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美国二战后期 军事战略演变过程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3
二战时美国军事指挥权的特点及影响?

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思想

摘要: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由于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打击,帝国主义间的矛盾空前激化,德日意法西斯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最终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争爆发后,由于美国的孤立主义盛行,美国奉行中立政策,试图以此维护自身的利益,但是法西斯的侵略不断威胁到美国的利益,美国也逐步卷入战争,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国在战争期间组建了庞大的军队并奔赴世界各地作战,战争的需要使美国的军事思想有了很大的发展,美国的军事思想主要有几个方面:战略思想,作战思想,军队建设思想。其战略思想由外交战略和军事战略组成,外交上是美国致力于建立反法西斯联盟和与拉美国家建立反法西斯防御体系,外交活动的成功开展保证了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军事战略方面美国确立了先欧后亚方针,即先打败德国,然后再打败日本,为实施这一战略,美国与盟国间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制定了具体的作战方针和计划,有效地保证了战争的胜利。美国在实战中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战思想: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的思想;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大舰队海空立体作战思想;空军作战思想;坦克为主的机械化作战思想;情报战思想;后勤战思想等,这些思想保证了美军在战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军队建设方面,美国要建立世界一流的军队,美国扩军的速度极其迅速,它的军队由战前的18万余人,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已达1200万人,成为当时世界军事力量最大的国家。美国二战时期的军事思想在继承以往军事思想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它所体现出的特点是:
第一,它在战略上具有全球战略的性质。美国从全球的角度来俯瞰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不是单纯地从美国的自身利益出发,其“欧洲第一”便是集中体现。珍珠港事件发生后,很多美国人要求立即进攻日本,但罗斯福顶住了压力,仍坚持德国第一,日木第二的方针。
第二,强调消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为了尽快打败德国,美国在1942年就准备开辟第二战场,美国的意图就是在正面给予德军直接的打击,消灭德军的主力,从而尽快结束战争。
第三,美国的作战思想中体现了战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其全球海空军协同作战思想、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大舰队立体作战思想,两栖登陆思想等为我们勾勒出了气魄宏大的战争场景,反映出美国对战争的必胜信心。
美国在二战中所形成的思想,极大地丰富了美军的军事思想内容,它壮大了美军的实力,保证了美军在战争中的胜利并促成了美国在战后的一系列变化,使美国在战后一跃而成为世界霸主。由此可见,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思想对美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美军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重返亚太,遏制中国发展

  美国全球战略从开始酝酿到正式形成,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支离破碎到系统完整、从军事战略到全球战略的发展过程,大体上可分为酝酿、初步形成、正式形成以及冷战后时期四个阶段。这种阶段性划分的依据,是国际战略力量对比消长变化的结果,更反映出美国在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驱使下从本土扩张到海外扩张、从海外扩张到全球扩张的历史进程。本文采用历史分析法,深入探讨了美国全球战略的形成和演变过程,对比研究了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从“冷战型”逐渐转向“冷战后型”的轨迹。

  全球战略是指大国调动和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参与国际斗争,维护和增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根本政治目的的方略。在一定意义上讲,只有全球性大国才可能形成全球战略。美国全球战略大体上可分为酝酿(1783年到1898年)、初步形成(1898年至1945年)、正式形成(1945年到1990年)和冷战后期(从冷战结束迄今)四个阶段。

  美国全球战略的源起和初步形成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其全球战略也进入初步形成阶段。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美国开始将注意力转向外部世界,决定到更大的国际舞台去扩大自己的影响。形势发展推动着美国“有特定目标的干涉主义”形成,它从大陆扩张转为海外扩张。彼得·特鲁博威兹曾指出:“美国在19世纪创建了一个大陆帝国,遂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边界”。美国全球战略初步形成的动因和依据是:

  第一,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实行海外扩张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

  19世纪9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了英国,跃居世界首位,接近于英、法、德三大强国的总和。强大的经济实力为美国重新瓜分世界的要求提供了物质保障,此时美国的领土向西扩张到太平洋岸边。

  第二,美国拥有进行海外扩张的理论依据。

  1896年布鲁克斯·亚当斯发表《文明与衰落的规律》一书,论证了美国从孤立主义走向国际主义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要求美国放弃孤立主义,赶快走上国际舞台,击败主要竞争者,建立由美国领导的国际新秩序。年轻的海军军官、历史学家马汉研究了世界海洋史特别是英国在全球的扩张之后,于1890年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一书,明确提出著名的“海权论”。

