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艇有哪些发展历史?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0
飞艇有怎样的发展历史?

在飞艇的发展历史上,19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它的黄金年代。那时,飞艇作为交通工具来往于欧洲、美洲和亚洲之间,迅速舒适地运送着旅客,创造了许多纪录。就是在飞机问世以后,飞艇由于具有结构简单、操纵方便、载重量大等优点,仍然在空中交通中占有一席之地。
19世纪末,内燃机和电动机的研究进展很快,德国、法国和奥地利都开始研究在气球上安装发动机和电动机,作为飞艇的动力。法国人主要研制使用布袋的软式飞艇。一位叫圣西门的法国人从1899年到1907年不断地制造出软式飞艇,而鲁保迪兄弟则是制造飞艇的“大户”,他们俩在1900年制造出的飞艇,安装了40马力的发动机,最高时速达40千米。后来,他们俩还制造出了装有100马力发动机的飞艇。
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则热心研制硬式飞艇。一位叫施瓦茨的奥地利人在1879年用铝薄板制造出了一艘硬式飞艇,使用的是戴姆勒发明的内燃机,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飞行。但是,因为机身漏气,这艘飞艇没飞出多远就坠毁了。
1917年,德国人曾经使用飞艇向非洲运送药品,往返13000多千米。它的这种远航能力和载重本领,令当时的人啧啧称奇。
1919年,英国人制造的“R-4”飞艇首次飞越航程5800千米的大西洋获得成功。1929年,德国人造出了一艘超大型飞艇“齐伯林伯爵”号,艇身长达235米,装有五台550马力的发动机。它载着65名乘客从美国东海岸的赫斯特湖机场出发,用21天7.5个小时绕世界一周,实际飞行时间为286小时,平均时速110千米。值得称道的是,这架飞艇连续运行了7年,从未发生过事故。1933年,美国人制造出了长度近240米的充氢气飞艇“马可”号,它的直径为40米,装有八台发动机,腹部舱内可藏五架飞机,被称为“空中航空母舰”。

飞艇的历史

飞艇与气球、飞机:飞行器家族“三剑客”

  

要说飞艇与气球是近亲你也许不信。对于气球,很多人会不屑一顾,然而它却是人类实现升天梦想的一个重要台阶。气球是阿基米德水浮力定理在空气学上的应用。18世纪初,巴西出生的神父巴托洛穆发明了第一个热气球模型。1785年,一个充满氢气的气球飞越了英吉利海峡,从此实用气球诞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气球比之飞艇却有着先天的缺陷。一方面,高度有很大的限制。到目前为止,热气球的最高高度只有16,805米,氢气球和氦气球的最高记录为34,668米。另一方面,气球飞行路线飘忽不定,受风力影响很大。而飞艇与飞机虽说都是靠发动机在空气中飞行,但其升空原理却大不相同。飞艇都有一个庞大的流线型气囊,里面充满了比重比空气小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等。气囊所受到的空气浮力大于气囊内气体的重量,这个差就是飞艇的升力。而飞机的升空是借助于运动机翼产生的升力,根据伯努利定理,机翼上表面的压力小于下表面的压力,这个压力差就是飞机升力的来源。

  根据飞艇、飞机升空原理的不同,人们将利用升力原理升空的航空飞行器,包括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等称为“重于空气的飞行器”,而将利用浮力原理的飞艇、气球等称为“轻于空气的飞行器”。此外,飞机要依靠机翼上下表面的气流速差,因此必须要达到一定速度才可以起飞,在空气中低于一定速度就会失速坠落。而飞艇则不然,借助于浮力它可以随意在空中悬停,真正起到了一个操控自如的浮空平台的作用。由于使用了比空气轻的氦气作为内充气体,飞艇的安全性能比半个世纪前有了质的飞跃。它比之直升机,不会因螺旋桨产生下降气流对地面造成不良影响。它出现重大故障的风险异常低,有效负荷能力高,同时还有良好的操作环境,因此其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现今钛合金、铝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纷纷应用到飞艇上,使飞艇质量更轻、载重量更大、使用寿命更长。未来的飞艇,将会设计成扁平型以提高速度,为了减少发动机携带燃料造成的不便,核动力飞艇将可能出现,那时它的航程会飞得更远。

