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有宗教信仰学生进行教育转化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3
怎样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转化

班集体是学校教育的前沿阵地,班主任是这个前沿阵地上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将对班集体的成长和学生的发展起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新课程背景下的班主任工作尤其任重而道远。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给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喊出了“培养完人”的口号,使人们在教育目的上取得了共识:“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完善的人。”一个较好发展的人,要“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更新观念,教育好每一位儿童。 要实现新课程育人的目标,我们毫无疑问要培养优秀学生,但又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发展工作。特殊学生中的后进生就是班主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难题。这样的学生虽然在班集体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影响甚大。因此,如何教育转化后进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在新课程背景下,尤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后进生及其影响 后进生通常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在班级中品行有不良表现,或品行和成绩等方面都暂时落后的学生。在农村小学班级中约占班级人数的7%左右。 后进生在一个班里为数较少,但能量很大,对班集体的“破坏性”也很大,他们常常打击讽刺要求上进的同学,给中间状态的学生以消极影响,还在某种程度上妨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给班主任的教育和组织管理工作带来不少麻烦。 一些后进生成了家庭的精神包袱,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不良分子纠集在一起,惹事生非,影响良好家庭生活,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能否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前途命运,还会影响到班级的进步、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二、后进生的特点 1、后进生的心理特点。 心理素质方面:他们对前途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甚至破罐子破摔。有强烈的自尊心而得不到别人尊重,有好胜心而不能取胜,有积极向上的要求而又意志薄弱。 情绪方面:在学校、家庭都不受欢迎,在同学、老师、家长眼里多是“废品”。因此,他们整天生活在一个灰色的世界里,久而久之,笼罩在他们心头的只有消极情绪:悲观、失望、自暴自弃。他们的很多需求如果长期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灰心丧气,焦虑不安,困惑压抑。 心理方面: (1)畏惧。畏惧是对他施加限制和惩罚的人而言的,主要是家长和教师。行动上表现为老实,时刻提防你会对他怎么样,背后却是另一套。 (2)冷漠。对教师绕道而行,对同学的积极良好行为不支持,对集体不关心,不热心,甚至对热心参加集体活动的同学采取打击、嘲讽的态度。 (3)敌视。他们不把老师和同学的批评、干预或惩罚当好意,不仅不接受,反而产生心理上的逆反、敌视情绪。 (4)敬慕。对他们认为关心、同情、支持他们的人,常表示出特殊的好感和敬慕,甚至言听计从。 (5)亲密。对所谓“友谊”(即重义气)、趣味相投的伙伴有特殊的亲密感。 2、后进生的性格特点。 “自我概念”方面,后进生缺乏自主性、自信心、上进心、积极性和自我控制等。他们缺乏克制力,反省自身学习上的弱点,纠正不足和错误之处,朝着目标前进的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薄弱。 “情绪适应”方面,后进生容易表现为情绪不安、朝三暮四,容易发怒,非常郁闷,毫无理由地自暴自弃。 “社会适应”方面,后进生缺乏责任感、协调性和和学校适应能力。他们在班级中不发挥负责任的作用,容易离群、孤独,被人嫌弃。三、后进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学生的不良品行和成绩是某种客观因素影响和自身心理发展水平及努力不够造成的。 (一)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不健康思潮的影响、坏人的教唆、违法犯罪分子的引诱等。 2、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或家庭教育的失误。如“望子成龙”心切,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或体罚。 3、学校教育不当。如:以考分定优劣,以学习成绩分好坏,一些成绩差的学生成了惩罚的对象。 4、有的教师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不当。如:有的教师不负责任,敷衍了事;有的教师不关心爱护学生,态度冷漠;有的教师不以身作则,无意中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主观原因 1、缺乏正确的道德意识,行为受个人欲望和不正当需求所驱使。 2、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缺乏毅力。 3、受不良行为习惯支配。四、后进生的类型 1、自由散漫型,这类学生表现为在交往、学习、生活中,不负责任,放任自流,缺乏纪律观念,表现为放纵、蛮横、自私、惟我独尊,难与他人相处。 2、逆反心理型。长期超负荷的学习压力,使后进行产生厌学心理。家长期望过高,使孩子产生厌学心理。家庭专断式教育,使学生产生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3、自卑心理型,这类学生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认识,缺乏学习的勇气和信心;遇到困难,不下功夫,怀疑自己的能力,总认为自己天资不如别人,好像比别的同学矮了半截。 