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的历史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1

1.马鞍山的历史

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东晋北方战乱,难民南迁。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徒,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仍直隶安徽省。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 *** (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归马鞍山市。

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现辖三区一县。建市时,马鞍山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万人,经40多年发展与建设,马鞍山已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为人口达125万人、国内生产总值371亿元、市区面积354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城市。马鞍山不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2.马鞍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因楚霸王项羽的坐骑乌骓马的马鞍落地而得名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发生在马鞍山当涂。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自古素有“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之美称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长江三矶之首的采石矶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李白的衣冠冢和太白楼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三国朱然墓 被列为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濮塘风景区里的500多年前发掘的 *** 泉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号称江南鱼米之乡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长江鲥鱼、刀鱼、金毛蟹等名贵水产品的主要产地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有个小九华山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有个马钢集团 曾是中国十大钢厂之一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现在安徽省融入长三角的计划中,马鞍山站在排头兵的位置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 以香樟树为市树,桂花为市花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黄池茶干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江东第一桥 叶家桥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南朝齐梁间“山中宰相”陶宏景在澄心寺隐居而闻名 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我国第一位获论文工程博士学位者 徐大懋马鞍山没什么可牛的 就是有个 首位国家法学博士 周道济。

3.马鞍山的历史沿革

马鞍山市历史悠久,市名来源于历史,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旧有神祠,赤乌二年所建。

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治所今当涂县丹阳镇)。

东晋咸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徙,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于牛渚(今采石)。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 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

隋开皇九年(589 年),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徙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并迄今相沿未变。

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 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

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

1949年4月,当涂解放。

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

1955 年8 月,设马鞍山矿区 *** (县级),隶属芜湖专区。

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其间,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

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乡外)划属马鞍山市。辖县和县古名历阳,因“县南有历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级市巢湖市所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2012 年,撤销金家庄区、花山区,设立新的花山区;设立博望区,将当涂县博望、丹阳、新市3 个镇划归博望区管辖。 马鞍山历史沿革一览朝代 建置名称 建置时间 治所 西周 无 无 无 东周 无 无 无 秦朝 九江郡丹阳县 前221年 丹阳镇 西汉 扬州丹阳郡丹阳县 前202年 丹阳镇 东汉 扬州丹阳郡丹阳县 25年 丹阳镇 吴国 扬州丹阳郡丹阳县 222年 丹阳镇 西晋 丹阳县 280年 丹阳镇 东晋 南豫州 345年 牛渚镇 南朝 南豫州南丹阳郡 502年 采石镇 隋朝 宣州当涂县 589年 姑孰镇 唐朝 江南道宣州当涂县 618年 姑孰镇 杨吴 宣州当涂县 902年 姑孰镇 南唐 宣州当涂县 937年 姑孰镇 北宋 江南东路太平州 977年 当涂县 南宋 江南东路太平州 1127年 当涂县 元朝 江浙行省太平路 1206年 当涂县 明朝 南直隶太平府 1355年 当涂县 南明 南直隶太平府 1645年 当涂县 清朝 江南布政使司太平府

安徽省太平府 1646年 当涂县 太平天国 安徽省太平郡 1853年 当涂县 中华民国 安徽省当涂县 1912年 姑孰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 皖南行署当涂县马鞍山镇

安徽省马鞍山矿区

安徽省马鞍山市 1954年、1955年、1956年,1983年 金家庄区

4.马鞍山有哪些历史文化

马鞍山市位于华东地区,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东部,别称钢城、诗城,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层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成员城市(安徽省2个长三角城市之一,另一个为合肥)。

马鞍山市的市名有着不同寻常的来历。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

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表达了对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史事的无限感慨。

5.马鞍山的由来

马鞍山市名来源于历史。

相传楚汉战争时,楚霸王项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败退至和县乌江,请渔人将心爱的坐骑乌骓马渡至对岸,后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亡。乌骓马思念主人,翻滚自戕,马鞍落地化为一山,马鞍山由此而得名。

在马鞍山市现有的地方史料中,最早有马鞍山山名记载的是明代《太平府志·舆地志》:马鞍山在府城西北慈湖港口。旧有神祠,赤乌二年所建。

扩展资料 历史文化 1、市花 马鞍山的市花是桂花,桂花在马鞍山有广泛的栽植。马鞍山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比较适合桂花的生长,桂花一般在9月中旬至国庆期间开放。

2、市树 马鞍山市树是香樟树。香樟树深受马鞍山人民的喜爱,马鞍山人民常把香樟树看成是景观树、风水树、寓意避邪、长寿、吉祥如意。

3、精神 马鞍山精神:聚山纳川,一马当先,充分展示了马鞍山移民城市的特征,涵盖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体现了开放、包容、和谐的时代特征;表达了马鞍山人坚持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前列的满怀热情,切合地方发展实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鞍山。

