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的起源与发展?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4
中国铁路的由来与发展

一百五十年前,铁路被清人视为“奇技淫巧”,不为世人所接纳;而 如今,“国名经济发展的命脉”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从0.5 公里的“展 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 350 公里的高速列车,中国铁路发展史,见证了一个国家百年巨变。本文主要来探讨 中国铁路发展的起源,从源头来探究中国铁路的发展。 清政府拒绝修建铁路列宁曾说过:“铁路是资本主义工业的最主要的部门即煤炭和钢铁工业 的总结,是世界贸易发展与资产阶级民主文明的总结和最显著的指标”。铁 路是近代工业文明的产物,铁路的修筑又反转来促进工业文明的发展。但是 由于长期的闭关锁国及自然经济的局限,是清政府一时看不清铁路对社会进 步的重大作用,他们视铁路如“洪水猛兽”。同时还与清政府的腐败、保守、 专制、唯祖宗之规是从有关,他们不肯接受新生事物,视蒸汽机车为“奇技 淫巧”,认为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风水”,因而顽固地拒绝 修建铁路。 当时中国的有志之士已把世界铁路的信息传入国内,被称为“开眼看 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他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中介绍了外国修建铁路 的情况。清末地理学家徐继宇于 1848 年编著的《瀛环志略》中,又进一步 介绍了一些国家的铁路情况,如“造火轮车,以石铺路”,“熔铁为路,以速 其行”,并称赞说这种运输工具是“可谓精能之至矣”。太平天国玕王洪仁玕 在其《资政新篇》一书中,主张制造“如外邦火轮车”,计划“先于21 21条大路,以为全国之命脉”。但这些都未能使清王朝统治集团振聋发聩。 他们说什么火车会“烟伤禾稼,震动寝陵”,“会惊耳骇目,鬼神呵谴”,他 们仍然认为铁路是祖宗所未创的怪物,不为他们所接受。 李鸿章乃是清朝高级官员中主动提出修铁路的第一人,他同时也是清朝 最早有筑路救国思想的官僚。李鸿章等为促发慈禧对铁路的兴趣,曾动用海 军建设经费于1888 年在北海、中海西侧修建了一条长约2 公里的宫廷铁路, 这条铁路由静清斋至瀛秀园,途径紫光阁,故称紫光阁铁路。慈禧太后经常 乘坐又太监牵引的豪华进口车厢,去静清斋进午餐。这种投其所好的做法博 得慈禧太后的欢心,又促使顽固派不得不改变其反对修建铁路的态度,收到 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中国大地上的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清政府不允许中国自己修建铁路,不等于外国列强不图谋在中国修建铁 路。从19 世纪60 年代起,西方列强开始向请政府提出铁路的要求。最先提 出这种要求的是英国驻广州领事馆翻译梅辉立(WSMayers)。他于1862 年,向广东当局提出了修筑广东至江西的铁路,并至大庾岭踏勘。以后,西 方的外交官、商人又先后多次提出修路之请,但是均为清政府所据。英国曾 指使一位名叫杜兰德的商人出面,在北京的宣武门附近修建了一条长约 0.5 公里的小铁路,企图以实物作广告而去诱惑。但所有这些却都没有使固守祖 规制度的清朝王室为其所惑,为其所动。 铁路作为“工业革命”的产物,是蒸汽机应用于运输的结果,是社会经 济技术不断发展的必然。但对于中国来说,自己大地上的第一条铁路——上 海吴淞铁路,却竟是非法的“舶来品”。 为了便利吴淞口与公共租界(由英、美租界合并而成)的陆上交通,同 时也为了对中国人提供一种示范,使他们在心理上习惯于这种新的观念,为 将来他们在中国的发展铺平道路。1872 年,美国驻上海的副领事奥立维布 拉特福(Dliver BBradford)开始筹备筑路事宜,以修“寻常马路”为名, 骗购筑路用地,同时他们把“吴淞道路公司”偷偷变成“吴淞铁路公司”。 后来因为筑路需要花费巨额资金,路工才将它转交给经济实力雄厚的英商怡 和洋行。他们背着清政府擅自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铁路。1876 年,该行将 铁路器材谎称为“马路器材”,蒙混进口,以修好的马路为路基,又偷偷铺 上钢轨,于7 日先行通车,吴淞铁路全长14.5公里,单线,轨距0.762 米,钢轨每米重 13 公斤,机车自重仅 15 吨,牵引小型客货车,时速为 24 ——32 公里。