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应措施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9
从2005年至今中国的通货膨胀率

至今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4.68%。
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1980-2009年《****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上年为100,举个例子说2005的CPI为101.8,较2004年增长1.8%。 2005年 1.8% 2006年 1.5% 2007年 4.8% 2008年 5.9% 2009年1月 1.0% 2009年2月 -1.6% 2009年3月 -1.2% 2009年4月 -1.5% 2009年5月 -1.4%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4次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前两次通货膨胀是1979年-1980年及1983-1986年的通货膨胀,这两次通货膨胀是以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济体制时所带有的短缺经济为背景的,国家对农副产品价格、工人工资、农村税收进行了改革,对企业的改革也逐渐展开,扩大了企业及地方政府的自主权,导致了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扩张,再加上政府所制定的大规模现代化计划,导致财政支出膨胀,使得价格水平出现了上涨。当时采取了直接的计划行政调控和控制贷款总额的办法。
  第三次通货膨胀是1987年-1991年,这次通货膨胀源于通胀预期的产生,上一轮的通货膨胀刚刚结束,而价格体制改革还要继续进行下去,使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突然加强,导致1988年居民抢购,消费需求膨胀,对此中央银行对三年定期存款实行了保值储蓄,名义利率大幅提高,通货膨胀得到控制。
  第四次通货膨胀是1993年-1994年通货膨胀,由于当时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急剧扩张,出现房地产热和股票热和开发区热,货币领域表现为大投放,金融秩序混乱,乱集资、乱拆借、乱提高利率现象严重,物价上涨幅度1993年为13.2%,1994年高达21.7%。这一阶段政府先是采取行政和法律手段治理混乱的金融市场,国务院下发6号文件,采取了16条综合治理措施。随后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由信贷规模转向货币供应量,加强金融监管,发展货币市场,成功治理通货膨胀,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
  2010年至今的通胀。2008年11月前,我国实施的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在此前的10年间,全国发放了20万亿元的贷款,年均2万亿元。国际金融危机后,2008年11月—2010年末,两年多的时间,贷款投放了18万亿元,几乎与前10年相当。再加上我国3万亿的外汇储备相应投放了近20万亿的人民币。所以,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是不可持续的,过快的信贷增长导致通胀。国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反通账、控制物价总水平为基调。

  摘要:

  通货膨胀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与运行的重要问题。我国基本上以零售物价指数来衡量一般的物价水平,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85年、88年、93年、94年有过四次较大的通货膨胀,并且各次上涨的峰值不断的攀升,90年代前期的一波物价上涨峰值曾经超过20%。从94年—02年我国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通货紧缩。从03年8月开始到现在08年初,我国逐步进入一个相对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是否由温和变成严重,我们将拭目以待。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论述了目前我国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

  正文:

  在我们的经济学课本中对通货膨胀有着这样的定义,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现象。同时它也可以定义为总供给小于总需求,物价持续上涨6个月以上,或货币持续贬值6个月以上,物价上涨幅度大于等于3% 。仔细分来,物价增长率介于3%至5%的为温和通货膨胀,在5%与10%之间的为严重通货膨胀,而物价增长率大于10%的则是奔腾的通货膨胀(也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对通货膨胀的测量我们一般以物价指数来衡量,我国现行的物价指数主要有商品零售物价指数、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固定资产价格指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建筑业产值价格指数。

  根据2007年国民经济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来看: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246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增长1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增长11.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7%,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2%,上升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9.1%,下降0.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三季度增长11.5%,四季度增长11.2%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5282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619亿美元。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7.3046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6.9%。

