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94年没上春晚,原打算上的小品是不是《老蔫完婚》?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4
赵本山的《老蔫完婚》是哪年的作品?92年吗?

93年春节晚会

名称:老蔫完婚
表演者:赵本山 黄晓娟
黄:自打老焉在春节晚会上相了亲,商量妥妥的,回家就准备结婚,哪曾想啊,孩子调动工作,加上我那段心不顺。把我呀,就先接到了深圳。前几天给老焉发封电报,要他速来深圳完婚。
(赵本山登场)
赵:接到马丫一封电报,让我速来深圳报到,说是上这完婚。万万没有想到,这五十出头六十没到,还要重新做把花轿,看到没,电报,加急的!徐老焉,速到深圳完婚,多能跩,还完婚。一接电报把我吓一跳,我寻思完婚是拉倒的意思,后来别人告诉我,说完婚也叫结婚,结婚也是完婚。统称叫办事。
黄:这趟车他没来
赵:没人来接我,我临来时候发电报了,告诉明白的嘛,说七月六号,七点六十到,暗号照旧,左手戴手套嘛
黄:再等一会儿,这趟不到,下趟准到。
赵:没人来还真不别乱走,听说不远那边就是港澳。别走过界,还没带护照。找个地方休息。(撞到牌子上)嘿,深圳这地方到处是广告,凳子中间都给你放一个,让你歇都没法歇,写啥呀,徐老焉,深圳也有叫徐老焉的?跟我一个名字。
黄:老焉
赵:(四处张望)谁喊我
黄:老焉
赵:怪事,刚上广告就有人知道
黄:老焉(拍了赵本山一下) 老焉
赵:什么人 、,不要乱联系啊,我可是要结婚的人了。
黄:我是马丫呀(广东音)!
赵:马丫丫?深圳我就认识一马丫,又多出个丫来
黄:我是马丫
赵:拿什么当凭证
黄:我收到了你的电报
赵:什么内容
黄:七月六号
赵:七点六十到
黄:暗号照旧
赵:左手戴手套(伸手给她看)
黄:狗剩
赵:马丫,(惊了一下),这是马丫呀?
黄:你好好看看,我是马丫
(赵本山傻傻的看了好一阵)傻看啥啊。认不出来了?
赵:完了,整个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变了
黄:我变了吗?
赵:变了,全变了
黄:哪变了?
赵:头发也烫乱了,脸上也扑白面了,嘴唇还勾红线了,这眼镜儿还戴链了,腰上还扎带了,瞅着个儿挺高
黄:是吗?
赵:鞋加垫儿了
黄:你这是夸我呢还是损我呢?
赵:(闻)消毒了咋一股酒精味
黄:这是临来掸的香水
赵:完了,彻底改样范儿了
黄:哎老焉,那我选择在深圳完婚,你好像有啥意见
赵:我有啥意见,你还不了解我吗,我这人就是听儿女,不是,从小听爹妈的,老了听儿女的, 刚要说了算了,这回又得听你的。
黄:是不是头一回走这么远的道啊
赵:借你光嘛,要不能上这好地方来吗,还得办路条儿
黄:那叫通行证
赵:都一个意思,你说上这办这干啥呀
黄:那这不是特区嘛
赵:哎呀这家伙,还那不特曲,我也没说它是二锅头啊
黄:你不要跟我抬杠哦(广东音)
赵:说话声儿还变了
黄:你说你深圳来结婚,咋不换套衣服呢?
赵:我换衣服干啥呀,我就怕你看不出来我,我寻思让你寻找一下我从前的影子
黄:你瞅瞅,你咋还戴这顶破帽子呢?
赵:这破帽子咋了,我都戴二十来年了,我寻思我上好的地方来了,我怎能把它放家
黄:你这个样子很不好看喽(广东音)
赵:哎呀我的妈呀,你把舌头伸直了再说话行不?来一年多了舌头还画圈儿了
黄:你还没吃饭吧?
赵:没人安排这事啊
黄:我现在就领你吃早茶去
赵:干啥去?
黄:吃早茶
赵:我从老家赶到深圳这都四五天没吃一顿饱饭了,你是大早上就给我安排喝茶?我不喝
黄:好咱不去,赶快回家,孩子还等着呢
赵:你别整这事,先别回去,咱把有关事项商量好
黄:啥有关事项啊
赵:具体的说呢,就是你电报写的,上这来完婚究竟啥意思,你还打算结婚不这是第一,另外呢,前年回去就应该把这事办了当时你提出来说心情不好说什么更年期,受伤来深圳等一等,说来玩一玩,照目前这情况你可能是到期了,这回呢咱就抓紧时间办了,行不行你要如果不办,我也要开更了,我也更年期
黄:咱先不能急着结婚,我得领你到处看看,四处转转,咱先去沙头角,再看看那垦荒牛。
赵:黄牛我就不啃了,你还不了解我吗,从小放黄牛,长大了赶牛车,到老了吃牛肉