4、孤僻冷漠型。这类学生从小受到外界过多批评,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卑感强,行为怪癖、偏执,为人孤独,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人际交往。五、教育转化后进生的方法和技巧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后进生。 树立“为了一切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观,重视优等生的培养,加强中等生的教育,更要加强生进生的转化,教育好每一位学生。 班主任要坚信教育的力量,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无限发展的可能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认识到后进生也有优点、有特长、有闪光点、有可塑性。 2、关心、爱护后进生,密切师生关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只有关爱学生,才能避免师生间的心理障碍。新课程也提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只要班主任蹲下身来,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沟通,用真诚的爱去全面关心和帮助每一位后进生,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后进生就会真正感受到班主任老师的可亲、可信、可敬,从而消除疑惧和对抗,达到“尊其师、信其道”的理想效果。 3、广泛、深入、细致地了解,找出症结,对症下药。 要客观、全面地分析每一位后进生的情况。后进生各有其特点,后进的程度和表现,后进形成的原因和问题的症结都各有不同。要了解后进生的过去、现在,他们的缺点、优点和长处,及时肯定,严格要求,客观分析,引导自觉改正。 4、真情打动,长效救失,扬长避短。 要真心为后进生着想,努力为后进生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精神氛围,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 要发现其优点与长处,及时肯定、鼓励,使其不断巩固,不要老盯着他的缺点、错误,动辄批评、惩罚。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其“闪光点”,并加倍珍惜,努力挖掘和扶持,使其不断发展、进步。 5、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年龄、个性以及事情的性质不同,后进生一般都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显著特点。班主任要针对他们的特点,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采取多样灵活的教育措施。 6、抓住转化的契机。 后进生意志薄弱,积重难返。但从每个人来说,并非事事差、时时差,班主任要抓住有利时机促进转化。(1)后进生长期受到冷漠和歧视,突然感到温暖时;(2)长期遭受失败,偶尔取得成功时;(3)偶尔受到某种启示,对自己的过失引起思考时。 7、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错误行动总是由内部错误观念和外部诱因引起的,因而要在注意改变内部观念的同时,控制不良诱因的影响以及培养和诱因作斗争的能力,并通过新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加强来矫正错误行为,班主任应该在学生形成新的行为动机和行为习惯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考验方式,使学生得到锻炼,提高他们的意志力,这种锻炼必须要有适当监督。 8、教育转化要持之以恒,反复抓,抓反复。 由于外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后进生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辨别是非的能力低下,因此,他们的进步时有反复。一些转变较好,表现比较稳定的学生,有时会故态复萌;学生已经改正了的原来的缺点、错误,在新的条件下,又可能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此,班主任要以最大的耐心和恒心,冷静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进一步做深入细致的教育转化工作,切忌操之过急或灰心丧气。 当后进生在前进的过程中出现反复时,要加以分析,是否是过去错误的简单重复,而是从每次的反复中都可以看到进步和发展的因素。班主任要给予中肯的批评教育,又要注意保护已经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因势利导,促进转化,反复捕捉反复中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在《政治常识》“宗教”一课的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看待宗教信仰问题,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课的无神论宣传呢?我在教学中针对当前少数中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的现象,联系青少年动情于宗教的根源,论述科学人生观的重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随着我国近十年来党的宗教政策的落实,神修院和各地宗教场所的修复及《圣经》等大量宗教书籍的逐步开放,一些中学生开始对宗教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中有的时常进出寺观教堂参加宗教活动;有的熟读宗教经典,对宗教经典的一些章节了如指掌;有的竟常以光顾学校附近的天主教学听圣歌和欣赏“弥撒”仪式来调剂课余生活。据报道:1988年沈阳市信教或参加宗教活动的青少年已达到了1000多人。可见,当前如何对待宗教活动给中学生形成科学人生观带来的不利影响,回击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对学生的侵袭,已成为《政治常识》课教学中的一个迫切问题。
九十年代的中学生,为什么还会有少数人动情于宗教呢?不能简单地把原因归结为他们社会生活经验的缺乏和无知。这种肤浅的认识,不仅不能解释宗教长期以来的广泛传播和许多当代自然科学家都虔诚信仰它的事实,还会激起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使思想政治课的无神论宣传受到冷漠。
