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5篇)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6
【 #能力训练# 导语】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下面是 分享的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5篇)。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一天,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见前面有一个六七岁的小孩在路上堆土玩,子贡便大喝一声,正要赶车轧过去,可是那个孩子把路一挡,高声叫道:“站住,前有城池在这儿,过不去了,你们退回去绕道走吧!”

  子贡赶紧停住车,没好气地大声嚷道:“你这顽童休得胡闹,这是孔夫子的车,快放过去!”

  “不管谁也得讲道理,我来问你们到底是城躲车呢还是车躲城?”小孩有板有眼地说。

  大家被问得张口结舌,子贡又气又急正要发作,这时孔子从车上走下来忙拦住说:“小孩讲得在理,你们不要乱来。”

  说着,孔子走上前对小孩搭躬施礼道:“神童在上,老夫有礼了。我们有要事在身,万望高抬贵手,借个路让我们过去吧!”

  小孩问道:“你们有什么要事呀?”

  “周游列国呀。”

  “那周游列国又是作啥呀?”

  “讲学传道啊。”

  “讲学传道就得有一套本事和才学,那你知道些什么呀?”

  孔子回答道:“不是老夫夸口,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什么事我都略知一二。”

  小孩又问:“那你知道自己的眉毛有多少根吗?”

  孔子说道:“眉毛本人又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呢?”

  小孩眼珠一转接着问:“嫌看不见,那天上的星星看得见,你知道有多少颗吗?”

  “天上的星星浩如烟海,那又如何数得过来呢?”孔夫子为难地说。

  小孩笑着说道:“呵,你又嫌多;那日头就有一个,早晨像冰盘,晌午赛玉环,我来问你什么时候近什么时候远?”

  孔子想了半天还是回答不上来,便诚恳地对那个小孩说:“本人还是才疏学浅,以上事情确实不知,愿拜你为师,望多指教。”说着,磕头便拜。

  后来孔子以此事教导众弟子说:“不要强不知以为知,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莫忘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2.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早些年,在山西、河北交界一带,有个开车马店的掌柜,姓刘,人送外号“棉花嘴”。

  你别看这个人见人三分笑,做起事来,荞麦皮也能榨出油来。住过他店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再来住第二次的。

  这一天,刘掌柜的店里“叽里咕噜”赶进四辆大车,车刚停稳,为首的一个黑大个子就冲着柜房直吆喝:“店掌柜的在哪儿,出来招呼客人喽,俺们要住店,快着点,把爷爷都快冻死了!”

  客人本来就少,刘掌柜穿着厚棉衣,正躺在柜房里打盹,听见有人高声大嗓地喊,赶紧跑出来招呼,安排这些人住下。

  冬天的天黑得就是快,刚吃过饭,便到了掌灯时分。几个人挤在大炕上,屋子里没生炉子,被子又薄,冷得直打颤。

  黑大个子喊来刘掌柜,让他把炕早一点烧热,好让大伙睡觉。刘掌柜眯起眼睛笑着说:“这个好说,客人们先睡下吧,走了一天怪累的,我马上让伙计们烧炕。”

  几个人勉强睡下,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没睡一袋烟工夫,他们就不约而同被冻醒了。黑大个子爬起来看了看炕灶,灶膛还亮着,奇怪,为啥炕一点也不热?他想:“大概是刚烧,还没热上来呢。”这么一想,他又埋头睡去。

  没睡一会儿,大伙儿“叽叽喳喳”又都被冻醒了,再看灶里,火光还是一闪一闪的。

  大伙儿觉得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呀?有人想弄个究竟,索性跳下炕来,趴到灶坑旁一看,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灶里烧的根本不是柴火,而是点了一盏豆粒般大小的油灯,怪不得忽明忽暗,炕上连一点热气都没有。那人把小油灯拿出来,大伙儿都把气撒在灯上,一下就把灯给摔烂了。

  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大骂刘掌柜这个龟孙子心肠太黑,手段太狠,笑眯眯看起来像菩萨,做起事来比蛇蝎还毒,竟用这样见不得人的手段来坑蒙拐骗。大伙儿越说越来气,有人当即就要找黑心掌柜去讨要房钱,店也不住了,立马走人。

