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有没有善恶的标准?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4
佛教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从善恶的概念界定讲,导致快乐的思想行为是善,导致苦难的思想行为是恶 。

从思想感情来说,贪心、嗔恨心、不分善恶的无明心,我执256、法执257等邪见,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属于恶;无贪心、无嗔恨心、无无明邪见、知羞耻心、平等心、慈悲心、自知自律心、尊敬爱护众生心等都属于善心。

从行为方面讲,杀生、盗窃、淫乱、说谎、挑拨离间、恶言伤人、拨弄是非等违背道德和法律,危害社会和众生的一切行为都属于恶行;不杀生、不偷盗等十善行,遵守道德、法律,做有利于社会安定、繁荣、昌盛、众生幸福快乐的一切行为都属善行。

小乘和大乘佛教在善恶的标准方面有所不同,小乘认为:不伤害别人的行为是善行为;大乘则认为不伤害别人并不等于有利于众生,善的标准应该是有利于众生,使一切众生得到幸福和快乐。
望采纳!

净师讲利益一切众生的是善,利益自己的就是恶。这是一个总的原理原则。
佛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善的标准不一样!有的人我们看到他造了许多恶,佛还称他是善男子!为什么佛这样称呼呢?就是因为以前他迷惑颠倒自私自利,现在明白了能发心为一切众生了。这样的心一发,就是善!
《观经》上讲的净业三福,就是三种善的标准。
第一条是人天善的标准。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第二条是小乘善的标准。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三条是大乘善的标准。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金刚经》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善法的究竟标准。经上讲善法非善法,我们执着修善,就是有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四相善法就不是善法了。所以修善不执着修善的相,度众生不执着度众生的相,乃至成佛不执着成佛的相。这叫离一切相,修一切善!度无所度,成无所成。

  这是最基本的:
  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
  ——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 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而孟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 肉。”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悯被杀害的众生。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
  二、不偷盗而义利节用
  ——偷谓诈骗潜窃,盗谓强劫豪夺。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 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能资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义”。知利己而须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 他,叫做“义利”。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乐其天伦,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 得到幸福。
  三、不邪淫而贞良守礼
  ——即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
  四、不妄语而诚实无欺
  ——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是说不是,不是说是,叫做妄语。不妄语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
  五、不两舌而无争是非
  ——不两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世人不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苟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岂有是非之争端?
  六、不恶口而出言慈和
  ——不恶口即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常人多患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七、不绮语而言说有礼
  ——所谓绮语,即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 取乐,都叫做绮语。说此绮语者,不惟无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业报所在,死堕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故要说合于礼仪,不乖违真实的正经话,便叫做不绮 语。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彬彬有礼,庄严威仪,也必为人敬仰。
  八、不悭贪而慈心舍施
  ——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的人追求财、色、 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造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宜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费 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舍施,经云:“能舍施者,可得富贵。”但不可有贪,佛陀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 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人生因贪而受苦,因贪而违法乱纪,危害他人社会,佛教乃劝人慈心舍施,以对治悭贪。
  九、不嗔恚而慈忍积福
  ——嗔恚即遇事不顺,埋恨于心,发怒于形。甚至脾气爆发,可导致杀害灾祸。常人说:“火烧功德 林”,这话是说一个人无论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发,动怒于人,以至动武打斗,发生种种不幸,因此曾做过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烧得净光。故要以慈悲容忍对治 嗔恚,即所谓“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远离嗔恚过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就自利利 他大事业。
  十、不愚痴而多闻增智
  ——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信,胡作乱为。如能接受佛陀教育,增进智慧,便可导入正见,做个事理明白的善人。佛经说,修般若慧以对治愚痴,使令远离邪见,是名不愚痴。

  您还可以看看《太上感应篇》

贪嗔痴心引发杀盗淫妄语四恶。此四恶但有所犯即名为大!即便心起亦为不善。吃肉断慈悲心招惹冤债。酒气昏沉迷人心性,能障理智,易引发四恶。贪嗔痴杀盗淫妄酒肉此为恶当弃之。古传有济公,实无可考究。即便是真实,传言亦有误。只道“酒肉穿肠过,佛在心中坐。”却不知后有两句“世人若学我,是向魔道行。”现下亦有外道师行种种淫乱邪术,诅咒蛊术,杀生祭拜等妄称能速得佛,正是佛于《楞严经》中指出未来世中天魔外道坏乱佛法之行径,绝不可信。
以此为界,即是不恶。能多做饶益深信因果,念佛读经即为善。世间之善常生天道人间,但未能脱离生死轮回;唯有发心修行究竟觉悟方断生死轮回。请看下面:
A:“医生治病救人那才是大善!”
B:“医生救人固然高明!但是佛菩萨更高明!”
A:“如何?”
B:“能令众生根本不得病!再好的世间救助也只在苦痛之后,信佛念佛,忏悔罪过则能消宿业恶报,压根不得病,又何需治呢?非只疾病,世间一切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只能说是弥补,救得一时一世,不能越世相救。而若用佛法正心,则能救千生万世乃至无量究竟解脱。人生福罪二报唯有心所生,如同日所思夜所梦,一切起心动念都将化作境像出来,这个镜像便是生生世世包括六道轮回十类众生乃至一切见闻受触皆是化出的境像,故而这一世当中的善人也有遭逢灾劫的时候,不善也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正如同居住在美好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恶梦,居住在恶虐的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好梦,梦皆由心念幻化,人一世的境像发生也非由此生的作为单一决定,但是也能影响。这种心念与境像的幻化是随缘的,所以不该抱怨“为什么有的善人遭厄,有的不善无灾”正如人不该抱怨“我过得这么好,你偏要化出恶梦!我过的这么差你偏要化出好梦!”境像的幻化皆与心念有关,非只一世的心念,而是无始以来的一切念想交织幻化,其间非是有谁主宰,而是一个“心”在作用,所以“心外无法”。佛法正是这个“心”的阐述,修行也正是了知觉悟一切本末究竟,原来一切皆是妄想妄生,从而究竟觉了幻灭一切妄想而实无妄想可灭,即为解脱而实无解脱者,亦无解脱!”

