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4
红军长征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你知道吗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
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240里。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7点钟,离泸定桥还有110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都淋透了。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雨,踩着泥水继续前进。
忽然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敌人的增援部队。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对岸的敌人赛跑。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扯着嗓子喊:“你们是哪个部分的?”
我们的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红军撤下来的。”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泸定桥离水面有好几丈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桥对岸的泸定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对着桥头。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
二连担任突击队,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岸,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泸定桥之战的意义:
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这次胜利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扩展资料:
一、飞夺泸定桥的勇士: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当急之下,要于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决定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其部署是由刘伯承、聂荣臻率领红一军团一师和陈赓、宋任穷领导的干部团为右路军,由中央纵队及1、3、5、9军团为左路军夹河而上攻取泸定桥。左路军由王开湘、杨成武率领的红二师四团为前锋攻击前进。
1935年5月28日,红四团接到红一军团命令:“王开湘、杨成武:军委来电,限左路军于明天夺取泸定桥,你们要用最高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去完成这一光荣的任务。你们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
事实上,关于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到底是21名,还是22名甚至是23名,也不是完全清楚的。比如一八六期的《战士报》,上面写的就是“二连21个英雄首先爬铁链冒火过河”。后来,根据时任红四团政委的杨成武将军发表在《星火燎原》上的著名回忆文章《飞夺泸定桥》,人们把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定为22名。
二、泸定桥之战的两种不同的记述:
第一种叙述:泸定桥是红一军团的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下的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队夺取的。该叙述由彭加伦于1936年写成并发表的《飞夺泸定桥》记载。后来中共党史、军史,凡官方记载史料均以此为依据,因此被外界称为“正史”。
第一种叙述,除了《红军长征记》中彭加伦所著《飞夺泸定桥》外,还有陈云《随军西行见闻录》、黄克诚《我在红三军团的经历》、罗华生(红四团党代表)《强渡大渡河泸定桥的经过》、成仿吾(参加长征的文学家)《长征回忆录》;
萧锋(红一军团第一师第三团政委)《长征日记》,以及红三军团重要将领伍修权、张爱萍、张宗逊、李志民、刘志坚、张震、王平、裴周玉等的回忆文章,上述文章没有一篇关于红三军团的红十三团飞夺泸定桥的记述,却都有红一军团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回忆。
第二种叙述:泸定桥是红三军团的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李干辉)下的侦察连指导员覃应机带领12名勇士夺取的。该叙述由覃应机于1991年所著《硝烟岁月》一书中提出。
而第二种叙述的出处则是原红三军团十三团侦察连指导员覃应机的回忆录《硝烟岁月》中相关记载。只是覃应机一人在1991年才提出的孤证,并未其他相关记载,更没有“一直受压制”的情形。
覃应机所过的铁索桥,应当在龙衣或者沙坝头铁索桥。《朱德关于我军突破敌雅州、芦山、天全防线的部署》(1935年6月5日):“……三、三军团有夺取天全之龙衣、沙坝头两铁索桥,并相机袭占天全的任务。
雪枫(时任红十三团团长)率先头两个团由现驻地经思金坝,以一部夺取沙坝头,主力夺取龙衣。成功则相机袭占天全,不成则进行下游架桥”。
由于两种说法不一,有媒体称之为“第二种说法好象一直受压制,但从未被压服”,因此在网络上出现了“飞夺泸定桥”属虚构的说法。 这是对军史无知造成的一种误解。
三、桥梁简介: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兴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桥竣工之际,康熙皇帝亲自为该桥题写“泸定桥”桥名。
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两岸谷壁陡峭,险峰兀立。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桥体分别由桥身、桥台、桥亭三个部分组成。
桥身,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东西桥台之间净跨100米、铁索长101.67米、桥宽2.7米,踏上桥面,整个桥身起伏荡漾,如泛轻舟,它是连接川藏交通咽喉之地。武汉红心教育基地也建造出一条泸定桥,是扩展游戏项目。
沪定桥西有噶达庙。相传修桥的时候,13根铁链无法牵到对岸,用了许多方法都失败了。有一天,来了一位自称噶达的藏族大力士,两腋各夹1根铁链乘船渡过西岸安装,当他运完13根铁链后,因过于劳累不幸死去。当地人修建此庙,以纪念这位修桥的英雄。
当然,传说终归是传说,实际上,在修建此桥时,荥经、汉源、天全等县的能工巧匠云集于此,共商牵链渡江之计,最后采用了索渡的原理,即以粗竹索系于两岸。
每根竹索上穿有10多个短竹筒,再把铁链系在竹筒上,然后从对岸拉动原己拴好在竹筒上的绳索,如此般巧妙地把竹筒连带铁链拉到了对岸。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 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
  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由团长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 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守城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 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3名夺桥突击队。

