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鱼雁传书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8
鱼雁传书是什么意思

鱼雁传书是书信的代称。这是古人美好而从未实现过的理想,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达极不便利,人们渴望亲人的消息,因此书信便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还是真诚情感的传达,加之古代交通不便,书信往来极为困难,若有战乱阻隔,更是“家书抵万金”。于是,人们就想象出各种超出人类能力的信使,一种就是可以在水中畅游的鲤鱼,一种就是在天空翱翔的鸿雁。


古人常常把书信称为“鱼雁”。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包含了两个典故:
其一,相传三国吴人葛玄与河伯(水神)有书信往还,令鲤鱼作信使,因此有了鲤鱼传书的典故,鲤鱼也就成了书信的代名词。其实,鲤鱼传书的故事的源流还更久远。相传早在商朝末年,当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的时候,他就曾捕获一条鲤鱼,鱼肚里有一封信,预告他以后被封在某地。后来他辅助周武王打天下成功,果真被封在那里。


其二,不仅鲤鱼可以传达消息,古人还有鸿雁传书的典故,《史记·苏武传》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事情的真相,并给出主意让他对匈奴单于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单于再也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他放回汉朝。从此,"鸿雁传书"的故事便流传成为千古佳话。而鸿雁,也就成了信差的美称。
这两个故事都是说的传书带信的事,所以后人又把“鱼”、“雁”合起来代称书信。
下面我分享一些关于鱼雁传书的相关诗词:
鱼雁传书的故事不仅出现在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当中,更成为文人墨客在诗词中常用的典故。关于鲤鱼传书,唐代诗人七绝圣手王昌龄有诗曰:“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唐代孟浩然也有佳句:“尺书如不吝,还望鲤鱼传。”
而关于鸿雁传书,诗人在诗句中有更多的佳句。大多表现了对家信的盼望和思归的乡情。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中有“雁南归征兮欲寄边声”和“雁北归兮归得汉音”,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有“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这里的“望飞鸿”就是盼望书信的意思。

书是书信,信件的意思
书信,常常赋予生活以美的情趣。其名称也在文人墨客的笔下丰富多彩。
在纸还没有发明前,古人的书信常用白绢来写,长约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所以书信又称“尺素书”。家书又称为尺牍、尺素、书札、书牍、简札等,古人除了用绢、布写信外,还把信写在竹、木片上。因为竹片称为“简”,木片称为“札”或“牍”,所以书信又称“书简”、“书札”、“书牍”、“简札”、“简牍”。“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因而书信亦称:“尺牍”、“尺牒”、“尺书”。例如,白居易:“白日里胥方到门,手持尺牒榜乡村。”岑参诗:“相思难见面,时展尺书看。”
唐代诗人王昌龄有诗曰: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这里说的“双鲤鱼”,并非真是两条鲤鱼,而是形若鲤鱼的信函,在此用以代称书信。
李商隐有诗曰: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这里的“双鲤”,也是指的书函。唐代,自贞观(627--649)年间始,就用厚茧纸制信函,形若鲤鱼,两面俱画鳞甲,腹中可以藏书,名曰“鲤鱼函”。
  信函制成鲤鱼之形典出汉代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辞曰: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因这首烹鱼得书的民歌,铺衍出了鲤鱼传书的故事。相传,三国吴人葛玄与河伯书信往还,就令鲤鱼充信使。唐诗人孟浩然的诗中也说得很明白:“尺书如不吝,还望鲤鱼传。”上述《琅琊记》中的痴情女子,不也是手持制成叶形花笺,去到江边,寻鱼为之传书吗?因之,信函在诗文中往往被雅称之“鱼函”、“鲤封”。书信也叫“鱼书”,信使也被称之为“鱼雁”。
相传,不但鲤鱼传书,大雁也传书。故信使又被雅称为“鱼雁”、“鸿鳞”。
  鸿雁传书的故事,典出汉书《苏武传》。据载,苏武出使匈奴,19年不得归。后汉匈通好,而匈奴却诡称苏武已死。汉使至匈奴,探得苏武确息,往见单于,称天子射猎长安上林苑,得一雁,足系帛书,言武在某一泽中。单于闻言,惊视左右,只好向汉使谢罪。
  鸿雁传书的出典,原系虚拟之辞。但是,后世越传越真切了。唐人权德舆有诗曰:
    “主人千骑东方远,
     唯望衡阳雁足书”。
  相传,衡阳有回雁峰,雁至则返。因而古语以“衡阳雁断”,比喻音信阻隔。又以“雁足书至”,代指音信相通。其实,汉、唐时代,大概鸿雁一次书信也不曾传递过。然而,人们还是称其为“雁使”,称信使为“雁足”。