  第三,美国的军事战略已初露端倪。

  美西战争是美国独立战争以后准备最充分的一次战争,“予有准备”被认为是这次战争中采用的军事战略的最大特点。美国对西班牙的战争目标应是使古巴获得独立,夺取菲律宾和波多黎各,主攻方向应是古巴和菲律宾;战争的关键是夺取制海权,控制大西洋和太平洋;主要战争样式是海战,海军的行动将决定战争的进程。战争开始后,美国政府基本是按照这一战略设想来指导战争的。美国不以攻击西班牙本土为目标,而是以攻击西班牙几处海外殖民地为目标,作战方向和地区处于西班牙帝国势力范围的边缘。因此,美国在美西战争中的战略被称为“外围战略”,即直接攻击西班牙帝国脆弱外围的战略

  二、美国全球战略的正式形成和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整个国际关系史和美国战略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近300年来,特别是19世纪以来,欧洲曾长期位于世界政治的中心,维持以欧洲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二战打破了这个格局,英国和法国沦为二等强国,西德和意大利处于战败国地位,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时代已成为历史。美国不仅走上了世界战略的大舞台,而且在战争中大大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军事和政治实力。美国凭借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家的实力,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崛起为国际关系的力量中心。于是,它彻底抛弃孤立主义政策,从国际关系的边缘走向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扩张,已成为形势发展的必然。

  美国和苏联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对立以及1945年4月杜鲁门接任总统,又加速了美国奉行全球主义、与苏联对抗的过程。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取得二战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在苏联的影响下,社会主义阵营越出一国的范围,影响不断扩大。苏联也不再囿于地理的限制,将影响扩展至欧洲。在此情势下,美苏争夺迅速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使美国“对国家安全、战争以及和平的传统看法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得不寻求新的途径来保障国家的安全”。

  (1)从战时与苏联结盟共同抗击德日意等法西斯国家,过渡到以苏联为主要对手和作战对象,遏制苏联和“共产主义的扩张”成为战后40多年美国贯彻始终的战略目标。(2)从以美国本土为中心的美洲堡垒战略向真正的全球战略过渡,突破了长期以来一直以关注美国本土安全为主,对欧洲事务较少介入的“孤立主义”战略思潮,转而强调美国利益和美国安全的全球性,首次制定了积极干预世界事务、争夺世界主导权的较完整的全球战略。从这一战略开始,美国战后至今各个时期的军事战略均具有明显的全球性和进攻性。(3)从传统的常规战略开始向核条件下的现代战略体系转变。虽然提出和实施“遏制战略”的初期,美国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核战略,但是随着1945年8月原子弹在广岛和长崎的实战运用,美国已经开始研究运用核武器的理论,核战略的雏形正在形成。(4)从步西欧后尘到走在世界前列。二战以前,美国的军事战略思想基本上是对英、法等西欧国家传统军事理论的摹仿,国家政策中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一直存在脱节现象,从未出现过将政治目标和军事目标结合在一起的战略理论。从“遏制战略”开始,美国一扫以往由于战略传统缺乏而呈现的战略思维贫乏,迅速掀起“战略热”,开创了美国现代战略研究的新局面,创立了具有美国特点的独立的战略体系,对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各大国战略思想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一)布什政府(老)时期

  80年代后期,国际形势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执意倡导和推行“新思维”,全面自我否定,走全盘西化之路,结果非但未能扭转苏美争夺中的不利态势,反而导致政局动荡,经济形势恶化,民族矛盾尖锐。苏联综合国力急剧衰落,国际影响日渐跌落。

  1990年9月,在海湾危机爆发不久,老布什即正式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战略构想。 “世界新秩序”的主要内容有:(1)强调在美国的领导下,实现一个“和平和安全、自由和法治”的世界;(2)在国际事务中更加强调“多边”合作,而不是“单边”行动,注重发挥盟国和联合国的作用;(3)按照美国的价值观和理想,建立新的国际体系,在世界上巩固和推进所谓“自由”与“民主”事业;(4)实施地区防务战略,重点防止和应对威胁美国利益的地区冲突。

