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有什么故事或神话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3
神话故事是什么样的体裁?

神话故事是人类幻想性散文作品。
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远古时代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包括神鬼的故事和神(鬼)化的英雄传说。其产生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力的斗争和对理想的追求,它是一种精神寄托、人类的向往和宗教的实化展现,对后世的文学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扩展资料:
神话的产生还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性质。当时人们必须依靠集体,共同获得生活资料,抵御野兽和敌人;劳动所得有限,必须平均分配。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人与自然的主要矛盾,成为人民注意的中心。因此,解释自然和制服自然,就成为神话的主要内容。
同时,由于人们的利益一致,在集体生产中涌现出来的技艺超群、勇敢刚强的人物,受到全体成员的崇敬,其被赋予神奇的能力而成为神或半神。在他们身上,寄托了原始人制服自然的愿望。
有一部分神话表现了部落间的战争。这部分神话主要产生在原始公社制的后期。当时公社制趋于解体,但部落间为了占有生活资料而产生的斗争仍是全民的事业。
战争的胜利和领导者的业绩被看作集体的威力和光荣的标志。因此,人们同样自发地通过幻想把战争过程和指挥者予以神化,使这部分故事成为神话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神话所反映的是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它是一种反映现实的观念形态,也是产生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只是由于神话反映客观世界是通过人类童年期自发的、幼稚的幻想的折光,因而呈现出独特的形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神话故事

文学创作的背景,也是历史的参考和起源````
比如西游记、搜神记等等~~

  1共工怒触不周山
  水神共工,是炎帝玄孙祝融的儿子。他人脸、蛇身、红发,驾黑龙,管理和控制著占大地面积十分之七的海洋、江河、湖泽。

  颛顼继黄帝登上帝位后,施行绝天地通的治理方略,搞得众神没有一点自由,地上的人们也怨声载道。共工起而造反,向颛顼宣战。双方大战於不周山。这不周山乃是当年女娲补天斩龟腿所立的四根天柱之一。没日没夜地厮杀了十几天后,共工之军渐渐不支。共工此时已杀红了眼睛,他怒吼一声,一头向不周山撞去。只听得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不周山折断了! 顷刻之间,西北边的天空因失去支撑而倾斜下来,日月星辰迅速地向著西方滑落,同时,东南的地表也因巨大的震动而塌陷下去,百川之水顺势向东南奔流,宇宙从此改观,形成了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和百川归海的地势。

  2百鸟朝凤
  很久以前,凤凰只是外形很平常的小鸟。但它有的优点就是:很勤劳。把吃多下来的食物都藏进洞里。有一年,森林大旱。鸟儿都饿得头昏眼花。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藏的食物分给大家。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3、炎帝击石生火

  人类使用最早的火全都是天然火.有个人便想人类总不能一直依靠天然火吧,所以决定自己要创造一种取火的方法,在一次狩猎中,他一失手未将石制的标枪命中猎物,不过他发现标枪与地上的石头相击时产生了火花,于是他就捡了很多那里的石头来试验,结果成功的取得了火.也因为他发现了取火的方法,所以各个部落都一致拥他为王,这个人就是以火德为王的炎帝.之后他又创造了耕种方法并且教会了人类耕种,所以他又被称为神农.

  4、后羿与嫦娥

  后羿和嫦娥都是尧时候的人,那时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在天空,百姓都民不聊生。于是天帝命令善于射箭的后羿下到人间,协助尧除人民的苦难。后羿带着他的美丽的妻子嫦娥一起来到人间。后羿把多余的九个太阳射下去后受到了其他天神的妒忌,他们使天帝终于疏远了后羿,最后把他永远贬斥到人间。受了委曲的后羿和妻子嫦娥只好隐居在人间,靠后羿打猎为生。

  5、盘古开天辟地

  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此时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他拿起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就这样有了天地。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空就随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

  6、鲧禹治水

  大水漫上天际,鲧盗没有得到天帝的命令取了天帝的神土来堵塞洪水,天帝派火神祝融在羽山附近杀死了鲧。鲧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铺填土壤平治洪水,禹从南方走到北方,从太阳处的地方跑到太阳落的地方,,一直率领人们从事治水的艰苦劳动,经过了十三年,禹终于将水治理好,完成了鲧的遗愿。终于安定了九州。

  7、夸父追日

  北方天气寒冷,冬季漫长,夸父想,要是能把太阳追回来,让它永久高悬在天上给大地光和热,那该多好啊!于是他就去追了一天,终于看到了太阳想把太阳捉住带回去。可是他已经奔跑了一天了,火辣辣的太阳晒得他口渴难忍,他便俯下身去喝那黄河、渭河里的水。两条河的水很快就喝完了,但他还是没有解渴,就跑去了北方大泽里的水,但他还没到达目的地,就在中途渴死了。
  8、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这两座大山就像一堵巨大的墙,挡住了他们通往外界的路,与世隔绝,非常落后。于是愚公决心把山平掉,每天就不停地把山上的土挖走。有个老人叫智叟,笑他太傻,对他说这是不可能的事。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9、嫦娥奔月

  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因后羿立下盖世神功所以收了许多徒弟。其中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当有一次后羿带众徒外出狩猎时,蓬蒙装病留了下来,并逼嫦娥交出她丈夫前不久给她的不死药,嫦娥在被逼无奈之际吞下了不死药,她立即飞上了天,因为不舍得后羿,所以在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10、吴刚砍树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

  11、女娲造人

  盘古开辟了天地,但女娲总觉得很寂寞因为世界是缺少一种像她一样的生物,于是她用泥土照着自己的影子捏了起来。捏完后,他居然活了起来。女娲一见,满心欢喜,接着又捏了许多。她把这些小东西叫作“人”。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从这以后,大地就到处有了人。

  12、皇帝战蚩尤

  一次,华夏大地陷入了分裂的局面,战事连连,百姓不得生存。华夏被分为五个大部落,其中黄帝和蚩尤的部落势力最大,黄帝因不愿看到百姓因战争而受苦,便想停止这种战争局面,所以使用以暴制暴的方式来解决。最后,蚩尤兵败逃跑.黄帝命应龙前往追杀.应龙不负期望将蚩尤杀死并割下蚩尤的头颅献给黄帝.