下午四点,23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

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与敌人展开白刃战。

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拓展资料:

泸定铁索桥座落在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

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做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体重40余吨。



22勇士飞夺泸定桥的故事早已被写进语文课本。刘金山就是其中一位勇士。1935年5月29日,他们匍匐在铁链上,冒着枪林弹雨冲向对面,背后有战友的冲锋号,还有猛烈的火力支持,那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这个战斗画面,是红军长征的华章。这支军队的战斗力和面对艰险时的意志力,凝聚在那13根铁索上。

18勇士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红四团先遣部队“昼夜兼程二百四”,与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一道,呈现了一支军队最为核心的品格:军令如山、骁勇善战、意志坚定。只有做到了这种极端的程度,才让蒋介石再次围歼梦碎,让红军由南向北转移的战略成为可能。

有人会在激情澎湃的战斗故事中忽略失败的可怕后果。金一南在《苦难辉煌》里这样描述:“如果泸定桥不能夺占,必然出现毛泽东说的那种局面:‘假如两路不能会合,被分割了,刘、聂就率部队单独走,到四川去搞个局面。’”

这意味着,“当时3万红军想从川南渡江尚不可得,现在以红一师单独‘到四川去搞个局面’,谈何容易!这是完全无法之时的办法!”

1

时间是严苛的、吝啬的,起码对红军而言如此。

四渡赤水,转战川南,巧渡金沙江后,红军曾远远甩下敌人。但从1935年5月9日至14日强攻会理6天未果,待到15日决定放弃对会理的围攻继续北上时,时间的天平已经开始倒向国民党一方。

眼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大路,走登相营、越西到大树堡,但要直面国民党重兵;另一条是小路,走冕宁、大桥镇、拖乌到安顺场。根据地下党的情报,此时冕宁的国民党县长已弃城逃跑,但是冕宁山路崎岖难行,还要通过国民党治下民族矛盾尖锐的彝族聚居区。

布置大渡河会战时,蒋介石在一封电文里这样描述红军前往大渡河的路途:“汉彝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险峻、给养困难的绝地”。

然而,红军以与国民党军队截然不同的面貌出现在了冕宁。他们作风严谨,倡导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拿出极大的诚意,甚至在彝族人的冷枪下不曾还击。这才产生了刘伯承与彝族部落头领小叶丹结拜为兄弟的佳话。

“彝海结盟”之后,红军在今四川雅安石棉县擦罗彝族乡开仓放了国民党刘文辉部队的军粮,不仅自己备足3天口粮,还让当地天天看着粮仓却饱受饥饿之苦的老百姓,成功熬过了青黄不接的时节。直到今天,当年8岁的龙桂芳老人一提起红军给他们家的两百多斤“红花米”,因苍老而迟缓平静的眼神都突然亮了起来。

擦罗彝族乡距离安顺场30里地。当红军行至安顺场想找船工帮忙渡河时,一部分当地人,也包括船工,早就躲进了山里。而第一个站出来帮红军渡河的船老大帅仕高,起初只敢透过门缝打量红军。

石棉县党史研究室主任刘洪提到擦罗开仓放粮的影响时说,“红军的胜利其实就是从这样的小事开始的”。那时,时间可谓是红军的生命。他们没时间大搞宣传、扩红,但是放粮、不打扰当地居民,这些快速行军过程中的无心插柳,为接下来强渡大渡河提供了便利。

在安顺场,如果没有红军对船工的善待,给他们搭棚子、煮白米饭,77位,这个看似不大的、自发帮助红军的船工数量,也将是天文数字。

2

5月,大渡河两岸耸立的黑色崖壁上开着各种蓝色、黄色的花朵。可在历史上,这里的美景染着血色。三国时期蜀国军队无数次渡过眼下这奔腾的河水,而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和他的数万将士,也曾于此血染大渡河。

1935年5月24日,红军也来到了这里。先遣部队夜袭安顺场。5月,即便是对帅仕高这样富有经验的船工,也是不友好的时节。当地没人愿在5月强顶汛期渡河。300多米宽的大渡河,波浪滔滔,水流湍急,可以轻易在转瞬间吞噬生命。河水发出的隆隆声甚至在红军未到安顺场、行至马鞍山时就能听到。

时间要靠自己争取。在此期间,红五团为了掩护安顺场的强渡战斗,佯攻大树堡,扬言要经那里渡河,攻打富林,直取雅安,进军成都。他们砍竹扎筏,拆了关帝庙、王爷庙,连自己的红军战士都以为要在那里渡河。他们的佯攻,使蒋介石、刘文辉一连好几天摸不清红一方面军主力真正的行动方向,为安顺场强渡赢取了时间。