  黑大个子此时却很沉得住气,他想了一想,让大伙儿冷静下来,先不要去惊动那个姓刘的,就像啥事都没发生一样。黑大个子心里想到了一个主意,可以好好教训一下这个黑心掌柜。

  第二天天还没亮,黑大个子这几个人早早地就套起车走了。

  刘掌柜见他们都走了,就过来收拾锅灶,预备烧水做饭。

  揭开锅一看,锅里黑黝黝地放着一块石头,刘掌柜很是纳闷,骂骂咧咧地伸手就去搬,这一搬不要紧,刚把石头抱起来,就“啊呀”大叫一声,赶忙又把石头松开。那石头又大又沉,只听“哗啦”一声脆响,石头把锅砸了个窟窿,刘掌柜也烫了两手大血泡,痛得他龇牙咧嘴直叫唤。

  原来,这事是黑大个子他们干的,他们今儿天不亮就起来了,先是抱了块大石头放在锅里,接着用猛火把锅和石头烧了个通透,只等刘掌柜上钩。

  这暗藏的玄机刘掌柜哪里知道,他爹呀娘呀地叫喊了一阵,猛地一抬头,见墙上写有几行字,他不由念道:“山西有你宋丑哥,走南闯北见识多,你这掌柜心眼坏,自搬石头自砸锅!”

  刘掌柜有苦难言,从此,再也不敢干那些昧良心的事了。

3.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东晋名将陶侃的母亲湛民,是中国古代一位有名的伟大母亲,她与孟子的母亲、欧阳修的母亲、岳飞的母亲一起被尊为“四大贤母”。

  湛氏出生在三国时期吴国的新淦县南市村,在十六岁那年嫁给吴国扬武将军陶丹为妾。生下陶侃没几年,陶丹就去世了,湛氏不得不带着年幼的陶侃回到新淦娘家。母子俩孤苦无依,以纺织为生,湛氏小时候读过一点书,因此她十分重视对儿子的教育,为了让陶侃学到更多的知识,她日夜不停地纺纱。而陶侃也深知母亲的良苦用心,发奋读书,渐渐地便精通了各种兵法,后来还被太守范遥举荐做了一名县令。

  在儿子即将起程赴任的时候,湛氏将儿子叫到跟前,语重心长地说:“侃儿,我这个做母亲的苦了一辈子,现在总算盼到你有了出息。我希望你能做一个清正廉洁的人,要为民办事,不要误国害民。我为你准备了一份礼物,你到了官府再将它打开·"说着,湛氏递给儿子一个扎好的包袱。

  带着母亲送的礼物,陶侃来到了县衙。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袱,只见里边有一块土、一只旧碗和一块白色的粗布。他先是一愣,随即便明白了母亲的用意。原来那一块土是叫他要永远记得家乡的故土,那只旧碗是叫他不要贪图荣华富贵,而那块白色粗布则是叫他做官要廉洁自律、恪守本分。

  陶侃一直将母亲的嘱咐牢牢记在心里,成为了一名有口皆碑的好官。

4.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曾经有一个小和尚居住在一座高山上的庙里面,因为只有自己,所以经常是挑水喝的,但是后来又来了两个和尚,那么他们取水的任务是怎么分配的呢?

  一座高山上有座庙,里面住着一个小和尚。他每天都要到山下去挑水。夜里,老鼠出来偷东西吃,小和尚就拿着木棍去打,经常把屋子弄的乱七八糟。

  后来庙里来了一个瘦瘦的和尚,但是仍然是小和尚每天下山挑水,瘦和尚就知道玩乐,只喝水不挑水。小和尚就让瘦和尚去挑水,瘦和尚却让小和尚去,两人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让,都不肯去挑水。最后他们决定一同去抬水。而且要把水桶放正中间,谁也不肯吃亏。