  13、女娲补天

  女娲是一位善良的神,她为人类做过许多好事。传说当人类繁衍起来后,两个神仙打架从天上打到了人间,天被打出了个洞,把人们安静的生活环境都破坏了。女娲看到这种场景,非常不忍心,于是练了五色石来把天上的洞补好了。把脏乱的环境重新恢复平静,再还给了人类,人类都非常感谢女娲。

  14、神农试百草

  生老病死是最自然不过的事了,不过因为”病”而早早离开这个世界的人又实在值得同情.神农觉得自己有保护好自己的子民的职责,所以他踏遍神州大地寻找治疗病患的药草,找到后他都先自己服用来确定有用与否或者有毒与否.最后终于找到了可以治疗很多常见病患的药草.

  15、精卫填海

  炎帝有一个女儿,叫女娃。一天,女娃去东海看太阳升起。不幸的是,海上突然起了狂风大浪,女娃不幸落入海中,终被无情的大海吞没了,永远回不来了。女娃死了,化作了一只小鸟,“精卫、精卫”的悲鸣,所以,人们便叫此鸟为“精卫”。精卫非常痛恨东海,于是日复一日地不断地往东海中扔石子,想把东海填平。

  16、刑天战黄帝

  黄帝用强大的武力打败了炎帝,把炎帝被迫退到南方。刑天发誓要与黄帝争夺神位。他左手握一面盾,右手拿一把斧,与天帝开始了一场激战。突然,黄帝看准机会一剑向刑天脖颈砍去,刑天那颗巨大的头颅就被砍落下来。刑天见头被砍落,愈加震怒。他毫不示弱,以两只乳头当作眼睛,肚脐当作嘴巴,挥舞武器,继续呐喊战斗。

  17、姜子牙钓鱼

  商朝末年,纣王残暴不仁,人民生活非常艰苦。渭河一带是诸候姬昌的管辖范围,姬昌胸怀大志,很爱惜人才。为了吸引姬昌的注意,姜子牙天天坐在河边钓鱼。他用奇特的方式钓鱼,这件事传到姬昌耳里,姬昌心想他可能是个有才能的奇人,请了他好几次姜子牙都不理睬他们继续钓鱼。最后姬昌就准备了丰厚的礼品,亲自拜访姜子牙。姜子牙看出他的确是诚心诚意,就答应辅佐他。

  18、沉香救母

  汉代有个书生叫刘向与善良的仙女,华岳三娘相爱了。不久,三娘就怀孕了并为孩子取名为沉香。天上的神仙知道了此事后,便把他抓了回去。沉香懂事长大后决定去就自己被压在华山下的母亲。母亲知道沉香不能就出自己,便叫沉香去找他舅舅,沉香在舅舅手里拿到了宝莲灯,立即飞回了华山,救出了母亲。

  19、八仙过海
  八位神仙人物好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有一天,他们一起到了东海,只见潮头汹涌,巨浪惊人。吕洞宾建议各以一物投于水面,以显"神通"而过。其他诸位仙人都响应吕洞宾的建议,将随身法宝投于水面,然后立于法宝之上,乘风逐浪而渡。(铁拐李有铁杖及葫芦,汉钟离有芭蕉扇,张果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何仙姑有莲花、韩湘子有横笛、曹国舅有玉版,蓝采和有花篮。)

  20、仙女造桥

  很久以前,上天三元仙子每年中元节去承受人间的香火供奉,不巧这一年上元仙子因为有事不能离开,只好拜托其他两位仙子飞下天界。她们见这里海秀山奇、人民淳朴,便心生爱意。为回报百姓的祭奉盛情,两位仙子见海岛与大陆交通不便,决定修一座海桥连接起来,以造福人间。于是施用移山填海的法力,顷刻间,那海桥即将修造成功。

  闽南七夕民俗及传说

  在闽南地区,传说中的“七仙女”并非一个仙女,而是七个神娘,俗称“七娘妈”,并且传说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因而民间把这一天称做“七娘妈生”。这也许是七夕民间流传在宗教氛围浓厚的闽南地区的衍化。

  自古以来,在闽南地区劳动妇女的心目中,“七娘妈”是美丽、善良、慈爱、吉祥的化身,她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长,因而,民间有七夕“拜天孙”的习俗。《泉州府志》记载:泉俗七夕“乞巧”、“陈瓜果”、“小儿拜天孙”。按照这一习俗,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头一个“七夕”要做“新契”,意为新拜“七娘妈”为义母(闽南话称“契母”)。到了十六岁,当年的“七夕”要“洗契”,意思是对其长大成人、与“七娘妈”脱离关系进行洗礼。这一民俗相沿成习,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城市家庭现已摒弃,但在农村中仍可见其遗存。

  按照传统习俗,闽南地区七夕敬奉“七娘妈”,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而且因为人们认为“七娘妈”是七个,因而都与“七”有关。主要有:七娘轿(七乘)、七娘亭(内有七个仙娘之像),其余陈列的果蔬、糖果(煮熟的甜糯米丸)、酒樽、箸子等,一般也以七为数。另外,还有女性专用的生花、熟花、胭脂、花粉、剪刀、红髻绳等。“七娘轿”和“七娘亭”保留了民间纸扎艺术的精巧,尤其是“七娘亭”更是别致,比较讲究的亭中还扎有彩绘的“七娘”泥偶,煞是雅观。据说,七娘亭的流传源于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七夕以锦绿结成楼殿,陈设花果……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七娘亭也许源自于此。

  关于七夕的传说,闽南还有其精彩的说法。传说当年天帝盛怒于七仙女与董永成婚,以银河为界,将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后允其每隔七天相会一次,命喜鹊把天帝这一命令传给他俩,不料喜鹊竟把七天一相会误报为每年七月七日一相会。至今,闽南地区还保留着“客鸟(喜鹊)报错喜”的俗谚。虽然喜鹊报错喜,消息误传,但传出去的是天帝的命令,就必须将错就错,不能再改,于是罚喜鹊每年“七夕”为牛郎织女搭桥。据说,七月初七这一天见不到喜鹊的影子,是因为它们都搭桥去了;七夕过后,喜鹊头部皆秃顶,那是因为牛郎牵牛过鹊桥时,牛蹄子蹂踏所致。民间还传说,七月初七这一天必定下雨,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会偶尔飘下一阵毛毛雨,那是牛郎织女流下的情泪。闽南民间说是“七娘妈流眼泪”。

