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实质性作用,实现不同资本在企业微观层面的高效互补和有机结合?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1
如何有效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我曾经就这一问题请教过中大咨询的专家,他认为国有企业应该明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分析缘由,在此基础上确保后续实施计划的正常实施,为达到预期目的,制定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几点措施,主要包括:
一是优化改革环境。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改革环境,要求政府适当委托权限,减少对国有企业的干扰,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创造相对缓和的环境。对于经济转型时期的国有企业,各级政府应完全发挥市场作用,尽力防止市场和企业置换现象,实施合理化治理,简政放权,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使国有企业能够与其他主体平等协商。
二是去行政化。在混合所有制建设中,国有企业可以利用独立自由的企业地位,按照市场制定的行业规范与其他经济构成部分进行谈判,签订合同,避免行政制度的过度干涉,形成不妨碍上述过程的新混合企业。要想达到这种预期,不仅要废除国有企业和经营者的行政机制,遵守平等的基本原则,不要只靠行政水平来压制另一方,是要从创造自发平等的合作氛围开始。同时,在建立所有权结构时,国有企业的所需要扮演的角色是不用去过度进行主导和控制,应该遵循“独立合理,妥善管理'的原则,激发自营商、私人资本、外资的主动参与意愿,促进国家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全面改革。
三是通过多元化投资主体来重组整合产权。第一,对国有企业的资金、资产、劳动力、技术、管理等要素进行重新配置,构建新的生产经营模式,使企业在变化中保持竞争优势的过程。第二,着力培养长期投资需求机构投资者,积极培养机构投资者,扩大企业资本流入,整合企业资本结构,实现投资企业的多样化。同时,积极探索混合所有权企业经理和员工持股的有效渠道和方法,促进混合所有权国有企业的改革。

准确理解和把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事项发展混合所有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不同所有制资本间的共同发展和有效制衡,核心是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成功转换。总结相关混合所有制改革案例,破解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难题,为持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相关工作
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准确理解和重点把握以下5个方面的事项。
体制方面,进一步加强混合所有制改革具体配套制度建设。一是按照《公司法》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股东会和董事会制度,将股东会和董事会职权落到实处,成为股东之间讨论研究公司重大经营发展事项的主要平台,努力保障民营股东的话语权。二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涉及与民营企业的合作,往往成为国资监管等外部监督重点关注的对象,“三个区分开来”和容错机制在混合所有制改革领域的具体措施需要进一步深化。三是目前定价方式与市场化要求存在差距,需要在评估方法选取和定价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决策机制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好“两个一以贯之”。从现实情况来看,有的国有企业事无巨细,把党委(党组)研究作为处理企业绝大多数经营发展事项的前置程序,没有真正发挥好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有的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片面强调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的作用,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工作力度不够。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辅相成,需要在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实践中得到深入全面落实。
激励机制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调动经理人和业务骨干的积极性。目前已经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些国有企业,更加注重引进资金和股权混合的目标,对公司治理机制建设重视程度不够,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搞活国有企业的目标尚未落到实处。下一步,应重点从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中长期激励机制、三项制度改革等方面深入开展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
利益分配方面,进一步兼顾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利益。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在设计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时,要统筹兼顾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各自利益,促成双方合作共赢,这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
企业文化方面,进一步实现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管理优势的有效融合。资本结合的过程可以在短时间内顺利完成,但文化融合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在某种程度上说,文化融合的成功程度将成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主要方式进一步解放思想,创造有利于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良好环境。一是建议国家修订、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具体制度,进一步明确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工作程序和工作要求,消除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面临的资产定价、交易方式等技术制约。二是选取部分国有企业总部或规模较大的下属二级企业作为试点,按照规定程序和工作要求科学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履行决策程序后组织实施,以此引领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更多国有企业落地开花。三是对于依法合规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和相关人员,即使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的效果与预期有偏差,也应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相关规定,国资监管等机构在履行监督职责时给以客观的评价和必要的容错。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厘清党委(党组)会和法人治理结构的职责界面。科学设定党委(党组)会前置研究的重大事项清单,避免事事提交党委(党组)会前置研究,保障党委(党组)会前置研究的效率和质量。合理确定股东会、董事会的表决机制,充分尊重民营股东针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建议,把股东会、董事会作为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充分沟通、有效制衡的主要平台。国有股东代表以及国有股东派出的董事,按照党委(党组)会研究意见在股东会、董事会上表达意见并投票。对于股东会、董事会审议意见与党委(党组)会前置研究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及时向所在党委(党组)报告,完善相应方案并报党委(党组)会重新通过后,再次履行股东会、董事会审议程序。
进一步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实搞活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搞活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次要目标是引进权益资金,实现手段是资本有效混合。为搞活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应当加快推进以下工作:一是积极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努力实现董事会按市场化方式选聘和管理职业经理人的目标,并对市场化职业经理人实行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二是对于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有企业,针对经理人和公司业务骨干,建立完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机制;三是建立健全与激励机制相对称的约束机制,主要采取业绩考核、经济责任审计、延期支付、追索扣回等措施;四是推进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市场化用工制度,真正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的人才流动机制。
兼顾双方核心利益,努力实现国有股东、民营股东的双赢。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股东的主要目标是搞活企业经营机制、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民营股东则更加关注话语权、经济效益和现金分红。兼顾国有股东和民营股东的核心利益,为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后稳定的投资回报,参照上市公司相关监管规定,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后应在公司章程约定可支配利润的最低分红比例,并努力提高最低分红比例的数值水平,争取实现现金分红能基本覆盖股东资本金对应的财务费用。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企业的董事会,要按照股东股权比例和制衡原则,合理分配董事席位,努力保障民营股东的话语权,形成国有股东和民营股东之间权责对等、有效制衡的良好格局。
取长补短,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后企业文化的有效融合。国有企业文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系统、全面、规范等方面,民营企业文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灵活、高效、创新等方面。必须指出的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文化融合的基础是相互尊重、相互制约、话语权保障、核心利益保障和公司法人治理机制顺畅运转。在此基础上,吸收双方管理文化的优势,摒弃双方管理文化的劣势,根据企业所在行业实际情况和形势变化,实现两种文化的有效整合,形成与时俱进的企业经营新理念,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塑造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独特先进企业文化。
科学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一是科学定价非货币资产,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在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价格主要参照资产评估价值确定,因此评估方法的选择问题至为关键。二是尽量避免企业集团各级企业层层混合。对于企业集团来说,混合所有制改革应重点抓住一个产权层级开展,尽量避免在每个产权层级上搞层层混合。三是请审计部门、法律部门提前介入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设计,提升方案可行性和合规性,确保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推进。四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科学制定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要对目标企业是否适宜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客观分析,“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一企一策,成熟一个推进一个”,优化完善改革方案,依法履行决策程序,规范组织方案实施。