  以上国家官方公布的数据,07年的全年消费物价指数达到了4.8%,有个别的月份甚至达到了5.6%(例如7、8月份),超过了当初设定的3%的控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应该说是对宏观经济调控当局亮起了红灯,可以说现在仅仅达到的是温和的通货膨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是最基本的信号。如果物价普遍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具体商品价格的变动就丧失了信号功能,市场也就丧失了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举个例子,在非通货膨胀环境下,猪肉价格上涨了,你可以容易判断,猪肉供不应求。在猪肉价格信号的引导下,养猪的投入就会增加,猪肉供给也将随之增加。但在通货膨胀严重的环境下,没人知道猪肉涨价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供求关系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价格的普遍上涨,所以严重的通货膨胀将使价格信号失效,使经济秩序混乱。

  国际经验证明,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将导致基尼系数1(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的程度)上升。CPI上升的最大受害者是中、低收入劳动者。例如,猪肉和粮食价格的上涨对靠低工资和社保维生的低收入阶层是巨大打击。此外,中、低收入劳动者无法通过购买不动产的方式来为储蓄保值,他们也没有足够资金购买股票和其他可以保值的金融资产。通货膨胀以及CPI的上升会进一步扩大社会不同阶层的收入差距和财富差距,导致贫富差距过大,是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分析以及结合我国目前的整体市场情况、人民生活中的周围物价情况来看,我过目前的确处于通货膨胀时期,但远未达到严重的通货膨胀,充其量只是一个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正如经济学家樊刚所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肯定会提高,但不一定会出现高额的通胀。目前担心的是高速增长会导致今后出现大量过剩生产能力,然后又导致新一轮通货紧缩,现在需要防止中国经济的大起大落。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中国的经济过热,从而带动的物价的上涨,进而产生了温和的通货膨胀?就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分为国际和国内的两个方面的影响。

  从国际因素来看,分为两部分,一是国际石油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由于国家原材料和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尤其原油,从98年底最低时的10.3美元一桶,涨到现在90美元左右一桶,涨了8倍,并且创历史最高,原油价格上涨直接导致原油产品的上涨,包括汽车的汽油、柴油,还有石油的化工品,如化肥、塑料等。(很显然,化肥上涨,必然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而油价的提升,会直接导致电价、运费的上涨,这必然进一步导致物价上涨。
  二是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应该能有效的节制通货膨胀,但现在国内却还是处于通货膨胀,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我觉得是由于美元对两大货币的基石:黄金和石油2,都在急剧贬值,所以单纯从对美元的比值来说,看不出问题。2007全年,虽然人民币从7.8升到7.3,相对于美元来说升值7%,但是与此同时,原油价格从58美元一桶,涨到90美元,上涨70%;黄金价格从620美元/盎司上涨到850美元/盎司,上涨超35%。同时,人民币,相对于石油贬值了63%,相对黄金贬值超30%,相对于其它工业原料,比如铁矿石、铜(04-06年就在涨)、铝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贬值。还有就是相对于除美元之外的欧元,人民币亦贬值近10%。所以,原本按照增长幅度,中国2007年的GDP应该超过德国,但是事实上,由于欧元兑美元,从1.29涨到1.49,上涨超17%,相对人民币升值10%,所以2007年,中国GDP仍然比德国稍低,居于世界第四。人民币是对外对内都贬值,仅相对于美元升值。所以,人民币的升值为什么没有很好的节制国内的通货膨胀,我们一目了然。

  从国内因素来看,我们会发现,共同推高物价,导致中国当下通货膨胀的三大因素,分别是房地产(包括土地)、原材料(包括石油等,与国家价格有关)、股市。房地产和股市造成了货币的过量供应,市场上货币的流动性过剩3,而原材料是产品本身的稀缺性提高而涨价。三大因素互相影响,恶性循环,物价水涨船高。

  它们是怎么相互影响的?先来举一个简单的模型的例子。

  对于房地产而言,其对一个国家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假设一个人花30万买了一套100万房子,贷款70万,那么开发商拿到了100万分配下去,非常简单的,通过银行贷款的运作,社会上的资金由30万突然间变成100万,但问题是,这个房子真的值100万么,显然,利润与其它行业相比,是不合理的。这个房子应该卖50万,这是它的价格,或者说代表社会创造这个房子的价值。显然,房价是一直被高估的,远大于它的成本,这样造成的后果就是银行放出来的贷款70万当中,有50万是多放的,也就是说50万的货币本不该流通却流通出来了。

