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历史,详细点的,具体时间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1
求日本战国时代的起止时间和所对应的事件

战国时代的起始一般以1467年的应仁之乱为主,但结束时间则大致上有以下几种说法:
1568年织田信长上洛(进入京都)成功。
1573年织田信长攻陷二条御所,室町幕府灭亡。
1590年丰臣秀吉消灭关东地方的后北条氏,降伏东北地方各大名,完成日本大致上的统一。
1603年德川家康创立江户幕府。
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坂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灭亡。
故在此采用最后一种说法,以完整表述这段历史。
应仁之乱,战国登场
四职之一、身兼三国守护的赤松满佑因在京都自宅刺杀幕府将军足利义教(嘉吉之乱)而遭到亦为四职之一、身兼五国守护的山名宗全率领之部队讨伐并平定。战后幕府以山名氏平乱有功将赤松氏所属之三国守护授与山名氏。势力成长到八国守护的山名氏一跃成为西国的一大势力
此时三管领之一,身兼八国守护和和泉半国统治权的细川氏面对山名氏的崛起,决定采取联合山名对抗同为三管领的田山氏的政策。但随着田山氏的衰退,两家之间的冲突也浮现出来,尤其在三管领之中的斯波氏和田山氏两家陆续发生继承问题后,双方对立更加严重。
一直到将军足利义政长子足利义尚诞生引发继承风波后,在应仁元年(1467年)1月17日,应仁之乱爆发,各守护分别选边支持,形成东军细川联军与西军山名联军的大混战。
战事一开始,由于东军争取到天皇与幕府将军支持,且聚集了相对优势的兵力,因此开战头几个月可说是占尽优势。可是到了同年七月,中国地方四国守护大内政弘率领万余援助西军后,整个战况顿时改观。加上西军决定拥立将军足利义政之弟足利义视与京都当局相抗衡,让整个战局陷入胶著,日后更扩大为全日本的大混战。
随着两军领袖相继去世和幕府将军继承纠纷解决后,两方决定和解,应仁之乱正式宣告结束。虽然应仁之乱后幕府威信受到重挫,但之后几任将军仍试图重振幕府威信,直到明应之变爆发的前刻。
明应之变,关东大乱
虽说应仁之乱后幕府的影响力大幅丧失,可是历任幕府将军仍试图改变整个局面。不但多次讨伐邻近的细川氏、六角氏等大名,还屡屡颁布争讨令令诸国大名对抗各地方对京都当局具影响力的国主。毕竟这已经不是将军强势的时代了:将军的诏令除了作为大名夺权的工具外,几乎无人愿意服从。
到了1493年,将军足利义材亲自讨伐细川氏,反而遭到细川氏策动京都当局罢免其将军职位。此事史称明应之变。自此以后室町幕府的威信完全丧失,剩下的也只是大名控制上洛(进入京都)后操控政局的傀儡罢了。
除了近畿动乱不安外,关东的局势也不甚安稳。当初足利尊氏开创幕府的时候,为了对抗南朝,不得不把幕府设在京都,而在武家的重心关东,尊氏分封自己的儿子于镰仓,是为镰仓公方。而以关东管领为辅佐。由于镰仓公方府与室町幕府的体制非常相似,有小幕府之称。镰仓公方的势力可以与幕府对抗,结果在室町时代中叶,第六代将军义教时,爆发永享之乱而被幕府平定。镰仓公方足利持氏自杀。后来持氏之子成氏被再次由幕府拥立为镰仓公方.
后来镰仓公方足利成氏不满关东管领上杉宪忠,进而将其暗杀。此举引发关东管领和公方的长期对抗,导致幕府派遣骏河守护今川氏前去讨伐而迫使足利成氏移往下总古河,成为初代古河公方。(享德之乱)战后关东出现得到关东管领上杉氏支持堀越公方足利政知和得到北关东豪族支持的古河公方,彼此对抗了近三十年。日后因山内上杉氏重臣长尾景春叛乱,使扇谷上杉氏趁机扩张自己的力量,促使山内上杉氏选择和古河公方和解来对抗扇谷上杉氏。
而扇谷上杉氏为了对抗山内上杉氏,和伊势长氏结盟,使两方又陷入拉锯战中。1491年,因堀越公方发生内乱而被伊势长氏消灭,伊势长氏(即北条早云)的后北条氏因而实力大增。不久后上杉定正猝死导致扇谷上杉氏转衰,后北条氏转而攻击扇谷上杉氏,并消灭相模三浦氏且占领小田原城,促成两上杉联合对抗后北条氏的新局面。后北条氏二代家督氏纲更入侵武藏国,取代旧有的足利、两上杉氏,成为关东地方最强的大名。
以下克上,将军被弑
除了伊势长氏崛起于关东地方,成为新时代大名的代表外,日本各地也开始出现以下克上,甚至成为一方之雄的新强权。在中国方面,出云守护代尼子氏篡夺守护京极氏实权,日后其大名尼子经久更取代京极氏,成为出云守护。在尼子经久生前,尼子氏扩张成与大内氏家督,因海外贸易而兴盛的大内义兴并驾齐驱,势力达十一国的中国双雄。
在双雄争霸过程中,安艺国人毛利元就采取墙头草的态度,逐渐吸收尼子、大内的力量,日后乘大内氏内乱,在严岛会战中击倒大内氏权臣陶晴贤,成为中国新霸主。
此外,美浓守护土岐氏亦遭到重臣长井规秀的驱逐而衰败,长井规秀日后继承斋藤氏,改名为斋藤秀龙,法号“道三”,也就是织田信长的岳父,斋藤道三。