  晚上,小和尚让瘦和尚去打老鼠,瘦和尚让小和尚去打,两人一直推来推去,一直到天亮也没人去。

  不久,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他自己不想去挑水,就让另外两个人去,小和尚和瘦和尚都摇摇头去念经了。

  胖和尚自己去挑了两大桶水,然后,自己“咕咚咕咚”全部都喝光了。于是,三个人都不肯去打水。日子一天天过去,水缸里每天都是空的。他们又渴又饿,经也不念,木鱼也不敲了,每天睡得东倒西歪。庙里越来越冷清了。

  一天夜里,老鼠出来了,有了粮食,有的啃桌椅。一只老鼠不小心撞到了桌子上的蜡烛,幔布烧着了。火苗慢慢地蔓延,眼看着就要爬上房顶了,可是三个和尚还在呼呼大睡。

  小和尚被烟呛醒了,连忙喊:“着火了,着火了,快救火!”三个和尚这才一起奋力救火,大火扑灭了,他们也觉醒了。

  从那以后,三个人再也不偷懒了,一人一天轮流挑水,再也没有争吵过,日子过得可快活了。

5.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

  远古的时候,农民种庄稼不用锄草,只要“当当当”一敲铜锣,杂草就会闻声死掉。久而久之,人们不靠天吃饭,连敬奉老天爷玉皇大帝的事也渐渐淡漠了。

  天庭上的玉皇大帝发现敬奉他的人越来越少,十分生气,便派一位天神到人间使出法术,敲锣除草从此不灵了。后来,人们发明了钻木取火,开烘炉打制出了铁铲。用铲子除草,虽比不上敲锣除草那么省力,可总比用手拨草便利得多。

  玉皇大帝听说人间有了火,再次动了怒。于是,他派精通火功的太上老君去灭人间的火种。太上老君虽是个体谅民间疾苦的老神仙,可也不能违抗玉帝的旨意,只得硬着头皮从命。

  太上老君驾着祥云来到一个小村庄,看到几个人骑在一棵大树上,艰难地用小树枝钻木取火。钻呀钻,磨烂了双手,汗水湿透了衣衫,方才取到一星点的火种。

  火种到手,几个人高兴得眼泪直淌,欢跳着朝村中奔去。老君见此情景,哪忍心灭掉火种!他跟随着这几个人来到了一座烘炉旁。

  只见一位小铁匠接过火种,赶忙升火,人们扇风的扇风,吹火的吹火,终于燃起了熊熊大火。小铁匠便操起家什打制铁铲。只听叮叮当当连声作响,一把把铁铲打了出来。

  老君看在眼里,敬在心头,决心助人们一臂之力,帮助他们取火制铲。他不好直言点明:就想了个办法。

  老君往烘炉前靠了靠,声言讨个火使。

  小铁匠一看是位白发长者,便十分恭敬地为老君引火。老君使了点法术,“扑”地吹出一股冷风,烘炉顿时火熄烟灭。老君转身拔腿就跑。

  生一次火多不容易,刹时间竟被他灭掉,小铁匠怒上心头,喝了声“哪来的妖人!”便抄起一把铁铲追去。

  眼看快要追上,小铁匠将铁铲朝老君打了过去,只听“当啷”一声,火花迸飞,原来铁铲打在了一块大石上。再看老君早已无影无踪了。

  小铁匠恍然大悟,才知道是太上老君前来点化取火的新法。于是,便打了一个火镰,取来石块撞击取火,比原来的钻木取火省力多了。

  小铁匠还发现打老君的那个铲子碰在石头上折弯了,用这折弯的铲子一试,除草比往前铲省力得多。于是,他便和伙伴们合计,照弯铲子的样子打,从此农家就用上了锄头。

  太上老君不但没灭掉人间的火种,还为人们点化了生火和制作锄头的办法,玉帝为此十分恼火,但也不好把这位老神仙怎么样。从此人间便有了锄头。

民间小故事 小故事五篇
答:1、《愚公移山》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这两座大山就像一堵巨大的墙,挡住了他们通往外界的路,与世隔绝,非常落后。于是愚公决心把山平掉,每天就不停地把山上的土挖走。有个老人叫智叟,笑他太傻,对他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

5篇短的中国民间故事
答:1、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2、戏彩娱亲 老莱子,...