黄:那是垦荒牛,不是你吃的那个牛,人家不说吗,深圳人民,就是那个垦荒的牛
赵:那是比喻,我告诉你,咱现在就抓紧结婚
黄:咱不能急着结婚
赵:不结婚干啥呀你,我来干啥来呀?
黄:你人都来了还急啥呀,我跟你说呀,到了特区,我得领你到处看看。
赵:不用看,我现在最关心深圳,因为你上这来,我就天天看电视,一有这个新闻我就看,电视上都说了,深圳是改革的小窗户。
黄:那叫改革窗口
赵:窗口,对呀,我就怕你站在窗口上时间长受风
黄:唉呀妈呀,就你目前这情况,那咱能结婚吗?
赵:那不结婚你给我打什么电报呢啊,你拿我当礼拜天过了咋的?
黄:到这你就听我的,我说咋办就咋办
赵:你说怎么办呢?
黄:咱先去趟国贸大厦,买套西装,再加条领带
赵:给谁?
黄:不给你换上么?
赵:(假装甩头发)就我这造型穿套西服扎个领带,这谁跟我结婚呢,不坐地淘汰么
黄:你瞅你这个样子 怎么回家见孩子啊
赵:你瞅瞅完了这算,我连她孩子还不能见了,完了,她现在看我是穿也不像穿了,戴也不像戴了,没有相亲那阵high,这下整不好肯定是挨踹了。
黄:到底去不去?
赵:干啥去呀?
黄:去国贸大厦呀
赵:上啥大夏大夏的我不去,你老逼我换衣服干啥,我这影响深圳市容了咋的?
黄:你说就你这身衣服回家见孩子,你让我这老脸可往哪放哎?
赵:你孩子早也知道我有这身衣服你挑这事干啥啊?
黄:我就问你到底去不去
赵:我······
黄:你去还是不去(黄晓娟急了)
赵:你瞅急的,我记得带来一套
黄:那你带来你快换上啊
赵:你老追啥啊都追懵了,你说整的,(拿出一个女式帽子),这是给她买的,我先穿上,试试她,看变没变心,如果不跟我结婚赶紧回东北
黄:我说你还能找出来不
赵:找出来了,我得找个地方呀,有厕所之类的吗
黄:看见没,那儿,洗手间,快去吧
赵:换个衣服还得洗手
黄:洗手间就是厕所
赵:洗······哎妈一个单位的,那啥我洗手去了啊
黄:这个老焉呀,唉,你说可也不怪他,自打我来到深圳呐,就一直没给他写信,看见没,这从下车就跟我憋劲儿,要不是我的要求有点过分,他这个人呐,一个心眼死犟 ,哪要不对呀,我还真的赶紧承认,要不耽误俺俩得终生大事,这个老焉,你瞅瞅 ,换个衣服你瞅瞅也磨磨唧唧的
(赵本山换好衣服登场)
赵:大闺女
黄:跟谁说话呢?
赵:妈呀,差辈儿了,大妹子,等人呢
黄:没等谁
赵:没等谁,妈呀,白洗手了,刚才那老头是你老伴儿?
黄:啥老伴儿啊,是老乡
赵:老乡?你俩就没有点旁的意思啥的?
黄:都这么大岁数了,哪那么多想法呀
赵:拉倒吧,我都在旁边听着呢
黄:啊?
赵:老头来找你结婚了,你嫌人家穿破烂了,你有点要不干了,我看那人挺好的
黄:好啥呀,他这个人呀,你别瞅他焉了吧唧的,心眼小的像针皮儿,这要发起驴脾气,就能气死人儿
赵:不打算跟他结婚呐?
黄:你咋老问这事呢,你有啥想法啊?
赵:不是我有想法,人家找你来结婚你不结婚,老头有想法了,告诉你吧,人走了
黄:什么,他走了?
赵:你还别不信,看着没,包让我拿回来了,人回东北了
黄:哎呀呀,他不能走哎!
赵:你说啥玩艺儿?
黄:他不能走!
赵:你说那是老朽就不能走,一个老乡走就走吧
黄:啥老乡呀 他是俺老伴儿
赵:谁?
黄:俺老伴儿
赵:那刚才你咋不承认呢?
黄:不事没办喜事呢嘛
赵:你还打算办吗?
黄:就三两天的事儿
赵:(摘下帽子)你看你咋不早说呢,这事整的
黄:老焉?你咋就这么能忽悠人呢?
赵:这不被你逼的吗
黄:你说你哪儿弄这身衣服呢?
赵:这还不是为你买的嘛,寻思结婚穿,一看你这情况,你也不能穿呐 你老逼的我换衣服,我就换了
黄:你呀你,你说让我说你啥好呢
赵:啥也别说了,是吧,到深圳了,咱就玩点新素质,没看到那写的吗,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啥事都要抓点紧,是吧,老伴儿
黄:不对,这地方不能叫老伴儿
赵:叫啥呀
黄:应该叫太太呀(广东音)
赵:哎妈,舌头
黄:叫太太
赵:不对,你就叫老伴儿,多实惠,你还太太呀(加重语气)
黄:走,咱去国贸大厦
赵:还干啥去
黄:买衣服啊,快走
赵:我这身还不行啊
黄:哎呀你别气我了,快走
赵:慢,这还一个牌牌那(广东音)
黄:你呀
赵:别白上回广告啊
谢幕