  闽南民谚的哲理故事
  闽南语作为中国古代中原母语的活化石,已经经过不少资深语言学家的论证。其生动的语汇无不蕴含丰富的哲理,因此,其流传地区的广泛更令人惊讶。现在,我就平日搜集过的一些闽南民间谚语故事一段段细细讲来,相信大家听了一定会喜欢的。首先咱要讲到的一则谚语叫歹马也有一步踢。这句谚语出自古代一次战乱之后。据传有一次兵荒马乱过后,漳州府在清理战场时,把一批受伤的战马拉到南门外圩市上拍卖。许多人看到伤马价钱低贱,纷纷购买回去杀了吃马肉。

  有一天,一位城郊农夫到圩市卖菜,听说伤马很便宜,也去买了一匹,拉回家去。由于回家时天色已暗,他便把马绑在猪圈里,准备明天一早就把它杀掉。

  这天半夜,有一个毛贼到村里偷东西,听见农夫家的猪圈里有大猪嚎叫的声音,走近一看,是一只大肥猪。他高兴地把猪圈门撬开。当他刚钻进猪圈时,摸到那只伤马的尾巴。马最怕有人揪尾巴,一觉得尾巴被抓住了,急急伸腿一踢,正好踢中毛贼的下身。小毛贼痛得哇哇叫。农夫一家人听到了,马上冲到猪圈,毛贼一看到有人来,便哀求:放我走吧,我以后不敢来偷东西了!”

  第二天,这事传开了,村里的人说:“莫看这歹马也有一步踢”。农夫也舍不得把马杀掉、精心喂养,结果这只伤马成了一匹壮马。

  这则故事说明,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一点优势,就不要小看或郫视他。

  这以上说到的是歹马也有一步踢这则民间谚语故事。接下来要和大家共同分享的另外一则闽南俗语叫“罩鸡不成孵”,也叫“押鸡不成孵”。听众朋友,“罩鸡不成孵”,说的是,母鸡不在蹲窝的时候,硬把它罩起来强迫它孵蛋是不可能的,如同普通话中“捆绑不成夫妻”“按下牛头喝水”的意思一样。它告诫人们,凡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勉强。

  听众朋友,母鸡蹲窝孵蛋是它的本能。当母鸡产完一窝蛋以后,它就开始孵蛋。这时,窝里即使没蛋,它也要蹲在窝里,这就是“蹲窝”,有的又叫“赖窝”。蹲窝的母鸡既清醒又迷糊。说它清醒,是因为它感到窝里有它的儿女们,不能离窝,否则会遭夭折。这期间,它少吃少喝,但不忘把粪便排泄在窝外,还不时翻窝,用身体最大限度地盖住所有的蛋。说它迷糊,是因为窝里有没有蛋它并不理会,即使窝里放鸭蛋鹅蛋或者其他鸟蛋甚至石头,它照样精心孵化。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农家,为了使蹲窝的母鸡早清醒早生蛋,往往使用各种残忍手段折磨它,或泡入水中,或缚住双翅或双脚等,但一切都无济于事,最后依然不能使它恢复常态。

  “罩鸡不成孵”原意为不能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如今又被人们引申为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或事勉强凑合在一起,结果彼此不但不能和谐相处,甚至往往把事情弄得乱糟糟。例如,兄弟、妯娌间由于性格不同或利益冲突,提出要分家过,而父母为了维护家庭的“统一”,却不答应,结果事与愿违,落得“罩鸡不成孵”,纠纷不断,家庭失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好,讲完了“罩鸡不成孵”这则闽南俗语后,下面咱继续来讲到一个泉州的俗语叫“一个书笼,一个头桶”。

  听众朋友,“一个书笼,一个头桶”是一句比较特殊的泉州俗语。书笼,即是装书的竹笼;头桶,便是装人头的木桶。这句俗语来自古代晋江一位书生的故事。

  相传,明朝洪武十八年(一三八五),磁灶村一农家诞生一男孩名叫吴复。吴复从小天资聪颖,活泼执灵。六岁时就能背诵《三字经》,七岁时通论语孝经,被称为“小神童”。十八岁成为县学中有定额的廪生,享受公费待遇。

  宣宗宣德戊申年(一四二八),泉州知府发现府学里有的廪生是冒名代考而录取的,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宣布所有的廪生全部除名,永远不能参加科举考试。那时,被除名的廪生,绝大部分觉得冤枉,但心里生气嘴中不敢说,自在家里生闷气。唯独吴复不怕死地说:“现在,我蒙受极大的冤枉。尽管民要告官,难如上青天,但人生自古谁无死,我怎能归世人屈辱于权势而在世间生存呢?我要上诉,来昭雪我的耻辱。”这样吴复就写好理由充足的状词,立即向泉州知府申诉,但被拒之门外,不予受理,他又往省城福州进行申诉,仍然无什么用。吴复回家后横下一条心,决定排除一切困难,到京城告御状,直到洗雪冤情方才罢休。

  吴复拜别父母步行上京时,肩上挑着一个书笼和一个头桶,走了一村又一村,穿过一县又一县,晓行夜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顺利抵达京城,找个小客店住下,准备告御状。

  当朝的宣德皇帝是一位圣明的君主,曾多次接见和受理来京告状的受害者。吴复终于寻得机会,亲自向皇上申述冤情,并恳求皇上让受除名者重新参加甄别考试,他还表示:“若是小民考后属于不合格者宁受死罪,斩首后装在从家中带来的头桶而毫不悔恨。”皇上听后,既同情又感动,遂即颁下圣旨,命翰林院出题,从速通知泉州府所有被除名的廪生前来京都,在天门下参加甄别考试。

  消息传开,泉州被除名的廪生都感到非常意外又欢喜,积极准备应试。众廪生经过几场甄别考试,到公开发榜时,吴复名列第一,其他具有真才实学者皆榜上有名。那些花大钱请人替考的冒牌货色,一一落马,丑态百出。事后,每当人们谈起这件事时,无不敬佩吴复的才学和胆识。

  不久,吴复被朝廷选派到江苏省应天府溧水县担任县学训导,后因政绩突出,又被提升为溧水知县。吴复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慨地说:“当年若不是冒死拼搏,我哪会有今日呢?”从此,“一个书笼,一个头桶”这句俗语,连同这个真实的故事便在泉州民间流传开了。

  碎缸的故事--闽南故事
  民国某一年,刚好是麦子收成了后的季节,晋江龙湖有一个姓施的作田兄,听说海口嘉排村船埠头到了一批十一斗的大水缸,正好厝内欠用装五谷,就赶紧前去购买。

