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士秋的造假风波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0
贾士秋个人资料介绍

贾士秋-简介
贾士秋贾士秋,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贾士秋先后在郑州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学位。

1998年入选“河南省优秀教师”,2002年入选“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新闻学博士学位,2004年赴美国纽约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一年,2006年入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7年12月14日,郑州大学教师系列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经评审通过教授59人,贾士秋作为新闻传播学唯一一人入选,排名第18位。

对其研究成果有着这样的介绍:先后出版《广播学论》、《新闻发布理论与实务(上、下卷)》等专著,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节目主持人通论》,参编《应用广播学》、《中外广播作品评析》和《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等国家级通用教材;独立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篇,其中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共计15篇。但这些作品,都没有出现在这个正高职称评审表中。

贾士秋-“造假门”事件
2009年6月29日,有人在网上发表博文称,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贾士秋在2006年正教授职称评定中所提交的学术著作有造假嫌疑,并指出其高级职称评审申报表中有诸多疑点。此博文一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郑州大学对此事高度关注,迅速成立了调查组展开调查。

博文的作者介绍,无意中看到一份2006年的郑州大学教授职称评审申报表,“在这个高级职称评审表里”发现了许多“雷人”的信息。

疑点一

首先是申请人的年龄和身份证号码不一致的问题。表格中,身份证号码为4101026309×××××,按照旧版身份证的组成规律,第七、第八位数为出生年份,第九、第十位数字为出生月份,按常理推断,贾士秋出生年月应为1963年9月,但申报表的“出生年月”一栏填写的却是1964年9月。

疑点二

其次,表格中的“任职以来发表出版的代表性著作”一栏中,填表人所填写的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丛书》”,下面包括3本书,其中“《新闻发言人制度导论》”后注明的是“独著”(华夏出版社出版)。

博文作者声称,曾致电华夏出版社总编室查询,一位接电话的女士在该社数据库中搜索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导论》这本书,明确地答复,数据库中肯定没有这本书。

后意外发现,与博客文章中被指“无中生有”的专著《新闻发言人制度导论》,还有另外一人声称也是该书的作者,作者名叫孙聚成。孙聚成说,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求学时,贾士秋还是自己的师妹,彼此很熟悉。至于为什么该书会成为别人申报表中的学术专著,而且是独著,“那我就不太清楚了”。

疑点三

博文还提示,申报人的其他学术成果也存在问题。

如论文《试论“宽带”对传播的影响》,该论文的作者却是“付玉辉”,资料显示,作者2003年投稿时,身份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此外,申报表中的《主持人心中当有法》一文涉嫌一稿多投,评审表中的刊物出处为1996年10月的《新闻战线》 ,而与这篇论文几乎完全雷同的论文在1996年9月的《声屏世界》上也发表了。

博文作者还写道,有知情人认为,现在有的大学老师,到了该评职称的时候,苦于没有著作,就找印刷厂,出高价印刷自己胡编乱造的“书”,这些书的印刷质量和正规出版物一样,有书号,有出版社,反正只要是正规书有的,它都有。只是,这个书号往往是自己编造的,出版社一定是正规的。反正职称评审时,只要给出两三本样书就可以了,那些评审委员也不去查这些书的真假。这样,教授的职称就可以到手了。而这些所谓的学术“著作”,永远只有那么几本,只有作者本人才有,只有在评审现场和科研成果登记时可以看到,之后,就完成使命,永远消失了。


事件处理结果
经郑州大学调查,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贾士秋在申报教授职称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精神和学校有关规定,郑州大学经研究,决定免去贾士秋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职务,解除教授聘任。

郑州大学新闻发言人说,郑州大学将以此为警示,进一步规范师生学术行为,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弘扬优良学风,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

贾士秋-相关评论
学术造假中国现在的学术界到底是怎么了?2009年5月份刚出了个“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6月份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就被举报其博士学位论文抄袭,而现在又有一个铁证如山的学术造假事件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学术造假真是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令人们的眼睛和心灵应接不暇。

这些被查处的人要么是硕士、博士等学生精英,要不是院长、教授等教师精英,这些所谓“精英”们一定知道做学问要坚守学术品格和良知,一定也不会承认学术道德没有了。因此这种状况下就不是学术道德丧失了,而是学术道德变形了,变成了人们不认识也不能接受的状态。

在传统知识分子那里,一种从未断绝的传统学术道德精神赋予了学者们对学问的渴求和铮铮傲骨,人们常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脊梁,那么这根脊梁就必须坚硬和扎实。当我们的教授们如今开始忘记学者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德,把学术道德变得浅薄、浮躁、扭曲,不停在 “跑场子”、“升位子”、“赚票子”间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的社会脊梁就可能染上“骨质疏松”的疾病,变得弯曲而脆弱。