对老赵的采访,就知道了.
春晚回顾:最难忘是《相亲》直播前半个月才拿出《昨天今天明天》

半:记得您一共多少次参加央视春晚了吗?

赵:从1990年到现在,期间就一年没上。

半:1990年您第一次出现在央视春晚直播现场,能否简单回忆一下之前走过的坎坷经历。

赵:在这之前呢,我一直没上过中央台,不过当时也算是东北的名人了吧。我上了国庆晚会。

半:那个小品的名字叫《1+1=?》。

赵:对。严格来说,那是一个拉场戏,有说有唱,属于二人转里边的,还不叫小品。1988年央视春晚在黑龙江设分会场录了我一个节目,但最后也没上成,不知道是带子的问题还是别的原因。

半:1990年就上了央视的春晚。

赵:1990年上的时候,《相亲》这个作品我们已经演了两年了,辽宁台也播过,前一年中央台我们也去了,被拿下了,第二年邹友开看了,才决定上。

半:在此之前,大牌的艺术家里,姜昆已经是7次上春晚了,冯巩也5次上春晚了,按当时来说,与这么多大腕同台,当时紧张不紧张?

赵:我呢,要说演出紧张谈不上,我在台上可以说从来没有紧张过,那个时候只能说是高兴,而且1989年天津电视台春节晚会我们已经演过一回了,大小场面都见识过了,从这种角度来讲,还是感到特别自信。

半:一共得过几次一等奖还记得吗?

1992年第一次评奖,我和黄晓娟的《我想有个家》就获得了一等奖,后来赵丽蓉出现的时候,这一等奖就都是她的了,再后来从1996年开始一等奖都是我的。

半:1994年,是您自1990年参加春晚以来唯一一次缺席春晚,当时是个什么情况?

赵:因为去晚了,去了以后感觉到没戏了,那年就没上成,那年也是郎昆的导演。

半:多次参加春节晚会,哪一年留给您的印象最深?

赵:还是第一年呗,《相亲》那是第一次上。后来就习惯了,即使是再好的作品也没有第一次兴奋、印象深。

半:现在上春晚,是不是还像当初一样,压力很大?

赵:现在的压力主要还是怕本子不行,比如说1999年,一个半月过去了,我们还没有作品,就感到有压力。等还剩半个月了,才拿出来《昨天今天明天》,就轻松了。

半:之前也没有准备其它的本子?

赵:没有。

春晚作品:《三鞭子》演起来有点累 《牛大叔“提干”》险些被毙

半:您上春晚的这15个作品中,您最满意的是哪一个?