  说起这个姓施的作田兄,人人都知道他的性情温和,无多无事,脸上常常笑咪眯。这日,他买了两个大水缸用扁担挑着,一摇一晃转回家。来到田间小路上,看见一条被过路人踏出的小路,正从一丘闲田中穿过,可省绕一大段路,他想,路是人走出来的,即然别人从这里过路,我也抄近路,也挑着水缸从那条小路穿田中过去。没想到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正躲在这里等拦。这是一个姓洪的作田兄,他性情爆烈,人人都怕他、让他。这日他在田头已经等了很久了,一看见姓施的作田兄挑着大水缸走到田中央,就风风火火赶上去,没分没话,举起锄头,“呯嘭”一大声,将姓施的一个大缸砸得碎碎碎。

  姓洪的作田兄为什么来打碎大水缸呢?原来这丘田正是他耕种的。这日,他带着牛犁耙来田里翻地,看见田中被踏出路,已经一肚子火了,没想只犁二趟,田地被踏得实实,将一个新犁头卡断了。受不了气,他才会提着锄头,在田头,打碎大水缸。

  再说姓施的作田兄听见“呯嘭”一声,前面的大缸就一坠在地上,吓了一大跳,赶紧转过头,一见那姓洪的作田兄正睁大眼睛,拿着锄头气呼呼,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所以他就笑着问: “老兄,怎样不作声打碎我的大缸?”姓洪的作田兄“哼”了一声,粗声大气叫起来: “我问你,这里是田还是路?”姓施的作田兄听了笑笑说: “从你的田里踏过去是我不对。老兄,请你把手中的锄头借我一下。”姓洪的作田兄正在火头里,心里想,就使让你拿锄头相打,我也不怕你,便将锄头扔过去,说:“借就借吧,看你敢把我怎样。”姓施的作田兄拿起锄头,不是要打姓洪的,而是“呯嘭”一声,也将另一个大缸打得碎碎碎。姓洪的作田兄感到奇怪,说:“你这是做什么?”姓施的作田兄转过身来,笑笑说:“老兄,看你性地这么急,撩田是我不对,但是田中的路并不是我一人踏出来的,现在你不作声将我的大缸打碎了,剩一个叫我怎样扛回家?不如一起打碎,还麻烦你将那些碎缸片拣掉。”说了,将锄头拿给姓洪的作田兄,拾起扁担绳子转回家去了。

  这件事虽然使姓洪的作田兄过后有点见笑,但是随着时间一久,也就渐渐忘记了。

  无巧不成书,有一天,正是龙湖乡村里几年一度的“佛生日”,姓洪的作田兄也受朋友的邀请,前去吃酒。真真是“冤家路窄”,他刚刚踏入村头,对面正碰上姓施的作田兄也到村头接人客。原来这是姓施的所在乡里。姓施的作田兄看见姓洪的作田兄,就大笑着跑过来拉住,喊着说:“哎呀,老兄弟,没想到你也来了,真巧被我接到了,今日无论如何也要上我家吃杯酒。"俗语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时候,姓洪的作田兄只得跟着走。一进家,姓施的作田兄就对满厅的亲友嚷着:“我的好友来”。一边就将姓洪的作田兄直直“请”进房中去,叫家里人敬上烟、茶、酒、摆了满满一桌,然后笑着说: “老兄,要什么,自己用了,我还有些事赶快要办, 只好失陪”说了,跨出房门,拉上门锁,“咔嚓”一声,门就锁起来了。

  这里姓洪的作田兄听见外面人声马叫,心里暗暗叫苦,但他性情直,心想:上次放门口刁,今日是自投罗网了,管他死还是活,先吃再说,就一个人在房中喝酒。临近中午,姓施的作田兄才从外面进来,笑笑说:老兄,将你锁在房中真是对不起。”姓洪的作田兄这时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只好不说一句话。姓施的作田兄又说:“老兄,我是真心要请你,怕你跑掉,所以将你锁在房中。”接着就将姓洪的作田兄拉到厅中酒桌上。亲友们看见姓施的作田兄这样亲热地拉着一位客人来,都离坐站起来迎接。但是,那些知道这位客人被锁在房中的亲友未免心里疑惑,有人问:“这位老友是……”这一问使姓洪的作田兄答不出来。姓施的作田兄连忙笑着说;“我来介绍,这位是我在路途结交的朋友,为人忠直,就是性子急一点……”接着就将前面的事大略讲了出来。听见的人都笑了起来。但是,这时姓施的作田兄却是没有笑,说: “诸位,这件事倒是这位老兄教我做人的道理,大家试想,我们都是作田人,只图路近,踏毁人家的田地,这就逆天理,大家说是不是?所以,我认了这位老兄为好友!”众人听了,心里都很佩服。

