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和书 的区别是什么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0
参考文献与教材有什么区别

主要区别是,性质不同、用途不同、分类不同,具体如下:
一、性质不同
1、参考文献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 7714-2015《信息与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2、教材
教材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不同于一般的书籍,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


二、用途不同
1、参考文献
撰写论文或著作引用部分。
2、教材
教学用的资料。
三、分类不同
1、参考文献
专著、期刊、论文等。
2、教材
文字教材、音像教材等。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参考文献、百度百科-教材

它们都是记录和传播知识的载体,书籍内容详尽,杂志和报刊涉及面广、更新快。

文献和书的区别

图书和报刊文献检索既有共通之处,又有所区别。了解掌握图书与报刊文献检索各自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文献检索的速度和质量,促进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本文从检索工具、检索途径、检索方法、检索动机和检索手段等方面对书刊文献检索加以比较分析。
文献检索是文献开发的手段、文献利用的前奏,文献检索的最终目的是文献开发利用。图书检索和报刊检索有许多共通之处,但由于图书和报刊在内容概括性、新颖性和文献组织管理、开发利用等方面存在差异,因而在检索工具、检索途径、检索目的和检索手段等方面也有所区别。下面就此加以浅析。
一、从检索工具看
检索工具是用于报道、存储和查找文献线索的工具和设备的总称。图书和报刊检索主要都依赖各类目录、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献。目录索引既有卡片式、书本式,也有机读型的,文摘目前以书本式居多。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数据库的发展,机读型文摘将逐渐增多,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但从实际利用的检索工具看,图书检索以利用所在馆馆藏目录最为普遍,这是因为图书大都以整件出版物作为一个著录单元,除人物、地名及事件、事物方面的少量索引外,一般很少对图书中的各个知识单元加以标引,所以图书索引、文摘很少,同时,利用现有馆藏目录有较高的可获取率。而报刊检索除利用馆藏目录外,更重要的是利用书本式论文索引、文摘,这是由于期刊文献内容具有分散性,读者往往需要通过篇名才能判断哪些文献是自己所需要的。同时,众多的书本式论文索引、题名录及文摘又为这种检索提供了方便条件。
二、从检索途径看
检索途径是进行文献检索的思路和入口。字顺途径和内容途径是最常用的检索途径,此外还有时序途径、地序途径和引文途径等。字顺途径包括题名途径、责任者途径和号码途径等;内容途径主要是分类途径和主题途径。
图书和报刊文献都经常由题名、责任者、分类、主题和关键词等入口检索,但由于两者信息组合方式不同,即图书往往是由系统论述某一专题的各知识单元有机组成(论文集和工具书例外),而报刊综合性强,学科内容交叉甚至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东西南北》和《世界博览》等。专业报刊虽然主要围绕某一学科研究,但相当一部分文章只是和该专业相关,甚至基本无关。“布拉德福文献离散定律”的引文研究已经证实期刊文献内容的分散性。因此,图书的题名检索途径是书名途径,而报刊的题名途径除报刊名途径外,还有篇名途径,且后者更为重要、实用。至于责任者途径,图书文献一般是整本书的编著者,即作为图书责任者标目的责任者。而报刊文献检索一般由报刊中某一文章的著者入口检索,不考虑由报刊编辑这个途径来检索。从分类途径看,由于报刊内容偏向综合性,因而报刊分类比图书分类粗,较易检索。既使是报刊论文索引,分类也不如图书分类细。如《报刊论文索引》和《社会科学文献题录》等。
三、从检索方法看
检索方法即检索文献的方法,根据检索途径,通常可分为:利用检索工具的常用法(也叫工具法)、利用原始文献所附参考资料追踪查找的追溯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综合法,此外可直接查找核心期刊目录或阅读报刊提要,也称直查法。常用法又可分为从课题研究的起始年代由远及近的顺查法,从新到旧的逆查法和由学科发展的高峰时期重点检索的抽查法。
要系统检索某一方面文献,无论检索对象是书或刊,都离不开常用法。但由于图书往往就某一专题分章节详述,累积性、系统性强,而报刊虽然论题分散、知识较为零碎,但突出反映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由于两者的信息新颖度不同,因此,当读者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出发,利用检索工具查找时,往往用顺查法按时间顺序先后来查找文献,或用分段法先利用检索工具顺查文献,再由追溯法扩充文献线索。而检索报刊文献都要求文献新,因此往往用逆查法反时间顺序查找,或用综合法查找。
四、从检索动机看
文献检索是文献利用的前期工作,其最终目的是文献利用,但文献利用的动机各不相同,检索图书资料的动机侧重于了解知识(如查某一学派人物、历史事件的资料)、工作生活释疑(如检索《外贸工作手册》解决工作疑难;利用《二十史朔闰表》进行时间换算)或对某学科专题的寻根探源,系统掌握其资料。而检索报刊资料的动机主要是掌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如查阅《植物学报》),浏览新产品、新技术(如翻阅《新产品世界》)、或是了解近期发生的国内外大事(如阅读《人民日报》)。总之,查找图书资料可据以探究学术源流,了解已成定论或较为成熟的观点、知识,而检索报刊资料的动机多为了解新观点、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或新人新事,即突出“新”字。
五、从检索手段看
无论是图书检索或报刊检索,都逐步向计算机检索方向发展。检索内容除提供书目索引等文献线索和事实、数据信息外,也出现了许多全文数据库和集图文视听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数据库,检索速度和质量逐步提高,操作趋于简便。检索标目(入口)灵活多样,如控制号、出版项等,远非手工检索可比。
图书和报刊机检都有各自独特的检索入口,如图书的ISSN号和报告号等,报刊的CN号、ISSN号和邮发号等。从目前看,现有数据库以报刊文献数据库居多,特别是全文数据库(如《人民日报全文数据库》等),说明报刊文献较广泛地运用计算机检索。同时,由电脑也可检索到许多零星的、即时编辑的信息。
此外,文献实际获取率与文献检索密切相关。由于图书与报刊在出版形式和采购方式上有所差异,因而文献获取方式也不同。图书大多是单独成册出版,一本书即系统论述某一方面知识,而报刊是连续出版,集合一定量后装订合订本,因而新到报刊只能分期、逐日获得,要过一定时间才能索取合订本。

