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期 英雄人物简介 急用!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4
抗美援朝的英雄人物

1、李家发
李家发(1934年-1953年7月1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1934年生,安徽省南陵县人。是明朝著名开国将领李文忠的22世孙,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任第67军第199师第595团第1连战士。1952年10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在一次敌机空袭中,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朝鲜群众抢救衣物和粮食。在战地练兵和修筑工事中,成绩突出,荣立2次三等功。1952年冬任通信员,英勇机智地穿梭在敌人的炮火中,被誉为“铁腿通信员” 。
2、赵连山
赵连山,辽宁省清原县人,一九二六年六月出生,一九四六年五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三十八军第一一四师第三四二团第三连连长。
3、杨玉
杨玉,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黑龙江庆安县人,16岁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
剿匪,抗美援朝等多次立功,在出朝作战时全连在与美军作战时,全连的战友都在那次激烈的战斗中光荣的牺牲了只有他一人坚守在高地,与美军周旋不降,为大部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光荣的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4、刘光文
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英雄”。1950年人伍,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同年加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在战斗中机智勇敢,荣立一等功。
1951年被选为志愿军国庆归国观礼代表,1952年4月回朝鲜在返回前沿阵地的途中牺牲。志愿军领导机关授予他“二级战英雄”称号。
5、李汉
李汉,山东省莱州市人。1938年4月入伍,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飞行员、大队长、副团长、师长等职。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个击落敌人飞机的飞行员,因此载入史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家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赵连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玉

盘点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10位将领,向英雄致敬

1、欧阳代炎

1949年10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四团第四连副排长。在上甘岭战役的一次战斗中,指挥突击队的排长牺牲后,他立即代理指挥,继续向敌占阵地发展。途中被敌火力封锁,冲击受阻,伤亡增加,他立即运动到暗堡侧后,把它炸毁。

但另一路敌人却趁机向他反扑过来,他一手打枪,一手投手榴弹,打退敌人两次反扑。后因腿部负伤无法行动,敌从侧面迂回将他包围。这时,他毅然拉响手榴弹,滚进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2、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

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在上甘岭战役中,关键时刻黄继光用身体堵住了枪眼,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

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3、罗连成

罗连成(1930 - 1953),耒阳坪田乡积明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46年秋考入湖南省私立广湘中学,就读两年,因家贫辍学。1948年10月入国民党交警总队第三大队第七中队当兵,1949年10月在广东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四野四十五军一三三师三九七团二营五连当战士。

1953年5月2日,接受反击下勿闲北山美军任务,时为二营五连三班班长。晚上11时战斗打响,他与爆破手李少林炸毁两座敌堡,左臂已负伤。罗连成顾不得包扎伤口,即向暗堡冲去,不幸被侧面射来的子弹打穿小腹,他忍痛将手雷投进暗堡,敌堡炸塌了,他也晕倒了,肠子从小腹流了出来。

战士来救助他时,他苏醒过来,命令战士:“完成任务要紧,不要管我!”腾地一跃,站起来高呼:“同志们,狠狠地打呀!立功的时候到了,给祖国和毛主席争光啊!”战士们向美军勇猛地冲杀过去。

忽然,美军另一暗堡又射出了猛烈的枪弹。罗连成一咬牙,把流出的肠子盘了盘,从伤口塞进腹腔,夹起一包炸药,拼命爬近美军暗堡,纵身一跃,将炸药堵死暗堡枪眼,一声巨响,暗堡炸毁,罗连成英勇献身。

4、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1952年1月2日),原名罗雨成,1931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原松山乡)桐梓村。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罗迭文家。

1946年入湖南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免试升入湖南省立九师简师班学习,毕业后考入省立十三中(高中部),改名罗盛教。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

1952年1月2日,罗盛教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英勇献身。罗盛教牺牲后,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和墓,并授予罗盛教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民模范”称号,

5、杨根思

杨根思(1922年11月6日~1950年11月29日)原名羊庚玺,革命烈士,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1947年1月,在齐村战斗中,国民党军守敌旅长李玉堂在被新四军包围5天的情况下,企图依附工事据守待缓,时任9班副班长的杨根思领受了团长下达爆破圆形大碉堡的任务。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到大碉堡前,放好后正要拉弦,猛然听到碉堡里的敌人正吵嚷要投降,而领头军官不同意。