在东海,尾张守护斯波氏亦大权旁落,由守护代岩仓与清洲两织田氏取而代之,而清洲织田氏旗下重臣织田信定、信秀父子日后取得实权,在织田信长继承家业后,更完全取代斯波氏、岩仓织田氏与清洲织田氏,成为尾张一国之主。
在日本战国时代,以下克上崛起的新兴势力,和旧有豪门间的对立从未停歇,但最惨烈的莫过于是将军足利义辉被弑一事。
明应之变中被管领细川氏罢黜将军一职之足利义材,日后得到中国大名大内义兴的支持,在成功推翻将军足利义澄后,改名足利义稙并复职为将军。因足利义稙无子,故认养前将军义澄次子足利义维为养子。
1518年,大内义兴返回所属领国,失去庇佑的足利义稙不敌管领细川氏,而辞去将军一职,由前将军义澄长子足利义晴接任。而义晴因与管领细川晴元长期失和,在1546年辞退将军一职,由长子足利义辉接任第13代将军。足利义辉立志重振幕府声威,不但多次积极调停诸大名之间的纷争,更邀请上杉谦信、织田信长等大名上洛谒见幕府将军。
此时管领细川氏遭到权臣三好长庆夺权,把幕府当作傀儡而掌握实权,成为当时有力大名之一。三好长庆死后,其重臣松永久秀、三好三人众决定要罢黜将军足利义辉,1565年,三好三人众及松永久秀的叛军包围义辉所在之二条御所,虽然足利义辉因为得到名剑客上泉信纲与冢原卜传等人传授剑术,而有剑豪将军美名,但依旧寡不敌众而被弑,他们拥立足利义维之子义荣为第14代将军。足利义辉死后,室町幕府就此完全失去实权,也失去中兴的机会,直到幕府灭亡。
霸王崛起,幕府灭亡
织田信长为尾张国(今爱知县北部)的大名。他以尾张一国的战力,在桶狭间以三千军击败领有骏河、远江、三河三国,率领约两万五千大军的名将今川义元(桶狭间之战)而崛起。战后他选择和邻国三河的德川家康结盟,把扩张领土的目标放在大名斋藤龙兴统治之美浓国上。
初期织田信长攻略美浓进度相当迟缓,直到织田信长靠著成功促成斋藤氏重臣美浓三人众的倒戈,局势才开始有了转变。1567年9月,信长攻陷美浓稻叶山城,将稻叶山城改名为岐阜城,并制作天下布武朱印,展开统一日本之路。隔年成功拥立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在盟友浅井长政的帮助下,完成上洛的目标。
1570年将军足利义昭,不满织田信长无视幕府的态度,暗中与本愿寺显如、武田信玄、上杉谦信、毛利元就、浅井长政、三好三人众与朝仓义景等诸大名联盟,形成所谓的“信长包围网”,打算联合对抗并消灭信长。
1571年,织田信长以比睿山延历寺包庇与其敌对之浅井、朝仓两大名,杀入山中将比睿山延暦寺烧毁,此举引来武田信玄等人之批评,是信长生前引来较大争议的事件之一。
1572年,武田信玄发动军队攻打德川家康的根据地远江国、三河国,以图进京,并在三方原击败德川、织田联军(三方原会战)。隔年5月,武田信玄于信浓国驹场病故,死前决定继承人是其孙武田信胜,并由信胜之父武田胜赖担任阵代一职。
1573年,织田信长与幕府将军足利义昭正式决裂,信长强攻幕府所在二条御所,并逮捕义昭,将其流放至河内国若江城,室町幕府宣告灭亡。日本战国时代前一百年的室町时代在此划下句点,日本进入安土桃山时代。
安土桃山,二攻朝鲜
幕府灭亡后,信长消灭浅井、朝仓两家,逼伊势国司北田具房将家督让给信长之子北畠具豊,并平定三好、松永等南近畿势力。不久后织田信长在近江兴建安土城,作为织田政权的象征。
1575年,武田胜赖率军攻击三河长筱城,与织田、德川联军在三河设乐原展开交战(长筱之战),战败的武田氏折损诸多重臣,衰亡于1582年。
武田氏衰退后,信长以近畿为核心,向四周快速扩张,却在1582年6月2日,遭遇本能寺之变,即重臣明智光秀的率军背叛,和嫡长子织田信忠先后战死
信长重臣羽柴秀吉在得知光秀叛变后立即返回近畿,联合其他重臣击败明智光秀(山崎天王山合战),并在决定织田氏继承人之清洲会议上支持信忠之子织田秀信继位。日后秀吉击败反对他的织田旧臣,至此以后织田信长所建立的根基,被羽柴秀吉完全接收。
之后,秀吉在小牧长久手合战后和德川家康谈和,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大坂城。日后于1585年任关白,1586年受赐姓丰臣氏并就任太政大臣,奠定丰臣政权。
在历经纪州、四国和九州征伐使长宗我部家、岛津家降服后,并于1590年包围小田原城击败后北条氏,使东北大名降服,完成统一日本的壮举。隔年秀吉将关白一职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合,以世袭的方式宣示丰臣政权的稳定。
1592年,太合秀吉为了平息国内土地不足分封的问题,决定出兵攻打明朝。因此秀吉向朝鲜国提出“假道入明”的请求,却遭到朝鲜国王拒绝,使秀吉决定先并吞朝鲜,再并吞明朝。
1592年4月,秀吉派遣16万军人前往朝鲜,文禄之战因而揭开序幕。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只花一个月便攻陷朝鲜首都京城(今首尔),驱逐朝鲜国王李昖。
