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大臣中,哪些级别的大臣才能上朝?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4
高中历史如何理解?这位母亲的做法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中会看到这样一个场面,皇帝坐在龙椅上,一群大臣站在殿上,高呼“吾皇万岁万万岁”,这就是古代的列班上朝,是皇帝可以与大臣商议国事的一种大型会议。

不过对于上朝这件事情,有的皇帝有时候也不会天天去上朝,既然连皇帝都嫌上朝麻烦,那么那些每天要起那么早去上朝的大臣呢?说到这个那你可真是想多了,在古代的大臣中可以分为地方官和京官,京官虽然可以留在京中任职,但是也不一定能有机会体验早起上朝的痛苦。

那么留守在京城任职的京官都有机会去列班上朝吗?上朝的官员都有什么标准呢?

上朝又称朝会、会朝,算是国家中最高的议事会议,因为几乎全程都会有皇帝参加主持并裁决意见。不过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皇朝律法,对于上朝的日期与时间,以及上朝官员的标准都有不同的规定与限制。


在唐朝时,皇权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发展,三省六部制也得到进一步完善,官员的数量大规模增加。在当时的律法中规定,所有的在京中任职的官员都要上朝,只是品级不同的官员有不同的上朝日期。

唐代的早朝主要分为大朝会、常朝和五月朔朝会,五月朔朝会的时间较短,在《董公行状》中有记载:“初,公为宰相时,五月朔会朝,天子在位,公卿百执事在廷。”遇到五月朔会朝,天子和百官共同处理政务,而作为宰相的董公自然是要去的。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上朝是一种君臣协商性的活动。

在《唐六典》中记载“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已上,每朔、望朝参;五品已上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每日朝参”。而唐代官员可以入朝参与朝会的品级都要在六级以上,“朔”是农历每月初一,而“望”是农历每月十五,也就是说品级在九品以上五品以下的官员,每个月只有初一和十五去上朝就可以了,而五品以上的所谓的“大官”以及供奉官、员外郎、监察御史、太常博士,则需要每天去处理朝政。


等到了宋朝,文官数量也大大增多,可以去参与朝会的官员的数量也不少。后来经过宋神宗的元丰改制后,不仅恢复了唐初的三省制,明确规定了一些人作为朝官参与朝会。如果说宋初还具有一些皇权的专职独裁性,仅让一些在京无所事事的京官每日上朝,那么在元丰改制之后,则具有进步性,规定了上朝官员的品级,根据三省制的恢复,门下省以起居郎为底线,中书省官员的品级要在起居舍人以上,而尚书省和御史台要在侍郎以上和御史台中丞以上,那些每天都要参见皇帝的官员称为为“常参官”,也就是“朝官”。

而至于元朝的官员上朝,由于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除了朝官要上朝以外,还不能缺少一位重要的人物,这个重要的人物就是通事官,相当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翻译这一职业,通事官需要将汉族官员的话翻译成蒙古语,所以每天的朝政都要在场,来减少君臣交流的障碍。


到了明朝,明朝的朝会分为侯朝阶段,入朝阶段和早朝阶段,朝会的种类则分为大朝、朔望朝和常朝三种。

人数因不再受品级的限制而庞大,连地方官四品以上都可以列班上朝,但级别越高位置可以越往殿里,级别低的一般在外面或者旁边,后来由于上朝秩序的混乱。

在洪武二十四年,于是规定了“将军先入,次近侍官员,次公侯驸马伯,次五府六部,又次应天府及在京杂职官员”的入朝顺序,但也看得出,“将军先入”是对武官的一种看重,相比于宋代的重文抑武,是统治者思想的一种反思与变化。

而像明代的大学士和六部的尚书和侍郎以外,三品以上的官员也没有多少了,因此按照朝会时的位置,也几乎是这几位大员与皇帝共讨政务罢了。


等到了清朝,由于清朝官员品级众多,共有九品十八级,所以清朝官员数量庞大,而能够参与朝会的京官只限制在了三品及以上的官员中,并且受明朝按照官员品级安排位置的影响,一品官可以在太和殿内朝见君主,二品官员可以在门外,三品官员则要在更外面。

据记载,一品的官员有太师、太傅、太保、总督、驻藏大臣、三殿三阁和太子太保、少师等,二品则包括总督 、山东巡抚、巡抚和漕运总督等,三品有大理寺卿、太常寺卿和按察使等。也就是说除了上面的官员和一些三品及以上官员以外,其他的官员则连朝会面见皇帝的资格都没有。

除了官员以外,一些享有爵位但没有品级的皇亲国戚也可以在殿内参与朝会,这主要可能是受清朝早期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影响,不过在前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皇权,但是后来可以参加朝会的一些皇族大都成了皇帝的同盟军了。