  这一事例正在全国各地正普遍发生着的,物价上涨可以说是必然。而且,这个物价上涨,若是扣除了国际原材料上涨的因素,应该是一个持续时间并不长的过程,会在几年内结束,但很显然,我们目前正处于这个过程中

  为什么断言通货膨胀会在几年内结束,在前面的例子中,30万买100万房子的那个人,向银行贷款了70万,这70万被别人拿去消费,造成市场资金过剩,这是暂时的,因为贷款70万的这个人,将来要一直为还贷款而缩减消费,很简单得讲,就是拿到70万银行贷款的开发商,会在段时间内把钱拿去流通,造成短期内流动资金过剩,而通货膨胀,而长期看,这个买房者为这70万买单,长期看,会出现一个消费与紧缩的平衡,这个平衡迟早会来到,经济会因为对于未来财富的过量透支,而承受代价。

  让我们再看看现在美国的次贷危机,很明显,就是这些年通过大举向银行举债。这个举债,有民间的有政府的,造成美金的过量流通。但美金的消化,是世界范围的。世界也已经难以消化这么多印钞机出来的美金,美金购买力下降,而美国人却为了还贷款紧缩消费,并且造成世界范围的通货膨胀。

  其次,就是房价的构成。中国的水泥占了世界的三分之一,钢铁占了四分之一。这两个,都与房产有关,属于成本这一块。可以这么说,构成房价有三个因素,房价=土地成本+建造成本+利润,但事实上运做是很复杂的。

  影响房价的第一个因素,土地价格居高不下,是造成房价居高不下的首要因素,而这个土地价格,原本是可以由市场决定,并且有所选择的。但中国的土地价格居高不下的原因是中国土地买卖是地方政府垄断的。

  简单得说,由于中国土地的买卖由各地方政府垄断,价格没有任何竞争机制,所以基本上来讲,价格都是在地方政府掌控的尺度上。前一阶段在新闻上看到,一个人口仅130万的湖南浏阳政府大楼盖得比美国白宫还要气派,其周围大概有4到5块地,但是却是一块一块拿出来卖,卖的价格节节升高,政府一点都不着急。价格虽然都是政府公开向开发商招标的,但是对于开发商来说,却没有任何别的选择,因为每次在卖着的土地只有这一块,整个地价,是完全由政府垄断和操纵的。

  几乎在中国任何的中小城市,都是这种情况。土地这一块,已经把房价的门槛筑高了一倍。土地拍卖的收入,已经占到很多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60%以上,然后地方政府会用这些钱,不是去扶贫,扶持教育,去改良医疗,而是去盖新的政府大楼,盖新的公安局大楼,新的税务大楼,其宏伟壮丽的程度,一个个都在赶超美国的白宫。让国际友人见了,都会以为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

  除掉土地,开发商通常是拿到地之后,马上会在当地的银行申请到巨额贷款,这巨额贷款,又是凭空产生的一个流通,造成资金的大量流动

  房地产商花大价钱拿到了土地,可以说是成本大大的增加了。而房地产商只好将这成本全部转到买房的人身上,造成了房价的居高不下。

  最后,中国股市在最近几年内,市值翻了1.5倍,从2005年末到2007年10月,涨了6倍多。这种股市的造富神话,似乎每天都在上演。中国的股民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第二是一亿股民。好象大家都在享受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好象大家都在争着为中国的经济贡献力量。

