是惟一的一个主动寻求外国文明,并按自己的计划予以高效率吸收的国家[萨评:如果从历史的角度说,这种提法不够贴切,比如欧洲的达契亚人,也曾主动学习罗马帝国的文明,并依此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就是今天的罗马尼亚。

说日本按自己的计划来吸收中国文明,最大例子就是他们没有去模仿中国的考试制度。日本从一开始就没有复制中国那种等级模糊的社会组织,中国的政权岗位是授给那些科举考试合格的官员的;日本则交给世袭贵族和封建领主,构成社会等级制度的主体。[萨评:按说中国的考试制度应该比日本的封建世袭制度更为先进,但从选拔出的官员能力和清廉程度来看,古代日本的官员就算不优于中国的,至少也不比中国考试产生的大员们差(同理,民主选举必须伴随有效监督,否则和科举不会区别很大)。这充分显示了历史研究中道理和现实常常不能吻合的现象。同样的,宋文明肯定高于蒙古,最后却被蒙古灭亡了,也是这样的一个不能吻合的现象]日本不断被分割成许多半独立的藩国,领主们经常玩弄政治,试图削减对方的势力,许多社会习俗也与领主、家臣、侍从的特权有关。除了中国的官僚制度以外,另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日本的小家族与中国那种把各种职业都吸收进来的大宗族制度。还有,日本没有接受中国的世俗皇帝的观念,日语中把皇室称为“云端之人”[萨评:干脆说就是不承认天皇家族是人。所以,“人”,自然是不能取天皇而代之的],除了这个家族以外,谁也不会梦想继承皇位;而中国经常改朝换代。可以这样认为,日本天皇及其宫内大臣引进中国文化的时候,根本没有想过世俗皇帝给人拉下马这回事,也不明白中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萨评:这不是绝对的,日本历史上也曾出过一个敢于取天皇而代之的人物,就是平将门。平将门自立为天皇,打破了天皇万世一系的传统,堪称日本的革命者。不过,平将门的“革命”不过是昙花一现,天皇很快又在诸侯拥戴下复辟,平将门在日本历史上,就象武则天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样,只被认为是一个特例,却不被认为可以效仿。后世的日本人对平将门推翻天皇,只认为他是怪物,而不认为他这样作有合理的动机,于是,依然不能理解中国改朝换代的理由。

不过,尽管日本从中国输入了各种文化,但这些新的文明为此后几百年间世袭领主与家臣之间的冲突开辟了道路。他们开始争夺统治权。8 世纪末叶,贵族藤原氏掌握了大权,把天皇赶到后宫。封建领主们反对藤原氏的统治,整个日本陷入内战。群雄之中,著名的源赖朝征服了所有的对手,以“将军” 这个古老的军事头衔成了全国的实际统治者。“将军”的全称是“征夷大将军”[萨评:这个名称很有意思,“夷”本是中国对东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带有一定的蔑视含义。“征夷大将军”来镇压身在东方的日本诸侯无疑颇为贴切,用日本人的说法 – “代天讨伐不义”,可将军自己怎么算呢?也是“夷”么?估计这是当时日本没人敢问的禁忌问题]。日本人对高贵血缘的信任再次起作用,“将军”成为世袭,只要源赖朝的子孙就能够控制其他封建领主。天皇已徒具虚名,他的重要性仅在于将军必须接受他的象征性的封赐,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手中[萨评:天皇的权力复苏,要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在日本被认为是资本主义变革,令人感到好笑的是日本的资本主义变革,第一个成果就是复辟资本主义的死对头 – 皇权],它以武力征服不肯服从的各地领国,每个封建领主,即“大名”[萨评:相当于中国春秋时代的诸侯],都有自己的武装家臣,即“武士”[萨评:相当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这些武士完全听从大名,在动乱的年代中,他们的任务是保护大名的生命,组成军队向敌对的大名进攻,或者组成联军向将军的统治发起挑战。