赵:《昨天今天明天》,《卖拐》、《买车》、《功夫》这仨也不错,尤其是《卖拐》,我特别喜欢,应该说这是表演难度相当大的一个作品。

半:那最不尽人如意的是哪一个?

赵:《三鞭子》演起来有点累,原来的作品本意不是那样的,从讽刺又改歌颂了,这就不好了,创作上还是有些受限制。

半:您觉得一年里,您上春晚的作品是不是当年最好的作品?

赵:如果讲严谨程度的话,还是央视春节晚会上的作品最好,但从可看程度来说,放开了演,还是在地方台的好,没有更多的限制。

半:记得《卖车》那一年,起初想上您另一个作品《有钱了》,但观摩演出时,《卖车》的现场效果好,最后才决定上。

赵:《有钱了》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作品,不过这类节目不适合春晚那个舞台,它的故事情节是一点一点来的,如果拿到春晚去演,温着演,会显得很“泥”,还是适合在小剧场演。春晚舞台是非常难演的,在这个舞台上,什么都放大了,演员放大了,观众也放大了,像《卖车》这类作品,所有台词都是在吼吼乱喊中完成的。不光我们的节目,整台晚会在现场感觉

焦点一点也不集中,特别乱,大家有的还穿帮,每个人、演员跟扎鸡血一样,在那儿乱吼。

半:您认为一个作品的成功,剧本和演员的贡献应该是个什么比例?

赵:还是演员更重要一些。

半:就是说,同样一个本子,让您来演,与让其他演员来演,受欢迎程度、效果肯定不一样。

赵:那当然。

半:就您创作的春晚作品,您更注重它的教育意义,还是更注重它的娱乐成分?

赵:娱乐性。教育谁去?大过年的,都教育了365天了,过年了又受顿教育,犯不上。

只要娱乐的“安全”就行。

半:“安全”是指?

赵:各方面的,政治安全,内容是否健康、向上等。

半:1995年,您的作品叫《牛大叔“提干” 》,据说这个作品险些被拿下。

赵:对,那年都快直播了,腊月28的晚上,给毙了。

半:为什么?

赵:因为当初的剧本,范伟演的角色叫“马乡长”,在审查时,领导考虑到乡长属于基层干部,他们也不容易,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了,临了临了你还讽刺人家,感情上接受不了。后来就改么,硬给改成了“马经理”。

半:这么一改,讽刺力度明显就削弱了,大家都知道,经理满大街都是,经理大吃大喝也是人之常情的事,而乡长大吃大喝则就涉及到另一种意义。当时改动之后,是个什么心情?

赵:那没办法,还得上啊。你要提前不去就行了,这都呆一个多月了,只要有一点希望还是想上。

半:透过这件事,您认为春晚适不适合搞讽刺性作品?

赵:文艺作品还是应该放开讽刺,但具体到大年三十这一天还不太好说,比较特殊,大过年的,你讽刺谁谁还不跟你急啊。

半:您的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像“徐老蔫”、“老乐”、“老香水”、“牛大叔”等,一直到这几年的“大忽悠”,您最欣赏哪个人物形象?

赵:“老蔫儿”的形象是最早塑造的,塑造起来比较得心应手,加上那些年一直在演,在观众中留下的印象很深,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形象。

半:为什么“大忽悠”这个人物一出现,观众反应更强烈?

赵:他比较近哪。

半:您觉得这背后有没有更深一层次的原因,比如社会上骗子在增多,骗术也越来越高明?

赵:有。有才产生共鸣么。当时我们弄“大忽悠”这个人物初衷是警示别人,提醒社会上有这么一类人,大家别上当。也没考虑太多有没有负面上的东西,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识别能力,如果有些人非要以为他有负面影响,我们也没办法。当然,我们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去年搞《功夫》这个本子时,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还是决定让范伟赢,让正义赢。

半:上春晚的作品每年都要经过反复修改,《功夫》先后大改过19次,这是您对作品的要求还是春晚剧组的要求?

赵:两方面都有,基本我还是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导演他们就是先看看本子,也提不出大的意见。都是我们自己在反复推敲,弄不好,观众会不满意。

半:每年春晚过后,你们的创作班子有没有开一个正式的总结会?