  股市是怎么导致通货膨胀?股市导致通货膨胀的前提是一个时间内的单边市场,就如同2005年底到2007年10月的股市,虽然经历过几次大跌,但是整体是螺旋向上的。

  在这段时间内,原本1元的股票,涨到6元,原本10元的,涨到60元,涨了六倍,但另外5倍钱从哪里来的,我们并不知道,但我们知道中国整体股市的市值,从大约3万亿,涨到07年下半年的超过20万亿,短期内积累的财富,超过15万亿。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有人会有疑问,在股市中应该有人赚必然有人跌,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庞大的财富积累,原因是在一个股市的单边行情中是可以出现这种情况的(何人都赚钱),这里赚钱的意思就是手里的货币增多了,但未必能代表它能够买到的东西变多了(因为通货膨胀)。

  由于中国股市单边行情下“创造”了超过15万亿的财富,所以中国出现了通货膨胀,并且是将来一段时间内的通货膨胀,这写都在为这两年的过热股市房市买单。

  中国2007年CPI是5.6%,全年仅为4.8%,这里面也包括翻倍上涨的猪肉价格,翻两倍甚至五倍上涨的蔬菜价格,却不包括50%左右幅度上涨的住房价格。50%一点都没有夸张。就以上海为例,大部分地方房价都上涨了40%以上,很多地方上,幅度甚至超过100%。

  正因为中国CPI的计算不像国外那样把房价也算进去,所以中国政府,包括地方政府,都缺乏了对物价上涨的警惕,中国2007年的4.8%的CPI数据,在我看来,是毫无价值的。中国前三年就开始的房价上涨,是如今物价整体上涨的罪魁祸首之一,却因为CPI数据没有包括房价,把危机隐藏起来。到现在才爆发出来。如果包括房价因素,中国2007年的CPI应该是20%左右,甚至可能更高,而非4.7%。所以说现在的虽说是温和的通货膨胀,但也要我们的政府、人民引起足够的重视了,不然真正到了严重通货时期,那时将是非常危险的。

  结论:结合国际、国内造成了我国的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中国官方的数据来看我国目前是处于温和的通货膨胀时期,但实际上我们已经走到了严重通货膨胀的边缘,如果还没有引起政府的足够的重视,以及政策的出台,那我们的后果将是严重的,这并非危言耸听。

  注释:1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的程度,考察国内收入分配状况,反映贫富差异程度的数据界线。位于0-1之间,0.4为警戒线。

  2最近又兴起一股黄金热潮,由于通货膨胀的加剧,人们对股票和债券的不信任,所以减持,转而抓住黄金,跟住黄金,所以黄金热兴起。

  3流动性是一种商品对其他商品实现交易的难易程度。过剩是指货币投放量过多,这些多余的资金出于资本逐利的本性,必然会寻找投资出路,这将导致投资过热,暗含通货膨胀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4.8%,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2.3%。商品零售价格上涨3.8%。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2%,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4%。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8.5%。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其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8.2%,二手住宅价格上涨7.4%;房屋租赁价格上涨2.6%。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 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这个过程涉及破坏经济过程的所有隐藏经济法则的力量,并以绝大多数无法诊断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泛滥引 起,而通货膨胀出现或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是成本推动型,也可以是需求拉动型及有人所称的结构性通货膨胀。但是,从一般意义上来看,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套不上那 种类型,它完全体现了中国式的特征。由于中国式的特征,其原因也会不同。可以说,如果不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那么要找到化解当前的中国通货膨胀是 不可能的。

我们先从“休克疗法”之父、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萨克斯玻利维亚的恶性通货膨胀的案例入手。1984年7月至1985年7月一年时间里,玻利维亚 的价格上涨了3000%,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当时,该国总统邀请萨克斯帮助寻找治理这种恶性通货膨胀办法。萨克斯带领几个助手到该国后,开始计算各种数 据,后来发现,该国恶性通货膨胀的根源是政府完全依赖中央银行作为赤字融资方式的财政措施,而财政预算的关键是石油价格。由于政府财政收入严重依赖于对石 油征收的税收,当石油价格急剧下降时,会严重恶化整个财政预算。因此,萨克斯建议,制止恶性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是一次性的大幅度提高油价,再辅之相应的财 政措施。对于这个建议,当时无论是学界还是政府部门都认为,该政策不仅不能结束该国恶性通货膨胀,还可能使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但是,玻利维亚总统还是接 纳萨克斯的建议,在1985年8月29日开始实施该计划。首先是大幅度提高油价。随着石油价格飚升,预算赤字消失了。预算赤字的突然消失导致汇率立即稳定 下来。而汇率的稳定也意味着该国货币比索价格也突然变得稳定了。在一周之内,玻利维亚的恶性通货膨胀就结束了。