  姓洪的作田兄这时也很见笑,当天离开后,隔天就赶紧去船埠头买了两个十一斗大水缸,挑往姓施的作田兄家中来。从此,两人真的成了好朋友。

  水井公生的传说
  洪濑镇东街有处地名叫中土炉的角落,有一口井叫“解元”井。这口井的泉水清洌甘纯,哪怕是久旱未雨,也依然沥沥喷涌,取之不竭。在这个古镇当年还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周围数百人口,均靠此井供水吃用。每当人们从单位下班或打工归来,尤其是那盛夏酷暑的季节,只要从这口井中打起水来,无论是饮用或是冲凉,都会感到甘甜无比、疲劳顿消。这口井至今尚在,虽年代久远,但该井的水依然清纯而不浑浊,且抽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说起这口水井的历史,还有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清朝道光年间,中土炉有户吴姓人家,兄弟二人,亲如手足,冷暖相知。大哥为人忠厚勤谨,早已婚娶。小弟吴宏模,却是一介懦生。由于有这位大哥当家,所以小弟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专心致志、寒窗苦读。其余世事一概不管,有时连大嫂催其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他都不理,因此大嫂久而生怨,挟恨在心。从此对他的日食三餐也就不大理会。因此,吴宏模只好每天过着半饥不饱的苦涩日子,继续用功。
  再说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几年的苦读,终于盼来了省城会试的日期。这一天,吴宏模整束行装,准备次日凌晨赴省城赶考。大嫂得知其情后,为了报平日这怨,就于当天晚上把家中粮食收存于自己房中,并把水缸里的水掏尽,甚至连打水用的小水桶也一并藏匿起来。
  第二天,吴宏模起床后,正准备煮点稀饭作为早餐,却找不到粮食。无奈之下,只想随便烧点开水充饥,但却见水缸滴水无存,欲到屋外打水,又不见平日打水用的水桶,他知道这是大嫂在挟怨报复,无奈之下,长叹一声,走出屋外,只见遍地积水,才想起昨夜有阵大雨。心想既然下大雨,井水必会上涨,就到屋里拿个水瓢,准备到井中舀水,当他起近井边,探头一看,却见水深如故。此时,伤心不已的吴宏模突然双膝脆地,对着水井祷告说:“水井公啊,水井公!你若可怜我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贫寒书生,就将井水上涨,好让我饮些井水充饥赶路。此后若能金榜题名,衣锦还张乡之日,定当答谢你的恩情”!说来奇怪,吴宏模刚祷告完毕,就见井水慢慢上涨,直至平面。吴宏模高兴万分。急忙用水瓢打出一瓢冷水饮下,然后背起行装,匆匆上路。
  俗语说:功夫不负苦心人。这一日,流星快马飞报洪濑,吴宏模获省试第一,高中解元。不日将回乡探亲。众宗亲及务乡邻闻讯后,皆大欢喜,就日夜盼望着他的归来。直到返乡的这一天,只见吴宏模端坐在大轿,鸣锣开道,风光无限地返回故里。大嫂闻知后,悔恨交加,羞愧难当,只好躲到娘家回避去了。然此时的吴氏宗亲早已聚集在祠堂门口等候,当他们看到吴宏模步下官轿时,即由他那老实巴交的大哥带领众宗亲迎上。这时忽听见有族里宗亲提议说,此次吴宏模高中解元,光宗耀祖,是祖先在天之灵,应该先祠堂大门,祭拜祖宗,人答谢先人之恩。吴宏模闻听后立即制止。解元公说:“我想,应该先答谢水井公当日涨水之恩,然后再祭拜祖宗。”说着就把赶考那天早上的情景,向众位宗亲作了一番讲述,众人听后,惊奇无比!便听从吴解元的建议,把每年农历十月初三(即涨水的那天)订为水井公的生日。每逢这天,吴氏宗亲就要大摆筵席、演对酬神、热闹非常。为了纪念这个颇有意义的传奇,就把这口水井称为“解元井”。
  后来,查阅中国的民俗历史,普天之下,能为水井公做生日的,唯此而已耳!
  妈祖传说

水井公生的传说
洪濑镇东街有处地名叫中土炉的角落,有一口井叫“解元”井。这口井的泉水清洌甘纯,哪怕是久旱未雨,也依然沥沥喷涌,取之不竭。在这个古镇当年还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周围数百人口,均靠此井供水吃用。每当人们从单位下班或打工归来,尤其是那盛夏酷暑的季节,只要从这口井中打起水来,无论是饮用或是冲凉,都会感到甘甜无比、疲劳顿消。这口井至今尚在,虽年代久远,但该井的水依然清纯而不浑浊,且抽之不尽,用之不竭。
然而说起这口水井的历史,还有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清朝道光年间,中土炉有户吴姓人家,兄弟二人,亲如手足,冷暖相知。大哥为人忠厚勤谨,早已婚娶。小弟吴宏模,却是一介懦生。由于有这位大哥当家,所以小弟就“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专心致志、寒窗苦读。其余世事一概不管,有时连大嫂催其帮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他都不理,因此大嫂久而生怨,挟恨在心。从此对他的日食三餐也就不大理会。因此,吴宏模只好每天过着半饥不饱的苦涩日子,继续用功。
再说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几年的苦读,终于盼来了省城会试的日期。这一天,吴宏模整束行装,准备次日凌晨赴省城赶考。大嫂得知其情后,为了报平日这怨,就于当天晚上把家中粮食收存于自己房中,并把水缸里的水掏尽,甚至连打水用的小水桶也一并藏匿起来。
第二天,吴宏模起床后,正准备煮点稀饭作为早餐,却找不到粮食。无奈之下,只想随便烧点开水充饥,但却见水缸滴水无存,欲到屋外打水,又不见平日打水用的水桶,他知道这是大嫂在挟怨报复,无奈之下,长叹一声,走出屋外,只见遍地积水,才想起昨夜有阵大雨。心想既然下大雨,井水必会上涨,就到屋里拿个水瓢,准备到井中舀水,当他起近井边,探头一看,却见水深如故。此时,伤心不已的吴宏模突然双膝脆地,对着水井祷告说:“水井公啊,水井公!你若可怜我这位手无缚鸡之力的贫寒书生,就将井水上涨,好让我饮些井水充饥赶路。此后若能金榜题名,衣锦还张乡之日,定当答谢你的恩情”!说来奇怪,吴宏模刚祷告完毕,就见井水慢慢上涨,直至平面。吴宏模高兴万分。急忙用水瓢打出一瓢冷水饮下,然后背起行装,匆匆上路。
俗语说:功夫不负苦心人。这一日,流星快马飞报洪濑,吴宏模获省试第一,高中解元。不日将回乡探亲。众宗亲及务乡邻闻讯后,皆大欢喜,就日夜盼望着他的归来。直到返乡的这一天,只见吴宏模端坐在大轿,鸣锣开道,风光无限地返回故里。大嫂闻知后,悔恨交加,羞愧难当,只好躲到娘家回避去了。然此时的吴氏宗亲早已聚集在祠堂门口等候,当他们看到吴宏模步下官轿时,即由他那老实巴交的大哥带领众宗亲迎上。这时忽听见有族里宗亲提议说,此次吴宏模高中解元,光宗耀祖,是祖先在天之灵,应该先祠堂大门,祭拜祖宗,人答谢先人之恩。吴宏模闻听后立即制止。解元公说:“我想,应该先答谢水井公当日涨水之恩,然后再祭拜祖宗。”说着就把赶考那天早上的情景,向众位宗亲作了一番讲述,众人听后,惊奇无比!便听从吴解元的建议,把每年农历十月初三(即涨水的那天)订为水井公的生日。每逢这天,吴氏宗亲就要大摆筵席、演对酬神、热闹非常。为了纪念这个颇有意义的传奇,就把这口水井称为“解元井”。
后来,查阅中国的民俗历史,普天之下,能为水井公做生日的,唯此而已耳!
妈祖传说

妈祖生平有许多传说,据《天后志》记载的有十五则,据《天妃显圣录》记载的有十六则。它们分别是:

A:莱屿长青:湄洲岛旁边有一个小屿,传说有一天,妈祖到小岛上游玩时将菜子撒在地上,不久菜子奇迹般成长,花开满地。随后,每年无需耕种,自然生长。当地人视仙花采之。以后,人们就把这个地方称为"菜子屿"。