杨根思当机立断,抱起炸药包跳入交通壕,飞起一脚踢开碉堡门,大喝一声:“缴枪不杀,谁敢顽抗,通通报销!”说着,就做出要拉弦的姿势,一看这阵势,碉堡内近一个排的敌人都乖乖地爬出来缴了枪,战后评功,杨根思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根思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i-黄继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欧阳代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罗连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杨根思



黄继光(1930~1952)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农历1930年11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他自幼家境极为贫寒,六七岁时父亲因受地主欺压,病恨交加而死。黄继光从小就给地主扛长工、割草放牛。1949年冬,家乡解放,村里组织起农会,黄继光不但成为农会第一批会员,积极斗争地主,还当上了村里的民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国内停止复员并大量征兵。1951年3月,中江县征集志愿军新兵时,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1952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那舍己为公,一心为民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的北陵烈士陵园。
在中江县还有黄继光纪念馆.

空前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在当时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火力密度的最高纪录。
在仅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先后投入6万人的兵力,倾泻了190万发炮弹和5000枚航弹,最多的一天达30万发。志愿军也陆续投入兵力4万余人,发射炮弹40万发。阵地上草木荡然无存,岩石构成的山头被打成半米多深的粉末堆。
在这样的常人难以想象的火海弹雨中,志愿军能够打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火力的以美国为首的侵略者,主要原因在于有无数黄继光这样的英雄。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战争中获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12人当中,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就有4人,他们是黄继光、邱少云、胡修道、孙占元;此外,还有数以千计的功臣和英雄集体。在这种氛围中,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时刻激励和感染着参战的同志们,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壮举。
黄继光虽然入伍仅一年多,但在党组织的教育以及老战士们的言传身教下,很快学到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一名优秀战士。关键时刻他能舍身堵枪眼,正是人民军队培养和党教育的结果。一些西方军事家认为,只有弄清楚上甘岭防线为何突不破,才能真正了解中国军队。五十多年来,“上甘岭”一词已成为我军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永远值得发扬光大!

在家乡当民兵时,黄继光就曾机智勇敢地抓获过一名逃亡地主,轰动全村。他从参军的第一天起,就要求杀敌立功。他除了干好通讯员工作,还经常到班里向战士们学习手榴弹、手雷、自动步枪等武器的使用方法,多次受到连长表扬。由于他工作出色,人又机灵,营长点名调黄继光到营部当通讯员。
1952年10月,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所在营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受阻于零号阵地,连续组织3次爆破均未奏效。时近拂晓,如不能迅速消灭敌中心火力点,夺取零号阵地,将贻误整个战机。关键时刻,时任某部6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他在决心书上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争取立功当英雄,争取入党。”当即被任命为第6班班长。他带领2名战士勇敢机智地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一名战友不幸牺牲,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他的左臂也被打穿。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他毫无畏惧,忍着伤痛,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连投几枚手雷,敌机枪顿时停止了射击。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残存在堡内的机枪又突然疯狂扫射,攻击部队再次受阻。这时他多处负伤,弹药用尽。为了战斗的胜利,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他突然奋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黄继光扑向敌人枪口时的姿势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黄继光从小家境贫寒,从来没有去照过一次相。牺牲后虽有人拍照过遗体,形象却十分惨烈且面容难辨。在宣传英雄事迹的时候,因找不到一张可用的照片,只好用一幅舍身堵枪眼的素描画来代替。
战后,当时的目击黄继光英勇事迹的战士大都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只有135团6连连长万福来重伤后活了下来。他在医院听到报上说黄继光仅仅被追授“二级英雄”,曾上书陈情。志愿军总部遂撤销了黄继光“二级英雄”,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级别的荣誉。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授“模范团员”称号。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特级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1953年4月,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作为代表出席了全国妇女大会。毛泽东还请邓芳芝到中南海自己家中做客,表示了对英雄的敬意。

