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的古代意义和用法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1
古时候“履”的意思指什么?

履[lǚ]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 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履霜,履虎尾。——《易·坤》
穿鞋
自履藤鞋收石蜜。——唐· 李贺《南园》
登位。
履其位而不履其事。——《礼记·表记》
实行。
处其位而不履其事,则乱也。——《礼记》
开始担任职务。
将履新任。——清· 张廷玉《明史》
鞋。
履,足所依也。——《说文》。按,古曰舄,曰屦,汉以后曰履。今曰鞵。此字本训践。转注为所以践之具也。
足 。
顿履随疏节,低鬟逐上声。——庾信《和咏舞》
领土,疆土。
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左传·僖公四年》

香囊的作用:
1、防治疫毒:孙思邈《千金要方》:“避疫气,令人不染”,就是使人不受污秽之气或毒气的污染。
2、防止蚊虫叮咬:夏季蚊虫较多,古代没有灭蚊药,一般人家又没有蚊帐子,夏季大多室外休息,小孩皮肤嫩,蚊子最容易咬小孩的头面和脖子,所以把香囊戴在脖子周围和胸部。
3、防止毒蛇咬伤:南方空气潮湿,山区毒蛇较多,住在山区里的人为了防止毒蛇进入床铺,就佩戴雄黄香囊,蛇类闻见雄黄的气味,就会远离。白娘子喝了雄黄酒就会现出原形,一般小蛇就更不在话下了。
意义:
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
祛邪祈福,是香包文化的永久主题。而隐喻象征、托物言志则是香包的鲜明艺术特色。庆阳香包的图案和造型非常考究,具有丰富的意蕴。
香囊的风情意味是在男女情事上。有一说,女子佩香囊意谓有所归属,这也是中国不少民族用赠香囊来表示爱慕之情的缘故。香囊在我们通常的概念中,就是定情之物,它传情达意的密码是多种多样的,含蓄且优美。

扩展资料
香囊种类
香囊质地种类很多,有玉镂雕的,金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和丝绣的。一般制成圆形、方形、椭圆形、倭角形、葫芦形、石榴形、桃形、腰圆形、方胜形等等,囊多是两片相合中间镂空,也有的中空缩口,但都必须有孔透气,用以散发香味。
香囊长约十厘米,宽五厘米,厚二厘米。顶端有便于悬挂的丝绦,下端系有结出百结(百吉)的系绳丝线彩绦或珠宝流苏。
戴香囊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我国南方的很多地方有端午节挂香囊的习俗,这也是一种预防传染病的方法。中医认为夏季的气候特点是湿温,细菌容易滋生,而香囊则有杀菌和提高身体抵抗力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香囊