李昖为了击退日军,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而明朝朝廷很快便派出大军前去救援,这段期间朝鲜各地出现义军抗战,其中以郭再佑、高敬命的抗战激发了朝鲜军队之士气。
1593年1月,明、鲜联军以提督李如松为首击退日将小西行长,收复平壤,虽在碧蹄馆败于日本名将立花宗茂、小早川隆景,但后来因日军以宇喜多秀家为首转攻幸州山城遭遇朝鲜陆军名将权栗的反攻而大败,更因为李如松的偷袭而缺粮,迫使日军退至釜山。此外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亦率领朝鲜水军击退日本水军,日军在海陆受挫的情况下被迫和明朝议和,在1595年,文禄之役在两方议和下结束。
到了1597年,秀吉再次出兵攻打朝鲜,庆长之役展开。日军为了减低朝鲜水军的战力,使用反间计污陷李舜臣,使其被李昖解职。同年2月,明朝再次出兵支援朝鲜,首以明末名将麻贵,与日军加藤清正等人在蔚山交战。朝鲜水军在开战初期被日军击溃,迫使朝鲜再次起用李舜臣抵抗日军。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击败日军主帅来岛通总,使局势开始扭转。
在两军对峙之际,1598年7月,太合秀吉在京都伏见城病逝,日军在五大老的命令下开始撤退,同年11月,明朝鲜联军于露梁海战截击大败日军,但李舜臣却因日本名将岛津义弘、立花宗茂等人的攻击而战死,日军成功撤退回国,庆长之役结束。文禄・庆长之役后,丰臣氏消耗过多财力,成为日后德川家康取而代之的主因之一。
关原合战,元和偃武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丰臣氏立其幼子丰臣秀赖继任家督,全日本顿时陷入混乱。自朝鲜半岛返国的丰臣氏诸将对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大表不满,甚至试图起兵暗杀;另一方面,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却私结诸侯,任意分封领地,激起其余四位大老的不满。
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臣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1600年,也就是秀吉死后两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的诉状直江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
丰臣家重臣石田三成便以此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于大坂城发表“内府违反条文”,随即起兵讨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两军主力最后在近江一带进行会战(史称关原合战)。
开战之初,以石田三成为实质领导的西军(名义上的统帅为毛利辉元)攻势凌厉,打得东军(统帅即德川家康)前线喘不过气;可是到了大约中午时分,家康以火枪队向其事前已收买的西军大将小早川秀秋作出威吓射击,迫使他与吉川广家等西军大将阵前倒戈,直逼西军主阵。
于是战况急转直下,西军从轻微优势转为战线完全崩溃。在日落之前,这场大战便以东军大胜收场。几天後石田三成被捕,与小西行长以及安国寺惠琼三人以首要战犯的罪名遭到处决,德川家康实质上取代了丰臣氏的政权。
1603年,德川家康获得天皇赐与征夷大将军一职,正式成立江户幕府;可随着丰臣秀赖年纪渐长,丰臣氏对德川家康的不满之声也越来越大。同样在德川方面,有鉴于丰臣氏财力渐丰,大有重振旗鼓之势,德川家康也顾不得两家密切的联姻关系,决心斩草除根。
1614年,德川家康以丰臣家重建的“方广寺烧钟铭文”上出现“国家安康,君臣丰乐”这件事上大造文章,指责丰臣家有诅咒自己之嫌,胁迫秀赖交出淀殿(秀赖母亲)到江户城作为人质并退出大坂城。
丰臣家断然拒绝,并积极召集浪人与流亡大名共约11万人,并储备粮食以备作长期抗争。德川方立刻发出动员令讨伐丰臣家,并轻易召集了二十多万大军对大坂城进行包围。可是由于丰臣方的积极抵抗,特别是名将真田幸村、后藤基次等人的指挥,再加上大坂坚城之利,德川方进展缓慢。
于是德川家康利用大炮轰击大坂城天守阁,震撼居住其中的丰臣氏,之后假意求和,以大坂城填去外护城河作为和谈条件。可是在和谈进行中,德川家康突然出动数万人在一夜之间不但把外护城河填平,就连二城与三城及内护城河也一一悉数破坏。
大坂冬之阵便是在大坂城城防要塞完全被解除之下结束。次年(1615年)五月,德川家康再度出动军队讨伐大坂城,这次史称大坂夏之阵的战役最后以大坂城被攻陷,秀赖母子自杀告终。德川家康消灭了丰臣氏势力,结束自应仁之乱以来混乱的战国局面。