邱少云(1931~1952)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出生于四川铜梁县(1997年后属重庆市)关建乡的一个贫农家庭。15岁那年被国民党抓去当兵,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赴朝鲜作战。
1952年10月,为打击盘踞在上甘岭的美国和南朝鲜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第29师第87团第9连战士邱少云被选派参加潜伏部队,并担任了发起冲击后扫除障碍的爆破任务。12日上午,敌机向其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文艺工作团赠给特等功臣邱少云烈士锦旗上写道:“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伟大战士邱少云永垂不朽”。志愿军第15军全体指战员献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祖国人民的光荣”。四川省人民政府和四川省抗美援朝分会给邱少云烈士家属的锦旗上写道:“光荣之家”。四川省军区司令部、政治部给邱少云烈士的家属的锦旗上写道:“伟大人民的战士,英雄不朽的功绩”。为了表彰邱少云崇高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顽强的革命意志,被中国共产党志愿军某部委员会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于1952年11月6日给他追记特等功,1953年6月1日追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议会常务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勋章、一级国旗勋章,并将邱少云的名字刻在金化西面的391高地石壁上:“为整体、为胜利而牺牲的伟大的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

1952年10月,邱少云所在连队接受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就是消灭盘踞在平康和金化之间的三九一高地的美李匪军,把战线向南推进。然而,我军阵地到三九一高地之间,有着三千米宽的开阔地,这是敌人的炮火封锁区。要在这样长距离的炮火下冲击,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因此,为了缩短冲击距离,出奇制胜、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我军决定在发起总攻击前一天的夜里,把部队潜伏在敌人阵地的前沿。
战士们出发以前,部队首长指示:“提高纪律性,坚决执行命令,是我军的光荣传统。这次任务十分重要,也非常艰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邱少云和战友们坚定地回答:“坚决完成任务!”
要使几百人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隐蔽二十多个小时,不能有一个人暴露目标,确实任务是艰巨的,困难是不少的。但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深刻认识到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代表着祖国人民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因此士气旺盛、斗志昂扬,表现出了无比的坚强和主动机敏,表现出了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精神。邱少云怀着对敌人刻骨仇恨,于战斗前夕,向党支部交了一份人党申请书。他写着钢铁誓言:为了战斗的胜利,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
深夜,五百多名全副武装的志愿军战士,按预定计划井井有条地迅速分散开来,隐蔽潜入到三九一高地附近一片蒿草丛生的地里。每个人从头到脚插上了蒿草,风一吹,人身上的草和地上的草同时摇动,看不出一点儿伪装的痕迹。邱少云和他所在的那个排,就在高地东边的一条长满蒿草的土坎旁边隐蔽着。
天刚蒙蒙亮,战士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三九一高地上的那一层层的铁丝肉和一簇簇的地堡群。一挺挺机枪从地堡的射口直对着山下,持枪的敌人在山脊上的交通壕里来回走动,还不时地用望远镜朝山下张望。邱少云看到还在准备顽抗的敌人,心中燃烧着仇恨的怒火,他瞪大了眼睛,更加警惕地监视着敌人。
十点多钟的时候,意外的情况发生了,李承晚匪军的一个班钻出了地堡,朝邱少云同志和他的战友潜伏的方向窜来。
邱少云和战友们镇静地互相看看,眼神互相示意:不能冲动,潜伏好就是胜利。他们继续坚定、沉着地潜伏在草地里。敌人越来越近了……突然,有两年战士被敌人发现了,敌人吓得倒退了两步,慌张地乱扫了一梭子弹、扭头就朝山顶上逃跑。
在此关键时刻,要是让敌人活着回去,潜伏的机密就会暴露,情况就会很严重。这一切,观察所里的团指挥员看得非常清楚。指挥员立刻下达命令:用炮火消灭这股敌人!顿时,炮声隆隆,三九一高地山坡上,筑起了一道火墙,截断了敌人的逃跑,一个班的敌人全部被歼灭在山腰中。邱少云看到这个情景,激动地瞧瞧两旁的战友,表达了内心的高兴。
山上的敌人被这一阵炮火吓得胆颤心惊,龟缩在乌龟壳里不敢动弹,半个钟头后,从南方飞来几架敌机。盘旋在志愿军潜伏的上空。忽然,敌机投下了燃烧弹。有一颗燃烧弹落在离邱少云两米远的草地上,飞迸的燃烧液溅到邱少云的左腿上,眨眼功夫,插在他脚上的蒿草烧着了,火苗腾腾地冒起来,此刻,邱少云只要翻动一下身子,就可以把火苗扑灭,但是这样做会暴露目标啊!邱少云想到要更好地打击敌人,想到整个战斗的胜利,他坚定地伏在草丛中,接着衣服也烧着了,一会儿,烈火就蔓延到了全身。
在邱少云的后边,有一条小水沟,此时只要他后退几步,在泥水里打个滚,还是可以把火扑灭的。但是他一滚动,敌人就会发觉,潜伏目标就会暴露。为了革命胜利,邱少云就象一块千斤巨石。伏在那里,纹丝不动,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继续燃烧着。同志们眼看着烈火在吞噬着自己的战友,急得咬破了嘴唇,几次想站起来,帮助邱少云扑灭身上的烈火。可是邱少云和战友们深深懂得,在这个节骨眼上,只要有人动一下,整个班,整个潜伏部队,整个反击计划……全都完了,将要取得的胜利就会丢失,邱少云和他的战友们,牢记着部队首长的嘱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暴露目标。”他们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强压着满腔怒火,等待着战斗时刻的到来。
时间过的真慢,邱少云还是纹丝不动地伏在那里。为了革命,为了胜利,他咬紧牙关,顽强的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烈疼痛把手深深的插入泥土,他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最后牺牲。下午五点三十分,中国人民志愿军向三九一高地进攻的号角吹响了,同志们怀着满腔复 仇的怒火,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敌人扑去。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敌人的一个加强连全部被歼了,三九一高地上飘扬着我军胜利的红旗。凯歌声中,指战员们心潮澎湃地久久注视着英雄牺牲的地方。那红色的腾腾烈火中,闪现着英雄的巨大形象。
邱少云雕像邱少云同志那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那种坚韧顽强的革命意志,那种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邱少云是视纪律重于生命的典型代表。
在中外历史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如我国已故的著名女书法家肖娴所书:“是真烈士,乃大英雄。”他那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无私奉献精神。从50年代起就广为传扬,威振四海,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在他的精神鼓舞下英雄楷模层出不穷、雷锋、王杰……,特别是在98年的抗洪救灾的英雄的人民解放军为保卫国家的财产,人民的生命安全,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绩,为党和人民又立了新功。
邱少云的舍小己顾大局、爱国爱民、舍己为人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抗美援朝战争中国头号狙击手张桃芳
在济南军区空军导弹某团荣誉室里的这张照片乍一看并不显眼,主人公是一位年轻的小战士。然而就是他,在1953年的抗美援朝战场上,创造了在32天的战斗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的记录,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他就是特等功臣、该团首任副团长张桃芳。