B:祷雨济民:相传妈祖二十一岁的时候,莆田地方出现大旱,全县百姓都说非妈祖不能救此灾害。于是,县尹亲往向妈祖求救,妈祖祈雨,并说壬子日申刻就会下大雨。到了那天,上午晴空无云,丝毫没有要下雨的征兆,申刻一到,突然乌云滚滚,大雨滂沱而下,久旱遇甘雨,大地恢复往日生机。

C:挂席泛槎: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天,海上起风浪,妈祖要渡海,岸边船只是有,但是船上没有船桨,也没有船篷,加上风急浪大,船手不敢开船,妈祖对船手说:你只管起船。随即叫人将草席挂在桅杆上用作船帆。船开上海面,乘风破浪,飞弛而去。

D:化草救商: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屿西边有个出入湄洲的要冲叫门夹(就是今天的文甲),有一次,一艘商船在附近海上遭到巨风袭击触礁,海水涌进船舱,即将沉没,村民见狂巨浪,不敢前去营救。在这紧急时刻,妈祖信手在脚下找了几根小草,扔进大海,小草变成一排大杉划到并附在即将沉没的商船上,商舟免遭沉没,船中人免难。

E:降伏二神:相传在妈祖二十三岁时,湄洲西北方向有二神,一为顺风耳,一为千里眼。二神经常出没贻害百姓。百姓祈求妈祖惩治二神。为了降服二神,妈祖与村女们一起上山劳动,这样,一直过十多天,二神终于出现了,当二神将近时,妈祖大声呵斥,二神见妈祖神威,化作一道火光而去,妈祖拂动手中丝帕,顿时狂风大作,那二神弄不清所以,持斧疾视,妈祖用激将法激二神丢下铁斧,丢下铁斧之后二神再也收不起铁斧,于是认输谢罪而去。两年后,二神海上再次作崇,十分厉害,妈祖用神咒呼风飞石使二神无处躲避,二神服输,愿为妈祖效力,于是妈祖收二神为将。

F:解除水患:相传妈祖二十六岁时,那年上半年,阴雨连绵,福建与浙江两省倍受水灾之害。当时当地官员上奏朝廷,皇帝下旨就地祈雨,但祈求毫无改观。当地请求妈祖解害,妈祖道:灾害是人积恶所致,既然皇上有意为民解害,我更是应当祈天赦佑。于是焚香祷告,突然天开始起大风,并见云端有虬龙飞逝而去,天空晴朗了。那一年百姓还获得了好收成,人们感激妈祖,省官于是向朝廷为妈祖请功并准得到褒奖。

G:救父寻兄:相传妈祖十六岁那年秋天的一天,其父兄驾船渡海北上之际,海上掀起狂风恶浪,船只遭损,情况危急。这时妈祖在家织布,忽然闭上眼睛,使劲全力扶住织机,母亲见状,忙叫醒她,妈祖醒来时失手将梭掉在了地上,见梭掉在了地上,妈祖哭道:父亲得救,哥哥死了!不久有人来报,情况属实。兄掉到海里后,妈祖陪着母亲驾船前去大海里寻找,突然发现有一群水族聚集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众人十分担心,而妈祖知道是水族受水神之命前来迎接她,这时海水变清,其兄尸体浮了上来,于是将尸体运回去。此后每当妈祖诞辰之日,夜里鱼群环列湄屿之前,黎明才散去,而这一天也成为当地渔民的休船之日。

湄洲祖庙妈祖像

H:恳请治病: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年,莆田瘟疫盛行,县尹全家也染上了疾病,有人告知县尹妈祖有解难之法力。于是,县尹亲自拜请妈祖,妈祖念他平时为官不坏,加上他是外来官,告诉他用菖莆九节煎水饮服,并将咒符贴在门口。县尹回去后遵嘱施行,不日疾病痊愈。

I:收伏二怪: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有嘉应和嘉佑二怪,经常出没害民。有一天,一位船客遭怪物作怪,船将沉没。妈祖见之即化作一货船,前去救难。嘉佑见货船前来,立即来追货船。妈祖口念神咒,将其制服。嘉佑当即叩首服罪,妈祖将其收入水阙仙班。为制服嘉应,妈祖施计,于山路独行,嘉应以为只是民间美女,便起歹心前来触犯,妈祖一挥尘拂,嘉应见之不妙逃去。时隔一年,嘉应又出来为害百姓,妈祖说:"这个怪物不归正道,必然扰害人间。"于是叫村民带符焚香斋戒,自己则乘小舟,到海上出其不意,降服嘉应。妈祖也将嘉应收为水阙仙班一员。

J:窥井得符:相传妈祖十六岁的时候,有一次,与一群女伴出去游玩,当她对着井水照妆时,一位后面跟着一班神仙的神人捧着一双铜符,拥井而上,把铜符授给她,一起玩得女伴们都吓跑了,而妈祖则接受铜符,并不怀疑。妈祖接受铜符后,灵通变化,符咒避邪,法力日见神通,以至她常能神游,腾云渡海,救急救难,人门称她是"神姑","龙女"。

K:妈祖诞降:妈祖父亲林惟悫(讳愿),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惟悫年四十多岁时,已生有一男五女。但担忧一子难保传宗接代,所以经常焚香祷告,想再生一个儿子。惟悫夫妇的虔诚感动了南海观音,一天晚上,观音托梦给王氏并对王氏说:"你家行善积德,今赐你一丸,服下当得慈济之赐。"不久王氏便怀孕了。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分娩时,西北处一道貌岸然红光射入屋中,并伴有隆鸣之声,妈祖降生了。因妈祖是女孩,父母非常失望,但妈祖生得奇异,因此十分疼爱。妈祖从出生到满月,一声不哭,所以,其父母给她取名林默。相传妈祖诞生在湄洲岛。

L:湄屿飞升:宋太宗雍熙四年,妈祖时年二十八岁,重阳节的前一天,对家人说:"我心好清净,不愿居于凡尘世界。明天是重阳佳节,想去爬山登高。预先和你们告别。"家人都以为她要登高远眺,不知将要成仙。第二天早上,妈祖焚香诵经之后,告别诸姐,一人直上湄峰最高处,这时,湄峰顶上浓云重重,妈祖化作一道白光冲入天空,乘风而去。此后妈祖经常显灵显圣,护国佑民,救人危难,当地百姓感激她,在湄峰建起祠庙,虔诚供奉。据传祖庙后的摩崖"升天古迹"处就是妈祖飞天的地。