搜索时看见一篇文章讲的就是这一问题,我是在中大咨询的官网上看见的,讲到使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挥实质性作用,实现不同资本在企业微观层面的高效互补和有机结合,释放企业创新活力可以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第一,战略引领是国企创新力提升的前提。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标是多维度的,因此,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有战略性思维。对于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企业而言,战略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要明晰企业想要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为企业带来哪些方面的改变,将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的战略需求进行匹配,使其能够真正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
第二,治理发力是国企创新力提升的根本。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质是通过引入不同形式的非国有股东,发挥不同性质资本的特点,实现国有与非国有股东的资源互补。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式,实现最优的股权结构,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与监督机制,最终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从股权的角度来讲,混改后的国企要竭力实现“一股领先、相对分散”的股权结构。
第三,分类分层是国企创新力提升的助推剂。基于国有资本功能特殊性,自身资源禀赋差异性的特点,混合所有制改革不能一刀切,要做到“一企一策”,分类、分层逐步助推国企创新。不同类别、不同层级国企的创新目标有所不同,只有选择有针对性的、相匹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才更有利于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践路径是什么样的?
答:既要支持民营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又要鼓励国有资本投资入股民营企业。合理设计和调整优化混合所有制企业股权结构,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渠道,进一步发挥各类基金的支持和促进作用。

国企改革实现“三个历史性突破”,央企数量缩至97家(附名单)
答:二是 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积极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 探索 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企业薪酬分配市场化改革,有力提升了企业市场化经营水平。 三是 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实质...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方式有哪些?
答: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模式有:1、国资证券化:国资证券化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手段;2、员工持股;3、引入战略投资者。

国有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意义
答:促进国有资本流动。在以前的单一国企制度下,企业资本非常固定,单一流动性相对较差。而且,如果资本流动的速度也是关键,那么资本流动周期越长,企业的利益就越高。如果将国企改革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国企就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

混合所有制改革有什么意义?
答: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意义:一、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融合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优势的重要手段。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企业对当前资源的综合性整合和利用代表了企业未来...

混合所有制改革三种模式
答:法律分析:混该模式主要有3种:国资证券化、员工持股、引入战略投资者。第一种,国资证券化是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上一轮国企改革中,国资证券化措施就已经在央企和地方国企大量推行。从在各地已经发布的国企改革...

企业如何突破国企改革
答:同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在公平竞争环境中做强做优国有企业。第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什么
答:混合所有制改革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改革方案,目的是引入民资促进生产力发展。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允许国内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革,经济改革的实践证明,混合所有制能够有效促进生产力发展。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后...

企业怎么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规划?
答:1、混改整体规划:制定混改申请、审核混改申请。2、引入战略投资者 (1)操作方案准备阶段:制定工作方案 (2)实质性操作阶段:聘请中介机构、寻找潜在投资者、制定总体方案等 (3)全面完成阶段:职工安置、组织整合、战略...

政治必修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作用?
答: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在操作中要把握这样两个重要方面:第一,国有资本、集体资本等公有资本应主要与非公有资本参股。这既是基于当前改革实践,进一步实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