  (二)克林顿政府

  1997年5月发表《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首次明确提出2015年之后俄罗斯和中国可能成为美国的全球性竞争对手。首次提出美国面临着严重的“不对称威胁”的直接挑战。所谓“不对称威胁”,是指恐怖主义、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信息战和环境破坏等。加强对各地区事务的参与,进一步扩展美全球战略优势。加紧改造和更新北约,大力推动北约东扩,着力推动建立一个“统一、民主,并且在维护和平与繁荣方面与美合作的欧洲”。

  通过加强在欧亚边缘地带的存在,掌握中东的石油资源,对欧洲和俄罗斯等形成战略箝制和掣肘。美还不断加强在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影响,积极运筹大国关系,加强对“潜在对手”的防范和牵制。对欧盟, 美国有意在一些问题上作出一定让步,使美欧联盟关系得以维系。

  美国也注意多方缓解美日矛盾,加强与日本的安保合作。1998年9月,“美日防卫合作指导方针”的制定。积极推行新干涉主义和“炮舰政策”。

  冷战时期,美国以反共主义作为安全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对外干涉的理由。近年来,美国又极力鼓吹“人道主义灾难”、“人权高于主权”和“国家主权有限”等谬论,不断为新干涉主义寻求法理基础。

  更加轻视联合国的作用。1999年3月美国推动北约对南联盟(现解体)进行空袭,绕开安理会,操纵北约自行其是,而且把手伸进了另一常任理事国——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

  美国甚至声称要重新考虑联合国安理会的作用、运作和决策程序。

  (三)小布什政府

  强调恐怖主义的危害性

  9.11的发生将美国的安全体系至于众目睽睽之下。

  邪恶轴心国

  普林斯顿计划:该报告提出一个名为“民主同盟”的概念,要求将全球的“民主国家”联合起来,组成这样一个大的联盟。“4+4”:既美、英、日、印四大国组成联盟,加上四个巩固战略原则:激进主义的危险、失败的专制政府和大中东地区的核扩散问题;北京日益增长的“军事实力和政治野心”普及代议制政府模式将增加持久持久和平的可能性;动用军队仍是有效、合法的治国手段。

  2002年9月布什政府发表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防部发布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清楚表明:美国全球战略目标之一是“确保美国在世界的优势地位”,并把中国等国家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甚至“软实力”的增长当作“威胁”或“挑战”来应对。

  结论:美国军事全球战略违背世界发展潮流

  美国的眼光是狭隘的,它所谓“改造中东”,“改造伊斯兰”,甚至“改造世界”的妄想,必定遭到全人类有良知人类的坚决抗争。美国再强也难以包打天下,为所欲为;其他国家在弱也不会俯首帖耳,放弃自己的独立和权利。十万美军可以推翻一个政权,占领一个国家,但改变不了一个民族,甚至改变不了一个人。以唯我独尊、居高临下的姿态去要求其他国家接受美国的信念、标准、价值和制度是注定要失败的。

二战开始前是绥靖,回避法西斯,企图祸水东引到苏联
二战后消极遏制,比如给英法援助,道义上不支持
珍珠港事件后美军产加战斗,开始了大力消灭和打击日本,得意法西斯
望我的回答令你满意