佛教中有善恶的标准,它被称为“五戒”。五戒是佛教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包括:1. 不杀生:不伤害任何生命。2. 不偷盗:不占有他人的物品。3. 不邪淫:不从事有伤风化的行为。4. 不妄语:不说谎或散布谣言。5. 不饮酒:不饮用酒精饮料。这些戒律标志着佛教信徒对人类和其他生物的责任和关注。佛教也看重拥有善良的思想,平和的心态和智慧,以培养合适的行为和思想个人的指导。

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
相反的就是十恶业。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无善无恶。无无善也无无恶。这是终极境界的标准。是出世间法。
世间法起心动念就有对立面之分。
再低一点,就是人为设定的所谓的善恶之分。
后面这两点是无常的。不能执着。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善恶标准就是看教师的行为和品质是否对教育目的实现...
答:【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是善恶标准。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把握:第一个层次是指作为评价对象的道德行为和品质是否符合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地发展的要求;第二个层次是以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是否有利于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标准;第三个层次是要求教育活动中的道德行为和品质...

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是()
答:衡量和判断教师行为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是()A.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B.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C.教师职业道德基本要求 D.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内容 正确答案:B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有哪些
答: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有如下几条:1、善恶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关爱学生、认真授课都是善的行为,而辱骂学生、体罚学生,挫伤学生的自尊心都是恶的表现。2、符合当前教育发展的利益 从社会分工角度来说,教师的职责是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人才,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教师专业道德必须反映教育发展的...

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能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
答:【答案】:C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的必然性:(1)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 (2)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3)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4)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也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佛法判断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答:如果更深一步说,佛法里没有善恶一词!善恶,如果一定要用佛法里用个词来表达!可以暂用“业”来表述!“业”简单的说就是我们身体、言行、思想所造作也!业分三种,一种清净业,一种不清净业,一种无记业!另一种说法也可以说是善业、恶业、无记业。善业得善果、恶业得恶果,人们所造的业不同...

评价是非善恶的正确标准是什么
答: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加1:8 但无论是我们,是天上来的使者,若传福音给你们,与我们所传给你们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加1:9 我们已经说了,现在又说,若有人传福音给你们,与你们所领受的不同,他就应当被咒诅。评价是非善恶的唯一标准就是上帝的道,上帝的律法,也就是整本圣经。

上帝是怎么辨别善与恶呢?
答:上帝辨别善与恶的标准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凡是归顺他的,不论品行如何统统弄到天堂去,以至于有撒旦的背叛,他的儿子耶稣也是一样,对犹大宠信有加,最后才有犹大的大义灭亲。相反,不归顺他的,即使是善的,也会被他视为魔鬼,比如其他导人向善的宗教都被他视为魔鬼而加以否定。

评价行为善恶的标准
答:评定善恶,既看起心动念,也看结果。但“利他为善,损他为恶”这个大原则是不会变的。利他为善,包括利他的心念,也包括利他的结果;损他为恶,同样包括损他的心念,也包括损他的结果。以利他的心,做出利他的结果,这是善心善行,当然最好。以利他的心,却做出损他的果,那么善心有善报,...

善与恶如何界定和区别?
答:善恶的核心,无非利益。而这利益,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人类的存在时间。所作所为:越可延长人类的存在时间,便越善;越可缩短人类的存在时间,越越恶。其次是世间(包括物与外人)。所作所为:越有利于世,便越善;越有害于世,便越恶。最后是自我。所作所为:越有利于己,便越善;越有害于...

评判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呢
答:第十,即最后一个善业叫做正确的知见,是指一个人了解业是个人所有的资产,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业的主人,没有人必须对我们的行为或业负责。所以,总共有这十个善业,事实上它可被分为三类:布施、持戒和修定。恭敬和服务可包含在持戒中;功德回向和随喜可归类在慷慨或布施中;而听经、解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