夺取安顺场前,聂荣臻曾问红一团一营营长:“孙继先,你知道石达开吗?”孙继先说:“管他十达开九达开,我们一定能过河。”

1863年,也是5月,也是此处,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大军为河水所阻挡,在清军围困下全军覆灭。宣扬朱毛红军定会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传单,国民党已经派飞机撒了好几天。

5月25日天刚亮,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萧华作了战斗动员。他问:“谁愿意坐第一船去?”报名踊跃。最后,孙继先和团长杨得志、二连连长熊尚林仔细商量,确定下了总计18人的名单。每个人带上一支驳壳枪,一挺冲锋枪,一把马刀,还有6到8颗手榴弹,在七八位有经验的船工帮助下,计划分两批强渡。

这是他们发现的唯一一条船。考虑到水流方向,往返一次需要走完一个三角形,耗时1个多小时。这条船最多每次坐40人,全军渡河要1个多月,但是,如果孙继先、熊尚林失败,红军连走安顺场渡口的希望都渺茫了。

水急浪高,暗礁很多,对面还有敌人机枪的密集扫射。没有人能如天神下凡,只凭不到十杆枪和几颗手榴弹就拿下渡口。因此,突击队准备完毕时,刘伯承已经叫神炮手赵章成瞄准对岸敌人的两个碉堡。刘伯承对他说:“我们就几发炮弹,听命令,一定要打准。”

在岸上的红军动用了几十挺轻重机枪,从不同角度向敌人密集射击。萧华亲自吹起军号,刘伯承、聂荣臻走出工事,站在岸边看着强渡行动的进程。

船工帅仕高的孙子帅飞讲述了爷爷当年渡河的惊险时刻。渡船突然卡在“尖石包”,恰是敌人的有效射程之内。帅仕高和其他3名船工情急之下跳到礁石上,往外猛推小船。见红军重新行进,越发靠近岸边,国民党守军仓皇逃跑。逃跑前,他们还将一颗手榴弹扔到了帅仕高身边。帅飞说,幸运的是,那颗手榴弹引线未被拉掉,被红军战士迅速扔出,没有毁掉这艘船。

随着渡河的成功,在老百姓的帮助下,红军又发现、修复了两艘船。可这三艘小船负担不了红军快速渡江的重任。5月26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到达安顺场。一众军委领导人开了一个小会,水流太急,架桥已无希望,尾随的国民党薛岳、杨森部队距离红军只有几天路程,中革军委迅速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决定。

如此,已经通过安顺场的7000多人,由刘伯承、聂荣臻继续率领,组成右纵队。一旦无法与主力红军会合,就去川西开创局面。左纵队则以红二师四团为前卫,沿大渡河西岸赶赴泸定桥。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谈到了此次强渡的深远意义:“强渡大渡河是长征途中最关键的事件,如果在那里失败了,红军就可能被消灭。”

强渡大渡河后,左路纵队接到“死命令”:安顺场至泸定桥320里,限定3日内到达。

不过,敌情发生了新变化。在中革军委到达泸定桥的同一天,蒋介石亲赴成都督战。国民党增援力量也正朝泸定桥奔袭。部队才走了一天,5月28日凌晨,红四团又接到电令,要求他们再提前一天赶到泸定桥。此时,离限期已经不足一昼夜,而距离泸定桥还有240里路。

“你们要用最高度的行军速度和坚决机动的手段……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取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160里的记录。”电文里说。

3

今天在泸定县城,横跨大渡河的铁索桥已经铺上了密集的木板,随着桥面的摇晃,铁索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和着咆哮的大渡河水声,给游客制造了一种惊险、刺激的体验。安全是有保障的,每隔几米就有安保人员在桥上守护,桥下,一艘冲锋舟停靠在岸边,工作人员随时待命,以防万一。

84年前可不是这样子。红四团一昼夜奔袭240里到达这里的时候,战士们疲惫不堪。更要命的是,桥上的木板全被国民党守军抽走,只剩下13根摇摇晃晃的铁索。美国一位女旅行家1908年行至这里的时候,曾形容铁索“单薄得像蛛丝一样”。

蒋介石的“大渡河会战计划”及其补充修订的预案中,对红军渡河点的判定是在宁雅正道,泸定桥在防御部署中处于“边角位置”。因此,当国民党军队发现红军从安顺场夹河而上时,感觉到了泸定桥受到的威胁,才开始紧急调兵防守。事实上,守军只比红四团先到一个晚上。

抽走桥上的木板之后,在几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泸定桥东岸的防御工事里,守军信心满满。当时的保安大队副大队长的轲亨华,在上世纪70年代接受时任泸定县媒体记者杨仕强采访时曾回忆,他的长官对他说:“红军插着翅膀都飞不过来,飞过来都把他打落。”守军甚至用轻蔑的言语向对岸的红军挑衅。