履lǚ
1.鞋。
《庄子‧山木》:“庄子衣大布而补之,正緳系履而过魏王。”
唐韩愈《喜雪献裴尚书》诗:“履弊行偏冷,门扃卧更羸。”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凤阳士人》:“女呼丽人少待,将归著复履。”
2.穿(鞋)。
《庄子‧田子方》:“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
《汉书‧匡衡传》:“衡免冠徒跣待罪,天子使谒者诏衡冠履。”
唐李贺《南园》诗之十一:“自履藤鞋收石蜜,手牵苔絮长蓴花。”
《英烈传》第一回:“[女乐]都履着绒扣锦帮三寸凤头鞋。”
3.踩踏。
《易‧坤》:“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论语‧乡党》:“立不中门,行不履阈”。
《魏书‧太祖纪》:“商人王霸知之,履帝足於众中,帝仍驰还。”
叶圣陶《穷愁》:“阿松所识,不出里巷鄙夫,豪富阶除,平生未履。”
4.行走。
《易‧履》:“跛能履,不足以与行也。”
宋蘇轼《荐朱长文札子》:“昔苦足疾,今亦能履。”
沙汀《航线》:“他们可并不如传说一般,涉水如履平地。”
5.临,至。
《易‧履》:“刚中正,履帝位而不疚。”
《新唐书‧吐蕃传上》:“朕未始擐甲履军,往者灭高丽、百济,比岁用师,中国骚然,朕至今悔之。”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姐》:“我今名列仙籍,本不应再履尘世。”
鲁迅《集外集‧斯巴达之魂》:“惟斯巴达人有‘一履战地,不胜则死’之国法,今惟决死!”
6.谓经历某种景况。
汉焦赣《易林‧震之贲》:“四隤不安,兵革为患,掠我妻子,家履饥寒。”
宋蘇轼《与李方叔书》:“比日履兹秋暑,起居佳胜。”
《元史‧许国桢传》:“朕昔出征,同履艰难者,惟卿数人在耳。”
清李渔《比目鱼‧骇聚》:“怪无端,履祸危。”
7.践履所及,指国家的疆界。
《左传‧僖公四年》:“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杜预注:“所践履之界。”
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二南崇绝,四履遐旷。”
8.执行;实行。
《国语‧吴语》:“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後履之,不可以授命。”
唐柳宗元《虞鸣鹤诔》:“克恭以孝,惟礼是履。”
叶圣陶《齐天乐‧建国三十周年致祝》词:“人人问己:果所践符真,出言都履?”
9.踏勘。
宋蘇舜钦《先公墓志铭》:“公按籍收判质,悉履邑田书而揭之。”参见“履亩”。
10.行为;品行。
《晋书‧温峤传论》:“性履纯深,誉流邦族。”
《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庆元二年》:“因世变有所摧折失其素履者,固不足言;因世变而意气有所加者,亦私心也。”参见“履行”。
11.福禄。
《诗‧周南‧樛木》:“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毛传:“履,禄。”
汉焦赣《易林‧需之大畜》:“封圻英六,履禄绥厚。”
12.礼。
《易‧序卦》:“物畜然後有礼,故受之以履。”
王弼注:“履者,礼也。”
《诗‧商颂‧长发》:“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
毛传:“履,礼也。”
13.敬辞。犹言起居。多用於书信。
宋蘇轼《与朱康叔书》之四:“比日伏想尊履佳胜。”
14.六十四卦之一。兑下乾上。
《易‧履》:“彖曰:履,柔履刚也。”
15.鬼神名。
《庄子‧达生》:“桓公曰:‘然则有鬼乎?’曰:‘有。沈有履,灶有髻。’”陈鼓应注:“履:神名。
司马彪本作‘漏’。”---汉语大辞典

成语无虞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答:在古代中国文化中,无虞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境界和追求,被视为一种高贵的品质和品格。本文将详细介绍“无虞”的意义、使用方法、文化意义以及成语故事等相关内容。一、“无虞”的意义和使用方法“无虞”这个成语是由“无”...

于的用法和意义古代汉语?
答:于 介词“于”的主要用法有:1.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时间,译作“在”“从”。如: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②子墨子闻之,起于鲁(《公输》)2.表示动作的对象,译作“向”“对”“同”“给”“到...

文言文重点词汇的意义与用法
答:2. 文言文中某些词的意义和用法与原意有差别,如策之不以其道中的策 所谓名作动,其实是古文中一种简写的手法,以现代的语法看是名词,这是错觉而已。实际上古代并无此说法。因此在古文中所有的词汇都可以作动词,所有的名词都可以做动...

无论魏晋中无论的古今意义各是什么
答:古义:不要说,更不用说。今义:表示连词:不管;不论。出处: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原文节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

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答:成语的用法和意义如下:成语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它的意义往往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出来的整体意义”。如“狐假虎威”,表面意义是“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实际含义是“...

古代汉语副词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意义和用法
答:依据古代汉语副词的意义,可以将副词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表态副词、谦敬副词六类。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1、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性质的程度。可分为三种:(1)有的程度副词表示某种...

常见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答: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者、之。其中部分虚词的用法如下:1、何:(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

文言文而的意思和用法
答:2.而字在文言文中的用法和意思“而”在古汉语(文言文)中用法是比较复杂的,它有两个读音ér和néng;它在有的句子里可以是实词,在另一个句子里又可以是虚词;作实词可以是名词,可以是动词,可以是代词;作虚词时可以是连词,可以是助词...

弊在赂秦也的弊的意义和用法
答:弊的意义是弊病,弊是名词。一、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二、译文 六国...

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及其意思
答:敬辞经常与谦辞联系在一起。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己。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人。常用词有令、拜、奉、惠、恭、垂、贵、高、大、敬、请、屈等。一、令 “令”字一族,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