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是如何发展起来处于主导地位的?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毛泽东结合抗日战争的特点,首次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他在《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等文中全面阐述了游击战的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及发展趋势等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游击战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对于统一和提高我党我军对游击战争的认识,促进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发挥了重要作用。60多年前,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强调了游击战对于中国命运的战略作用,毛泽东指出:“忽视游击战争,忽视游击队和游击军的建设,忽视游击战的研究和指导,也将不能战胜日本。”在作战形式上,重视游击战的战略地位,实行以游击战为主的作战方针。争取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要靠正规战,由于敌强我弱,以及由此产生的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也由于中国有地广人多的优势,而游击战争是弥补武器装备劣势的最有利的形式,便于发挥反侵略战争的正义性,最大限度地组织群众参战,起到避敌之长、击敌之短的效果,因而抗日游击战争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在战略防御阶段,游击战争担负着开辟敌后战场、创建根据地、牵制与打击敌人、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的战略任务。在战略相持阶段,游击战争担负着坚持敌后抗战,发展与巩固根据地,消耗与削弱敌人,支援正面战场作战,并积蓄力量,逐步由游击战向正规战转变和准备反攻的战略任务。在战略反攻阶段,游击战争则转变为正规战,展开大规模反攻,恢复失地。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与正面战场的正规战在战略上对敌人构成夹击态势,陷敌于两面作战的不利地位。美国军事评论家威尔纳在《日本大陆战略的危机》一文中赞扬:“在第二次大战中,没有一个地方的游击战能够担当游击战在中国将要而且能够担负的战略任务。”

1943年至1945年8月,是敌后抗战恢复,再发展和反攻阶段.1943年
华北,华中敌后的反"蚕食",反"清乡"斗争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制止了
敌人向根据地的推进,出现了敌退我进,或敌不退我亦进的形势,敌人基本
上被"挤"到点,线上去了,根据地得到了恢复和进一步发展.1944年初在
一部分地区对敌人开始了局部反攻,恢复和扩大了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
的力量得到了很大发展,主力部队己发展到120余万人,民兵发展到268万
人,解放区人口发展到1.3亿余人.从而为实现由游击战向正规战转变,夺
取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随着抗日战争战略反攻阶段的到来,八路军,新四
军又实现了由游击战到正规战的战略转变.
整个抗日战争的实践说明,敌后战场的游击战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
作用.

太原失守后,华北战局发生了一个根本性的变化: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游击战争开始处于主导地位。

毛泽东敏锐地看清战局的这种变化,立刻对八路军下一步战略行动相应地作出新的部署。

在南方,日军占领北平、天津后,又集中兵力约28万人,实行陆海空三军联合作战,加紧对上海、南京地区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国民党当局在这个地区,指挥军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敌军的猛烈炮火下作出了巨大牺牲。日军原以为这次战役很快就可结束,梦想在3个月内灭亡中国,没有料到在上海地区战争就持续了3个月。但是,以这种硬打硬拼式的单纯防御,来对付优势装备的日本强盗,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1937年11月12日,日军攻陷上海。一个月后,12月13日,又占领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这使整个中国战场上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接着,日军把作战中心北移到津浦铁路一线,企图攻下徐州,打通南北交通线,同华北方面南下的日军会合。

3月23日,中共中央召开常委会,再次研究八路军在华北的工作。毛泽东在会上根据坚持长期作战的要求,又提出在各区域建立新的游击兵团的主张。24日,毛泽东和刘少奇致电八路军各部,提出组织游击兵团的具体任务。电报指出:为了在八路军主力转移至其他地区后,我党仍能在统一战线中有力的坚持与领导华北抗战,必须立即组织以八路军名义出现的游击兵团。这种以八路军主力连队为骨干、吸收大批新战士以组成若干新支队的做法,是适应全民族抗日战争实际情况的新主张。它使八路军的队伍能迅速壮大,而又能保持相当的战斗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938年春,日军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夹击徐州,尽力打通津浦铁路。为了执行这一计划,华北日军主力被抽调南下,造成河北、出东等平原地区兵力空虚,为已经在山区站稳了脚跟的八路军向华北敌后更广阔的地域发展带来了机会。徐州地区正面战场在李宗仁指挥下进行的英勇抗击,对华北敌后战场的发展也起了重要的支持作用。

毛泽东立刻调整部署,作出从华北山地进入到平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的重大决策。

1938年4月21日,毛泽东同张闻天、刘少奇向八路军总部发出具有战略意义的指示:“党与八路军部队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应坚决采取尽量扩大发展游击战争的方针,尽量发动最广大的群众走上公开的武装抗日斗争。”

第二天,在山西前方的八路军总部根据这个指示精神,立刻电令第129师主力和第115师344旅一部迅速从太行山区向冀南、豫北平原及铁路沿线展开。不久,又令宋时轮、邓华两支队组成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进冀东、热南、察东北创造抗日根据地。这样,抗日游击战争在华北平原上逐步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