贾士秋-简介
贾士秋贾士秋,女,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贾士秋先后在郑州大学取得学士、硕士学位。

1998年入选“河南省优秀教师”,2002年入选“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0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获新闻学博士学位,2004年赴美国纽约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一年,2006年入选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7年12月14日,郑州大学教师系列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经评审通过教授59人,贾士秋作为新闻传播学唯一一人入选,排名第18位。

对其研究成果有着这样的介绍:先后出版《广播学论》、《新闻发布理论与实务(上、下卷)》等专著,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节目主持人通论》,参编《应用广播学》、《中外广播作品评析》和《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等国家级通用教材;独立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篇,其中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共计15篇。但这些作品,都没有出现在这个正高职称评审表中。

贾士秋-“造假门”事件
2009年6月29日,有人在网上发表博文称,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贾士秋在2006年正教授职称评定中所提交的学术著作有造假嫌疑,并指出其高级职称评审申报表中有诸多疑点。此博文一出立即引起广泛关注。郑州大学对此事高度关注,迅速成立了调查组展开调查。

博文的作者介绍,无意中看到一份2006年的郑州大学教授职称评审申报表,“在这个高级职称评审表里”发现了许多“雷人”的信息。

疑点一

首先是申请人的年龄和身份证号码不一致的问题。表格中,身份证号码为4101026309×××××,按照旧版身份证的组成规律,第七、第八位数为出生年份,第九、第十位数字为出生月份,按常理推断,贾士秋出生年月应为1963年9月,但申报表的“出生年月”一栏填写的却是1964年9月。

疑点二

其次,表格中的“任职以来发表出版的代表性著作”一栏中,填表人所填写的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丛书》”,下面包括3本书,其中“《新闻发言人制度导论》”后注明的是“独著”(华夏出版社出版)。

博文作者声称,曾致电华夏出版社总编室查询,一位接电话的女士在该社数据库中搜索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导论》这本书,明确地答复,数据库中肯定没有这本书。

后意外发现,与博客文章中被指“无中生有”的专著《新闻发言人制度导论》,还有另外一人声称也是该书的作者,作者名叫孙聚成。孙聚成说,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求学时,贾士秋还是自己的师妹,彼此很熟悉。至于为什么该书会成为别人申报表中的学术专著,而且是独著,“那我就不太清楚了”。

疑点三

博文还提示,申报人的其他学术成果也存在问题。

如论文《试论“宽带”对传播的影响》,该论文的作者却是“付玉辉”,资料显示,作者2003年投稿时,身份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此外,申报表中的《主持人心中当有法》一文涉嫌一稿多投,评审表中的刊物出处为1996年10月的《新闻战线》 ,而与这篇论文几乎完全雷同的论文在1996年9月的《声屏世界》上也发表了。

博文作者还写道,有知情人认为,现在有的大学老师,到了该评职称的时候,苦于没有著作,就找印刷厂,出高价印刷自己胡编乱造的“书”,这些书的印刷质量和正规出版物一样,有书号,有出版社,反正只要是正规书有的,它都有。只是,这个书号往往是自己编造的,出版社一定是正规的。反正职称评审时,只要给出两三本样书就可以了,那些评审委员也不去查这些书的真假。这样,教授的职称就可以到手了。而这些所谓的学术“著作”,永远只有那么几本,只有作者本人才有,只有在评审现场和科研成果登记时可以看到,之后,就完成使命,永远消失了。


事件处理结果
经郑州大学调查,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贾士秋在申报教授职称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精神和学校有关规定,郑州大学经研究,决定免去贾士秋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职务,解除教授聘任。

郑州大学新闻发言人说,郑州大学将以此为警示,进一步规范师生学术行为,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弘扬优良学风,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

贾士秋-相关评论
学术造假中国现在的学术界到底是怎么了?2009年5月份刚出了个“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6月份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志伟就被举报其博士学位论文抄袭,而现在又有一个铁证如山的学术造假事件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学术造假真是一个接一个层出不穷,令人们的眼睛和心灵应接不暇。

这些被查处的人要么是硕士、博士等学生精英,要不是院长、教授等教师精英,这些所谓“精英”们一定知道做学问要坚守学术品格和良知,一定也不会承认学术道德没有了。因此这种状况下就不是学术道德丧失了,而是学术道德变形了,变成了人们不认识也不能接受的状态。

在传统知识分子那里,一种从未断绝的传统学术道德精神赋予了学者们对学问的渴求和铮铮傲骨,人们常说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脊梁,那么这根脊梁就必须坚硬和扎实。当我们的教授们如今开始忘记学者本应该坚持的学术道德,把学术道德变得浅薄、浮躁、扭曲,不停在 “跑场子”、“升位子”、“赚票子”间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的社会脊梁就可能染上“骨质疏松”的疾病,变得弯曲而脆弱。