http://www.77shu.com/Html/Book/18/21132/list.htm" target="_blank">http://www.77shu.com/Html/Book/18/21132/list.htm
http://www.cmfu.com/showbook.asp?Bl_id=34554
日本战国历史可与中国战国相比拟。各地大名林立,为争夺霸权攻伐不休。而且也是“无义战”。 其间人名地名繁多,大战小战难以数计。不过,从地区划分讲也许更 容易了解其中形势。

现在的日本可分为四部分:由西南向东北依次为九州,四国,本州和 北海道。战国时的九州,四国与现在所称相差不大。北海道则因其地处偏远,战国史中少有涉及。而本州则是四方征伐的中心。以京都为中心。当时的本州共分为中国,近畿,东海,北陆,关东,东北六个地区。 近畿以当时国都京都为中心,包括京都,奈良以及以后丰臣的大坂。其西部与中国地区相邻。近畿地区东部南与东海地区(后来的织田信长凭借这个有利条件,控制京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为邻,北与北陆地区接壤。 东海,北陆东与关东地区为邻。而关东与北陆又东邻东北地区。 室町幕府统治一百多年后开始衰落。各地强有力的大名纷纷自立为政。一般以 1467年(应仁元年)为日本战国的起始到1615年德川家康发动大坂夏之战,攻灭丰臣秀赖统一日本为止共148年的历史。

战国前期的大战多集中与中国地区与京畿地区。一般是传统意义上控制京畿的战争。参与者多为近畿地区而且在京都有相当势力的大名。 从十六世纪初北条家争夺关东霸权开始战争中心东移至东海关东,北陆地区。而这一时期也是日本战国人材辈出的时代。其中以关东的北条氏康,越后(属北陆地区)的上杉谦信,甲斐(东海地区)的武田信玄之间为争夺关东,信浓等地的霸权的战争为代表。而东海地区因为有甲斐的武田信玄,尾张的织田信长和后来统一日本的三河德川家康而成为战国时期的英才发源地。武田信玄经过多年战争击败苦主上杉谦信及北条今川等大名夺取骏河信浓等地,成为当时最强的大名。后来武田受没落将军足立义昭之命进军京都,途中在三方原一战(1572年)大败德川家康,令织田信长坐立不安。但其后因病突然撤军,功败垂成。信玄死后,其子胜赖才具不足,长涤之战败于织田德川联军。甲斐从此走向衰落。武田死后不久,其死敌上杉谦信也病死。至此,战国的重心转向织田一系。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期的大名(诸侯)之一,与武田信玄,德川家康一时瑜亮,一生传奇颇多。