M:驱除怪风:相传妈祖在世时,湄洲对面吉蓼城西面,有一座跨海石桥,是当地百姓南来北往的要道。有一天,忽然怪风刮起,刮断了全部桥桩,一时交通断绝,人们无法过往。百姓以为是风神所为,于是祈求妈祖解难。妈祖到石桥处察看,见远处天空一道黑气,知道是有怪所为,于是施展灵术将怪驱逐远去,从此石桥通畅无害。

N:收伏晏公:相传妈祖在世时,海上有一怪物叫晏公,时常在海上兴风作浪,弄翻船只。有一天,妈祖驾船驶到东部大海,怪物又开始兴风作浪,妈祖乘坐的船只摇晃的非常厉害。妈祖即令抛锚,见前方波涛中一舟上有一金冠绣袖、掀髯突睛之神在作怪。妈祖不动声色,掀起狂风巨浪与之抗击,晏公害怕妈祖的神威,叩拜荡舟离去。但怪物一时为法力所制有所不服,于是变成一条神龙,继续兴风作浪,妈祖说到:"此妖不除,风波不息",在中游抛锚,制服神龙。妈祖命令晏公统领水阙仙班(共有十八位),护卫海上船民,后来晏公成为妈祖部下总管。

O:收高里鬼:相传妈祖在世时,有一个叫高里的地方出了一个妖怪,当地百姓受其害,染上百病,当地百姓前去求妈祖医治,妈祖给求治者一符咒,叮嘱百姓回去后,将符咒贴于病人床头上。妖怪知符咒法力巨大,于是变成一只鸟逃去,妈祖追出,见鸟藏在树上,鸟嘴还喷出一团黑气,妈祖口中念到:"此怪物不能留此,为患乡里",追击并将鸟抓获。原来是一只鹪鹩,妈祖用符水喷洒小鸟,小鸟落地变成一撮枯发,妈祖取火烧之,枯发现出小鬼原相。小鬼忙叩请妈祖收留,妈祖于是将它收在台下服役。

P:铁马渡江:相传有一天,妈祖要渡海,可是没有船只,这时候,妈祖见旁边屋檐前悬有铁马,于是灵机一动,取之挥鞭,铁马奔海对面风驰而去,待人上了对岸,忽然之间,铁马无影无踪,旁边的人无不惊叹"龙女"的神通广大。

妈祖显灵传说之一:甘泉济师

据记载康熙二十一年十月,清军水师提督施琅奉旨率三万水兵驻扎平海,等待乘风东渡台湾。当时正遇到干旱,军中缺水。平海天后宫旁有一被填废井,施琅命令挖掘,并暗向妈祖祈祷,井挖好后泉水甘口,解了老百姓、兵士用水之难,泉水从此不竭。施琅以为这是神赐甘泉济师,亲书"师泉"二字,此井至今仍存。

闽南七夕民俗及传说

在闽南地区,传说中的“七仙女”并非一个仙女,而是七个神娘,俗称“七娘妈”,并且传说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因而民间把这一天称做“七娘妈生”。这也许是七夕民间流传在宗教氛围浓厚的闽南地区的衍化。

自古以来,在闽南地区劳动妇女的心目中,“七娘妈”是美丽、善良、慈爱、吉祥的化身,她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长,因而,民间有七夕“拜天孙”的习俗。《泉州府志》记载:泉俗七夕“乞巧”、“陈瓜果”、“小儿拜天孙”。按照这一习俗,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头一个“七夕”要做“新契”,意为新拜“七娘妈”为义母(闽南话称“契母”)。到了十六岁,当年的“七夕”要“洗契”,意思是对其长大成人、与“七娘妈”脱离关系进行洗礼。这一民俗相沿成习,随着时代的进步,不少城市家庭现已摒弃,但在农村中仍可见其遗存。

按照传统习俗,闽南地区七夕敬奉“七娘妈”,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而且因为人们认为“七娘妈”是七个,因而都与“七”有关。主要有:七娘轿(七乘)、七娘亭(内有七个仙娘之像),其余陈列的果蔬、糖果(煮熟的甜糯米丸)、酒樽、箸子等,一般也以七为数。另外,还有女性专用的生花、熟花、胭脂、花粉、剪刀、红髻绳等。“七娘轿”和“七娘亭”保留了民间纸扎艺术的精巧,尤其是“七娘亭”更是别致,比较讲究的亭中还扎有彩绘的“七娘”泥偶,煞是雅观。据说,七娘亭的流传源于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七夕以锦绿结成楼殿,陈设花果……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七娘亭也许源自于此。

关于七夕的传说,闽南还有其精彩的说法。传说当年天帝盛怒于七仙女与董永成婚,以银河为界,将这一对恩爱夫妻隔开,后允其每隔七天相会一次,命喜鹊把天帝这一命令传给他俩,不料喜鹊竟把七天一相会误报为每年七月七日一相会。至今,闽南地区还保留着“客鸟(喜鹊)报错喜”的俗谚。虽然喜鹊报错喜,消息误传,但传出去的是天帝的命令,就必须将错就错,不能再改,于是罚喜鹊每年“七夕”为牛郎织女搭桥。据说,七月初七这一天见不到喜鹊的影子,是因为它们都搭桥去了;七夕过后,喜鹊头部皆秃顶,那是因为牛郎牵牛过鹊桥时,牛蹄子蹂踏所致。民间还传说,七月初七这一天必定下雨,即使是晴朗的天气,也会偶尔飘下一阵毛毛雨,那是牛郎织女流下的情泪。闽南民间说是“七娘妈流眼泪”。

闽南民谚的哲理故事
闽南语作为中国古代中原母语的活化石,已经经过不少资深语言学家的论证。其生动的语汇无不蕴含丰富的哲理,因此,其流传地区的广泛更令人惊讶。现在,我就平日搜集过的一些闽南民间谚语故事一段段细细讲来,相信大家听了一定会喜欢的。首先咱要讲到的一则谚语叫歹马也有一步踢。这句谚语出自古代一次战乱之后。据传有一次兵荒马乱过后,漳州府在清理战场时,把一批受伤的战马拉到南门外圩市上拍卖。许多人看到伤马价钱低贱,纷纷购买回去杀了吃马肉。

有一天,一位城郊农夫到圩市卖菜,听说伤马很便宜,也去买了一匹,拉回家去。由于回家时天色已暗,他便把马绑在猪圈里,准备明天一早就把它杀掉。

这天半夜,有一个毛贼到村里偷东西,听见农夫家的猪圈里有大猪嚎叫的声音,走近一看,是一只大肥猪。他高兴地把猪圈门撬开。当他刚钻进猪圈时,摸到那只伤马的尾巴。马最怕有人揪尾巴,一觉得尾巴被抓住了,急急伸腿一踢,正好踢中毛贼的下身。小毛贼痛得哇哇叫。农夫一家人听到了,马上冲到猪圈,毛贼一看到有人来,便哀求:放我走吧,我以后不敢来偷东西了!”