   早在几十年前,国外就把一种独特的户外广告媒体展示在人们眼前,那巨大的体形,优美的线条,优雅的飞行姿态,顷刻间已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它就是超大型户外广告媒体——飞艇。 它那五六十米身长,十几米的身高以及艇身两侧两幅巨大的广告,缓慢而稳重的飞行,像一个广告巨人漫步在空中,与众多的户外广告相比,傲立群雄,独领风骚。这一新颖独特的巨型户外广告载体一经出现,立即得到了众多商家的一致看好,成为了户外广告的巨无霸,摩托罗拉、诺基亚、固特异、富士、柯达、阿迪达斯、可口可乐等国外知名品牌都无一例外的在飞艇上做过广告,足见广告飞艇在户外广告媒体界的霸主地位。



巨型广告飞艇能够成为户外广告的巨无霸,它有着其它户外媒体所不具备的优势:

一:广告面积大,每个飞艇两侧都有着两百多平米的广告面积。

二:时效性强,能随时随地的出现在比赛、晚会、礼仪庆典、盛大游行等重要场合。

三:移动性能好,广告飞艇既能在赛场,广场,赛车场上空定点飞行,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在海滨,乡村,公路及城市上空移动飞行。

这些优势是其他户外媒体所不能同时具备的。

在世界各地,每一场橄榄球赛,每一次大型的赛车比赛,都会在赛场上空看到广告飞艇的身影,一边做着广告,一边还会实况转播赛况,艇身上巨大的广告标语,离很远都能清晰的看到。国内飞艇的历史和现状 我国在1995年曾经引进过一条美国产的载人飞艇并为诺基亚进行过商业广告飞行,并到过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飞行,参加过香港回归、天津世乒赛、北京世妇会、昆明世博会等重要活动,至1998年因损坏而停飞,从而结束了它辉煌却短暂的使命。 大型商业载人广告飞艇在国内停飞除技术原因外,飞行手序的申报,航线申报等一系列繁琐的程序,昂贵的飞行费用,专业的飞艇维护,众多的场地租赁都限制了它的大众化。每飞行日1.2万美元合10万元人民币,最少飞行15日,非一般企业所能接受。因飞艇是进口的且只有一条,如有损坏或配件不全,决非像修汽车那么简单,搞不好就要停飞,使客户蒙受不必要的损失。而且载人飞艇的起飞、降落、存放都离不开机场,国内小型机场并不多,而租用大型的民用机场又非易事,综合以上原因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国情还不太适合大型载人广告飞艇的市场发展。难道广告飞艇这么好的广告载体就这样轻易的退出户外广告媒体的大舞台了吗? 大型户外广告摇控飞艇 虽然大型载人广告飞艇停飞了,却有一支新生力量在取代它,完善它。它取载人飞艇之长,避载人艇之短,就国情的现状和国内广告业的行情,量体裁衣,降低飞行费用,简化维护工序,缩小飞行场地,运用现代化的遥控技术,制造出了最新颖的广告载体,它就是高科技与现代广告的完美结合——大型户外广告遥控飞艇。 早在九十年代初,国内的一些有识之士,就已经开始收集国外资料,探索着开发了早期的遥控飞艇,技术虽不是很成熟但终究是我们自己的产品,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逐渐的掌握了这门技术并于1993年正式进入商业广告飞行,取得了非常好的广告效果。多年来,它曾翱翔于祖国的大江南北,也参加过许多的重要活动,1995年天津世乒赛的开幕式,全国每年的春秋季糖业烟酒定货会,啤酒节、服装节、旅游节、昆明世博会及国内外的一些知名企业和品牌,如衫衫西服、庐州老窖、孔府家酒、燕京啤酒、青岛啤酒、雪花啤酒、摩托罗拉、爱普生、阿迪达斯等数不胜数,遥控广告飞艇在全国各地大有遍地开花之势,尤其在沿海省份经济繁荣地区,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山东、大连广告飞行更是频繁。


  中国飞艇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回顾飞艇的发展历史,人们可以看到,当年飞艇诞生,是战争的牵引和军事的需要。与此相反,中国飞艇从诞生到应用,却一直是出于民用的目的。