吴淞铁路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条营业性铁路,它的修建对中 国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但英商在征地时,破坏沟渠,引起了农民的强烈反对。在通车后,又出 现了轧死行人事件,百姓为之震动。铁路虽好,但却是英商以欺骗之法,擅 自修筑,实属违法行为。为了维护主权,清政府提出强烈的抗议。英方也知 其理亏,经过交涉,双方达成《收赎吴淞铁路条款》,规定以一年为期限, 清政府出白银28.5 万两,买下吴淞铁路。1877 年10 月,铁路赔款付清,吴 淞铁路收归清政府所有。 但是买下的吴淞铁路该如何处理呢?关于此事朝廷内外众说不一。李鸿 章主张交由华商,集体经营。当时上海、吴淞等地商民 145 人,“公禀两江 总督,请准铁路继续办理”。但两江总督沈葆桢未被批准,为防止外人今后 故伎重演,竟下令将铁路拆毁。由此可见,清政府的当权者把铁路视为“奇 技淫巧”到了何等荒谬的程度。 吴淞铁路这个“短命鬼”,虽是帝国主义势力开始对中国逐步改变侵略 和扩张手段的产物,但它的出现,却让国人见识了铁路这一新生事物,让国 人认识了改变旧的运输方式,提高运输效率是多么的重要、多么的必要。从 1876 年12 月25日,共运客16 万多人次,平均每英里 每周可赚 27 英镑,与英国国内铁路日利润相当。速度快,盈利多,中国人 开始实际感受到铁路之益,开始慢慢开始接受铁路这一新生事物。 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英国首先于1825年建成世界上第一条公用铁路——斯托克顿至达林顿, 中国自办的第一条铁路晚了大约半个世纪,但这条长约10 公里的运煤铁路, 被后人称为“中国铁路建筑史的正式开端”。它的建成通车给中国朝野和各 省绅商创办铁路带来了不小影响。 1875 年,李鸿章派唐廷枢筹办直律(今河北)开平煤矿。唐廷枢曾任英 商怡和洋行的总买办,后应李鸿章之邀,出任轮船招商局的总办。经勘探, 矿井选于开平镇西南的唐山。唐山储煤丰富,日后必高产。由于大量原煤需 运往天津,若不解决运输问题,煤价必高,销路难以畅通。从芦台至天津, 有水路、海道可通。从胥各庄至芦台,地势平坦,可开运河。唯有从唐山至 胥各庄,地势陡峻。为使这段交通无阻,1879 年,唐廷枢提议修建唐胥铁 路。由于李鸿章的支持加以拟修的铁路很短,离京师高远,清政府暂时答应 1880年秋冬间,唐胥铁路动工。朝中顽固派知悉后,横加反对,说什么 “轮车所过之处,声闻数十里,雷轰电骇,震厉殊常,于地脉不无损伤”。 清政府遂下令停工。路基不铺钢轨,只是一条大路。同时,欲将原煤运至胥 各庄,需雇大车300 辆,不仅运费昂贵,而且适逢夏秋时节,山水涨发,土 路泥泞难行。为此李鸿章、唐廷枢以退为进,请求铺轨,但不行机车,以骡 车拉煤车,这样清政府才勉强同意。
1881 月,开始铺轨,年末竣工。1882 年初,唐胥铁路启用,用骡马牵引车辆,时人戏称为“马车铁道”。 不久,开平煤矿全面投产,骡马牵引力小,速度慢。为不使原煤积压, 矿方只得采取应急措施,组织工人利用矿场起重机锅炉、竖井槽等旧材料, 试制成一台轻型机车,取名为“龙号机车”,这台中国自制的首台机车,牵 引着百余吨的煤车,颇为快捷。 唐胥铁路长9.2 公里,单线,轨重每米15 公斤。它的线路虽短,却是中 国自建并保存下来的第一条铁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确立唐 胥铁路的轨距为1.435 米的轨距。清末大部分铁路采用这种规矩,后被清政 府定为中国的标准轨距,沿用至今。 铁路产生对中国带来的影响虽然外国列强直接经营部分铁路,并在一定时期内相当成都的控制着中 国主要铁路线的运营,中国铁路为列强势力对华推销“洋货”、“略买”土货 以致军事侵略扩张提供了便利。虽然中国铁路与世界铁路发展状况相比较, 确属落后行列,远远不能满足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但是,建 在中国土地上的铁路,毕竟是“先进的交通工具和新的社会生产门类”,对 中国的社会经济以致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冲击。 同时,铁路逐步向我国延展,必然对固有的小生产为基础的闭塞的经济、 地理、人文等造成冲击。中国铁路是中国近代化的产物和标志之一。,又反 过来影响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火车与铁轨