赵:都回家过年去了。但事后想起来都聊。上春晚的作品那都是一次性的,演完就完了,在全国电视台播,在各地剧场、舞台上看不到了。

半:这些年春晚的小品大都是“东北军”,网上传言,今年要适当消减东北味小品的数量,,加大京味小品以及其他一些比较大众化的方言小品数量,您作为一个小品演员,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赵:如果作品好,观众喜欢,行啊。

半:去年的上海小品《一串钥匙》就是因为上海方言的问题被导演拿下的。

赵:导演得“听”观众的,观众比谁都明白,观众效果不好,演员自己感觉再好,导演也不敢硬上。

半:那是不是彩排时请去的都是北方观众的原因?

赵:不是,我想应该是各地观众都有,现场模拟的是全国舞台,你要请的都是上海观众,那指定效果好,但那样就不是央视春晚了,改上海春晚了。央视他要照顾全国大多数的观众,拿掉也是迫不得已,忍疼割爱的。你像滑稽戏,王汝刚他们在上海相当不错了,但拿到春晚舞台还是为时过早。

半:如果说方言不容易懂,但当初您的第一个小品《相亲》第一年也是因为导演组认为东北方言过多,没有上。这又是为什么?

赵:听惯了呗,而且上海话与东北话还不完全一样。东北话它是大部分都能听懂,只有一些个别的词汇在其它地区理解起来比较难,而上海话就不一样了,但如果王汝刚他们把上海话淡化了,像普通话靠拢,那就不可乐了。

合作伙伴:高秀敏土了嘎叽儿 “铁三角”无中生有

半:先后与您合作的几个作者有:张超、张惠中、崔凯、何庆魁,能否简单谈谈与他们的合作经历。

赵:他们都比我大十多岁,都五十多了,老何都快六十了。张超是跟我合作最早的,像《相亲》就是他的作品;张惠中一般是给我的作品当导演;接下来是崔凯,他以前写的比较多,中间当领导了,写的少了,现在又开始写的多了;老何是近几年才开始合作的,比较突出的就是《昨天今天明天》。

半:上面这几位合作者都是来自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的作家,与他们不同,后来参与到您的创作班子里来的又增加了两个学院派的人物:宫凯波和张猛,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赵:这俩人年轻、思维活跃,用在作品中的时尚元素要多一些。

半:今后有什么打算,跟谁合作?

赵:顺其自然吧。不过跟谁继续合作,我也都要参与。

半:“参与”是指二度创作吗?

赵:还不是。

半:那您能不能把您的作品的创作过程透露一下?

赵:每年都是找几个人,我定个大调子,大家在一起研究、侃,侃出个大框架来,找一个执笔者,去写,写完了再研究、提意见,在按着提的意见再改,就这么一个程序,整个程序我都要参加。所有作品都是这样,包括《刘老根儿》这部电视剧也是这样。

半:先后与您合作较多的几个女搭档分别是黄晓娟、高秀敏、宋丹丹,也能不能对她们做个简单评价?

赵:应该说都不错。第一个搭档是晓娟,起初合作比较多,上春晚的,没上春晚的,你像《老蔫完婚》等,晓娟呢,她形象好,人物塑造,一反一正,与我塑造的形象反差比较大,那个搭配观众也接受,不错;高秀敏呢,土了嘎叽儿的,一瞅就像一家人,高秀敏有她自己独特的幽默方式;天生有幽默感的,还得是宋丹丹,在这里头我个人认为是最棒的。

半:您怎么评价您的男搭档范伟?

赵:范伟应该是一个很认真的人,他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演员,这些年历练得比较成熟了。

半: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范伟有超过您的势头,因为范伟演过很多角色都很成功,而您只演一种角色。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赵:(笑)可能观众评判还是对的呗。

半:您自己认为呢?

赵:一是我没有这么去想过,他一直和我在一起,太熟悉了。二是艺术形象在人们心目中也不是一部作品两部作品的事,我们俩还是两码事,风格不是一个类型。有些作品我还主动给他加包袱,你想他的戏份那么足,而且我这么一个有知名度的人去陪伴他,活起来是正常的,受到大家喜欢也是自然而然的事。当然,他自己努力的成分比较多,是重要的。

半:关于“铁三角”的说法,您怎么看?

赵:“铁三角”不知道是哪儿的传言,不知道谁给说的,我嘴里从来没有说过“铁三角”的事,那是瞎起名,什么叫“铁三角”呀?

半:您认为一个演员,是固定搭档好,还是根据本子需要挑适合的演员好?