1953年1月11日,入伍不满两年的张桃芳作为志愿军第24军214团八连的一名战士随部队进驻上甘岭阵地。他所在的九班是加强班,负责坚守上甘岭5975高地前沿,当面是敌人的一个营指挥所。为痛击敌人,上级决定开展冷枪冷炮灭敌运动,挑选技术过硬的射手建立狙击组。张桃芳训练刻苦,射击本领提高很快,获准加入了狙击组。1月29日,他第一次在狙击台发现敌人后,便立即瞄准开枪,连发12颗子弹未伤一敌,却引来敌人一发冷炮差点把他炸伤。事后,他认真分析初战失利的原因,总结领会射击要领。第二天,他就成功地击毙了1个敌人。随着实战经验的不断积累,射击本领的不断提高,他的杀敌数字也与日俱增。2月15日那天,张桃芳用9发子弹消灭了7个敌人,超过老狙击手的记录,荣立三等功1次。此后,他越战越勇,冷枪杀敌数在全班狙击手中上升最快,当狙击手40天时共耗弹240发,毙敌71名。团首长鼓励他要争当“百名狙击手”,并批准他加入团组织,他杀敌的劲头更足了,不久《阵地快报》上又刊登出他毙敌113名的战绩。

为还击敌方对谈判进程的无理阻挠,促成停战早日实现,5月13日我军发动强大的夏季攻势,战斗也愈加激烈。到5月20日,张桃芳歼敌数已上升到211名,军长皮定均听说后非常高兴,特意召见并再三叮嘱他要打出名堂来,说他们团是214团,让他再消灭3个敌人达到214个,有个纪念意义。回去后,他很快便完成了消灭3个敌人的任务。5月26日正当他想大显身手超额杀敌时,军部通知他撤离前哨归国,作为志愿军青年代表团成员列席青年团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当再次归队时,朝鲜停战协议就签字生效了。

张桃芳从1953年1月29日开始当狙击手到5月25日止,持续时间为3个月零26天。除去集训、开会等活动外,实际射击时间32天,耗弹442发,毙敌214名。同年,志愿军总部为其荣记特等功并授予他“二级狙击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
抗美援朝时期的“上甘岭战役”发生的英雄故事

上甘岭,是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一个只有十余户人家的小村庄,经过1952年10月14日开始的一场激烈争夺战,名扬天下。中国人民志愿军所取得的辉煌胜利,使得上甘岭成为一座丰碑!