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作为自然力和社会力量在人们意识中的歪曲反映,其根源不在人们的思想之中,而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之中。消除人们的宗教信仰,是一个极其艰巨而长期的历史任务。它有待于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社会物质产品的极大丰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而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生宗教的根源并未消除。旧社会遗留的“痕迹”、国际之间的影响、生产力不发达和群众生活水平不高,都是宗教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我国即使本世纪末达到了“小康”水平,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仍不高。教育任务与经济落后的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与升学率限制的矛盾,青年在就业、婚姻、家庭等方面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都还不能彻底解决。加之一些医学上的“不治之症”造成个人生活的不幸,以及不少自然之谜使人们产生的神秘感,都为宗教在当代中学生中立足和传播提供了条件,都可能成为他们滋长宗教情绪、参加宗教活动的原因。
因此,我们不能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不能强制人们不信教。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国宪法保护公民宗教信仰的自由,决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对中学生的信仰选择听之任之,更不意味着思想政治课可以放松对无神论思想的宣传教育。随着对外开放和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当代中学生与时代变革相协调,正在形成以新的价值观念和“独立”思想为性格特征的群体意识。他们不迷信权威,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固然可喜,但由于近几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影响,他们中不懂马列主义就随意指责马列主义,不懂得只有共产主义人生观才是科学人生观,而盲目认定信仰宗教比信仰马列主义更时髦和实在的也不乏其人。这种自由化倾向和“信仰危机”迫切需要我们寻找新思路来加以抵制和引导。
“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才不会有幸福。”但真正能够给人幸福,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信仰是什么呢?只能是科学而决不是宗教。历史告诉我们,违背人类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相信命运和神灵的力量,离开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任何天才的结局都是可悲的。科学家牛顿后半生的所为,便是一例。
自然,现代宗教并非同科学绝对冲突,当它维护社会秩序,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观点看问题,目前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宗教信仰者在内的广大群众团结起来,而不去强调有神无神的分歧和宗教的“过错”何在,是国家现阶段对待宗教问题的总态度。因为在党的正确方针指导下,无神论者和宗教信徒在政治上可以结成统一战线,我国宗教也完全能够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相协调。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马克思主义与宗教有本质的区别,在世界观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不可调和的。作为政治教师,面对亟需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基础的中学生,我们必须突出强调宗教在本质上与科学的对立,引导学生认清只有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才是人生的正确选择。
其实,少数中学生动情于宗教,并非都出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不信服,而大都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某些“气候”相联系。有的学生家长在家中长年放置经书和宗教图像,每逢宗教节日便带孩子到教堂过宗教生活,激发了学生以到教堂开眼界为乐的兴趣。多年的耳濡目染,无形中就给孩子形成有神论思想提供了条件。加之,近几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薄弱和升学率压力的束缚,有不少中学,多年来最受学生欢迎的团组织已失去了活力和吸引力。当少数厌学情绪严重的学生一旦信仰发生偏离,社会因无人过问而任其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从提示宗教的根源入手,讲清宗教与科学的本质区别,积极争取家庭和社会的配合,对信教和乐于体验宗教生活的学生不鄙视和讥笑,引导他们正确对对待学业的挫折和人生的不幸,学生是能够正确地看待宗教信仰问题而逐步树立科学人生观的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状况直接影响国家未来的人才素质,经济全球化等多种因素使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日趋多元化,高校中信教学生和有宗教信仰倾向学生的存在给和谐校园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思考。本文即通过对高校校园中有宗教信仰倾向的大学生群体的调查及其对和谐校园建设的影响的分析,试图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找到新的突破口,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工作。

