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谁指挥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8
淮海战役国军总指挥是谁?

共军指挥官: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国军指挥官:杜聿明、刘峙、黄百韬、邱清泉、黄维。
淮海战役,国民党称“徐蚌会战”,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连云港),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进攻战役。
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1949年1月10日结束,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刘峙指挥中华民国国军五个兵团部、22个军部、56个师及一个绥靖区共55.5万人被消灭及改编,解放军总共伤亡13.4万人。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

扩展资料: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第二场,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战,这并不仅仅是因为战役的规模、投入的兵力、两边的伤亡等一连串数字,更是它胜利的意义所决定的。
在淮海战役前,国内的局势已经开始对国民党不利,而之后济南的失守、辽沈战役的失败,更是一步步地把胜利的天平往共产党方面移动。因此,淮海战役作为双方的一场决战十分关键,它的胜负直接关系到了整个国内战争的进程。最后淮海战役的失利,也的确可以说是把国民党推下了失败的悬崖。
这一场战役中,国民党方面失去了整整五个兵团,五十多万人,其中不少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甚至是国军“五大主力”中的两支,可结果都被歼灭。
因此,战后国军的实力和士气都是一降到底,已无力与共军主力交战。此外,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也因为淮海战役的失败而愈演愈烈,蒋介石甚至不得不再次提出国共和谈。而国民党的人心更是完全丧失,许多人都开始撤离大陆卷铺盖逃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中涌现了无数英雄,在我亲身经历的追堵孙良诚部的战斗中,有一位英雄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为了完成任务而牺牲了宝贵的生命。而这位英雄却从不为人所知。他就是江淮军区独立团二营六连副连长董继民。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打响了。当时我任江淮军区独立团团参谋长兼二营营长。我接受的第一个战斗任务是堵住孙良诚逃往徐州。

提起孙良诚,淮北人民对他并不陌生。孙良诚是国民党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兼一○七军军长,驻扎在宿迁。孙号称八个团,实际上经常活动的只有四个团。我们的部队与他打交道已不是一天两天了。从一年多前我淮支重返淮北的那天起,孙良诚就不断地纠缠我们。但他既不敢强攻,也不放弃对我们的骚扰和追击。虽说他在我们淮支身上并没占到什么大便宜,但牵制了我们部队不少精力和时间。战士们提起孙良诚的疲劳战术就恨得咬牙切齿,早想与他大干一场。

1948年11月12日早晨,独立团驻扎在睢宁县西南大庄一带待命,突然接到上级命令,令我率二营轻装急行军奔赴睢宁县城截住正逃往双沟(敌占区)的孙良诚部,要不惜代价完成任务。

二营受命后,早饭未吃完,半小时内就集合队员,副连长董继民同志则带领着六连早已出发了。在不久前的一个战斗中,董继民曾负了伤,此时,刚伤愈归队不久。我们的骑兵侦察员早已驰向睢城方向。经过3个小时的急行军抵达朱集朱楼以南,这时,遇到我团的侦察骑兵报称:孙的先头部队已出了睢城,正沿公路而逃。当时我考虑到在睢城附近截住敌人已经不可能了,便当即命令二营直插大王集方向。从地图上推算,敌我行程差不多,凭一向有飞毛腿之称的六连必定可以赶在敌人前面,截住逃往双沟的敌人。时间是决定战斗胜败的关键。

下午3点钟,终于在距敌占区20里处的大小王集,六连追上了敌人,并赶在了敌人之前。大王集西边的一片坟地,中间长着几棵光秃秃的小树,附近还有一条狭窄的小河,地形比较理想。董连长立即指挥战士们构筑工事,挖掩体。阵地靠近公路,必须封锁公路,董连长又迅速安排兵力把公路封锁的严严实实,只等敌人的到来了。

有的战士的掩体还未完成,便发现铺天盖地的敌人大队人马已蜿蜒而至。此时我部队只有六连一个连的兵力,大部队还未赶到,而敌人有一个师和一个军部,整整5800余人。敌人到了大小王集,发现逃跑的道路已被我军封锁,便以两个营的兵力向我军发动了凶猛的进攻。自古有“穷寇毋追”之说,可以想象被挡住了逃路的敌人进攻是何等的猛烈。由于敌我兵力极为悬殊,战斗从一开始就打得非常激烈。

身为一连之长的董继民深知肩上的任务重大。由于大部队还未赶到,此地离敌占区只有20里路,稍一松懈,敌人就可能逃掉,完成任务就成泡影,而此时,敌我力量悬殊,时间紧迫,二营能否完成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就全看六连的了。

在敌人的第一次进攻中,一颗子弹击中了董继民的左肩,鲜血喷涌而出,染红了军衣。为了指挥战斗,他撑持着站起来,一手继续拿枪射向敌人,一边大声喊道:“打!打!”在他的指挥下,全连战士以猛烈的火力对敌射击,把敌人压在公路边的地沟里一时无法前进。急于逃(下转75页)(上接50页)命的敌人在绝望中猖狂了,又以两个连的兵力发起了更猛烈的攻击。在打退敌人的这次进攻中,董继民又一次负伤了,但他仍坚持着不倒下去。他知道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倒下去,一定要坚持住。六连,铁打的六连,打过多少硬仗,啃过多少硬骨头,从来没有完不成任务的记录,这一次,也一定要坚持到大部队的到来。他一次又一次地满身鲜血的站起来,坚持着指挥战斗,拚命地向敌人射击。第三次负伤,董继民已生命垂危。英雄的血还能流多久!他最终还是倒下了。