  据权威部门介绍,目前,中国航空科研人员研制的多种飞艇,尚未列入军事领域,至于今后能否在军事领域里应用,至少目前是未知数。不过,随着中国国防建设的需要,飞艇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会走入中国军队的行列,成为新的航空装备,发挥其应有的军事作用。

  据军事专家介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人类武器的不断发展,飞艇在作战中遇到了新的威胁,容易受到飞机、导弹、高射炮的有效攻击。尽管这样,飞艇作为航空武器从未退出历史的战争舞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飞艇主要被一些国家用于运载防空防火箭弹系统远程警戒雷达、侦察和攻击潜艇,向无机场的地方运送大型装备等。美国曾将飞艇作为远程预警雷达的运载器使用,并创造了留空时间过300小时的世界新纪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将飞艇列入民用。经过多年探索,飞艇已在和平时期发挥了较大作用。这些民用领域包括:空中广告、交通指挥、集会宣传、电视转播、空中巡逻、摇杆探测、航空摄影、探寻鱼群、森林防火、材积测定、旅游观光等。

  有人注意到,前不久,中国自行研制的"哨兵3"系留飞艇成功完成了1000米升空试验。据悉,这是中国研制的首台系留飞艇。系留飞艇是一种浮空飞行器,它依靠多功能缆绳实现在空中定点停留。

  "哨兵3"系留飞艇长30米、高15米,载重150公斤,可长时间在空中滞留,搭载有多种通讯设备,有人认为,它实际上是一个空中网络化、信息化的平台。有人期待类似的"哨兵"更多的走向祖国的四面八方,有人甚至期待它走入军营,成为真正的哨兵,在保卫祖国边疆中发挥作用。


 飞艇曾为"空中航母"

  飞艇是一种可操纵的轻于空气的飞行器,依靠气囊内封闭的氢气或氦气产生的浮力在空中浮起,依靠发动机产生平行拉力在空中行进。

  专家认为,人类制造飞艇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当时有人尝试通过操纵气球实现在空中飞行;有专家认为,1852年,法国人吉法尔试飞成功人类社会第一艘具有动力设备的实验氢气载人飞艇。1900年,德国退役骑兵军官齐柏林设计和研制的飞艇是全世界第一艘可实用的硬式军用飞艇。

  第一架飞艇面世后,德国人很快将其用于军事领域。据载,在10年中,德国总共制造出129架各式飞艇,德国军队的空中力量得到明显加强。 此外,俄罗斯、意大利先后自行设计和制造了飞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人类出现了首次飞艇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艇曾被一些国家投入作战。当时德国曾试图以飞艇为核心组建"空中航空母舰舰队",但由于后来战事紧迫未果。



















外篇 齐伯林飞艇

作者:天空之承

伯林伯爵(全名:费迪南德-冯-齐伯林)1838年7月8日生于德国的康斯坦茨,1917年3月8日于柏林逝世。齐伯林伯爵为德国航空界的先驱,大型实用硬式飞艇的发明人。他于1957年毕业于路易斯堡陆军士官学校,1858年进入土宾根大学进修工程学课程。以后历任瓦敦堡国王侍卫官、王国驻柏林使节、骑兵旅长,1890年以陆军中将军衔退伍。他很早就步入航空界,早在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期间,齐伯林曾作为北方联邦军的军事观察员,在明尼苏达洲的圣保罗完成了他的第一次气球升空。退伍后,他于1900年制造成第一艘雪茄形铝制硬式飞艇LZ-1型。飞艇长128米,直径11.7米,氢气囊总容积约11300立方米。艇身下有两个外挂吊舱,舱内各装一台16马力发动机。1900年7月2日,该飞艇从德国康斯坦茨湖出发作了首次飞行。1906年,他又制成了两艘飞艇并成功地进行了两次时速57.6公里的试飞。为此,德累斯顿工程学院授予他名誉工程博士学位。齐伯林致力于航空,他于1908年创办了“齐伯林飞艇公司”,他们制造的飞艇不仅用于商业,而且用于军事。他们在飞艇上装上火炮、机枪和炸弹等武器,用其轰击敌方的军事设施、攻击潜艇、探测雷场和进行海上侦察等,仅在最初的十年中这个公司就制造了113艘军用飞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显神威。齐伯林伯爵还在1909年开办了“德国航空运输有限公司”,简称Delag,经营国内航线和汉堡-美国之间的航线。他们的齐伯林硬式飞艇是世界上最早用于正式空运旅客的商用运输工具。1917年,德国的齐伯林飞艇有两次曾达到将近100小时的续航时间。“齐伯林伯爵号”首次创造了横越大西洋的飞行业务,直到它1937年停用之前,共飞行590次,包括144次越洋飞行,里程在160万公里以上,1929年,这艘飞艇用了约21天的时间作环球航行,航程约35000公里。