在狭桶间合战中,他在暴雨中高唱著“人间五十年,宛如梦幻,天下之内,岂有长生不灭者” 以四千兵马奇袭今川义元的四万军队,并砍下今川的首级。他也是第一位在日本史上大量运用火器的领主,在长筱一站中,用铁栅栏后的三千铁枪击溃武田家号称无敌的五万铁骑兵。织田与德川家康结成同盟,史称“清州同盟,”统一 尾张、美浓后把主城从清州城移至美浓稻叶山城,并将稻叶山城 改名为“岐阜”城,取周文王凤鸣岐山,一统天下之意。而后开始推行“天下布武”的策略,要以武力统一全国。在灭掉越前朝仓氏、近江浅井氏并流放足利义昭(幕府),击败毛利水军之后,完全控制了中部。正当义气飞扬的他准备攻打西部的毛利时,他的大将明智光秀,因憎恨信长斩首武田人质而迫使武田杀了光秀的母亲,也因为不堪信长的羞辱和猜忌,起义包围了他下宿的本能寺,信长不愿被擒,于是自焚而死。信长被人认为是明君,也是魔鬼。他有温和大度的一面,也有常人无法理解的残忍奸恶的另一面。这个自称为“第六天魔王”的人给后世留下了多少的憎恶和向往。

信长的时代是日本崇尚中国文明的时代,也是日本开始引入西方技术的时代。武田家出了熟读孙子兵法的信玄,高举著的“风林火山”(来自孙子兵法的疾如风,静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而他终身的对手信长却是热衷西洋文化,购置火枪铁炮,和用铁甲船来对付他的敌人。相传他一度身穿和服,却批著西班牙海军的斗蓬戴著羽毛帽招摇过市。 我们也许可以从当时的详细记录的礼仪和战史中体会到不少让国人感叹和共鸣的感受吧。 织田信长在武田信玄死后立即消灭忠于足利氏的浅井朝仓两大名,接着放逐足利义昭。室町幕府至此终结。

此后,织田击败武田军并且逐渐控制近畿,东海地区,成为日本实际的掌权者。接着织田信长派羽柴秀吉进攻中国地区最强的大名毛利辉元。双方在相持阶段时突然传来织田大将明智光秀火烧本能寺(1582年),织田信长死难的消息。 织田信长筑安土城自居,故其统治时期被称为安土时代。 羽柴秀吉立即与毛利辉元议和,回师平叛。其后,羽柴秀吉击败柴田胜家(1582)。次年在小牧长久手之战后与德川家康议和,巩固了他对近畿,东海地区的统治。在后来的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后基本统一日本南部。

1590年,丰臣秀吉发动小田原之战,攻灭北条氏政,统一关东地区。为镇抚关东各大名的势力,丰臣秀吉将德川家康改封到关东。为后来德川称雄埋下伏笔。同年,丰臣秀吉击败伊达政宗等奥州诸大名联军,征服东北地区。至此,日本统一。

为实现其定都北京的野心。1592年丰臣秀吉下令侵朝。明派军队援助朝鲜。 经五年战争后,形势逐渐对日军不利。1598年,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撤军。 丰臣秀吉筑大坂城。其统治时期称为桃山时代。 丰臣秀吉死后,其家臣分裂为近江,尾张两派。一直韬光养晦的德川家康乘机联合尾张一派,在关原之战(1600年)中消灭西军,丰臣一系势力大衰。

德川称雄日本并于1603年受封征夷大将军,开始了江户幕府统治。 为最终奠定德川家长久统治的基础,德川家康在自己死前两年内发动大坂冬和大坂夏之战。 大坂夏之战(1615年)中德川军攻陷大坂,丰臣秀吉之子丰臣秀赖自杀身死。忠于丰臣的家老武士几乎全部战死。显赫一时的丰臣家被消灭。 德川受封江户(现东京),其政权称江户幕府。 至此,日本最终统一。战国时代结束,进入江户幕府时代。