?鱼雁传书是古代形容书信的说法。

大雁可以传递书信的说法是来自苏武,《汉书》里记载:“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苏武被派去出使匈奴的时候,被单于扣押。十年之后汉朝与匈奴和亲,常惠设计让汉使对单于说汉朝皇帝打猎时打到一只大雁,雁足上绑着一封书信,说苏武在匈奴这里牧羊。这才让单于不得不放了苏武回去。

鱼可以传书的说法起源于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这是说在剖鱼的时候,看到鱼肚子里有信,所以书信也有“鱼书”的说法。之后这个典故也被大家广泛使用,比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

鱼雁传书是书信的代称,因为这个历史的传承,人们会将鱼和雁的形状印在邮票上。

鱼雁传书是什么意思
答: 我来答 首页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帮帮团 认证团队 合伙人 企业 媒体 政府 其他组织 商城 法律 手机答题 我的 鱼雁传书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普通人应该怎么科学应对『甲流』?热...

古代书信传递的典故
答:鱼雁传书 在我国古代,鱼雁和书信有着密切的渊源,古诗文中留有许多记载,如“关山梦魂长,鱼雁音尘少”、“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等。因为传说古代剖鲤鱼时,看见鱼肚里有书信,“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雁足传书鱼传尺素的典故
答:1、雁足传书:苏武被困匈奴多年,单于诡称苏武已死。后来汉使探知实情,声言汉天子在上林苑射得大雁,雁足系有苏武所写帛书,云在某泽中。单于不得已,交还武等九人。后遂以“雁足传书”指大雁能传递书信。2、鱼传尺素...

鱼雁传情中的鱼雁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书信。鱼雁传情中的“鱼雁”出自《汉书苏武传》,在中国古代,由于交通不便和通讯手段的限制,人们无法见面交流,于是便通过书信往来传递信息,书信被装在信封里,信封上注明收信人和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有时还会附带...

古人为什么用"鲤鱼"指代书信
答:鱼雁传书,其中的鱼是指信封袋,因为在古代装信的容器是用木头刻成,而雁是指送信的动物邮差,因为每年冬天雁子会往南飞,所以古代人会利 用它来送信,只是後来因为准确度不好,所以後来改用飞鸽传书。在汉代昭明文选里...

有谁知道"鱼雁传书”这一典故吗?
答:古时写信用绢帛,把信折叠成鲤鱼形。唐朝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有“客从远方来,遣我双鲤鱼”之语。汉代时苏武出使...

请教意思: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宋)晏几道《蝶恋花...
答:古有鱼雁传书的说法,意思是通过鱼或者大雁来传递书信。这句话的意思是:想把自己的感情写在尺素上传给心爱的人,可是大雁飞在上空,而鱼沉在水底,最终都是不了了之罢了。

鱼雁传书在古诗文中常用鱼和燕来比喻
答:鱼雁传书,顾名思义,鱼和雁一个在水中游弋,一个在天空翱翔,代表着人类所不能实现的沟通交流的方式,用来表示人的思念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希望能借助鱼和雁来捎去信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成语。求采纳。

古人为什么把书信称为鱼雁?
答:《朝野佥载》记载过唐太宗养白鹘,常令飞往洛阳魏王处传书送信的事。更为多得多也更为确切的记载,当然是说家鸽送信的事了。然而,古人却常常把书信称为“鱼雁”。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包含了两个典故:其一,汉乐府《...

在古文中“鱼燕”用来代表什么?
答:、“雁足”等代指书信、单讯。3、古时有将信件放在鱼形盒子里的做法,因鱼有游走快速的特性,借此以表“游鱼传书”之意。后来就以“鱼雁”连用作为书信的代称。鱼雁往来,指书信往来;“鱼雁传书”也作为成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