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历史的编年体或纪传体?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8
编年体和纪传体如何区分?

1.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因为它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2.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纪传体史书的突出特点是以大量人物传记为中心内容,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从体裁的形式上看,纪传体是本纪、世家、列传、书志、表的综合。本纪,基本上是编年体,兼述帝王本人事迹。世家,主要是记载诸侯和贵族的历史。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书志,是关于典章制度和有关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历史。表,是用来表示错综复杂的社会情况和无法一一写入列传的众多人物。优秀的纪传体史书把这些体裁配合起来,在一部史书里形成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它既有多种体裁的混合,又有自己特殊的规格。(1)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2)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传说中的黄帝、尧、舜、禹时期 约公元前2070年 禹建立夏朝 约公元前1600年 汤建立商朝 公元前1046年 武王伐纣,建立周朝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镐京,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春秋后期 孔子在世 公元前356年 商鞅开始变法 公元前260年 秦赵长平之战 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 公元前221年 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起义爆发 公元前207年 刘邦攻入咸阳,秦亡 公元前206~前202年 楚汉战争 公元前202年 西汉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张骞首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 西汉设西域都护 公元9年 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新。西汉灭亡 公元25年 刘秀建立东汉 105年 蔡伦改进造纸术 200年 官渡之战 208年 赤壁之战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年 魏国建立 266年 西晋建立 280年 西晋灭吴,统一南北 316年 匈奴兵攻占长安,西晋灭亡 317年 东晋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战 420年 宋朝建立,南朝开始 439年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朝开始 494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统一南北 605~610年 开通大运河 618年 隋亡,唐朝建立 627~649年 贞观之治 7世纪前期 松赞干布统一吐蕃 690年 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 713~741年 开元之治 8世纪前期 渤海国建立。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 8世纪中期 骨力裴罗统一回纥 755~763年 安史之乱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 907年 后梁建立,唐亡,五代开始 916年 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 960年 赵匡胤建立北宋 979年 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1005年 宋辽澶渊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纪中期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1069年 王安石开始变法 1115年 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灭辽 1127年 靖康之变,金灭北宋,南宋开始 1141年 绍兴和议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 1234年 蒙古灭金 1271年 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1276年 元灭南宋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明、清 1368年 朱元璋建立明朝。明军攻占大都,元亡 1405~1433年 郑和七次下西洋 1421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明朝中后期 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在江南出现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 1616年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27年 明末农民战争爆发 1636年 后金改国号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 明亡。清军入关 1662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4年 清朝设置台湾府 1689年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雍正时期 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8世纪中期 清朝设伊犁将军

