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歌曲《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是谁?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0
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

《松花江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张寒晖作于1936年。


其创作背景是在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大举进攻中国东三省,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驱赶“剿共”前线的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子,布满西安街头。他们被迫流亡关内,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却要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去卖命,从心头都郁结着悲苦怨愤,要倾吐,要爆发。正是在如此的背景下,张寒晖谱写了这首感人肺腑的独唱曲,以含着热泪的哭泣似的音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声音。他把自己的这首歌教给学生、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这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而风靡中华大地的抗战歌曲《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初由省立二中唱起,后流传东北军,并迅速唱遍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当时,这首歌曲并没有出版,而且谁也不知道作者是张寒晖,可是,那旋律中凝聚的血泪却强烈地感染着爱国的中华儿女们,人们争相传抄传唱,在祖国破碎山河的上空,到处飘荡着歌曲中的呼号。


1938年7月7日晚,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一直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就是这样代表着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

《松花江上》:唱尽东北血泪史

《松花江上》是抗战时期救亡歌曲中的经典之作,它如诉如泣、壮烈低回的情韵,激励着人们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占领了东北,一批批东北人背井离乡。西安街头有大批东北官兵和流亡者。1936年,在西安二中执教的地下党员张寒晖,耳闻目睹了流亡同胞的悲惨经历,激起创作歌曲的冲动。他将北方女性的哭声艺术化,谱成了《松花江上》的曲调。

这首爱国曲、思乡曲和抗日曲最早在陕西省立西安二中唱起,随后很快传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大刀进行曲》:最解恨的抗战歌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大刀进行曲》歌词中最后一个“杀!”字,充分表现了中国军民对日寇的刻骨的仇恨。

1933年,日军侵犯长城各口,宋远哲率领29军奋起抵抗。由于武器装备远远落后于日军,29军成立了“大刀队”。在与敌短兵作战中,“大刀队”重创日军,名声大振。

“七七”事变爆发,守卫卢沟桥的29军又以大刀显神威。在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麦新被“大刀队”所深深震撼,于是奋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完歌词,又谱了慷慨激昂的旋律,《大刀进行曲》由此诞生。

《义勇军进行曲》:歌声响彻共和国

田汉词,聂耳曲,创作于1935年4月,是故事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表现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前仆后继抗日的不屈精神。
田汉在被捕前,将歌词写在一张包香烟的锡纸上,后由夏衍交给聂耳,聂耳很快将歌曲谱完,以《义勇军进行曲》为歌名发表在《中华日报》上。随着《风云儿女》的上映,这首震撼人心的战歌迅速传唱全国。后来,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罗伯逊演唱并录制了唱片,更使这首战歌载誉全球。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将这首歌定为代国歌;1982年1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决议,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黄河大合唱》:民族精神的史诗

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著名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壶口东渡黄河,途中亲历了黄河的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目睹了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深沉的船夫号子。1939年春天回到延安后,他创作出长篇朗诵诗《黄河吟》。同在延安的音乐家冼星海听后触发了创作灵感,写就了这部千古绝响——《黄河大合唱》。

一批又一批抗日将士和爱国学生唱着“风在吼,马在叫”,走向了抗日战争的最前线。

《八路军进行曲》:军歌嘹亮六十载

1941年5月的延安,人们被旋律铿锵而优美的《八路军进行曲》所激动。

《八路军进行曲》由音乐家郑律成谱曲、公木作词。解放战争时期被更名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八一”建军节前夕,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八路军进行曲》以它气势雄伟豪迈,展现了人民军队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威武雄风。

《游击队之歌》:游击健儿逞英豪

1937年,贺绿汀随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剧北上做抗日宣传,年底到达山西临汾。就在老乡土炕上的油灯下,他写出了《游击队之歌》。这首歌在临汾刘庄八路军总部首演时,只有口哨充当伴奏,但仍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游击队之歌》是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旋律轻快,易于传唱。1938年,这首歌在山西洪洞县八路军高级将领会议上演唱,受到了朱德、刘伯承、贺龙、任弼时等的一致赞扬,从此在全国军民中得到广泛的流传。