所以说在真正的古代历史中,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有机会上朝,甚至有些人做了一辈子官连皇帝的长相样子都不清楚,但这样的官员大多都是没有得到晋升没法提高自身品级的,换言之就是没有好好提高政绩好好做官。

不过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不同的标准,对于不同朝代的朝会,时间不同,人员不同,秩序位次不同,程序也会不同,唯一不会不同的恐怕就是坐在龙椅上的都是皇帝了吧。



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凡京城在职官员都可上朝
清朝四品以上京城官员都必须上早朝,四品以下以及地方官必须得到皇帝的传召才能上朝.基本上六部尚书,侍郎,内阁大学士,大理寺卿,督察院左右都经常上朝

明朝为例,一般上朝的话,三大学士和六部尚书都是一品和二品大官,六部侍郎是三品,但六部给事中只是七品。都察院的御史也能上朝,都察院的御史一般也只是六七品而已。

内阁成员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尚书、侍郎及都察院御史参加,他们的官职都是正四品以上。
在京的亲王、郡王、贝子贝勒都可参加,但不做硬行规定。

清朝什么级别的朝中官员,才有单独向皇上奏事的权利?
答:清朝时期的官制,分的十分清晰,有九品十八级。那么,什么级别的官员,才算朝中大臣呢?从晚清名臣曾国藩的升迁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只有三品及三品以上的官员,才真正算朝中大臣。他们的待遇,高到自己都不好意思。除了工资待遇,以及朝服、顶戴、朝靴、所乘坐的轿子有了特殊的规定外,其他待遇也是非常高...

西汉的大臣等级(刘恒那个时代的),顺便告诉我太子嫔妃等级
答:汉武帝改革中枢,设立中朝(也叫内朝),由尚书、侍中、给侍中、常侍等皇帝身边地位较低的官员组成,所有奏章都先交到尚书台,然后转给皇帝,如此就削弱了三公九卿这些外朝官员的权力,加强了皇权专制,以后凡是大臣要参预中枢决策,都要加“领尚书事”、“平尚书事”等头衔。 ---符节:主符节印玺 ---太医:主医药 ---...

古代上朝的大臣都是什么级别的?为什么有的朝代还有左右丞相?文官和武 ...
答:太仆寺卿--交通部部长(管马的)鸿胪寺卿--外交礼仪尚宝司卿--盖章的,保管御玺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

并不是所有的大臣都能上朝进谏,哪些官员才有资格上朝呢?
答:哪些大臣才有资格上朝,这在每个朝代是不一样的。在唐朝的时候,九品到五品之间的官员,每个月只需要上朝2次,分别是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其他的时间就不必来参加了。五品以上的官员,每次的朝会都必须要按时参加。如果没有来参加朝会,那必须要提前请假。如果没有请假人又没有来,那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

古代武官官职,按级别排列,也就是说从一品一直排到九品
答: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品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1、正一品: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2、从一品:武职京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外官:将军、都统、提督 3、正二品:武职京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

古代众臣级别有没有有?
答:清代的大学士是内阁的主官,官阶为正一品,一般称为“中堂”。【工部尚书】掌管全国水土工程的大臣,明代正二品,清代从一品。【工部侍部】工部副长官,明代从二品,清代正二品。【广威将军】元、明两代正四品武官。四画 【中奉大夫】宋代正四品文官,元、明两代为从二品。【中散大夫】元、明两...

清朝官职的级别有几个档次?
答:清朝的官职分为多个不同的级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档次:文官官职:一品大臣: 包括内阁首辅、六部尚书等高级文官。二品大臣: 包括各部侍郎、大学士等次要文官。三品大臣: 包括各部郎中、总督、巡抚等地方文官。四品大臣: 包括府、州、县的官员,以及一些特殊职务的官员。五品大臣: 低级地方官员、各类...

明朝一品到九品分别有哪些官职
答:1、正一品: 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将军、都统、提督 2、正二品: 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

古代正一品和从一品是什么区别?
答:在魏晋时候,曹丕实施了九品中正制,也就是根据士人的才能和家世进行品级评定,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这样的九品。在九品官员品级中,一品最大,九品是最低一级,每一品又分正和副两级,这样九品就演化出十八个级别,这就是九品十八级的来历。在后来朝代中逐渐...

清朝官员共分几品?分别是树什么职位?
答:大清朝官员等级分“九品十八级”,每等有正从之别,不在十八级以内的叫做未入流,在级别上附于从九品。 正一品: 文职京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文职外官:无 武职京官: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 武职外官:无 从一品: 文职京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协办大学士、各部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