史书体例常识(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断代体) ┌—通史 ┌—依时间分—┤ │ └—断代史 史书 │ ┌—编年体 └—依体裁分—┤ 纪传体 └—纪事本末体■ 国别体 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 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二十四史(包括《史记》)■ 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按年月顺序叙事。《竹书纪事》◆ 通史 记载从黄帝到作者生活年代的历史。《史记》、《资治通鉴》◆ 断代史 记载朝代历史。除《史记》外的其余二十三史。他们的模式大体如下:编年体:某年发生了某事国别体:某国发生了某事纪传体:某人做了某事 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例如《 三国志 》《 史记 》等都是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编年史——就是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录,所发生的事件。宋代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 此一体例创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将资治通鉴中一千三百六十余年史事,改编为二百三十九个事项),编列史事,以「事」为主,详其始末,既不受人物拘束,亦不受时间限制,可补正史与编年之不足。 1、编年体——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代表作:《资治通鉴》(由宋代司马光编纂,是我国现存编年体史书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此外,编年体史书还有孔子《春秋》、"春秋三传":左丘明《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等。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2、国别体:以国(诸候国)为主体记载,即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共两部) 最早的一部春秋时期左丘明作的《国语》; 较好的一部是汉代初期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国别体史书代表作)。3、纪传体——史书的一种形式,以为人物立传记的方式记叙史实。即以人物活动为中心记载历史,就是为人物立传,代表作《史记》。例如《 三国志 》《 史记 》等都是纪传体。《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断代史体例——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二十五史中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余的二十四史都属此体。其中《南史》、《北史》、《五代史》包举数朝,仍然属于断代史的范围。编年体和纪事本末体的史书,以朝代为断限的也属于断代史。今人所著的《秦汉史》、《隋唐史》等,也属于断代史范围。5、纪事本末——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的著史体裁.它与编年体,纪传体,合称为古代三大史体. 纪事本末体裁,每事一题,为一专篇,把分散的材料,按时闲先后加以集中敍述,兼有编年体和纪传体的优点,详於记事,方便阅读。它创立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期间的历史大事。其记述内容基本可信,史料价值很高,但是不完备。 《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纪传体——以为人物立传记(皇帝的传记称“纪”,一般人的称“传”)的方式记叙史实。《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以前的史书多以编年体记述),中国的官方正史“二十四史”的其他史书,都依照《史记》体例,以纪传体编纂而成。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国语》是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记,又称国记,《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是一部分国记事的历史散文。 通史——连贯地记叙各个时代的史实的史书称为通史,与断代体史正好相反。如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也可称为通史。因为他记载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的史实,是中国第一部通史。还有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通史可以理解为贯通的历史,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或世界的从最早文明到现在的历史。既然叫通史,就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所有重要事件和研究课题(军事、文化、艺术)涉及内容不深但都要涉及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 断代史——以朝代为断限的史书。此体裁创始于东汉史学家班固,他所著的《汉书》(也称《前汉书》),写高祖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西汉王朝230年的历史。《汉书》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书(纪传体的)。

史书的体例有哪几种
答:3、纪传体 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王侯封国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人物、民族及外国。历代修正史都以此为典范。4、编年体 编年体史书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

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分别是什么?
答:读史书的时候我们难免会碰到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这些说法,那大家知道这些具体是什么意思吗?其实这些都是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接下来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它们吧。1、编年体 编年体史书是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即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编年体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

以朝代为顺序,评述历史事件始末,并独立成篇的史书体裁,叫做什么_百度...
答: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由周代史官于公元前841年前后创体,《左传》完善其体例,荀悦《汉纪》创断代编年体,司马光成通史编年体。其它的编年体史书,还有纲目体、起居注、日历、实录、东华录等。先秦编年体史书流传至今的,有《春秋》、《左传》、《竹书纪年》(辑本)等。断代编年史,是写...

历史散文 三种体例
答: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什么是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
答:国别体,纪传体,编年体分别如下:国别体是按国家分类记载历史。《国语》、《战国策》。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编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编年体是按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的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编年体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年代...

编年史是一种纪史方式,还有哪些其他方式及代表著作?
答:纪传体:《史记》、《三国志》等;国别体:《国语》、《战国策》等;纪事本末体:《通鉴纪事本末》。1、《史记》《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

二十四史有哪些是纪传体,哪些是编年体的?
答:我国古代的历史学家,创造了多种史书体例。主要有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纪传体 三种。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纲,按年月先后记述史事,如《春秋左传》、宋司马光的《资 治通鉴》,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清毕沅的《续资治通鉴》等,都采用编年体。纪事本末体是以事件为中心,记述它的始末,如宋袁枢的《...

什么是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
答:编年体 ——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是编写历史最早用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其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弥补方法是在记载史事时,有时要追叙往事,有时也附带记述后事。 《春秋》是我国第一...

史书的体例是什么?
答:体例指著作的编写格式,史书的体例当然就是指历史书的编写格式。总的来说,史书的编写体例有六种,即编年体,纪传体,纪事体,国别体,通史和断代史。一、编年体 顾名思义,编年体是以年代为线索编写历史。时间为经,史事为纬,比如《春秋》,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由鲁国史官编写,后经...

什么是编年体?什么是纪传体?
答:国别体是将历史按国别或地域划分,分别叙述各国或各地的历史,以便比较和研究。这种史书通常按国别或地域分章节,每章节都包括该国或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有利于读者对各国或各地的历史进行横向比较。例如《史记》中的《列传》就可以看作是一种国别体的史书。上面就是编年体、纪传体、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