《歌唱二小放牛郎》:一个动人的故事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这首旋律悠扬的叙事民歌,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1942年,年仅13岁的王二小在反“扫荡”中,故意把敌人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被敌人枪杀。当时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故事深深感动,根据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这首歌和少年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流传下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奋战的号角

《团结就是力量》流传到今天,已经60多年,现在不论在城市、农村,男女老少仍然喜欢唱它,成为久唱不衰的“流行曲”。

1943年夏天,在晋察冀边区工作的卢肃和牧虹,编写了一部反映减租减息斗争的小歌剧,《团结就是力量》是这个歌剧的幕终曲。

《团结就是力量》后来在北平、重庆等地的学生中流传开来。学生们在国统区游行示威时,他们就挽起臂膀,高唱这首歌,勇往直前。新中国成立后,这首歌一直是激励人们团结奋战的号角。

《延安颂》:延安精神的象征

《延安颂》在抗战时期曾经响彻延安,传遍各抗日根据地,并传到国统区和海外,一直传唱至今。

歌曲由郑律成作词,莫耶作曲。1938年,一个夏日的傍晚,鲁迅艺术学院的学生郑律成在延安城北门外的山坡上,眺望着英姿勃勃的抗大队伍,激发起创作灵感。他打算谱一首曲子,并鼓动文学系的莫耶写出了《歌颂延安》。后来这首歌被更名为《延安颂》,当时许多国统区的青年正是唱着这支歌,奔向延安,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延安颂》由此成为延安精神的象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出人民的心声

这首歌由曹火星作词并谱曲,创作于1943年9月。

1942年,蒋介石发表了《中国之命运》一书,狂言“没有国民党就没有中国”。延安的《解放日报》针锋相对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为题发表社论,予以驳斥,指出中国共产党才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在平西根据地创作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50年,毛主席建议在“中国”前加了一个“新”字,歌词“他坚持了抗战六年多”也改为“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

抗战歌曲《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是张寒晖。
作者信息
中文名:张寒晖
原 名:张兰璞,字含晖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族
出生地:河北省定州市西建阳村
出生日期:1902年5月5日
逝世日期:1946年3月11日
职 业:作曲家
毕业院校: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
主要成就:1934年组织抗日救国会
代表作品:《松花江上》《国民大生产》《去当兵》

歌曲信息
中文名称:松花江上
发行时间:1936年
填 词:张寒晖
谱 曲:张寒晖
音乐风格:抒情
歌词: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张寒晖(1902—1946年),曾用名张兰璞,张含辉,定州市西建阳村人。著名抗日歌曲《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人民艺术家。

张寒晖的父亲是清末具有革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因家庭贫困,寒晖小时体弱多病。1919年他进入保定高师附中读书。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下,他练习写了一些白话诗、剧。中学毕业,他考入北平私立电气工业学校。1922年又考入北平人民艺术剧院专科学校。张寒晖学习刻苦努力,成为学校的优等生。不久该校解散,张寒晖于1924年回家务农,后在乡村一所高小教书。1925年,北平国立艺专设置戏剧系,他报考后被录取。同年10月,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