齐伯林公司制造的另一艘有名的飞艇是“兴登堡”号。“兴登堡”号是以当时德国总统的名字命名的。该飞艇长245米,最大直径41.4米,总重量为195.15吨,载重量为19.06吨,气囊总体积达20万立方米。装4台11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巡航速度为121公里/小时,续航时间可达200小时。艇上还装有无线电台和电报系统。艇内设有豪华的旅客卧室、餐厅、休息厅、吸烟室以及可供散步的走廊,堪称当时飞艇制造技术的顶峰。虽然该飞艇于1937年5月6日在美国新泽西洲起火焚毁,造成36人死亡的震惊世界的大惨剧,但是它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兴登堡”号问世一年多,共飞行3088小时,总航程达332571公里,运送旅客3059人次,在63次商业飞行中横跨大西洋飞行有37次

发展历史

在1783年发明了气球之后,人们马上就想方设法推进和驾驶气球。

1784年,法国罗伯特兄弟制造了一艘人力飞艇,长15.6米,最大直径9.6米,充氢气后可产生1000多公斤的升力。罗伯特兄弟认为,飞艇在空中飞行和鱼在水中游动差不多,因此,把它制成鱼形,艇上装上了桨,这桨是用绸子绷在直径2米的框子上制成的。

7月6日进行试飞,当气囊充满氢气后,飞艇冉冉上升,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逐渐降低,囊内氢气膨胀,气囊越胀越大,眼看就要胀破,这可把罗伯特兄弟吓坏了,他们赶紧用小刀把气囊刺了一个小孔,才使飞艇安全降到了地面。

这次试验启示人们,应当在气囊上留一个放气阀门。2个月后,兄弟俩又对飞艇进行了改装,做了第二次飞行。这次飞行由7个人划桨作动力,飞行了7个小时,但只飞了几公里。虽然飞行速度很慢,但它毕竟是人类第一艘有动力的飞艇。

1872年,法国人特·罗姆制成了一艘用螺旋桨代替划桨的人力飞艇。飞艇长36米,最大直径15米。加上吊舱,高达29米,可载8人。螺旋桨直径9米,几个人轮流转动螺旋桨,使其产生拉力,牵引飞艇前进,速度达每小时10公里,比划桨的飞艇好多了。

不久之后,另一个法国人卡奴·米亚从自行车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脚踏式螺旋桨飞艇。这种单人飞艇在无风时可以短时间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6公里,比起手转螺旋桨飞艇又快了许多。

但这时飞艇飞行中有一个难题还没解决,就是飞艇一升高,就要通过阀门放气,以防止气囊膨胀爆裂。但气放掉之后,就再也无法升高了。

为解决这一问题,法国的查理教授和罗伯特兄弟于1874年制成了一种装有空气房的气球。它的形状像纺锤,与现代飞艇很相似。这种气球,外面是一个大的丝质胶囊,里面有一个小气囊,小气囊上面有一个气体阀门。外囊充氢气,使气球产生浮力升到空中,内囊用来充空气。这个小气囊就叫“空气房”。

气球在升空之前,先将“空气房”充进空气。当气球升到一定高度后,就将“空气房”打开,放出一部分空气。这样,外囊膨胀后,“空气房”就因受挤压而缩小,使外囊膨胀的压力有所减小,以保证气囊不致胀破。这一发明,解决了气球升空的一大难题,是飞艇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此后,“空气房”很快便在所有飞艇上使用了,并一直使用至今。

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相继发明,为飞艇动力的改进创造了条件。1851年,一台重160公斤,功率为2.2千瓦的蒸汽机制造成功,并很快被应用于飞艇上。1852年,法国的齐菲尔德创造了一艘椭圆形的飞艇,长44米,最大直径13米,总升力2吨多。飞艇上安装了螺旋桨,并用这台蒸汽机作动力。