黄昏时四十五师师长崔建功得知在白天战斗中失去了一半的表面阵地,立即命令一三五团团长张信元连夜组织反击,夺回阵地。并让二线的一三四团团长刘占华即刻赶到师部,熟悉情况,准备参战。

美韩军占领阵地后,因为战斗激烈异常,官兵都疲惫不堪,也没时间构筑工事,只是用麻包简单地筑起了一些临时野战火力点。志愿军的反击部队共四个连,太阳落山后就准备完毕,进入攻击出发位置,十九时在没有任何炮火掩护下发起进攻,原计划采取偷袭,但被美军发觉,随即改为强攻,美韩军立足未稳,顶不住志愿军生力军的冲击,经二个多小时的鏖战,反击部队就将白天失去的阵地全数收复。在这场夜间反击中,又有两个都是排长的孙占元和粟振林,身负重伤后,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为了永志纪念,粟振林烈士的家乡河南林县将县城南关街命名为振林街。孙占元被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追授“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金星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当晚十时,四十五师召开了紧急作战会议,讨论调整部署事宜。会上决定:报请军部批准,暂停对注字洞南山的反击,将为反击而储备的所有弹药、补给、器材,于15日二十一时前全部转用于上甘岭方向;为避免上甘岭两高地因部队建制过多而引起指挥上的混乱,由一三五团团长张信元指挥597.9高地作战,由一三三团团长孙家贵指挥537.7高地作战;炮兵由副师长唐万成和十五军炮兵副主任靳钟统一指挥;一三四团为二梯队,尽快完成一切战斗准备,随时准备加入战斗;为便于指挥,团师各级指挥部重新展开,一三三团团部前移至上所里北山,一三四团和一三五团组成五圣山联合指挥所,师部前移到德山岘。

在第一天的战斗中,美韩军共投入了七个步兵营和十八个炮兵营,飞机五十余架,两百余架次,消耗炮弹三十余万发,航空炸弹五百余颗,两个面积仅3.7平方公里的高地,在如此罕见的猛烈炮火轰击下,原本长满枝繁叶茂的树木,被炸成寸草不剩的光山,而且山头的岩石被整整削去了两米!坚实的土层全都成为粉尘状的虚土!根本来不及散去的硝烟完全遮蔽了太阳,使得很多幸存者都认为那个晴朗的日子是个阴天!而十五军四十五师在这两个高地的守备兵力仅两个连又一个排,加上全力准备反击注字洞南山,支援上甘岭方向的火炮只有3门105毫米榴弹炮、6门75毫米山炮、6门90毫米加农炮和12门迫击炮,根本无法与美军300余门大口径重炮抗衡,几乎是纯步兵作战,而且由于美军的炮火封锁,守备部队与后方联系中断,又得不到任何增援,就是在这样的兵力火力对比极端悬殊、后勤补给极端困难情况下,以伤亡550人的代价,打退了美韩军数十次的进攻,并通过夜间反击夺回了白天丢失的阵地,使美韩军付出了高达1900余人的死伤一无所得!

15日,美韩军再度猛攻,又是一整天的残酷恶战,日落时分,美第七师终于拿下了597.9高地西北山梁上的6号、5号、4号、0号阵地和主峰,韩第二师也占领了537.7高地大部分阵地。——直到此时,上甘岭的战斗已持续了两天,志愿军还没有判明美军的作战企图。志愿军总部虽在当天下午致电十五军,但那是对十五军13日上报的反击注字洞南山计划的答复,指示根据其他部队的经验,反击敌营以上部队据守的阵地,代价太大,而且因敌兵力较多抵抗也激烈,战斗不易迅速解决,故对注字洞南山的反击暂不进行为宜。电文中只字未提上甘岭战斗,因此完全可以说,经过两天的激战,志愿军总部首长还没有意识到在上甘岭是美军的主攻方向!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美军此次“金化攻势”准备之充分,战略之狡诈。