2009年6月29日,有人在网上发表博文称,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贾士秋在2006年正教授职称评定中所提交的学术著作有造假嫌疑,并指出其高级职称评审申报表中有诸多疑点。此博文一出立即引起广 泛关注。郑州大学对此事高度关注,迅速成立了调查组展开调查。
博文的作者介绍,无意中看到一份2006年的郑州大学教授职称评审申报表,“在这个高级职称评审表里”发现了许多“雷人”的信息。 其次,表格中的“任职以来发表出版的代表性著作”一栏中,填表人所填写的是“《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丛书》”,下面包括3本书,其中“《新闻发言人制度导论》”后注明的是“独著”(华夏出版社出版)。
博文作者声称,曾致电华夏出版社总编室查询,一位接电话的女士在该社数据库中搜索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导论》这本书,明确地答复,数据库中肯定没有这本书。
后意外发现,与博客文章中被指“无中生有”的专著《新闻发言人制度导论》,还有另外一人声称也是该书的作者,作者名叫孙聚成。孙聚成说,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求学时,贾士秋还是自己的师妹,彼此很熟悉。至于为什么该书会成为别人申报表中的学术专著,而且是独著,“那我就不太清楚了”。 博文还提示,申报人的其他学术成果也存在问题。
如论文《试论“宽带”对传播的影响》,该论文的作者却是“付玉辉”,资料显示,作者2003年投稿时,身份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此外,申报表中的《主持人心中当有法》一文涉嫌一稿多投,评审表中的刊物出处为1996年10月的《新闻战线》 ,而与这篇论文几乎完全雷同的论文在1996年9月的《声屏世界》上也发表了。
博文作者还写道,有知情人认为,现在有的大学老师,到了该评职称的时候,苦于没有著作,就找印刷厂,出高价印刷自己胡编乱造的“书”,这些书的印刷质量和正规出版物一样,有书号,有出版社,反正只要是正规书有的,它都有。只是,这个书号往往是自己编造的,出版社一定是正规的。反正职称评审时,只要给出两三本样书就可以了,那些评审委员也不去查这些书的真假。这样,教授的职称就可以到手了。而这些所谓的学术“著作”,永远只有那么几本,只有作者本人才有,只有在评审现场和科研成果登记时可以看到,之后,就完成使命,永远消失了。 经郑州大学调查,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贾士秋在申报教授职称过程中,提供虚假材料,属于学术不端行为。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精神和学校有关规定,郑州大学经研究,决定免去贾士秋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职务,解除教授聘任。
郑州大学新闻发言人说,郑州大学将以此为警示,进一步规范师生学术行为,进一步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弘扬优良学风,营造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



李白的诗(二十首以上)
答:众星罗秋□。 【上日下文】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其二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金魄遂沦没。□□入紫微。 【虫带】【虫东】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萧萧长...

“女伤春,士悲秋”的含义是什么?
答:生理角度:女为阴也,春夏之季阳生阳发,为阴之女面对万物萌发,女人伤春是阴阳调理,于是男人也在古人口中书中留下一句“男子悲秋”的话柄。情感角度:女子见春天到来,又一年过去,自己青春随着时间流逝;男子看秋天已至...

仿照春写一篇秋天的作文
答:秋姑娘来到农田里,玉米可高兴了,它特意换了一件金色的新衣,咧开嘴笑了,露出满口金黄的牙齿;西红柿为了让自己更漂亮,便把口红涂在了脸上;土豆的兴奋也许太高了,把它那绿色的嘴巴笑破了,露出了黄色的舌头。秋天来到...

关于秋士的诗句
答:秋鬓含霜白,衰颜倚酒红。——尹式《别宋常侍》 千里江山昨梦非,转眼秋光如许。——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秋夜访秋士,先闻水上音。——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刘禹锡...

描写秋天的文章有哪些?
答: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底。 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

什么是秋士之悲
答:出处---(淮南子/缪称训》)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 意思就是说春天的时候,女孩子往往会看到落花而感到红颜易老,时光飞逝;秋天的时候,男孩子会觉得繁华落尽,满目萧瑟,有些英雄末路的伤感。

郁达夫《故都的秋》的全文
答: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己的深情;秋之于人,何尝有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之分呢?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

秋士的意思
答:秋士的意思:迟暮不遇之士。出处:《淮南子·缪称训》:“春女思,秋士悲,而知物化矣。”清车以遵《蟋蟀》诗:“那能惊懒妇,秋士但增悲。”郑泽《<嘤求草>题词》:“秋士每多悲,憭栗动哀响。”网络解释:...

描写秋天景色的作文
答: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南国之秋,...

描写景色的古诗有哪些?
答: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