这时候,二营副营长张治玲同志及时率后续部队赶到(张后来也在此次战斗中负伤)。处于弥留中的董继民竟又奇迹般地睁开眼睛,用生命中最后一点力气断断续续向张营长汇报了战况及敌人兵力的部署情况,才放心地闭上了眼睛。由于董继民所率领连队的英勇作战拖住了敌人,给我军赢得了时间,为战斗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下午四点多钟,独立团大部队赶到,从西、南两面包围了敌人。下午五时许,我华野五师在师长姚运良的率领下从宿迁赶到,于黄昏前把敌人包围得如铁桶一般,此时的孙良诚可谓是插翅难逃。这样相持到夜里11点多钟,孙良诚亲自乘汽车到五师师部,要求起义,被我军断然拒绝。1948年11月13日夜11点40分,孙良诚率一○七军军部及一个师向我中国人民解放军投诚。



淮海战役是粟裕提出的,但粟裕提出的淮海战役不是现在说的淮海战役,而是针对济南战役可能出现的两淮与海城援军的阻击之战的“小淮海”。粟裕作出的济南战役计划被许世友推翻后,因许世友指挥的济南战役八天就取得了速战速决的胜利,粟裕所做的淮海战役预备方案(预备打两个月)实际上没有发生,敌军四方云集,却未来得及救援济南。中央据此实际情况作出了在徐州一带打大仗的决定,所以该战役以国军方命名的“徐蚌会战”更贴切。

由于之前粟裕策划的“淮海战役”与后来发生的战役有牵连性,区域虽然比粟裕策划中更大,但也在此周围,所以我军就利用了“淮海战役”之名。

战役之初,粟裕视觉还停留在自己做的方案之中,但战役规模的迅速扩大,以粟裕的能力及所指挥的部队,已经难以招架了,所以立即急电“速请陈军长、邓政委来指挥”。

粟裕为什么请陈军长、邓政委来指挥?这里就谈到淮海战役究竟谁是最高指挥者了。

党指挥枪,是我党我军历来的宗旨。根据中央的指示,淮海战役由中原局总负责,组成战役总前委,其中邓(中原局书记、中野政委)、刘(中原局副书记、中野司令员)、陈(中原局副书记、中野副司令员)为常委,邓为总前委书记,临机处置一切。由此可见,淮海战役最高权力者是邓政委。

近段时间网络炒作较多的是粟裕领导、指挥了淮海战役。但持此观点的人没有清晰理解当时的领导机构的构成。

华野七月分兵后,陈粟率领华野西兵团进入中原地区,配合中野作战。这也是陈毅成为中原局副书记、中野副司令员的原因之一,而粟裕也成了中原局委员,中野一兵团(豫皖苏兵团)司令员兼政委,1947年9月22日中央电文已经明确陈粟及西兵团归刘邓指挥了,同时中原划王秉璋纵队到粟部统一指挥,但“对外仍称华野”,中央如此决策,应该是迷惑敌人吧。再说说网络上某些人炒作的“代司令”,中央关于此事,从无“代司令”之说,只有陈毅不在期间,代理陈毅的工作的意思。这个代理是没有时间限定的,只有条件,就是陈毅不在期间。淮海战役期间,陈毅是在职的。

前文说了,党指挥枪是不能质疑的!如果淮海战役是中原和华东联合作战,总前委有中原一把手邓书记,岂能没有华东一把手饶书记?但现在总前委只有陈副书记(中原局副书记兼华东局副书记)及华东的山东兵团政委、副司令员谭震林,说明了华东区的部队就是配合中野作战,主打就是中野。从谭老板回忆录中披露的电文可以清楚看到,粟裕与谭老板都是分别、直接受命于总前委常委刘陈邓首长,粟裕是指挥不了华东区配合作战部队的。而粟裕指挥的“号称华野”的部队,当时本来就是刘陈邓首长所辖的,粟裕在战役指挥中的地位是低于刘陈邓首长一个层次的。

关于成立总前委的批复,中央电文已经明确,拥有“临机处置之权”的只有刘、陈、邓三人组成的总前委常委。

淮海战役是谁总负责,中央已经很明确了。



粟裕指挥的淮海战役。



从战役的构想建议看,粟是小淮海的建议人.从决策看,是毛.从小淮海的发动看,是粟指挥的小淮海.在大淮海阶段,粟是参谋角色,并直接指挥了华东部队,但不可能指挥中原部队.同样刘指挥了中原部队,不大可能指挥华东部队.
总前委是什么角色?总前委是党委,邓是党委书记.因些,从党领导的角度看,淮海也可以说是总前委指挥的.从党和军的职能分工看,毛,粟刘是指挥者,中央军委,淮海总前委是决策机构,也可以说是指挥者.
从战果看,华东占五分之四,因此,粟是主要指挥者.
因此,淮海战役的指挥者是一个集体,从党的角度是中央军委,总前委,中原华东前委;从具体指挥看,是毛粟刘.
我不是粟粉,反对贬低别人.