延德元年  1489  足利义尚殁(3月26日)延德二年  1490  足利义植继任将军(7月5日)明应二年  1493  明应之变(4月22日)山城国一揆平定(9月11日)
永正五年  1508  足利义尹重任将军(8月15日)
永正十六年  1519  北条早云殁(8.15)
大永元年  1521  足利义晴继任将军
享禄元年  1528  大内义兴殁
天文十二年  1543  火枪传入日本
天文十五年  1546  河越夜战/扇谷上杉氏灭亡
天文十八年  1549  摄津江口夜战
天文廿一年  1552  第一次川中岛之战
天文廿三年  1554  武田,北条,今川三家同盟
弘治元年  1555  严岛合战/第二次川中岛合战
弘治三年  1557  大内氏灭亡/第三次川中岛合战
永禄三年  1560  桶狭间之战/今川义元战死
永禄四年  1561  第四次川中岛合战/长尾景虎接任关东管领
永禄五年  1562  织田,德川清州同盟
永禄七年  1564  第五次川中岛合战
永禄八年  1565  足利义辉被松永,三好联军围攻,自杀
永禄十一年  1568  足利义荣继任将军/织田信长上洛/足利义昭继任将军
永禄十二年  1569  今川氏灭亡
元龟元年  1570  姊川合战  
元龟二年  1571  毛利元就殁/信长火烧比睿山延历寺
元龟三年  1572  三方原合战
天正元年  1573  信玄殁(4月12日)室町幕府灭亡(7月18日)朝仓氏灭亡(8月20日)浅井氏灭亡(8月28日)
天正三年  1575  长筱合战
天正六年  1578  耳川合战/上杉谦信殁/尼子氏灭亡
天正十年  1582  武田氏灭亡/本能寺政变/山崎合战/明智光秀被杀
天正十一年  1583  贱岳合战/柴田胜家自杀
天正十二年  1584  小牧.长久手合战
天正十三年  1585  羽柴秀吉就任关白
天正十六年  1588  丰臣秀吉颁布刀狩令
天正十七年  1589  折上原合战/芦名氏灭亡
天正十八年  1590  北条氏灭亡/丰臣秀吉一统天下(8月9日)文禄元年  1592  文禄之役
庆长元年  1596  庆长之役/伏见城大地震
庆长三年  1598  丰臣秀吉殁(8月18日)追封为丰国大明神
庆长四年  1599  前田利家殁
庆长五年  1600  关原合战/石田三成被斩
庆长八年  1603  江户幕府建立
庆长十年  1605  秀忠接任将军
庆长十九年  1614  大阪冬之阵
元和元年  1615  大阪夏之阵/丰臣氏灭亡

评论|3

樱田门总监 |来自团队走近迷失的中国 |三级采纳率42%

擅长:文学历史话题

按默认排序|按时间排序

其他3条回答

检举|2010-11-13 23:58red_down|六级

应仁元年(1467年)1月17日,应仁之乱爆发,各守护分别选边支持,形成东军细川联军与西军山名联军的大混战。

1491年,因堀越公方发生内乱而被伊势长氏消灭,伊势长氏(即北条早云)的后北条氏因而实力大增。不久后上杉定正猝死导致扇谷上杉氏转衰,后北条氏转而攻击扇谷上杉氏,并消灭相模三浦氏且占领小田原城,促成两上杉联合对抗后北条氏的新局面。后北条氏二代家督氏纲更入侵武藏国,取代旧有的足利、两上杉氏,成为关东地方最强的大名。

1493年,将军足利义材亲自讨伐细川氏,反而遭到细川氏策动京都当局罢免其将军职位。此事史称明应之变。

1518年,大内义兴返回所属领国,失去庇佑的足利义稙不敌管领细川氏,而辞去将军一职,由前将军义澄长子足利义晴接任。

1546年,足利义晴因与管领细川晴元长期失和辞退将军一职,由长子足利义辉接任第13代将军。足利义辉立志重振幕府声威,不但多次积极调停诸大名之间的纷争,更邀请上杉谦信、织田信长等大名上洛谒见幕府将军。

1565年,三好三人众及松永久秀的叛军包围义辉所在之二条御所,虽然足利义辉因为得到名剑客上泉信纲与冢原卜传等人传授剑术,而有剑豪将军美名,但依旧寡不敌众而被弑,他们拥立足利义维之子义荣为第14代将军。足利义辉死后,室町幕府就此完全失去实权,也失去中兴的机会,直到幕府灭亡。

1567年9月,信长攻陷美浓稻叶山城,将稻叶山城改名为岐阜城,并制作天下布武朱印,展开统一日本之路。隔年成功拥立第15代将军足利义昭,在盟友浅井长政的帮助下,完成上洛的目标。

1570年将军足利义昭,不满织田信长无视幕府的态度,暗中与本愿寺显如、武田信玄、上杉谦信、毛利元就、浅井长政、三好三人众与朝仓义景等诸大名联盟,形成所谓的“信长包围网”,打算联合对抗并消灭信长。  