其实,从这案例来看,通货膨胀高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找到通货膨胀的根源所在。如果仅是从教科书中寻找答案,如果仅是从事件的表面来看,而不从事 件的本身及内在联系上来理解,那么要找到化解通货膨胀的办法是不可能的。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尽管,7月份的CPI已经上升到5.6%,而且国内CPI 增长趋势并没有减缓,但国家统计部门或其他的一些政府部门不说7月份通货膨胀率为5.6%,而是说1-7月份的CPI为3.5%,并认为目前CPI上涨主 要是食品价格上涨导致的结果,如果扣除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目前CPI上涨幅度其实并不高,即不超过1%。

其实,无论如何掩饰,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过高并且压力越来越大早就是不争之事实。试想,以目前中国存在严重缺陷的CPI统计体系,不是食品的涨价, 整个CPI上涨能够反映出来吗?我多次撰文指出,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种货币现象,它先由两大资产价格上涨(楼市与股市),然后传导到食品价格上涨并 引致全面通货膨胀。

从统计数据来看,广义货币1999年底到2007年二季度末从12多万亿增长到37.7多万亿,增长了3倍多;各项贷款1999年底到2007年二 季度末从9多万亿增长到25多万亿,增长近3倍;还有外汇储备1999年底到2007年二季度末从1546多亿增长到13326亿美元,增长近9倍。可以 说,在这7年多的时间里,银行贷款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从而使金融市场上货币泛滥。当金融市场上货币泛滥时,先是从房地产市场上寻找出路,推高房地产市场 的价格;当股市开始发展与繁荣时,大量的资金又流向了股市,从而吹大股市的泡沫。在这时,中国式通货膨胀就开始了。

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是由货币过多引起的,但并非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时地等幅地全面的价格上涨,而是过多的货币 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比如房地产),然后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 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在这一条价格上涨链中,价格上涨时间与幅度往往是与接近权力的远近来区分的,离政府权力越近的行业或企业,其上涨时间越早及上涨幅度就越大;而离政 府的权力越远的行业或企业,其上涨时间越晚及上涨幅度越小。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这一轮通货膨胀最早是由房地产市场开始,国内房地产价格不仅上涨时间早,而 且上涨幅度大(政府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与实际住房价格上涨幅度与速度都是不一致)。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必然带动与房地产相关几十个行业的产品价格、工资及服 务价格上涨。然后是股市价格的快速飚升(初始因素与房地产有关,但是股市价格一旦之后,其价格上涨的趋势完全走上人为操纵之路)。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 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因为,农业不仅与通货膨胀的权力源最远,而且在整个社会经济利益格局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门。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 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还有,从当前中国CPI体系的缺陷来看,针对社会对国家统计局CPI指数的质疑,其官员一直在强调作为国际惯例,CPI不包括商品房价格。但是,我 们应该看到,CPI指数的重要性早就是家喻户晓了。因为,CPI指数不仅影响每一个消费行为,影响着他们决定花多少钱来购买商品和服务,也左右着市场经营 成本,影响着企业与个人的投资决策,影响着社会财富分配与转移,影响着政府决策及央行的货币政策,影响着我们社会每一个民众的生活。如此重要的指标体系, 如果不能够真实的反映实际经济生活发生的情况,如果不是与居民的实际消费模式与消费行为的价格变化的趋势一致,而是相背离,那么也就是说明我们的CPI体 系存在严重的缺陷,而这种缺陷并不是CPI中包括不包括房价的问题了。