张寒晖入党后,先是在艺专工人俱乐部工作,后又领导北平青年俱乐部,组织“五五学社”,并在社刊上发表剧作《他们的爱情》,还参加了“三一八”等多次示威游行,宣传革命主张,因而遭到反动派搜捕,不得已回乡躲避。1928年重回艺专,1929年毕业,因学业好,留戏剧系当助教,但不到一年,又被革职。张寒晖回乡后在本县帮助民教馆做了些搜集研究秧歌、民谣等工作。1930年再度回到北平,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1年春天,张寒晖应同学邀请,到西安民教馆工作。1933年,回乡进定县平民教会工作,他坚持传播马列主义,第二年又组织了家乡的农民运动,并组织农民创作、演出了不少小说和剧本,如《屠户》、《过渡》、《王半仙》、《血乞丐》、《月亮上升》、《我是一个人》等。1935年9月,张寒晖二次应邀去西安,到西安二中教书。此后近6年时间里,他先后在东北军政治部做游艺股长,并坚持了一年剧团工作,还在黎明补习学校、民兴中学、东北竞存中学教过书。1941年8月,张寒晖奉命奔赴延安到陕甘宁边区。历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他配合革命斗争,创作了许多曲子戏、秧歌舞,如《争取俘虏》、《从心里看人》、《太平车》等。他忘我地工作,积劳成疾,终因患肺气肿、心脏疲竭,于1946年3月11日在延安不幸逝世,年仅44岁。

1946年3月11日, 歌曲《松花江上》的作者张寒晖逝世。

张寒晖是河北定县人,北伐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36年,他在陕西西安第二中学教书时,东北三省早已被日本帝国主义霸占,成千上万的东北同胞流落他乡。张寒晖怀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对敌人的强烈仇恨,创作了《松花江上》。这首歌很快传遍了大江南南北,成为抗战初期最流行的革命歌曲之一。

张寒晖于1942年5月到延安, 曾任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秘书长、戏剧委员会委员等职。创作有秧歌剧、歌剧50多种,被陕甘宁边区人民称为“人民艺术家”。他的主要作品有话剧《黄绸衫》、秧歌剧《打开脑筋》、《争取俘虏》及歌曲《去当兵》、《游击乐》、《为什么要悲伤》、《军民大生产》等。

张寒晖(1902——1946)作曲家、戏剧家。原名张兰璞,河北保定人

《松花江上》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可以说,这首歌,对“西安事变”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1937年除夕,周恩来在《现阶段青年运动的性质与任务》一文中,也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人伤心断肠。”上个世纪60年代,周总理指示,将《松花江...

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出自歌曲
答:《松花江上》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的曲作者是谁
答:张寒晖的《松花江上》张寒晖(1902~1946),河北定县人(今河北省定州市)。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在北平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4年回老家组织抗日救国会,同时从事小说和戏剧创作,为...

《松花江上》是在什么时代背景下创作的?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群众演唱,然后,他带领群众到西安的城墙上,街头中去演唱,悲怨壮烈的歌声深深打动了广大东北军官兵的心,竟有数万名官兵听后落泪。“西安事变”爆发前后,西安城里已到处可以听到《松花江上》的歌声,并迅速传遍全国。

松花江上歌曲原唱是谁
答:歌曲《松花江上》的原唱是张寒晖。《松花江上》是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

张寒晖的后世纪念
答:在“九一八”事变爆发81周年之际,红色爱国主义抗战题材电影《张寒晖》新闻发布会在省会石家庄举行。2010年5月5日,《松花江上》的词曲作者张寒晖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在定州举行,电影《张寒晖》也在定州正式启动开拍。 2012年...

您记得《松花江上》这首歌是以什么样的历史事件而谱写的吗?_百度知 ...
答:松花江上主要是表达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流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愤怒地表达了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无耻侵略行径,以及国民党的投降不抵抗政策。

《松花江上》:一曲哀歌动天地
答:1936年秋,一首名叫《松花江上》的抗战歌曲在古城西安诞生,犹如历史的回响,迅速穿越时空,成为“流亡三部曲”之一,唱响了大江南北,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这首歌,悲壮而激昂,唤起了国人的同仇敌忾,激发了民族的...

歌词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出自歌曲
答:这首歌曲是《松花江上》。歌名:松花江上 歌手:戴玉强 所属专辑:中国第一男高音戴玉强独唱音乐会 填词:张寒晖 谱曲:张寒晖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是哪首歌的歌词?
答:你好,这是张寒晖 于1936年所演唱的歌曲《松花江上》。这首歌是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哦!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