1571年,织田信长以比睿山延历寺包庇与其敌对之浅井、朝仓两大名,杀入山中将比睿山延暦寺焚毁,此举引来武田信玄等人之批评,是信长生前引来较大争议的事件之一。  

1572年,武田信玄发动军队攻打德川家康的根据地远江国、三河国,以图进京,并在三方原击败德川、织田联军(三方原会战)。隔年5月,武田信玄于信浓国驹场病故,死前决定继承人是其孙武田信胜,并由信胜之父武田胜赖担任阵代一职。  

1573年,织田信长与幕府将军足利义昭正式决裂,信长强攻幕府所在二条御所,并逮捕义昭,将其流放至河内国若江城,室町幕府宣告灭亡。日本战国时代前一百年的室町时代在此划下句点,日本进入安土桃山时代。

1575年,武田胜赖率军攻击三河长筱城,与织田、德川联军在三河设乐原展开交战(长筱之战),战败的武田氏折损诸多重臣,衰亡于1582年。

1582年6月2日,织田信长遭遇本能寺之变,即重臣明智光秀的率军背叛,和嫡长子织田信忠先后战死。
羽柴秀吉在得知光秀叛变后立即返回近畿,联合了织田家的另外一位重臣丹羽长秀击败明智光秀(山崎天王山合战),并在决定织田氏继承人之清洲会议上支持信忠之子织田秀信(三法师)继位。因此,织田信长的另外两个儿子织田信孝和织田信雄对秀吉采取敌对 日后秀吉在践约之战中击败了织田家地位最高的柴田胜家,柴田胜家逃回居城之后自杀 至此以后织田信长所建立的根基,被羽柴秀吉完全接收。  
之后,秀吉在小牧长久手合战后和德川家康谈和,在石山本愿寺的旧址上建大坂城。

1585年,羽柴秀吉任关白,1586年受赐姓丰臣氏并就任太政大臣,奠定丰臣政权。

1590年,丰臣秀吉历经纪州、四国和九州征伐使长宗我部家、岛津家降服后,包围小田原城击败后北条氏,使东北大名降服,完成统一日本的壮举。隔年秀吉将关白一职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自称太阁,以世袭的方式宣示丰臣政权的稳定。

1592年,太阁秀吉为了平息国内土地不足分封的问题,决定出兵攻打明朝。因此秀吉向朝鲜国提出“假道入明”的请求,却遭到朝鲜国王拒绝,使秀吉决定先并吞朝鲜,再并吞明朝。  

1592年4月,秀吉派遣16万军人前往朝鲜,文禄之战因而揭开序幕。日军在战争初期处于优势,只花一个月便攻陷朝鲜首都京城(今首尔),驱逐朝鲜国王李昖。

1593年1月,援朝明军以提督李如松为首击退日将小西行长,收复平壤,迫使日军退至釜山。此外朝鲜水军名将李舜臣亦率领朝鲜水军击退日本水军,日军在海陆受挫的情况下被迫和明朝议和,在1595年,文禄之役在两方议和下结束。

1597年,秀吉再次出兵攻打朝鲜,庆长之役展开。日军为了减低朝鲜水军的战力,使用反间计污陷李舜臣,使其被李昖解职。同年2月,明朝再次出兵支援朝鲜,首以明末名将麻贵,与日军加藤清正等人在蔚山交战。朝鲜水军在开战初期被日军击溃,迫使朝鲜再次起用李舜臣抵抗日军。李舜臣在鸣梁海战中击败日军主帅来岛通总,使局势开始扭转。

1598年7月,太阁秀吉在京都伏见城病逝,日军在五大老的命令下开始撤退,同年11月,明朝鲜联军于露梁海战截击大败日军,庆长之役结束。文禄・庆长之役后,丰臣氏消耗过多财力,成为日后德川家康取而代之的主因之一。

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丰臣氏立其幼子丰臣秀赖继任家督,全日本顿时陷入混乱。自朝鲜半岛返国的丰臣氏诸将对以石田三成为首的五奉行大表不满,甚至试图起兵暗杀;另一方面,五大老之首德川家康却私结诸侯,任意分封领地,激起其余四位大老的不满。

1599年,四位大老中最有力的前田利家病逝,丰臣家臣与德川家康关系迅速恶化。

1600年,也就是秀吉死后两年,德川家康因上杉氏重臣直江兼续的诉状直江状,起兵征讨上杉景胜。丰臣家重臣石田三成便以此为德川家康违反私战禁令,召集各地大名聚集于大坂城发表“内府违反条文”,随即起兵讨伐德川氏;德川家康则将上杉战事交给次子,亲率大军与支持他的丰臣武将回师对抗。两军主力最后在近江一带进行会战(史称关原合战)。这场大战以东军大胜收场。几天后石田三成被捕,与小西行长以及安国寺惠琼三人以首要战犯的罪名遭到处决,德川家康实质上取代了丰臣氏的政权。