今天我们已经习惯于将铁路看作是最古老的一种交通方式。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火车的出现所依据的两个发明,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被人们所知并加以利用了。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代,当时的人们就已经开始修建道路,并利用轨道和人力或者马拉的车辆来运输物品。但是,这一出色的发明却在中世纪被人们所忘记。直到16世纪末,沿着轨道前进的车辆才再次被用于在煤矿中运输煤炭。当时,这些车辆的轮子和轨道已经用木头包着铁皮来制作了。

到了18世纪,蒸汽机出现了,并被广泛应用在工业中。但是在交通运输中,蒸汽机和铁轨仍然被人们分别单独利用了很多年。当两者终于在某一天结合在一起时,铁路就出现了。

蒸汽机车

蒸汽机车的出现有着长长的历史,其中充满了天才的想法和失败的应用。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许多出色的人物试图将蒸汽机用在车辆上(始作俑者是1763年的法国炮兵军官尼古拉。约瑟夫。屈尼奥),还有人曾经试图让蒸汽机车在铁轨上运行(1801和1803年英国人理查德。特莱维特奇克就做了这样的试验),但最后是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首先发明了真正实用的蒸汽机车。乔治。斯蒂芬森1781年出生在纽卡斯尔。他在1814年制造出被称为“半统靴”的蒸汽机车,是后来所有蒸汽机车的原型。

铁路的延伸

在第一台蒸汽机车发明之后,火车的历史就主要转变成了铁路扩张的历史。在很多年中,用蒸汽机车带动的车厢缺乏可以运行的轨道。第一条用来运载乘客的铁路,是斯蒂芬森在英国毕晓普克兰建成的,全长只有17公里。但是,铁路并没有立即进入它的扩张时代。针对斯蒂芬森的发明,反对进步的守旧派们发起了他们典型的攻击。他们批评说,这个巨大的邪恶机器将给人类和动物带来死亡,并且会破坏美丽的田园风光。不过,铁路最终占了上风。1830年9月15日,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建成通车。这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条真正的铁路。从那以来,铁路一直在飞速而持久地发展着。诸如桥梁、高架桥和隧道等各种巨大的工程将铁轨带到了世界的各个地方。

电气列车

首先产生这个想法的是德国工程师和工业家维尔纳。冯。西门子,他在1881年建造了第一条电气铁路。在最初的试验中,机车用的电流直接通过铁轨传输。随后才发明了架空电缆来提供电力,这种方式要安全得多,并且可以用较少的变电站来为机车提供足够的电力。这一系统随后也被应用到地铁和城市轻轨列车中。