很简单,中国的CPI指标体系的缺陷,就在于没有及时反映整个居民生活消费价格的变动,没有真正反映居民消费生活模式的改变。比如目前中国的CPI 体系的样本选择、权重高定都存在严重的问题。这里,我们的不讲房价算不算进CPI指标,仅是拿居住类来说,不仅中国居住类权重过低(13%左右,国际惯例 是30%以上),而且其基数低得离谱。2003-2006年城市居民居住类年消费总额仅为699元、733元、808元、904元,看上去这个数字每年增 长幅度不小(即年平均增长为5%以上),但实际上由于基数太低及权重小,居住类消费不管如何增长对整体CPI的影响都十分有限。可以说,不考虑居住类的权 重,就是以这样的一个居住类消费水平,如果在北京,不足在北京郊区租一间农民5平方米的房子(这完全成了一个天方夜谭的数字,不知道是如何臆想出来 的!)。如果北京的居民居住在北京大学附近(更不谈住在国贸附近),其住房面积为90平方米(即建设部平均数),那么这户居民的居住类消费肯定在5万以 上,其数字相差太远(居住类包括了房租(购买过房子人就算虚拟房租,即没有租房也得在统计上计算房租)、建房和装修材料、房贷利率、物业费,以及水电、燃 料等与住房有关的居民消费)。正因为这样一种严重缺陷的CPI指数体系,居民的居住类消费可以快速增长,居民的房租可以快速增长(这是房价快速上涨必然之 势),但是CPI指数不涨到食品的价格,是无法反映出目前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变化趋势的,从而只要食品价格一上涨,CPI上升也就必然(因为食品类占CPI 权重为33.6%)。早些时候,有人曾想把食品价格上涨剔除出CPI上涨之外来说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不高,但是,如果真的是把食品上涨剔除中国的CPI之 后,以目前中国的严重缺陷的CPI体系来看,那么中国的通货膨胀永远不会发生了!

正因为对通货膨胀这样的理解,目前政府在对通货膨胀治理上却不能找到通货膨胀的真正原因所在,从而也不能对症下药。比如,目前政府有些部门对于通货 膨胀上涨,只是从价格上涨最后一个环节入手,如何来控制食品价格上涨,甚至于从美国进口猪肉来平缓猪肉价格上涨。但是,正如上面指出的,通货膨胀表象是物 价普遍上涨,但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政府仅是通过管制某种商品价格的方法来治理通货膨胀,那么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根本上是不可能有效 的。

从历史上来看,用价格管制的办法治理通货膨胀,最后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最近的例子是非洲的辛巴威,通货膨胀到了70倍。政府下命令让所有物价 全部下降,民众是热烈拥护,但实际结果是不仅没有遏制这种恶性通货膨胀,反而使整个国家经济更为萧条,通货膨胀率更高。同样,上个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 也用控制价格的方法来治理通货膨胀,结果是以完全失败告终。

目前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政府也试图来管制最弱行业的价格来控制通货膨胀进一步上升。比如说,最近商务部、发改委大显身手,来管制食品价格上 涨、管制猪肉价格的上涨等等,试图以这种管制的方式来控制通货膨胀。可以说,政府管一下欺行霸市、价格合谋,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想通过行政的方式来管制价 格,不仅解决不了通货膨胀的问题,反之,会使问题更为严重。

因此,面对当前的通货膨胀,首先要把握其本质,找到其根源。即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个货币问题。既然是货币问题就得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解决, 而不是采取政府管制价格的行政手段。化解中国式通货膨胀的办法很多,但最为重要是通过央行价格机制(即利息)来收紧货币供应、减少银行信贷、遏制大量的银 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这才是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源头。如果不是这样,让大量的货币进入两大的资产市场,让大量货币进入两大的资产市场来推高其价 格,那么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是得到遏制是不可能的。