1603年,德川家康获得天皇赐与征夷大将军一职,正式成立江户幕府;可随着丰臣秀赖年纪渐长,丰臣氏对德川家康的不满之声也越来越大。同样在德川方面,有鉴于丰臣氏财力渐丰,大有重振旗鼓之势,德川家康也顾不得两家密切的联姻关系,决心斩草除根。  

1614年,德川家康以丰臣家重建的“方广寺梵钟铭文”上出现“国家安康,君臣丰乐”这件事上大造文章,指责丰臣家有诅咒自己之嫌,胁迫秀赖交出淀殿(秀赖母亲)到江户城作为人质并退出大坂城。 丰臣家断然拒绝,并积极召集浪人与流亡大名共约11万人,并储备粮食以备作长期抗争。德川方立刻发出动员令讨伐丰臣家,并轻易召集了二十多万大军对大坂城进行包围。可是由于丰臣方的积极抵抗,特别是名将真田幸村、后藤基次等人的指挥,再加上大坂坚城之利,德川方进展缓慢。于是德川家康利用大炮轰击大坂城天守阁,震撼居住其中的丰臣氏,之后假意求和,以大坂城填去外护城河作为和谈条件。可是在和谈进行中,德川家康突然出动数万人在一夜之间不但把外护城河填平,就连二城与三城及内护城河也一一悉数破坏。大坂冬之阵便是在大坂城城防要塞完全被解除之下结束。

1615年5月,德川家康再度出动军队讨伐大坂城,这次史称大坂夏之阵的战役最后以大坂城被攻陷,秀赖母子自杀告终。德川家康消灭了丰臣氏势力,结束自应仁之乱以来混乱的战国局面。



完整的详细的历史时间表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怎么弄?
答:春秋战国年表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公元前722年 郑庄公平定段叔之乱公元前707年 周郑襦葛之战,周天子地位一落千丈,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春秋全面开始公元前704年 楚武王正式称王公元前701年 郑国内乱开始公元前685年 齐桓公即位,管仲治齐,长勺之战公元前681年 齐桓公北杏会盟,开诸侯主盟之先河公元前658...

春秋战国从什么时候开始
答: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指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战国时期简称战国...

春秋战国历史简介
答:[1]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事件发生年表
答:求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事件发生年表,最好还有人物年表主要要公元前500年前后50年的人物事件,详细点要春秋末期,不要战国... 求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事件发生年表,最好还有人物年表主要要公元前500年前后50年的人物事件,详细点 要春秋末期,不要战国 展开  我来答 ...

战国从什么时候开始,从哪年结束的
答:赵三个国家,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分晋”,它象征着更加混乱的战国时代的到来。这一年是公元前403年。当然,历史学家也有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是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开始。时间在公元前的453年。前一种说法比较具有代表性。而战国结束的时间点比较明确,是秦始皇统一六国,也就是在公元前的221年。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各是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结束
答:秋时期,中国历史阶段之一。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战国时期包括二周灭亡前和二周之后秦灭六国完成之前。二周于公元前256年被...

请简要写出春秋战国历史?
答: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用10年的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燕、魏、楚、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第四节 西周、秦秋、战国文化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蓬勃...

日本“战国时代”具体指什么时候?谢谢!
答:日本战国一词出自甲斐(今山梨县)大名武田信玄(1521-1573)所制定的分国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条;其开头就记著“天下战国之上”。换言之,生处在被后人称为战国时代的人们,当时已有“如今是战国之世”的认知了。 不过严格说来,日本战国并非正式的历史名词,一般用来称呼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之间大约百年...

战国时间的划分
答:春秋战国是在东周至秦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之前的这段时期,这段时期的分界线并不是很明确,现在对于春秋战国的时间分界有这么几种说法:春秋时期是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81年,战国是公元前481年——公元前221年;春秋公元前770...

春秋战国时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1、分界线是公元前481年。这一年刚好是《春秋》这本书的绝笔之年。2、分界线是公元前479年。这一年孔子逝世,宋代有诗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天带走仲尼,诸侯纷纷灭”。3、春秋的结束时间为公元前476,战国的开始的时间为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因为郭沫若等历史学家根据历史的断代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