论二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
国家战略制定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战争的成败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一直是军事学界和政治学界关心的课题。因此了解作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主力军的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所采取的军事、政治、外交的战略问题,对于我们正确、深刻的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这场战争对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有着极大的帮助。! R; |( F* k( ]5 F5 |
我们首先将注意的焦点集中到“大战略”上,也就是集中在从最高层看问题和作决策的战略上。战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是怎样制定,以及制定了怎样的联盟战略来打击轴心国,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战争中将英国作为最重要、最可靠、最坚定的盟友,确保英国本土的安全不为德国法西斯所吞并,并确保英国在战后将成为美国的忠实伙伴,以及如何处理与苏联的同盟合作关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家大战略的基础。美国在战争期间的具体军事、政治、外交策略都是围绕这一战略展开的。
$ `4 U( K5 y, d-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文献资料|文学艺术|古玩收藏|宗教佛学|恒指论坛|股票权证|外汇黄金|Chinese History历史,黄金,佛学,股票,港股,恒指,外汇,诗词,古玩,楹联对联,Chinese History+ H+ @ |. U5 u
(一)战争决策
, W) g7 {! l4 B% q 美国加入战争后,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战略调整,涉及到战略思想、作战原则以及作战对象的全新定位。具体而言,在战略思想和作战原则上,确立了“先欧后亚”的战略并将打败德国作为第一原则,在作战对象上,将德国作为头号敌人,而对于突袭美国的日本则在战争初期采取守势。在这种调整的基础上美国形成了八大战略决策。
2 @6 \6 `8 c) ~0 Z k! r 第一,反法西斯联盟的最终目标是彻底打败它的敌人。英、美、苏三个主要盟国不打败敌人决不停止战斗,或者与敌人单独媾和。美国在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和1942年的《联合国家宣言》这两份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纲领性文件中将这一点明确提出并固定下来,表明了这一点上永不妥协的态度。第二,将德国作为头号敌人。美国将联盟的主要力量用于对德作战,直至德国法西斯政权覆灭,德国政府无条件投降。尽管日本偷袭珍珠港是美国加入战争的直接诱因,但美国并未马上在太平洋寻求和日本进行战略决战,而是采用了“先欧后亚”的战略。理解这一点要和美国在整个战争中的大战略相联系。美国首先要保证反法西斯盟友英国和苏联的生存。当时英国和苏联面临着德国的强大军事压力,伦敦因德军的空袭遭受了重大的人员伤亡,而苏联则在短时间内丢失了大片领土,德军已经兵临莫斯科城下,因此帮助英、苏度过难关,减轻他们的压力,将主要打击的对象定为德国而不是日本,便成为了美国在二战期间的主要战略思想。第三,关于1942年7月英美进攻北非的决策。这一决策在1942年12月8日开始实施。美英将主力部队集结到地中海,彻底扫荡了北非的德、意军队,取得了北非战场的全面胜利。1943年5月在突尼斯的二十七万五千名轴心国部队的投降标志着北非战役的胜利结束。接下来同盟国又很快的征服了西西里岛,取得了地中海的制空权,并且重新打开了地中海这一条海上运输通道。在此情况下,面临着同盟国巨大军事压力的意大利爆发了政变,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意大利正式宣布退出法西斯联盟,轴心国开始趋于瓦解。1942至1943年,由于美、英同盟军在北非的胜利,以及苏联军队在斯大林格勒的反攻,德国已经开始丧失战争的优势地位,同盟国阵营已开始取得欧洲的战略主动权。第四,关于西方盟国决定优先动用他们1943年的共同资源对德国的要害目标实施联合轰炸的决策。这一决策是邱吉尔和罗斯福以及盟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1月份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决定的。这场战略大轰炸为1944年同盟国的战略大反攻做好了准备,减少了美国必须投入的地面部队的数量,并减少了伤亡。第五,关于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允许太平洋战区的尼米兹海军上将和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麦克阿瑟将军发动有限攻势,以便迅速利用1942年6月美国海军中途岛大捷所取得的作战优势的决策。这是美国人脱离英美基本战略协议的第一步。早先英美的战略协定是在太平洋和亚洲战场仅仅牵制日本,直到他们有把握打败德国为止。1943年2月,尼米兹海军上将从日本人手中夺得了瓜达卡纳尔岛,麦克阿瑟则从日本人手中夺取了新几内亚的东端。在欧洲主战场同盟国军队转入进攻并开始夺取主动权之后,他们也立即在次要战区太平洋上也转入进攻,开始夺取主动权。第六,1943年8月,美国在欧洲主战场和太平战场都已经处于优势地位的情况下,在加拿大召开了第一次魁北克会议,做出决策:允许尼米兹海军上将在1944年发动一场穿过中太平洋的两栖进攻,同时允许麦克阿瑟将军在西南太平洋向菲律宾挺进。这意味着在1944年美国的两个强大的攻势指向同一个目标——吕宋岛-台湾-中国沿海三角地带。