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文字版【五篇】
答:【篇一】经典民间小故事短篇文字版 贞观初年,青州发生了一个案子。一名男子图谋造反,被抓获后,州县官吏以为立功的时刻到了,严刑审问之下,发挥捕风捉影的想像力,顺藤摸瓜,穿衣乱搭,不多时间州县监狱里叛乱分子就人满为患了。这个大案很快就惊动了唐太宗李世民,他命令侍御史崔仁师前往复查。 这位崔御史干活到是...

关于民间小故事5篇
答:关于民间小故事1 妙联救人 清代的周渔璜,是贵州青岩人,非常有学问,是当时人们公认的才子。有一年,在春暖花开时节,周渔璜到十佛寺游玩,晚上就住在寺里。睡下不久,他忽然听到隔壁房间传来微弱的说话声,仔细一听,原来是有人在反反复复诵读一句上联:“万瓦千砖百匠造成十佛寺。”周渔璜来了兴趣...

经典民间故事阅读五篇
答:【篇一】经典民间故事阅读 苏东坡要到杭州来做刺史了。这个消息一传出,刺史衙门前面每一天都挤满了人。老百姓想看一看苏东坡上任的红纸告示,听一听苏东坡升堂的三声号炮……但是,大家伸着脖子盼了好多天,还没有盼到。 这天,忽然有两个人,又打又闹地扭到衙门来,把那堂鼓擂得震天响,呼喊着要告状。衙役出来...

古代民间小故事简短【5篇】
答:【篇一】古代民间小故事简短 宋徽宗(公元1101—1126年在位)平日酷好工艺器皿。一次,他得到十只玲珑剔透的胆形玻璃瓶,觉得不算精致,为了增加其观赏价值,便将它们交付一个太监,要他督促工匠把瓶子里面镀上金粉。 工匠们见了,都束手无策,对太监说:“要想在瓶里镀上金,必须用烧红的铁篦熨烙,才能妥贴。可是...

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文字版【五篇】
答:【篇一】精选民间小故事短篇文字版 有一天,有一个病人,高烧不出汗,头痛得厉害,请李时珍去诊断。李时珍赶到他家,茶不喝,水不饮,就坐在病人床沿上切脉看病。他诊断病人患的是伤风病,首先应该发汗,于是他就叫病人在药抓回来之前先煎些生姜水喝,然后裹紧被子睡一觉,出出汗,病就会减轻。李时珍...

民间小故事 5篇 短一点的 差不多200字
答:民间小故事 一、吹灯 有一对老夫妻,非常吝啬,老婆尤其懒。一日,老头子要去赶集,老伴叮嘱再三叫他别乱花钱。在集上逛了许久,他啥也不舍得买。眼看过午,正要回家,忽然起出恭之欲,转念一想,若是去家里解了,肥田岂不更美?但又恐难坚持,无奈何走进厕所,还好,只是放个屁。回家后老婆听了...

古代民间故事传说五篇
答:民间故事 传说(一) 相传公鸡因有凤凰血统,一直在天庭是一只天上的仙鸡,专司报晓之职。有天夜里,太上老君炼丹叫它去东海龙宫取水,并告诉它:“快去快回,莫贪人间景色,莫吃凡间不吉之物”。 公鸡平素就很贪玩,好热闹。它听了太上老君的吩咐后,带上盛水的瓶子,打着明晃晃的火把,驾着祥云就来到了人间,一只...

民间传统故事精选5篇
答:★民间小故事精选合集5篇★ ★有趣的民间传说精选民间故事★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精选10篇★ 民间传统故事精选1 喜鹊和乌鸦是好邻居,他们相互帮助,亲如一家。从前,有一家财主要盖一所房子,这天正好上梁,偏赶上喜鹊生了病,没法去祝贺,于是他就对乌鸦说:“乌鸦兄弟,帮我一个忙好吗?”“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