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魏征,在唐朝,还有一个直言劝谏的宰相,他是谁?为何少有人知?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7

说起大唐的宰相,那可是非常多,魏征就是其中名相之一。魏征本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在玄武门之变后,开始为李世民效力。在任期间,魏征直言不讳,前后上谏两百多事,李世民全然接纳,辅佐李世民共创了“贞观之治”。

不过在唐朝,像魏征这样敢于直言不讳的宰相,并不止他一个。他就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韩休,他和魏征一样敢于直言,不过结局并不好。

韩休出生于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做官的。年轻时期的韩休精通词学,后考中制举,也做了官。当时李隆基还是太子,他因为美名远播,被举为贤良,并到东宫任职,与李隆基有了交集。

因此,此后十余年,韩休深受李隆基尊重,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升迁。

733年,侍中裴光庭去世,位置产生了空缺,于是李隆基让宰相萧嵩推荐人选。本来他是想举荐自己人王丘的,不过最终还是把这个机会给了韩休。在他看来,韩休生性柔和,没有根基,容易控制。毕竟是他举荐的,会和他成为很好的战友。

没有想到他看走了眼,韩休并不是这样的人,他刚直不阿,也处处像魏征看齐。看到皇帝做得不对,说在嘴上,写到奏折上,从不遮遮掩掩。

这下把唐玄宗搞得非常郁闷,本来是想找一个辅佐自己的人,分担自己的精力。可没有想到,这家伙天天盯着自己,玩都玩不了了。就连李隆基身边的侍从也看到了,自从韩休做了宰相,他都没有高兴过。不过李隆基倒是说得冠冕堂皇,说这是为了朝廷社稷。

但明眼人都知道,李隆基和李世民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差距也有点大。尤其是李隆基晚年,逐渐开始享乐了,早已把社稷抛到了脑后,所以这种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实在是可笑。

而对于这个推荐了自己的萧嵩,他也是如此,觉得不对也会说他,两人为此时常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在唐玄宗面前,韩休也不给他面子,老是搞得这位狼狈不堪的。

这让唐玄宗十分不高兴,便将二人一同废了宰相之位,萧嵩改任尚书左丞相,韩休改任兵部侍郎。因此,韩休在宰相之位上并没有多久,不过他的确是一个敢于直言劝谏的宰相。



这个人就是房玄龄,之所以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是因为他当时非常的低调,也不喜欢出头。

这个人就是韩休,是因为他最后的结局不是特别的好,他出生于宦官之家,说话的时候特别的直接,得罪了很多的人。

他是宰相韩休;因为他在位期间并不是很久,做宰相的时间并不长,他对于李隆基的劝诫,并不被李隆基喜欢,所以在后期,他被废除了宰相之位,所以历史对于他的记载也不是很多,也很少为后来人所知。

他就是房玄龄 。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宰相,之所以很少有人知道,是因为他比较低调。

魏徵17年谏言264条,他是如何让唐太宗从谏如流的?
答:因为魏征的谏言是站在国家的层面上为皇帝所考虑的,魏征的谏言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他是为了皇帝的形象,以及对国家的影响才提出的谏言。正是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知道魏征没有私心,所以才会采纳他的谏言。一、魏征的性格就是直...

唐太宗时,由于重用了魏征那样的敢于直言的忠臣,一时言路大开,形成风气...
答:在唐太宗的英明领导下,魏征等直言不讳的忠臣得以重用,一时之间,朝廷内部言论自由,谏言之风盛行,形成了一股清新的政治气象。在那个时候,有一位来自坊州(今陕西黄陵、宜君之地)的官员,名叫尹君,曾任职于司户,专门...

魏征进谏文言文请翻译
答:由此魏征得出了一个著名的结论,即“兼听则明,偏听则暗”。魏征和唐太宗相处十七年,一个以直言进谏著称,一个以虚怀纳谏出名,尽管有时争论激烈,互不相让,最后太宗也能按治道而纳谏,这种君臣关系,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论直言劝谏很多人最先想到的是魏征,除他以外还有那些直言劝谏的...
答:”邹忌听了这话,就正色道:“大王听了我这话好像不太高兴,怪不得齐国人瞧见大王拿着齐国的大琴,九年没有谈过一回,都有点不乐意了。” 齐威王这时候才恍然大悟,他站了起来,原来这个邹忌是拿琴来劝他。他叫人把...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这三句名句的作者是谁_百...
答:这句话是唐太宗李世民所说,出自《旧唐书·魏徵传》,原句为:太宗谓梁公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白话译文...

魏征进谏的故事有哪些
答:魏征进谏的故事有哪些,魏征是唐朝时期有名的臣子,他面对李世民的威严敢于直言进谏,就算触怒李世民也在所不辞,是李世民的得力帮手,他为贞观之治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为唐朝的繁荣尽心尽力。魏征进谏的故事有哪些1 公元627年...

魏征与唐太宗文言文翻译
答:1. 魏征劝唐太宗的文言文 魏征劝唐太宗的有关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的是《 谏太宗十思疏 》。 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中《 谏太宗十思疏 》全文如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李世民说了怎样一句话?关于镜子什么的
答: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镜矣!贞观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伤心,并为此废朝五天。追赠魏徵为司空、相州都督...

魏征劝谏太宗文言文
答:1. 魏征劝唐太宗的文言文 魏征劝唐太宗的有关言论多见《贞观政要》,其中最著名的是《 谏太宗十思疏 》。 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中《 谏太宗十思疏 》全文如下: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唐太宗李世民在为魏征哀悼时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答: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意为: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往昔的朝代作镜子,可以知道国家兴旺的道理;用人作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