1870年,第一条城市列车(也就是地铁)在伦敦正式开始运行,当时使用的是蒸汽机车。20年以后,第一条电力地铁终于建成了。随后,几乎所有的地面和地下铁路都逐渐实现了电气化,蒸汽机车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传奇的“火箭”

1826年,在克服了巨大的阻力之后,建设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的提案终于在英国国会获得通过。为了选择这条铁路使用的火车机车,英国政府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结果这次招标成了一场备受热情的公众关注的竞赛。1829年10月,在莱因希尔附近的铁轨上,来自四家火车头制造商的机车进行了公开比赛。最终,乔治。斯蒂芬森制造的“火箭”机车战胜了其他竞争对手。“火箭列车”顺利地完成了各种上情况下的运行,并达到了创纪录的57公里的时速。从那以后,“火箭”机车成为世界上最为广泛使用的火车机车。

刹车系统

大约在1767年发明的刹车完全不需要理由。减缓高速行驶车辆的速度,是现代社会最自然的要求。从它被发明出来那天起,刹车系统都是一个对轮子进行摩擦作用来减速的装置,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完善。刹车装置中最重要的发明来自英国人乔治。威斯汀豪斯,他发明了压缩空气刹车装置。在此之前,刹车都是用手来进行操作。有了这一发明,气缸和活塞的力量就代替了人力。更有效的刹车使得火车的速度大幅度提高,因为它提供了更加安全的保障。

磁悬浮列车

这种火车的时速可以达到550公里,并且在铁轨以上几厘米的地方运行。它的秘密就在于铁轨和车厢上安装的超导磁铁。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德国和日本研究这一系统并已经接近实用,这种列车将有望代替目前在欧洲行驶的高速列车。

与常规的动力来自于机车头的火车不同,磁悬浮列车的动力来自于铁轨。磁悬浮列车的动力装置,一部分是在铁轨上。列车车身上的磁铁使车身悬浮于铁轨之上,而铁轨上的磁铁则给予车身上的磁铁一个斥力推动车身前进。通过调节通过磁铁的电流强度,可以方便地改变列车的速度。预计将来实用型的磁悬浮列车每列有130到220个座位,运行时速在300到500公里。

磁悬浮列车速度的纪录目前是由日本的MLX01型创造的。1998年,这种列车的运行时速达到了550公里。在此之前,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纪录是法国的TGV型列车创造的,时速为515公里。MLX01型列车使用的是由液压操纵的空气动力刹车系统。这有三个车厢,每个车厢有30到41个座位。两头是两个为了减少空气阻力而精心设计的流线型头部。这种列车起初用轮子行驶,时速达到100公里以上才开始在轨道上“飘浮”,由磁铁驱动前进。

水下火车

1994年,人们一直以来所拥有的通过海底将英国和法国联系在一起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目前,英法海底隧道运行法国TGV这样的客运列车,也运行Shuttie I型这样有28个双层车厢、可以运载140辆汽车的渡船式列车。在隧道中,它们的时速可以达到140公里。

事实上,连接英国福克斯通和法国加来的欧洲隧道并不是一条而是三条。两条隧道用于双向通车,第三条小一些的隧道用于维护工作并作为安全出口。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乘客可以从通车的隧道中每隔375米就有一个的安全出口逃生。隧道消防员也在这第三条隧道中工作,他们使用安装有与中央计算机相连的烟幕感应器的消防车。

两条用于通车的隧道每条长50公里,直径6.7米。隧道中密布着电话线以及将中央计算机与各种设施连接在一起的光缆。由于隧道的大部分都处在海面以下100米的深处,最糟糕的事情就是发生火灾。每条隧道中都有一套完善的灭火系统。在英国福克斯通车站,控制大厅中的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监控着隧道所有的关键部位。

简介
  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机车牵引列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走。但广义的铁路运输尚包括磁悬浮列车、缆车、索道等非钢轮行进的方式,或称轨道运输。