了解掌握图书与报刊文献检索各自的特点,有助于提高文献检索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文献资源的开发利用。笔者浅析仅及皮毛,但愿抛砖引玉,以见鞭辟入里之作。

文献-
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

区分文献类型或形式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文献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1)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2)是在空间、时间上传播情报的最佳手段;(3)是确认研究人员对某一发现或发明的优先权的基本手段;(4)是衡量研究人员创造性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5)是研究人员自我表现和确认自己在科学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进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活动的重要激励因素;(6)是人类知识宝库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与此类似,也有把情报区分成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报的。
文献也可以做为人名/存在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

区分文献类型或形式有多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是根据载体把其分为印刷型、缩微型、机读型和声像型。(1)印刷型:是文献的最基本方式,包括铅印、油印、胶印、石印等各种资料。优点查可直接、方便地阅读。(2)缩微型:是以感光材料为载体的文献,又可分为缩微胶卷和缩微平片,优点是体积小、便于保存、转移和传递。但阅读时须用阅读器。(3)计算机阅读型:是一种最新形式的载体。它主要通过编码和程序设计,把文献变成符号和机器语言,输入计算机,存储在磁带或磁盘上,阅读时,再由计算机输出,它能存储大量情报,可按任何形式组织这些情报,并能以极快的速度从中取出所需的情报。近年来出现的电子图书即属于这种类型。(4)声像型:又称直感型或视听型,是以声音和图像形式记录在载体上的文献,如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科技电影、幻灯片等。

文献在科学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表现在:(1)是科学研究和技术研究结果的最终表现形式;(2)是在空间、时间上传播情报的最佳手段;(3)是确认研究人员对某一发现或发明的优先权的基本手段;(4)是衡量研究人员创造性劳动效率的重要指标;(5)是研究人员自我表现和确认自己在科学中的地位的手段,因而是促进研究人员进行研究活动的重要激励因素;(6)是人类知识宝库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

根据文献内容、性质和加工情况可将文献区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指以作者本人的研究成果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如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专利说明书、会议论文等。二次文献是对一次文献进行加工整理后产生的一类方面,如书目、题录、简介、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是在一、二次文献的基础上,经过综合分析而编写出来的文献,人们常把这类文献称为“情报研究”的成果,如综述、专题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展报告、数据手册等。与此类似,也有把情报区分成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报的。

而你所说的书是指书籍,即装订成册的著作
例:书,凡载籍谓之书。——《正字通》
例:申子、韩子皆著书。——《史记·韩非列传》
例:何必读书,然后为学?——《论语·先进》
例: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史记·礼书》索隐
例: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之书而告之曰。——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例: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又如:史书(历史书);图书(图和书。泛指书籍);书客(卖书籍、文具的商贩);书香之族(世代读书的家庭);书香一脉(知书达理的家风);书包翻身(指穷读书人发迹);书谜儿(将书中的话作成的谜语);书帕(礼金。明代官场习惯用书籍、手帕作礼物,称书帕);书剑(书和剑。古代文人随身携带之物。后亦指文人生涯);书笈(小书箱);书仪(托名买书而馈赠的礼金);书腐(蛀书虫。喻指迂腐的文人);书心儿(一部书中最精彩的章节);书劫(书籍的劫难);书会(宋元时戏曲作者、说话人共同组织的社团);书呆(只知啃书本的人);书城(书籍环列如城,言其多);书脑(书籍装订时打眼穿线的部分);书阁(收藏书籍的地方);书录(图书目录);书囊(盛书籍的袋子)

文献:
原义指同历史、文化有关的典籍和人物。今指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

基本解释:
--------------------------------------------------------------------------------

(书)
shū
成本的著作: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信:书信。书札。书简。书函。
文件:证书。说明书。
写字或写的字: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
写文章:大书特书。罄竹难书。
字体:草书。隶书。楷书。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书。听书。

什么是文献

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图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开展,贡献至钜。

不难看出文献包括了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