16日,美韩军继续猛攻不止,四十五师先后已有15个连投入战斗,秦基伟当即决定,四十五师改为主攻,四十四师则改为助攻;军、师组织火炮向上甘岭机动,并组成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建立后方供应机构,加强后勤保障,除原先储备的弹药外,另为一线部队每连增加配备8000枚手榴弹,三个月的补给品储备量,并积极组织向坑道补充弹药、食物和饮水。

四十五师,这支长期充当配角跑龙套的部队终于得到了补偿,在这样一场举世罕见的大战中当一回主角。无论在范佛里特还是秦基伟眼里,四十五师都比四十四师要弱,但这是从两个师攻击力上的对比,四十五师由于长期作为偏师,经常为保障主力攻击而担负阻击防御任务,有着丰富的防御战经验,形成了顽强坚韧寸土必争的战斗作风,在这一点上,范佛里特无疑是选错了对手。现任师长崔建功,1915年出生在河北魏县的一个家道中落的进士家庭,1934年为家事愤而出走,在汉口投军参加了东北军的第一零九师,1935年在直罗镇战役中被红军俘虏,随即参加了红军,任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政治部敌工干事,抗日战争中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敌工股股长、营教导员、团政治部副主任、主任、政委。直到1945年10月,解放战争刚开始的邯郸战役中,因太行军区七分区司令张廷发在战斗中负伤,临时指定他来指挥,这一仗他尽展其指挥才干,率部坚守阵地两天两夜,将敌援军击退。——当晚就被刘伯承任命为七分区代理司令,从此就由政工改行,成为指挥作战的军事主官,后历任副旅长、旅长、师长。朝鲜战争结束,回国后历任副军长、昆明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欧阳代炎

1949年10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四团第四连副排长。在上甘岭战役的一次战斗中,指挥突击队的排长牺牲后,他立即代理指挥,继续向敌占阵地发展。途中被敌火力封锁,冲击受阻,伤亡增加,他立即运动到暗堡侧后,把它炸毁。

但另一路敌人却趁机向他反扑过来,他一手打枪,一手投手榴弹,打退敌人两次反扑。后因腿部负伤无法行动,敌从侧面迂回将他包围。这时,他毅然拉响手榴弹,滚进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2、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

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在上甘岭战役中,关键时刻黄继光用身体堵住了枪眼,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

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3、罗连成

罗连成(1930 - 1953),耒阳坪田乡积明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46年秋考入湖南省私立广湘中学,就读两年,因家贫辍学。1948年10月入国民党交警总队第三大队第七中队当兵,1949年10月在广东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四野四十五军一三三师三九七团二营五连当战士。

1953年5月2日,接受反击下勿闲北山美军任务,时为二营五连三班班长。晚上11时战斗打响,他与爆破手李少林炸毁两座敌堡,左臂已负伤。罗连成顾不得包扎伤口,即向暗堡冲去,不幸被侧面射来的子弹打穿小腹,他忍痛将手雷投进暗堡,敌堡炸塌了,他也晕倒了,肠子从小腹流了出来。

战士来救助他时,他苏醒过来,命令战士:“完成任务要紧,不要管我!”腾地一跃,站起来高呼:“同志们,狠狠地打呀!立功的时候到了,给祖国和毛主席争光啊!”战士们向美军勇猛地冲杀过去。

忽然,美军另一暗堡又射出了猛烈的枪弹。罗连成一咬牙,把流出的肠子盘了盘,从伤口塞进腹腔,夹起一包炸药,拼命爬近美军暗堡,纵身一跃,将炸药堵死暗堡枪眼,一声巨响,暗堡炸毁,罗连成英勇献身。

4、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1952年1月2日),原名罗雨成,1931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原松山乡)桐梓村。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罗迭文家。

1946年入湖南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免试升入湖南省立九师简师班学习,毕业后考入省立十三中(高中部),改名罗盛教。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

1952年1月2日,罗盛教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英勇献身。罗盛教牺牲后,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和墓,并授予罗盛教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民模范”称号,

5、杨根思

杨根思(1922年11月6日~1950年11月29日)原名羊庚玺,革命烈士,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1947年1月,在齐村战斗中,国民党军守敌旅长李玉堂在被新四军包围5天的情况下,企图依附工事据守待缓,时任9班副班长的杨根思领受了团长下达爆破圆形大碉堡的任务。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到大碉堡前,放好后正要拉弦,猛然听到碉堡里的敌人正吵嚷要投降,而领头军官不同意。