世界铁路
希腊是第一个拥有路轨运输的国家,至少二千年前已有马拉的车沿著轨道运行。
  1804年,理查·特尔维域克在英国威尔士发明了第一台能在铁轨上前进的蒸汽机车,但没赚到什么钱。
  第一台取得成功的蒸汽机车是乔治·史蒂芬孙在1829年建造的“火箭号”。
  1820年代,英格兰的史托顿与达灵顿铁路成为第一条成功的蒸汽火车铁路。后来的利物浦与曼彻斯特铁路更显示了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
  很快铁路便在英国和世界各地通行起来,且成为世界交通的领导者近一个世纪,直至飞机和汽车发明才减低了铁路的重要性。
  高架电缆在1888年发明后,首条使用高架电缆的电气化铁路在1892年启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柴油和电力驱动的列车逐渐取代蒸汽推动的列车。1960年代起,多个国家均建置高速铁路。而货运铁路亦连接至港口,并与船运合作,以货柜运送大量货物以大大减低成本。
  现时在全球236个国家和地区之中,有144个设有铁路运输(包括全世界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在内),其中约 90 个国家提供客运铁路服务。铁路依然是世界上载客量最高的交通工具,拥有无法被取代的地位。
  中国第一条铁路建于上海,由英国人兴建,后被清朝地方官员买回并拆毁。而正式使用的第一条铁路和蒸汽机车则是由李鸿章兴办的开滦公司煤矿所建。

希望帮到你

路姓起源
答:源流一 黄帝生子玄嚣,玄嚣生子帝喾,为高辛氏。帝喾有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为部落首领时,玄元因功封为路中侯,建路国,历经虞舜时期和夏王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路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源流二 ...

路姓氏的来源..
答:寻根溯源 路姓来源有六: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据《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曾孙帝喾之孙曰玄元,因功封于路中,历虞夏称侯,子孙以国为氏。2、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据《元和姓纂》...

路姓氏的由来
答:2、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封炎帝庶子于潞地(今山西长治一带),春秋时有潞子婴儿,其后以封地为氏,后去三点水为路姓。3、出自女云姓,为陆终后裔(其实亦为黄帝后裔)。据《困学纪闻》与《...

我们称“路”为“马路”是什么原因?
答:现在我们跟路叫马路主要还是因为第一种说法,因为我们近代建设的道路就是要适应我们中国的工业发展。其实现在还有很多与马路一样的词汇,词语的古代意义被近代意义覆盖改变。这种词汇大多出现在近代,尤其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在那...

高速公路的来历及其发展历程
答:认识的统一,为我国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高速公路发展的序幕。起步建设阶段 1988年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我国大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1990年,被誉为“神州第一路”的沈大高速公路全线建成通车...

道路这个词的由来和隋唐 宋元的道 路的行政划分有什么关系吗。_百度...
答:道为官名:茶道、盐道,路为行政区:如广西~广南西路,广东~广南东路。道路,也成为通商经贸的途经,后人称为人马可走的道路。

路姓的来历研究报告500字数
答:2、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封炎帝庶子于潞地(今山西省长治一带),春秋时有潞子婴儿,其后以封地为氏,后去三点水为路姓。 3、出自妘姓,为陆终后裔(其实亦为黄帝后裔)。据《困学纪闻》与...

上海延乔路的由来
答:上海延乔路的由来:在早期的上海,上海市区以外的地区多为农村和郊区,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20世纪50年代,随着上海市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本的市区逐渐扩大,西北部的城市规模开始迅速壮大。1953年,将庙会街(今延安...

郏县行政路的由来
答: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郏县没有行政路。郏县各路的由来是:1、原复兴路、迎宾大道更名为张良路(张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此路北起北环路,南至老汝河大桥,通向张良故里)。2、产业...

邢台县抗大路的由来以及沿途都有哪些风景区?
答:连接邢台天梯山、景梅山、邢襄古镇、白云山、前南峪、抱香谷、抗大陈列馆、九龙峡等8个景区。该路西联抗大陈列馆,取名“抗大路”以弘扬抗大精神,发展红色旅游,带动革命老区发展。被称为“邢台红色旅游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