赵:固定下来呢,彼此互相了解,配合比较默契,你比如像相声界侯耀文、石富宽他俩,配合了30多年了,有时候上了台就能演。如果角色上不受大的限制的话,还是固定下来比较好。

半:角色受不受限制有时也是人们思维的惯性。

赵:对。比如说,我们演《心病》那前儿,导演组死活认可我跟高秀敏演两口子比较合适,主要是对我们过去演得角色印象太深了。但没法改,后来范伟和高秀敏演两口子,也比较成功。

半:与您“合作”过的几个春晚导演,您如何评价他们?

赵:像袁德旺、张晓海、郎昆等等,其实都不错,处的都很好,这些年大家也都了解我,我就是耿直、很倔的这么一个人,肚子里乌七八糟的事我也没有,我就认认真真地把心思放在作品上,他们都很信任我,都有这样一个基本看法:本山弄的作品肯定错不了。所以他们放心,越放心我这头可能难度越大、压力越大。

半:在作品修改方面,与他们有没有过争吵,或者发生过不愉快?

赵:没有,应该说都很愉快,对于我来说,他们对我的限制不是太大,彼此都很客气,没有不愉快之说,不愉快也是找不愉快。基本上他们提出修改作品的时候,都是拐弯抹角地告诉我,我也知道,因为一个作品哪块儿会被提意见,我自己清楚。

半:这是不是与您的名气越来越大有关系?

赵:可能是分量问题,包括作品的分量,和演员在春晚上的分量。

其他曲种: 二人转还是应该活在民间 提高品味害了相声

半:这几年您一直在二人转的改良、推广上做了大量工作,有没有想过把二人转单独作为一个节目打进春晚?

赵:没刻意去想,我也没做这个努力。我想二人转还是留给民间,民间有人演、有人看就行了,不一定非要上春晚,那个东西就是在小剧场里演出的东西,何必要上别的地方生存去呢。春节晚会就是上了,也占不了多大便宜,他不能把你最光彩的一面露出来,你也不可能让全国的人都演二人转,二人转就是扎根在东北农村的玩意儿,有东北这片黑土地上的人们喜欢它、演它、看它,就够了。

半:您认为其它一些曲艺形式,也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比如快板书,今年中国曲协在天津搞了一个李润杰杯快板大赛,参赛的人很多,效果也非常好,为什么这种曲艺形式总缺席春晚?

赵:我还是说,我们民间的东西,就让民间自己先搞起来,慢慢让它进入土地,接近大俗。掌握民间快乐的人都是超出民间范畴的,有些人不理解老百姓怎么快乐,需要一点点的积累,慢慢来,慢慢渗透。

半:最初几届的春节晚会,语言类节目主打还是相声,小品只有一两个。从1997年开始,形式出现大逆转,小品数量增加到六七个,相声数量一般就是三个。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今天,您觉得原因何在?

赵:我想还是观众的接受程度,小品这种形式比较新,演起来也灵活,能跟上观众的欣赏节奏。相声嘛,(恍然大悟)这两年是有点偏少了啊。相声在春晚中的处境,我想还是没有好作品吧,有些讽刺性作品还受限制。

半:中国曲协自去年提出“大曲艺”的战略以来,在“新作品、新面孔、新形式”上做了很多挖掘和探索工作,因为春晚是一个大的推广平台,从上春晚的角度讲,您认为曲艺这些曲种包括小品、相声,还应朝哪些方面努力?

赵:努力?我倒是觉得不一定非得上春晚,现在春晚出来一个节目太难了。为了上春晚,好多东西把过去的传统都丢掉了,过去那些老的味道都丢掉了。相声走到今天,你能说谁不好了么?没有,大家都在努力。但有时我在想,我们把本来一个泥土性比较强、地域性比较强的东西愣给它拽出来,东扯西拉,拽散了。你比如说过去那些相声大师们都是从天桥出来的,从那个氛围出来的,应该他是从大众中滚出来的,后来我们无谓地把他们的品味提高了,我不反对“品味” 这个词儿,就是好多东西一离开根,就不是它了,它的土壤还是在最纯的百姓中间。为啥二人转三百年一直是这种生存状态,它有观众,是在老百姓中活着呢,土壤营养比较深厚。有些改革越改越文化了,但越离题了,有些改革是为了适合大场面,一个人能完成的事,他搁一百人,而不是适合观众的口味,这种改革就没有生命力。一句话,不管朝哪个方向改,都不能离开老百姓这个根。

今年春晚:铁定与宋丹丹合作 导演春节晚会嘛,我……

半:近几年春晚导演确定人选以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到沈阳拜访赵本山,包括今年的郎昆导演,也曾拜访过您,是否确有其事?