同时,要全面清理整顿中国存在严重缺陷的CPI统计体系,及其他相应的统计指标,让这些统计指标真正反映实际经济生活的变化与趋势。可以说,CPI 包括什么内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CPI指标反映不反映了居民消费品及服务价格变化的趋势,不要动不动就用国际惯例来当挡箭牌,而是中国的实际情况是什么。 只在这样才能为政府、企业及个人提供有效信息,并让他们采取正确的判断与决策。否则,政府采取的政策最好,绝无法在基本的数据中表现出来,从而导致一些误 导性的判断。

论述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对经济与社会的影响
答:于是服务部门就产生了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这就是结构性通货膨胀的原理。5、理性预期的通货膨胀——当经济要素充分就业,总供给曲线已不再有弹性,完全成为一条垂直线,实际产出也已达到潜在产出水平。当总需求增加时,只会引起价格水平同比例上涨,而对实际产出没有影响。因为公众会根据政府的货币政策进行...

试论述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1、直接原因。不论何种类型的通货膨胀,其直接原因只有一个,即货币供应过多。用过多的货币供应量与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相对应,必然导致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2、深层原因:①需求拉动;②成本推动;③结构失调;④供给不足;⑤预期不当;⑥体制因素。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

近几年我国的通货膨胀是怎样的情况?还有对策
答:(6)部分国家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我国国内价格上升产生影响。(7)国外资本预期人民币升值,从而导致大量的外资流入中国,人民币被动式投放过多,导致物价上涨。对策主要有:(1)控制货币供应量。通货膨胀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多,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基本的对策就是...

通货膨胀的原因,后果和治理措施。
答:我国1979年至1980年的通货膨胀的成因即是由财政赤字而导致的需求拉上。②成本推动。即由于提高工资或市场垄断力量提高生产要素价格致使生产成本增加而引发通货膨胀。其中,由于提高工资而引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工资推动,由于生产要素价格垄断而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又称利润推动。③结构失调。即由于一国的部门...

...2、哪些政策可以减轻中国的通货膨胀压力?请论述理由
答:3,中国的高税提高成本,税率世界第二,仅次于法国,所不同的是税收不合理,中国征普税,法国征的是奢侈品。4,行贿、贪污成本一路上行。5,中国特有巨大存贷款利息差造成资金成本高,也是不公平竞争的根源之一。三,结构性变化引发通胀 新的行业兴起,一些旧的行业没落。需求增加的部门,产品价格和工资的...

讨论,谈谈你对中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
答:近几年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促进了消费的增加,人们把挣的钱要么去消费,要么就去炒股、卖基金、卖债券,流通当中的货币量增加,加快了中国的通货膨胀力度。中国为了要控制通货膨胀,在这方面做的措施是:1,增加消费税。2,提高存贷款利率,让部分消费者们把钱存进银行。再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

我国什么时候发生过通货膨胀 原因是什么
答:(一)1978—1983年 这一阶段的通货膨胀成因是经济领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国民经济内部结构比例严重失调,集中表现在农业与工业之间,不同工业生产部门之间以及积累与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上。(二)1983—1986年 这一阶段成因是财政和信贷同时扩张所致。(三)1986—1990年 这一阶段成因是为了扭转上一阶段实施...

懂1937年到1949年中国通货膨胀的来
答:奔腾式通货膨胀,物价涨幅300%以上 对中国的影响就是,物价飞涨,市民通货膨胀预期增加,市场的基本功能无法发挥。原因是1.粮食减产,造成成本拉动同伙膨胀。2.法币大量发行,造成货币贬值严重。3.伪政府成立后,用大量伪币替代法币的流通,把法币压缩在更小的区域内流通,造成了严重的流动性过剩。4.日军...

中国的通货膨胀是怎么回事?
答:1.。需求型通货膨胀的第一推动力直接来源于货币需求,来源于货币的过量发行。这种货币的过量发行导致总需求膨胀,从而引发通货膨胀。2.2006年开始 3.进出口收支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