2007.4.21,第10期《新世纪周刊》有一系列的关于日本的研究
叫做《日本:正读与误读》,有谈到你所的问题。
很不错的书。我刚好也在看。

韩国人和日本人对等级挂念都很重视。但是有所区别。
我接触过韩国和日本。
日本人比如在公司。先来的是前辈,因为他们经验多,不管你后来的年龄大多少都会教育你很多。有的时候甚至严重说你。
韩国人也比如在公司。他们在日本人的基础上,更大男子主义,重男轻女一些。并且老少之间的长辈观念要严重一些。
在家里韩国人的长幼情节也要高于日本。相比日本人来讲。韩国人有些更……

二战时,日军等级观念严重,但“下克上”现象同样如此



大学生如何消除自己的等级观念?
答:做学生想要消除自己的等级观念,就要做到不自卑,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不要谁瞧不起谁,不要用有色眼镜去对待别人。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开始有这样的观念,毕竟大学里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你的出身比他高贵,他比你的学识...

等级观念详细资料大全
答:基本介绍 中文名 :等级观念 性质 :一种封建的、落后的思想观念 含义 :按照地位的高低加以等级划分 拼音 :dengjiguannian 所谓等级观念,大范围地来说,是指按照人们的普遍的主观意识,将人所见到的万事...

你有等级观念吗?
答:所以不同类别,不同意识形态的人群就组成了不同的团体。我想,每个团体按照财富、官位、意识形态等都可以划分为不同 的层次和等级。我想这就是你所就的等级观念吧。这种等级的形成是客观的,也是必然的。

为什么在中国社会里还有这么多人带着的等级观念?
答:在中国历史中,等级观念深入人心。封建主义和儒家思想的传统,缺乏平等意识的教育和价值体系,造成长期的等级秩序和固化的阶层结构。虽然中国社会正在逐渐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过渡,但社会转型过程中,深-rooted 的等级观念和利...

心理学中概念水平的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别水平分别指的什么?
答:在心理学中,概念水平是指人们对事物或概念的认知抽象程度,通常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级概念、第二级概念和第三级概念。第一级概念是最具体和最具体的概念。它们通常描述物体的外观和特征。例如,"猫"、"桌子"和"苹果"...

为什么人有三六九等
答:由此看来,消极的“等级观”是完全可以进行积极地转化的,对等级这个非常敏感容易触动,特别是“平民”神经的话题大可不必回避。相反,在特定的情境下应大力提倡,通过我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对学生适时地灌输等级观念,甚至有时“...

门第观念和等级观念的区别
答:1、定义不同门第观念是指根据两个家庭或家族的经济实力或文化历史现状确定社会等级关系是否对等般配;等级观念是指一种封建的、落后的思想观念势必被强大国家主体制度的和阶级关系所取代。2、范围不同门第观念涉及社会各个阶层如...

现实生活中,越是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等级观念严重)的人,越是企图成为...
答:贵人、众人、贱人三个等级,如果再仔细分一下,每个等级内还可分上、中、下,即九等:上贵人、中贵人、下贵人;上众人、中众人、下众人;上贱人、中贱人、下贱人。我觉的分的很好.我是下众人那种 一、上贵人 虚怀若谷...

儒家的等级观念到底是怎么样的
答:儒家血亲等级观念构成了其哲理结晶。它一方面将君臣之间的尊卑上下差序嵌入到父子兄弟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又把父子兄弟之间的血缘亲情比附到本无血亲关联的君臣关系之中,从而凭借血亲情感的强大亲和力和凝聚力维系着整个社会的尊卑...

儒家思想的等级观念是什么东西?
答:儒家血亲等级观念构成了其哲理结晶。它一方面将君臣之间的尊卑上下差序嵌入到父子兄弟关系之中,另一方面又把父子兄弟之间的血缘亲情比附到本无血亲关联的君臣关系之中,从而凭借血亲情感的强大亲和力和凝聚力维系着整个社会的尊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