赵:有,也谈不上拜访,就是打个招呼,发出邀请,让提前准备好作品。

半:眼下的登门拜访与当年的进央视大门艰难,如此大的反差,您想过没有,这是什么因素在起作用?

赵:我想还是观众喜欢看,否则如果观众腻烦了,导演也不可能找我呀,观众喜欢看我这个演员。

半:这些年春晚成了众矢之的,但每年的收视率仍居高不下……

赵:不一定增加,哪增加啊,没有多少人看哪,就是三十晚上把电视拧开了,可能有喜欢看的节目叫一下子,不喜欢看的,接着聊天、打牌,照样该干嘛干嘛。看一眼也叫收视了,从头至尾看了也叫收视了。地方台还没有这个竞争实力,过年都呆在家里,电视都必须“打”着,已经形成习惯了,就跟三十晚上这顿饺子必须得吃一样。

半:现在有一种观点:以前看春晚是为了找乐,现在看春晚是为了找错。就是说,人们现在是抱着一个审视的态度看春晚,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

赵:现在的人越来越精明了。

半:那您认为春晚是越办越好呢,还是越办越糟?

赵:其实是越办越好,但观众越看越乏了。这跟《西游记》拍续集一样,搞科技的东西都用上了,但结果人们好像不买账,所给的评价还不如前边拍的评价高。

半:那谈谈您对今年春晚的准备情况?今年还忽悠么?

赵:都划上句号了,再说也太难了,去年也是勉强上那个节目,给人们一个交待。

半:网上说,今年一开始您想用何庆魁老师的一个小品《暗号照旧》?

赵:没那事,根本就没那个事,不知道咋整的。

半:但郎昆导演拜访您之后,网上传言您现在已经有两个作品了。

赵:都还没定呢,你也看见了,这不正抓紧拍《马大帅》第三部呢吗,我是一件事做完了再做第二件事,只有等拍完了再整。再说,春晚的东西也说不准,现在我告诉你有两个作品了,可能过几天又有新想法了,就得赶紧换,反正不管换不换,都是想争取把最好的作品奉献给观众。

半:今年年初,您就对媒体说,今年打算与宋丹丹合作,从目前的报道来看,也提到您与她合作,这是按着计划走,还是本子的巧合?

赵:这个我明确告诉大家,今年我上春晚的作品,一定有丹丹。

半:有没有想过,按照惯例,或者叫惯性,如果没有大的意外,您的小品还会铁定是一等奖?

赵:还没腾出空来想呢,哪能都是我的啊。基本没时间去想,比如我们拍完这些电视连续剧,拍完了就放到这儿,往上边报都没报。

半:您有过多年春晚的经历,也有过拍戏的经历,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也导演一次春晚?

赵:没想过,就是想过我也不敢说啊,什么事都是任其自然。

对老赵的采访,就知道了.
春晚回顾:最难忘是《相亲》直播前半个月才拿出《昨天今天明天》

半:记得您一共多少次参加央视春晚了吗?

赵:从1990年到现在,期间就一年没上。

半:1990年您第一次出现在央视春晚直播现场,能否简单回忆一下之前走过的坎坷经历。

赵:在这之前呢,我一直没上过中央台,不过当时也算是东北的名人了吧。我上了国庆晚会。

半:那个小品的名字叫《1+1=?》。

赵:对。严格来说,那是一个拉场戏,有说有唱,属于二人转里边的,还不叫小品。1988年央视春晚在黑龙江设分会场录了我一个节目,但最后也没上成,不知道是带子的问题还是别的原因。

半:1990年就上了央视的春晚。

赵:1990年上的时候,《相亲》这个作品我们已经演了两年了,辽宁台也播过,前一年中央台我们也去了,被拿下了,第二年邹友开看了,才决定上。

半:在此之前,大牌的艺术家里,姜昆已经是7次上春晚了,冯巩也5次上春晚了,按当时来说,与这么多大腕同台,当时紧张不紧张?