6.马鞍山的由来

马鞍山地区历史悠久。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期先后改属越国和楚国。秦至西晋,均属丹阳县(县治今当涂县丹阳镇)。东晋北方战乱,难民南迁。成帝咸和四年(329年),淮河之滨的当涂县(今安徽怀远县境内)流民南徒,遂于今南陵一带侨置当涂县,江南始有当涂县名,但非实体县。永和元年(345年),江北豫州(今河南东南部,湖北东部)侨置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分丹阳县置南丹阳郡,郡治采石。隋开皇九年(589年),将侨置于皖南一带的当涂县徒治姑孰城(今当涂城关镇),此是姑孰为当涂县城之始,迄今相沿不变。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太平州,治姑孰城,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率起义军攻占当涂,改太平路为太平府,辖县照旧。明清府治隶属不变。民国裁府留县,当涂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年(1914年)设芜湖道,当涂属芜湖道。民国17年(1928年)废道,仍直隶安徽省。1949年4月当涂解放。1954年2月设马鞍山镇,隶属当涂县。1955年8月设马鞍山矿区 *** (县级),隶属芜湖专区。1956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马鞍山市,为省辖市。当涂县先后隶属芜湖专区(地区)、宣城地区。1983年7月,当涂县(除大桥公社外)划归马鞍山市。

马鞍山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崛起的新兴钢铁工业城市,现辖三区一县。建市时,马鞍山建成区面积只有0.7平方公里,人口5.65万人,经40多年发展与建设,马鞍山已由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发展为人口达124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91亿元、市区面积301平方公里的新兴工业城市。马鞍山不仅城市生态环境优美,而且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九山环一湖,翠螺出大江"独特的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城市风光。其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先后受到国家有关部委的多次表彰,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等荣誉称号,马鞍山市已成为扬子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

7.马鞍山介绍资料

马鞍山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与六朝古都南京毗邻,素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

众所周知,万里长江自天门山起折为北上,“碧水东流至此回”,江南变为江东。马鞍山由此得名为“江东第一城”。

马鞍山地区西周时属吴国,春秋战国时属越国和楚国;秦统一时,属丹阳。马鞍山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璀璨的文化,历代名人荟萃。

1956年马鞍山建市后,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当我们以国家卫生城,全国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为荣的同时,还要自豪地强调:地处“江东第一城”的马鞍山还是一座文化名城! 一、历史悠久 马鞍山地处和县猿人、汤山猿人、繁昌人字洞三处。古人类遗址的中心位置,属长江流域中华文明摇篮的中心地带。

通过市内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可以把历史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37处文物保护单位和1000多件珍贵的出土文物,准确地展示了马鞍山地区悠久的历史。

(一)马鞍山地区早期遗址丰富多彩,文化信息丰富。 烟墩山、七亩塘、高个山、郑家等新石器时期遗址表明,马鞍山地区新石器时代就有了发达的农业文明。

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瓷器、玉器、青铜器等400多件文物充分证明了马鞍山地区早在5000多年前,宗教地位和政治地位就已十分显赫。五担岗、邓家、船墩、荒庙墩等遗址的出土文物表明,商周时期,马鞍山地区手工业文明已达相当高度,人们开始使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物品,根据五担岗遗址出土的文物类别和遗址布局,可以初步判断这里是早期的中心城池。

(二)马鞍山市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三国的姑孰城和东晋的牛渚诚。 公元222年,三国孙权筑城姑孰。

347年,东晋镇西将军谢尚筑城牛渚(今采石一带)。虽然,这“城”与现代的“市”内涵有别,但是,其军事地位、政治地位显赫,且有较大的地域规模(牛渚城达10多平方公里),别处无可比拟。

由此,我们可以把这两城视作马鞍山城市的源头。 (三)采石矶为群雄逐鹿之地。

马鞍山市与六朝古都南京近在咫尺。采石矶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南京的天然屏障,也同时成为著名的古津渡、古战场,此地曾发生过数十次战争,史册中载有许多剑影刀光、金戈铁马的采石大战故事。

(四)馆藏文物类别齐全。 马鞍山文物管理部门珍藏着丰富多彩、类别齐全的珍贵文物,其中经过鉴定的珍贵文物1028件(套),这些文物绝大部分为我市出土,文化信息准确,文化内涵丰富。

其中春秋勾连纹大铙,三国青瓷鸡首罐、青瓷虎子、青瓷羊、孟府 君墓志砖、季扎挂剑图漆盘等一、二级文物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二、古文化璀璨 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马鞍山地区劳动、生息,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使这一地区以太白墓、朱然墓为代表的墓葬,广济寺为代表的寺庙,太白楼为代表的楼台亭阁等古文化资源俯拾皆是。

主要有: (一)朱然墓轰动全国。 马鞍山地区曾先后出土大量三国、两晋时期的古墓葬,其中1700多年前的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尤其引人注目。

其墓葬为目前已发掘的300多座三国东吴古墓中墓主身份最高的大型墓葬。其墓的结构与墓中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令世人瞩目。