淮海战役的是两大中央局【华东局(书记饶漱石),中原局(书记邓小平)】,两大军区【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政委饶漱石),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两大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共同参战的。中央局领导军区,军区领导野战军。淮海总前委(书记邓小平)领导两大中央局。淮海战役除两大野战军(60万)参战外,还有两大军区(地方部队)和两大中央局(100万民工)参战。不然,靠两大野战军60万怎么能够围堵分割歼灭80万优势装备的国军?

中途岛海战的美军指挥官是哪个
答:美军总指挥官是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兼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参战的航母特遣舰队为第16特遣舰队(以下简称TF16,辖企业号、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和第17特遣舰队(以下简称TF17,辖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第16特遣舰队司令为雷蒙德·A·斯普鲁恩斯少将,第17特遣舰队司令是法兰克·杰克·弗莱彻少将,中途岛守备部队指挥官为西马德海...

太平洋海战中日本的海军指挥官是谁了?
答:回答:是他影响了太平洋战争—— 南云忠一 南云中将指挥的由43,37混成旅团及海军陆战部队被编成第31集团军,共4万3千余人,在122平方公里的狭小空间内与美军展开殊死战斗。在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惨败,3艘航空母舰被击沉损失舰载机400架以上。南云中将海军变陆军指挥了几乎没有海空军掩...

滩海战役共军最高指挥官是哪个
答:陈毅最大。总司令一把手。总前委: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 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加四个旅,40多万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豫东战役后一直在中原野战军司令部任副司令员)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粟裕 副政委谭震林 参谋长陈士渠 政治部主任唐亮 副参谋长张震 政治部副主任钟期光 后勤部长刘瑞龙 第...

是谁指挥了莱特湾海战?
答:托马斯•金凯德海军中将的第七舰队的旧式战列舰以及护航航空母舰用于支持登陆部队。威廉•哈尔西海军上将的第三舰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用于掩护两栖作战并寻歼日本舰队。1944年10月12日尼米兹的航母对台湾进行了一次空袭来保证那里的飞机无法介入在莱特岛的登陆。日本因此开始执行捷1号作战方案。一波再...

西沙海战是谁指挥的?
答:魏鸣森(1920年7月24—2007年12月4日),河北省隆尧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高级将领,1974年中越西沙海战时,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海战前线最高指挥官。魏鸣森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榆林基地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海军广州基地副司令,海军后勤部顾问等职 ...

1988年中越海战谁指挥的
答:南海舰队派出的舰队指挥员是陈伟文,时任舰队参谋长,在和越南海军对峙中,对方首先开枪,陈下令反击,击毙越南百余人,击沉军舰数艘,己方无一牺牲,有1人负轻伤。战争结果 中国方面:舰艇编队中第二小组上礁考察队长杨志亮1人受伤,无人死亡,收复9个岛礁,击沉越南海军舰艇2艘、重伤1艘(后沉没)。越...

淮海战役谁在指挥 淮海战役的指挥是谁
答:淮海战役国民党军序列 主要将领 总司令:刘峙 副总司令:杜聿明、孙震、刘汝明、冯治安、韩德勤、李延年 参谋长:李树正 副参谋长:章毓金 前进指挥部(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主任:杜聿明 副主任:孙元良、赵家骧 参谋长:舒适存 副参谋长:文强、刘伯中、吴宝云 第二兵团 (在陈官庄地区被歼) 司令:邱清泉 副司令:舒适存、...

1974年的西沙海战是谁指挥?当时的战况是怎样的?
答:南越)军队进行的反击作战。此战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完胜告终,从此中国牢牢控制西沙群岛。 名称: 西沙海战 地点: 西沙永乐群岛海域 时间: 1974年1月 参战方: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越海军 结果: 中国人民解放军获胜 伤亡情况: 南越海军被俘49人 解放军牺牲18人 主要指挥官: 邓小平 ...

1988年3月14日南沙海战中的指挥官为谁?
答:根据相关历史记载可知:1988年南沙海战中的指挥官陈伟文同志之所以受到冷落是因为他与另外几个指挥官的意见以及原则不一样,但是由于需要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因此并不采用陈伟文同志的建议,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原则因此被认定为不服从命令而受到冷落。关于南沙海战的历史介绍如下:南沙海战(越南语:Hải ...

中日黄海海战的主要将领分别是哪些?
答:1894年中日战起,黄海战役中丁汝昌受伤,他代为督战指挥,鏖战三时许,多次击中敌舰。次年,为威海卫海战中英勇抗敌,以身殉国。5、黄建勋 黄建勋(1852(壬子年)-1894),字菊人,福建永福人(今—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1867年,以文童应船官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1871年,结束课程后,登“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