宪法明确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只要没有危害国家安全,影响他人生活工作,转化什么?百花齐放。

班级里有一个重要岗位学生信仰宗教怎么办
答:替换岗位学生。1、班级里有学生信仰宗教,我们是要给予尊重的。2、但是一般重要岗位的成员必须要求持有客观主义,相信科学,这样才能办好事情,所以可以进行岗位学生的替换。

高校学生信教怎么看?怎么劝?宗教和政治之间的关系?
答:对于大学生信仰宗教问题,应采取正面引导、科学教育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理性认识宗教,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健康心理意识,寻求正确心理纾解机制。积极参与社团组织。大力发展各种学生社团组织,丰富社团活动,使大学生在参加社团或党组织的过程中,寻找一种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探究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及应对方法
答:从而慢慢成为一名宗教徒。二、政府与学校层面 政府和学校应当对学生的信仰起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调查中发现,约有70.4%的大学生表示从未接触过有关我国宗教政策的宣传,这直接影响了我国宗教信仰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高校两课教育由于教学手法问题往往流于形式,使得高校仅存的信仰教育难以深入学生的内心,达...

如何对待信教或参与宗教活动青年?:
答:要教育青年警惕少数人利用宗教进行不利于四化、不利于安定团结的事。要劝阻青年参加妨碍三个秩序的大规模的宗教活动。这里,我们对以下两种情况应注意区别对待:一是青年一般性地参与宗教活动与正式信教应有所区别;二是一般青年信教与团员信教应有所区别。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的...

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民族宗教
答:正确的认识宗教,了解一些宗教的历史,对宗教的精华部分好好理解 然后用辩证的思维去理解它们,并同马列主义做比较 我也是高中生,不过我是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的,道教,中国的本土宗教 但这并不妨碍我对马列主义的信任,我一直期待着马列带来的美好的明天!任何思想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方面,马列同样...

如何抵御宗教极端思想向学生渗透
答:2、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从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出发,从每个班级出发,从每一名学生出发,查找思想认识上和工作中的问题,查找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查找问题的症结、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3、全力开展“去极端化”的工作。要加大正面宣传教育力度,在各族师生中开展“一反两讲”和揭批“三股...

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宗教的信仰问题
答:政治信仰的缺失,导致许多人转向宗教信仰,大学生也不例外。青年人思想未定型,情绪浮躁、易变,追求新鲜刺激,常有反传统的逆反心态,有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面对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和多种价值选择,大学生感到茫然、疑虑、混乱的同时,求新、求异的心理使一些青年学生转向了宗教。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

如何有效的开展“去极端化”宣传教育,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_百度知 ...
答:二是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让民族团结思想入脑入心。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教育”班队会。采取老师向学生介绍新疆历史、宗教政策、民俗文化,组织学生收看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影片、视频,举办民族团结知识竞赛和讲民族团结小故事等形式。让广大学生对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认识到...

教师能否向学生传播宗教思想
答:一般不能,因为中国的主导思想是无神论,教师不能违背大方向。如果是宗教学校的老师的话,可以在教学任务内进行传播。当然了,如果是一对一的情况下,进行这方面的交流也是可以允许的。

对大学生不能信教传教的认识
答:对大学生不能信教传教的认识: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但是禁止在宗教院校以外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传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