杨根思当机立断,抱起炸药包跳入交通壕,飞起一脚踢开碉堡门,大喝一声:“缴枪不杀,谁敢顽抗,通通报销!”说着,就做出要拉弦的姿势,一看这阵势,碉堡内近一个排的敌人都乖乖地爬出来缴了枪,战后评功,杨根思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

1、欧阳代炎

1949年10月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四团第四连副排长。在上甘岭战役的一次战斗中,指挥突击队的排长牺牲后,他立即代理指挥,继续向敌占阵地发展。途中被敌火力封锁,冲击受阻,伤亡增加,他立即运动到暗堡侧后,把它炸毁。

但另一路敌人却趁机向他反扑过来,他一手打枪,一手投手榴弹,打退敌人两次反扑。后因腿部负伤无法行动,敌从侧面迂回将他包围。这时,他毅然拉响手榴弹,滚进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立一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2、黄继光

黄继光(1931年1月8日-1952年10月20日)。1931年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5师135团9连的通讯员。1952年10月20日在朝鲜上甘岭地区597.9高地牺牲,年仅21岁。

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所在部队党委追授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在上甘岭战役中,关键时刻黄继光用身体堵住了枪眼,战友们冲上“零号”阵地时发现,黄继光敦实的身躯仍然压在敌人的射击孔上,他的手还牢牢地抓着周围的麻袋,宽阔的胸膛还紧紧地堵着敌人的枪口……人们看到,黄继光的腿已被打断,身上有七处重伤,他的身后有一道长长的血印。

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血都在路上流光了!可以想见,在最后时刻,黄继光是以何等坚强的毅力,拖着重伤的身躯,爬到敌人的地堡前,又一跃而起的。

3、罗连成

罗连成(1930 - 1953),耒阳坪田乡积明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1946年秋考入湖南省私立广湘中学,就读两年,因家贫辍学。1948年10月入国民党交警总队第三大队第七中队当兵,1949年10月在广东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入四野四十五军一三三师三九七团二营五连当战士。

1953年5月2日,接受反击下勿闲北山美军任务,时为二营五连三班班长。晚上11时战斗打响,他与爆破手李少林炸毁两座敌堡,左臂已负伤。罗连成顾不得包扎伤口,即向暗堡冲去,不幸被侧面射来的子弹打穿小腹,他忍痛将手雷投进暗堡,敌堡炸塌了,他也晕倒了,肠子从小腹流了出来。

战士来救助他时,他苏醒过来,命令战士:“完成任务要紧,不要管我!”腾地一跃,站起来高呼:“同志们,狠狠地打呀!立功的时候到了,给祖国和毛主席争光啊!”战士们向美军勇猛地冲杀过去。

忽然,美军另一暗堡又射出了猛烈的枪弹。罗连成一咬牙,把流出的肠子盘了盘,从伤口塞进腹腔,夹起一包炸药,拼命爬近美军暗堡,纵身一跃,将炸药堵死暗堡枪眼,一声巨响,暗堡炸毁,罗连成英勇献身。

4、罗盛教

罗盛教(1931年-1952年1月2日),原名罗雨成,1931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原松山乡)桐梓村。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罗迭文家。

1946年入湖南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免试升入湖南省立九师简师班学习,毕业后考入省立十三中(高中部),改名罗盛教。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

1952年1月2日,罗盛教在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崔莹而英勇献身。罗盛教牺牲后,朝鲜政府为他修建了纪念碑和墓,并授予罗盛教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一级国旗勋章,志愿军政治部授予罗盛教“中国人民志愿军爱民模范”称号,

5、杨根思

杨根思(1922年11月6日~1950年11月29日)原名羊庚玺,革命烈士,江苏省泰兴市根思乡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国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

1947年1月,在齐村战斗中,国民党军守敌旅长李玉堂在被新四军包围5天的情况下,企图依附工事据守待缓,时任9班副班长的杨根思领受了团长下达爆破圆形大碉堡的任务。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到大碉堡前,放好后正要拉弦,猛然听到碉堡里的敌人正吵嚷要投降,而领头军官不同意。

杨根思当机立断,抱起炸药包跳入交通壕,飞起一脚踢开碉堡门,大喝一声:“缴枪不杀,谁敢顽抗,通通报销!”说着,就做出要拉弦的姿势,一看这阵势,碉堡内近一个排的敌人都乖乖地爬出来缴了枪,战后评功,杨根思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