22名红军战士担负突击任务,他们要顺着铁索打到大渡河东岸去。50多年后,其中一名突击队员李友林才对儿子李理详细讲起飞夺泸定桥的战斗,他说:“当时我只能想到活,不能想到死。如果想到死了,也许就过不去了。”

战友的支持包括布局在西岸的火力支援,以及全团司号员一齐吹响的冲锋号。突击队员之一刘金山曾向儿子刘东升描述过当时的场景:敌人的子弹几乎是擦着头皮呼啸而过,打在铁索上当当当地响,还溅起火花。

夺桥战斗打响后,国民党守军曾向远处的驻军、袁国瑞率领的第四旅求援,但因为第四旅正遭到东岸的红一师的攻击,无暇增援。由此,泸定桥的守军决心动摇,为免遭红军全歼,团长李全山率部撤退。

泸定桥被拿下了。1935年6月2日,中革军委对22名突击队员授奖,奖品是一套列宁服、一支钢笔、一个日记本、一个搪瓷碗和一双筷子,“以表彰他们夺占泸定桥的巨大功勋”。

泸定城失陷的消息令国民党政府感到紧张。根据四川省档案馆的一份史料,步二旅与西康专员公署发布消息函,要求“所有泸定县城失陷一节,应免公布”。刘文辉因在构筑金沙江、大渡河沿岸碉堡封锁线“一味敷衍、实未遵办”,被通令“记大过一次,戴罪图功”,其所部“各负责长官查明严处”。

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毛泽东亦谈到了飞夺泸定桥一战:红军之全部渡过泸定桥,确为红军的莫大成功,如红军不能过桥,则安顺场渡河至北岸之一师,势将孤军作战,而南岸之红军主力则必走西康……红军则极难克服困难也。今红军全部渡河,自此川陕甘青几省均将为红军活动之地区矣。

飞夺泸定桥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红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国民党的反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当急之下,于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决定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你们要在此战斗中突破过去夺道州和五团夺鸭溪一天跑一百六十里的记录”。接令后红四团昼夜兼行240华里山路,于29日晨,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泸定桥西岸并与敌军交火。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

下午四点,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

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

拓展资料

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9日。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中西部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

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飞夺泸定桥



最佳答案

1935年5月27日红4团以强行军的速度,向泸定桥方向飞奔。山路泥泞,天降大雨,又不断遭到敌人袭击,红4团以顽强的意志,强行军160 公里,于29日晨抢在敌援兵到达之前赶到了泸定桥。但此刻,面对红4团将士的只剩下9根光溜溜的铁索,桥面的木板已被敌人拆去,桥下是汹涌泡哮的河水,对岸就是泸定城,敌川军第 4旅第38团一部早已筑好了工事,黑洞洞的枪口指向泸定桥。但是红军总能创造惊人的奇迹。下午4时许,在全团司号员激昂的军号声中,夺桥战斗打响了。各种轻重火器向对岸发出密集的弹雨,22名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组成的突击队攀上铁索,向对岸爬去,在敌人的枪弹中,有人中弹掉下桥去,但突击队员仍顽强地一步步接近对岸,后续部队则一边铺木板一面跟进。敌在桥头燃起大火,但也未能阻止我突击队员,他们穿过熊熊烈火,迅速消灭了守桥之敌,并支援后续部队攻占了泸定城。飞夺泸定桥的成功又一次使红军转危为安,摆脱了敌人的追击。至6月2日,中央红军主力全部由泸定桥渡过了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答:1、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 1...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简介关于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简介
答: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2、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时间只剩下20多个小时...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简介(注意:少少少)
答: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第2连连长和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铁链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简说
答:右岸一路以红军第一军团第2师第4团为先锋团,5月27日晨,从安顺场出发,边行军边战斗,于29日晨占领泸定桥西岸。_军第二十四军第4旅第38团先于红军到达泸定桥,拆除桥板,企图阻止红军过河。29日傍晚,以第2连连长廖大...

“飞夺沪定桥”的故事是什么?
答:飞夺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红军长征中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发生在1935年5月。红一团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红四团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

大渡河铁索桥的故事
答: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关于飞夺泸定桥的勇士,到底是21名,还是22名甚至是23名,也不是完全清楚的。比如一八六期的《...

红军横渡铁索桥的故事
答: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红军战士与敌人展开白刃战,飞夺泸定桥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惊险地夺取了泸定桥。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100字。
答: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

飞夺泸定桥故事梗概
答:飞夺泸定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重要战斗。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

关于飞夺泸定桥的故事200字
答: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