9月24日,这艘以蒸汽机作动力的飞艇在巴黎郊区试飞。那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飞艇升空后,蒸汽机以每分钟110转的速度,带动直径3米多的三叶螺旋桨放置前进速度达到每小时9.4公里。但由于没有考虑操纵问题。因此飞艇起飞后不能返回起飞地点着陆。

1884年,法国的军官路纳德和克里布又制造了一艘“法兰西”号飞艇,长51米,前部最大直径8.4米,用蓄电池供电的电动机作动力。

8月9日凌晨4点,在法国科学院观察员的陪同下解缆试航。飞艇先向南飞行,然后向凡尔赛宫飞去在离开出发点4公里处返航。在高度300米处打开放气阀门排氢降落,在降落中多次前后转动,以对准着陆点。

飞艇到达80米高度时,丢下缆绳由地面拉降固定。试飞历时25分钟,飞行速度最高达每小时24公里。这是人类第一艘能操纵的飞艇。

驾驶气球



游艇历史?
答:1979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保军转民再次调整生产方针,实行军民结合、军品优先,民用船舶迅猛发展。以五种军船(导弹驱逐舰、核潜艇、常规潜艇、导弹快艇、护卫舰)为重点,研制完成两项重大工程(弹道导弹核潜艇和远洋测量船队)...

作战舰艇的历史
答:作战舰艇的历史 公元前1200多年,埃及、腓尼基和希腊等地就已经出现了作战舰艇,主要用桨划行,有时辅以风帆。中国的造船技术在历史上也一度处于领先地位,在7000年前已能制造独木舟和船桨,春秋战国时期已建造用于水战的大型战...

船舶发展史四个时代的划分标准是什么?
答: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造船工场,能够制造战船;汉代已能制造带舵的楼船;唐、宋时期,河船和海船都有突出的发展,发明了水密隔壁;明朝的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宝船,在尺度、性能和远航范围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近代中国造船业...

导弹艇有哪些发展的历史?
答:20世纪50年代后飞航式导弹运用于舰艇,为海军战术出现一个新飞跃创造了物质条件,小艇就此能够在视距之外用导弹打大舰。美国一向在远洋作战而不重视发展耐航性差的小艇,重视近海防御的苏联最早研制出“黄蜂”系列导弹快艇,并...

常规潜艇有哪些历史?
答:1884年,俄国工程师维捷斯基发明了使用蓄电池电动机的潜艇,艇上还装有潜望镜和空气再生系统。现代的常规动力潜艇在水面航行时使用内燃机,在水下航行时使用电动机,正是霍兰和维捷斯基等人的发明,为现代潜艇的诞生提供了动力...

潜艇的资料(技术参数与发展历程)
答:潜艇的发展历程 潜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当时人们开始使用潜艇进行海战。然而,潜艇的现代形式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被广泛使用,以封锁敌方的海上交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成为...

世界潜艇发展史二
答:“霍兰”号潜艇一共有5名艇员,装有一具艇艏鱼雷发射管和可以水下发射的3枚鱼雷,另有2门火炮,1门向前,1门向后,靠操纵潜艇自身对准目标。该艇在水面航行稳定,下潜迅速,而且机动灵活,综合性能优良,在潜艇发展史上...

世界潜艇的发展史是怎样的?
答:1881年,T.诺德费尔特和G.加里特建造的“诺德费尔特”号潜艇,首次装备鱼雷发射管;同年,美国建造的“霍兰”Ⅱ号潜艇安装有能在水下发射鱼雷的鱼雷发射管,这是潜艇发展史上的一项重要发展。 早在19世纪50年代,法国海军的一名工程师就提出了...

登陆舰艇的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答:鉴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教训,各国海军在战后都很重视登陆舰艇的发展。1938年,登陆舰艇不仅种类多、数量大,而且战术性能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出现了步兵登陆艇、车辆登陆艇、坦克登陆艇和火力支援...

以色列萨尔4级导弹艇有什么样的发展历史?
答:以色列海军在建造了“萨尔”2型和“萨尔”3型导弹艇之后,计划发展一型造价低廉、可批量建造、适于编队作战的导弹艇。要求具有舰对舰作战和有效的防空与反潜能力,有较大的续航力和自持力、有良好的适航性,并具有一定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