赵:我呢,要说演出紧张谈不上,我在台上可以说从来没有紧张过,那个时候只能说是高兴,而且1989年天津电视台春节晚会我们已经演过一回了,大小场面都见识过了,从这种角度来讲,还是感到特别自信。

半:一共得过几次一等奖还记得吗?

1992年第一次评奖,我和黄晓娟的《我想有个家》就获得了一等奖,后来赵丽蓉出现的时候,这一等奖就都是她的了,再后来从1996年开始一等奖都是我的。

半:1994年,是您自1990年参加春晚以来唯一一次缺席春晚,当时是个什么情况?

赵:因为去晚了,去了以后感觉到没戏了,那年就没上成,那年也是郎昆的导演。

半:多次参加春节晚会,哪一年留给您的印象最深?

赵:还是第一年呗,《相亲》那是第一次上。后来就习惯了,即使是再好的作品也没有第一次兴奋、印象深

这得问赵本山

是 是 是!!!

2013年,哈文怒斥赵本山有本事别再上春晚!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_百度...
答:坎坷的春晚经历赵本山在当时17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公社文艺宣传队,在里面的表现成就了自己的小名气。直到后来接受了春晚的邀请,让事业再一次的扩大上升起来。连续四年出现在春晚舞台上的赵本山却在94年时没有了他的身影,根本...

赵本山连续上春晚多少年了?
答:赵本山只有94年没上春晚:1990~1993,1995~现在 共20年

赵本山第一次上春晚表演的是什么节目?
答:1989年下半年,1990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剧组已经成立。编导们又看中了赵本山的小品《老有少心》,小品那抒情的风格正符合晚会需要。可没找到跟赵本山合作的合适人选,宋丹丹当时正身怀六甲、岳红正在坐月子,赵本山亲自坐车...

赵本山哪年上的春晚?
答:赵本山第一次上春晚是1990年,表演了小品《相亲》。而赵本山在2011年最后一次参加春晚,他和王小利、李琳、小沈阳一起合作表演了《同桌的你》,播出后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欢,还获得了小品类的一等奖。1982年,赵本山主演...

那时候,赵本山范伟还没登上春晚,郭德纲于谦还参加主流相声演出_百度...
答:当时赵本山还只是一个二人转演员,在姜昆的引荐之下,四年之后他登上春晚,随后几乎成为春晚小品的代名词。如今赵本山已经多年不在春晚露面,观众只能每年春节推出的《乡村爱情》和《刘老根》系列剧中见到他花白头发的样子。 潘长江和搭档在...

赵本山为什么离开春晚舞台
答:这主要是由于赵本山在离开春晚舞台之前的那几年,赵本山并没有给大家带来质量太过优秀的好作品,当然也有人说,赵本山离开春晚是由于身体病情存在着加重的可能,如果继续坚持登上春晚演出,那么无疑会给赵本山的身体带来相当...

本山最后一次上央视春晚是哪年
答:至此彻底告别春晚的舞台,成为了很多观众心目中的遗憾,虽然退出了春晚,但是赵本山并没有退出娱乐圈,本山传媒依旧在投资出品相关影视剧,例如《乡村爱情故事》系列,同样是很多网友心目中的童年经典。赵本山个人简介 赵本山,男...

赵本山为什么不上春晚了?
答:退出的选择其实有很多网友对于这种现象都觉得特别的,可惜大家觉得赵本山不上春晚是全国观众的一大损失。赵本山在舞台上的表现力是非常强的,而且赵本山所推出来的本子也都能够引起大家的笑点。所以大家不明白为什么赵本山的作品...

赵本山第10年缺席春晚,红极一时的他为何要退出春晚舞台?
答:其实赵本山在春晚的这十几年没有在家度过过一次春节,他觉得对于家人他有所亏欠,所以就退出了。并且在节目审察阶段,他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的办不从心,恩,也就是年纪大了,折腾不起了。我们也可想而知,春晚上的一个节目...

赵本山曾自曝从《卖拐》后,就不愿意上春晚了,原因是什么呢?
答:在他带领赵家班演完《捐助》这个短剧后,便以身体抱恙为由不再参演春晚。赵本山从《卖拐》后不愿上春晚的原因 这一切还要从2001年的《卖拐》说起!如果要盘点赵本山在春晚舞台上最好的短剧,有两个值得PK一下,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