尤其是60多件精美的漆器及其绘画作品,填补了汉代至三国时期漆器工艺及美术的空白。其文物在日本展出期间,曾引发“三国热”。

此墓的发掘,被列为80年代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二)广济寺名冠江南。

位于翠螺山南麓的广济寺,又名资福院,始建于三国时间,后毁于战火。清光绪年间,重新建造山门、大雄宝殿和观音阁,气势壮观,为江南名刹之一,素有安徽佛教“祖庭”之誉。

(三)黄山塔镇守市口。 此塔位于宁芜路东侧的黄山之顶,为当涂进入市区的标志物。

此塔由南朝宋武帝刘裕建造。原塔前有凌敲台,后有怀古亭,为武帝避暑离宫,李白有“长啸倚天梯”诗句赞其雄姿。

(四)谢公宅争辉青山。 谢公宅位于当涂青山,为南朝宣城太守谢脁故宅。

环宅皆流泉奇石,摩崖石刻。谢脁诗、书、文俱佳,尤擅五言山水诗,有山水诗祖之称,李白对其推崇备至,曾明确表示死后要与谢脁结为“异代芳邻”,留下了文坛千古佳话。

(五)太白墓古朴典雅。 太白墓园位于当涂青山西麓,占地6公顷。

李白逝后初葬龙山,后人遂其“与谢脁为邻”之愿迁葬青山。园前立挺拔的牌坊,园内有李白墓、太白祠、青莲池、十咏亭等古迹,其古朴典雅的布局与李白旷达的情怀、浪漫的诗风相得益彰。

启功、赵朴初、林散之、舒同、司徒越等书画大师的题额更使墓园增色。宋碑“大唐翰林李公新碑”2000余字,是今人研究李白最重要的资料。

(六)谪仙楼辉煌壮美。 谪仙楼,太白楼别称。

因李白人称“谪仙人”而得名。此楼始建于唐元和年间,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合称“长江三楼一阁”,有“风月江天贮一楼”之美誉,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情。

李白祠、清风亭,同风阁等建筑与太白楼相互呼应,构成了别具特色的太白楼古建筑群。 (七)昭明阁遗迹犹存。

昭明,南朝梁武帝萧衍长子萧统谥号。萧统博览群书,编纂现存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

昭。



鞍山有多少年的历史?
答:唐代(618一907年)今鞍山市大部境域,唐初为高句丽所割,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收归唐朝统割。在今东北地区实行道、府、州制。分属河北道安东都府辽城州都督府、安市州和河北道燕州辽两县,巫闾守捉城。辽代(907-...

鞍山是哪个省的城市
答:鞍山历史 鞍山之名源于明代鞍山驿堡,因市区南部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而得名(此山俗称“骆驼山”,又称“神女峰”),海拔高度为253.8米。战国末年,鞍山地区属热辽郡。秦统一后,鞍山归属幽州,名称鹤野城。东汉三国时期,...

老师留得作业真麻烦 各位帮忙啦!!!辽宁省鞍山市的历史事件
答: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8月1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和朝鲜的中日甲午战争,日军兵分两路,左路从朝鲜新义州渡鸭绿江攻陷清军虎山前哨,先后占领安东(今丹东)、岫岩、凤凰城、草河口等许多辽东城镇;右路从大连...

解密:日本曾预想用30年将鞍山建成伪满四大都市
答:1937年12月,鞍山设市建制,远景规划到1967年,日本人预想用30年时间,将鞍山变成伪满洲国的四大都市之一,人口达到50万人,总面积约485平方公里。鞍山建市时,日本人占鞍山城市人口的26%,住着占城市居住面积44%的住宅,...

辽宁省鞍山市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老师留得作业真麻烦 各位帮忙啦!!!_百...
答:历史事件 岫岩农民起义 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日愈加深对劳动人民的压榨,岫岩境内农民纷纷揭竿而起,进行抗清斗争。清同治二年(1863年),农民起义军首领徐五(徐中理)、刘锦凯、刘访等聚集千余人,以大孤山为根据地,武装...

鞍山城的历史沿革
答:据文献记载,鞍山驿堡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重修于明万历,为传递所。驿内车马繁多,商贾极盛。据《辽阳县志》载:“鞍山驿堡,城西南六十里,有西南,东北二门,明时曾设驿站于此,驻巡检一员,相传为明初所建。西南站...

鞍山的由来
答:口小底大,疑为辽代古城遗井。西南门的匾额是1986年重修时补上去的,著名书法家温同春先生的题字。鞍山这座城市建置较晚,但他的历史却很久远.考古发现的海城小孤山古人类遗址证明,在距今约2万年前,人类就在这里生活了。

鞍山烈士山的历史
答:1919年春季,满铁鞍山制铁所在“镇守山”开始造林。1924年1月,日本人在“镇守山”东坡建“天照大神”神社。随后将此山易名为“神社山”,此后,神社不断地扩建。1932年,神社的日本僧人在神社增建石柱门一座,在神社山...

鞍山盛世豪庭做啥车
答:鞍山的历史沿革 鞍山地区有多处古人类文化遗址,规模最大时间最久远者乃是海城小孤山古人类文化遗址小孤山遗址。经1981年和1993年中国著名考古专家的两次发掘考证,小孤山古人类文化遗址距今有一万年到十万年左右,即旧石器时期...

鞍山是哪里的哪个省的
答:鞍山位于中国辽宁省中部,是辽宁省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特大型城市。鞍山市下辖4个区和1个县级市,总面积7113平方公里,人口约340万人。鞍山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秦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