到1944年10月,当盟军仍在猛攻欧洲的齐格菲防线时,上述两大攻势已进至菲律宾海;而穿过中太平洋的尼米兹海军上将的攻势,把陆军航空部队的B-29超级轰炸机带到了轰炸东京的距离之内。第七,关于1944年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对德国腹地实施多兵种合成进攻的协议。这次进攻和苏联军队的大规模攻势相呼应,美英联军将和苏军于1945年4月在德国腹地会师。这种打败德国的战略模式是在1943年11月-12月间三个盟国的德黑兰-开罗会议上定下来的。到这次会议为止,横渡海峡的进攻决策经过长期辩论之后,终于拍板定案了。第八,关于把进攻日本本土,实施封锁和轰炸均纳入盟国的战略,以确保打败日本的决策。这一决策就其政治、军事后果而言都是重要的。它导致了西方盟国,特别是美国鼓励苏联参加对日战争,而且对使用原子弹的决策也产生了影响。以上这八点决策就是二战时期美国军事战略的主要内容。这其中涉及的问题很多,比如在作战对象上为什么将德国作为头号敌人,在战略原则上为什么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等等。这其中主要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美国会采取“先欧后亚”的战略。对于“先欧后亚”战略的制定及其所产生的效果,我们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来理解。 历史,黄金,佛学,股票,港股,恒指,外汇,诗词,古玩,楹联对联,Chinese History l- U, ?+ L( z
“先欧后亚”战略的制定,经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亚太地区一直是每日争霸的焦点。随着日本军国主义的膨胀和它的扩张趋势,美日之间的利害冲突日益突出。1921-1924年,美军参谋部就制定了在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的“橙色计划”,此项计划虽几经修改,但直到1938年其基本内容一直未变。为维持美国在一战后所取得的优势和利益,美国在欧洲奉行“中立政策”,力图使欧洲的德国、应发、苏联三方相互牵制相互削弱,美国则左右逢源,从中获得利益。但是美国的这种中立政策以及英法的绥靖政策在客观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致使30年代中后期希特勒的侵略步伐明显加快。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1939年通过慕尼黑协定吞并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5月德意签订军事同盟。欧洲大战一触即发。鉴于欧洲的新形势以及美德矛盾的迅速上升,罗斯福打消了原先对欧洲局势的乐观主义看法,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欧洲,,把德国作为主要敌人,并着手制定欧亚两项作战的“彩虹计划”。为此,罗斯福在1938年1月向国会提出了拨款十亿美元扩充海军军备的咨文,并在德国吞并捷克后提出制定新的“中立法”,要求国会废除军火禁运条款。他还下令把输入美国的德国货物提高25%的关税,在经济上制裁德国以施加政治压力。在调整欧洲政策的同时,美国在亚洲也面临着日本的压力。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政策,美日关系在20世纪30年代一直处于紧张状态。日本对中国领土的侵占已经在事实上打破了美国提出并一直维持的门户开放政策,并试图建立起日本主导的所谓“东亚新秩序”。面对日本对美国的远东利益所构成的直接威胁,罗斯福不得不考虑对日战争的可能性。1937年10月5日,罗斯福在著名的“隔离演说”中这样讲到:“我们决心置身于战争之外,可是我们不能保证我们不受战争的灾难性影响和免于战争的危险。在一个信任和安全已经遭到破坏和无秩序的世界里,我们不可能得到完全的保护”。在此罗斯福不指名的谴责了日本的侵略行径,并暗示美国有可能卷入战争。罗斯福的防战措施未能遏制法西斯的扩张,战争的威胁日益临近。面对这种局势,美国感到有面临两线作战的威胁。对美国来说,一旦陷入战争,避免两线作战至为重要。就德日比较而言,德国的军事实力最强,野心和危害也最大。而日本虽然对美国在远东的利益构成重大威胁,但还不足以危及美国的生存。所以,1939年夏,美国陆海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一致认为,美国的直接威胁来自德国而不是日本。要求在太平洋采取守势。罗斯福表示同意,初步肯定了“先欧后亚”的战略。
9 f6 k" A6 a: H. ^& h历史,黄金,佛学,股票,港股,恒指,外汇,诗词,古玩,楹联对联,Chinese History
! M; V& C& G/ R* i3 `& S: B-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文献资料|文学艺术|古玩收藏|宗教佛学|恒指论坛|股票权证|外汇黄金|Chinese History (二)美英之间的军事战略分歧+ W3 {# q8 |9 {$ Y
一般认为,二次大战中的英美联盟是历史上两个大国在战争中能够建立的最亲密、最有效的伙伴关系。而他们的战略是从连续不断的一系列协议演变而来的,但是,这些协议总是伴随着分歧。其分歧的核心是盟国横渡海峡的进攻。美英两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来自两种互相对立的战略概念。美国人相信应该尽早把力量集中于一个决定性的地点,对敌人的腹部实施打击。而英国人则相信正确的战略是:应从外围包围圈积极而更谨慎的采取军事行动,因为海上力量和苏联的抵抗使盟国能够从外围逼近轴心国控制下的欧洲;为苏联提供补给使之继续战斗;通过轰炸破坏并烧毁德国和意大利的城市,鼓励和武装被占领国的抵抗力量;只要有机会就从包围圈出击,不断紧缩包围圈,把敌人困锁和消耗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只需要对其实施致命的一击。因此,可以说1944年的诺曼底登陆可以说成是美国观点对英国观点的一种胜利。- [) M- I ` e

& ~2 h# P8 h( s中华历史网 (三)空中力量和战略
# ]& u) C4 }) D5 N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略家们掌握了一种新的力量因素——空中力量,它在大战中上升到同陆上力量和海上力量平起平坐的地位,并且改变了所有的战略估计。空中力量与陆上力量和海上力量按新的方式结合使用并且形成绝对优势的兵力,成为了美国打败德日的首要因素。在欧洲进行美国战略轰炸调查的专家们甚至这样认为, 即使盟军不跨过莱茵河,盟军战略轰炸部队在几个月内也会迫使德国投降。对太平洋空中力量的平行调查,在对日战略轰炸的效果这个问题上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美国航空兵与海上力量的结合,迫使日本在陆军还没有进攻它的本土之前就投降了。
6 s* T8 m4 h9 t; n中华历史网 美国空军在二战中的发展速度是十分惊人的。早在美国参战前的1938年11月和1940年5月,罗斯福分别下达了两项发展空中力量的命令。第一项命令指示航空兵每年生产一万架飞机。第二项命令要求每年生产五万架。陆军部小航空兵的参谋长阿诺德将军后来说:“在四十五分钟内我就得到了十五亿美元,让我建立一支航空兵。” 1941年6月21日,陆军部建立了“陆军航空队”,其下设参谋部,并以亨利•阿诺德中将为参谋长。在二次大战期间,美国的航空兵不象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的航空兵那样独立,在名义上仍然是陆军的一部分。但是,在12月至翌年1月的盟军首次“最高”级会议上,作为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三个成员之一的阿诺德将军和马歇尔将军、海军作战部长金上将一起,同三位英国三军参谋长们平起平坐,共同指导英美为战争所做的努力。同时,阿诺德将军授权将他的部队由二十四个大队扩编到五十四个大队,然后又从八十四个扩编到一百一十五个,到1942年底以前要扩编到二百七十三个大队。其中,一百一十五个大队必须于1942年12月31日以前作好准备;到1943年12月31日以前应有二百二十四个大队作好准备。一个兵种按这样的比例扩大,在战争史上是破天荒的。而且,他们在战争中也确实发挥了巨大的威力。比如:配合海军的岸基轰炸机压制德国潜艇,保护和支援地中海的盟军部队的作战行动,而最重要的、压倒一切的是充分使用空中力量保证1944年的“霸王”计划——伟大的横渡海峡进攻的胜利。
y; `, p# t* q8 G历史,黄金,佛学,股票,港股,恒指,外汇,诗词,古玩,楹联对联,Chinese History 战略空中战争作为一种最卓越的进攻形式,是英国和美国空中力量的先驱者们和领导人们的希望和目标,这一点本身就决定了美国人建立的庞大航空部队的形式及其使用学说。美国战略航空部队在金钱、技能和稀有资源方面是一个代价昂贵的工具。战争结束前的短暂期间内,当这些部队可以相对独立地使用时,战略轰炸发展了一种可怕的破坏能力。除了加速战争的结束,为最初的两枚原子弹提供运载工具以外,战略轰炸机并没有证明它有决定作用。可以肯定地说,对纳粹欧洲和遥远的日本实施包围与封锁,并使之受到海上、地面和空中攻击的海空力量,空中支援部队以及在德国腹地和日本大门会师的各路地面部队,都是同样具有“决定性的”。无可辩驳的是:二次大战中,美国人和英国人使用空中力量的方式,对大战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对未来的战争和战略也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