第二天,这事传开了,村里的人说:“莫看这歹马也有一步踢”。农夫也舍不得把马杀掉、精心喂养,结果这只伤马成了一匹壮马。

这则故事说明,每个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一点优势,就不要小看或郫视他。

这以上说到的是歹马也有一步踢这则民间谚语故事。接下来要和大家共同分享的另外一则闽南俗语叫“罩鸡不成孵”,也叫“押鸡不成孵”。听众朋友,“罩鸡不成孵”,说的是,母鸡不在蹲窝的时候,硬把它罩起来强迫它孵蛋是不可能的,如同普通话中“捆绑不成夫妻”“按下牛头喝水”的意思一样。它告诫人们,凡事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不能勉强。

听众朋友,母鸡蹲窝孵蛋是它的本能。当母鸡产完一窝蛋以后,它就开始孵蛋。这时,窝里即使没蛋,它也要蹲在窝里,这就是“蹲窝”,有的又叫“赖窝”。蹲窝的母鸡既清醒又迷糊。说它清醒,是因为它感到窝里有它的儿女们,不能离窝,否则会遭夭折。这期间,它少吃少喝,但不忘把粪便排泄在窝外,还不时翻窝,用身体最大限度地盖住所有的蛋。说它迷糊,是因为窝里有没有蛋它并不理会,即使窝里放鸭蛋鹅蛋或者其他鸟蛋甚至石头,它照样精心孵化。遇到这种情况,有些农家,为了使蹲窝的母鸡早清醒早生蛋,往往使用各种残忍手段折磨它,或泡入水中,或缚住双翅或双脚等,但一切都无济于事,最后依然不能使它恢复常态。

“罩鸡不成孵”原意为不能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如今又被人们引申为将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或事勉强凑合在一起,结果彼此不但不能和谐相处,甚至往往把事情弄得乱糟糟。例如,兄弟、妯娌间由于性格不同或利益冲突,提出要分家过,而父母为了维护家庭的“统一”,却不答应,结果事与愿违,落得“罩鸡不成孵”,纠纷不断,家庭失和,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好,讲完了“罩鸡不成孵”这则闽南俗语后,下面咱继续来讲到一个泉州的俗语叫“一个书笼,一个头桶”。

听众朋友,“一个书笼,一个头桶”是一句比较特殊的泉州俗语。书笼,即是装书的竹笼;头桶,便是装人头的木桶。这句俗语来自古代晋江一位书生的故事。

相传,明朝洪武十八年(一三八五),磁灶村一农家诞生一男孩名叫吴复。吴复从小天资聪颖,活泼执灵。六岁时就能背诵《三字经》,七岁时通论语孝经,被称为“小神童”。十八岁成为县学中有定额的廪生,享受公费待遇。

宣宗宣德戊申年(一四二八),泉州知府发现府学里有的廪生是冒名代考而录取的,便不分青红皂白地宣布所有的廪生全部除名,永远不能参加科举考试。那时,被除名的廪生,绝大部分觉得冤枉,但心里生气嘴中不敢说,自在家里生闷气。唯独吴复不怕死地说:“现在,我蒙受极大的冤枉。尽管民要告官,难如上青天,但人生自古谁无死,我怎能归世人屈辱于权势而在世间生存呢?我要上诉,来昭雪我的耻辱。”这样吴复就写好理由充足的状词,立即向泉州知府申诉,但被拒之门外,不予受理,他又往省城福州进行申诉,仍然无什么用。吴复回家后横下一条心,决定排除一切困难,到京城告御状,直到洗雪冤情方才罢休。

吴复拜别父母步行上京时,肩上挑着一个书笼和一个头桶,走了一村又一村,穿过一县又一县,晓行夜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顺利抵达京城,找个小客店住下,准备告御状。

当朝的宣德皇帝是一位圣明的君主,曾多次接见和受理来京告状的受害者。吴复终于寻得机会,亲自向皇上申述冤情,并恳求皇上让受除名者重新参加甄别考试,他还表示:“若是小民考后属于不合格者宁受死罪,斩首后装在从家中带来的头桶而毫不悔恨。”皇上听后,既同情又感动,遂即颁下圣旨,命翰林院出题,从速通知泉州府所有被除名的廪生前来京都,在天门下参加甄别考试。

消息传开,泉州被除名的廪生都感到非常意外又欢喜,积极准备应试。众廪生经过几场甄别考试,到公开发榜时,吴复名列第一,其他具有真才实学者皆榜上有名。那些花大钱请人替考的冒牌货色,一一落马,丑态百出。事后,每当人们谈起这件事时,无不敬佩吴复的才学和胆识。

不久,吴复被朝廷选派到江苏省应天府溧水县担任县学训导,后因政绩突出,又被提升为溧水知县。吴复在回忆往事时,深有感慨地说:“当年若不是冒死拼搏,我哪会有今日呢?”从此,“一个书笼,一个头桶”这句俗语,连同这个真实的故事便在泉州民间流传开了。

碎缸的故事--闽南故事
民国某一年,刚好是麦子收成了后的季节,晋江龙湖有一个姓施的作田兄,听说海口嘉排村船埠头到了一批十一斗的大水缸,正好厝内欠用装五谷,就赶紧前去购买。

说起这个姓施的作田兄,人人都知道他的性情温和,无多无事,脸上常常笑咪眯。这日,他买了两个大水缸用扁担挑着,一摇一晃转回家。来到田间小路上,看见一条被过路人踏出的小路,正从一丘闲田中穿过,可省绕一大段路,他想,路是人走出来的,即然别人从这里过路,我也抄近路,也挑着水缸从那条小路穿田中过去。没想到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正躲在这里等拦。这是一个姓洪的作田兄,他性情爆烈,人人都怕他、让他。这日他在田头已经等了很久了,一看见姓施的作田兄挑着大水缸走到田中央,就风风火火赶上去,没分没话,举起锄头,“呯嘭”一大声,将姓施的一个大缸砸得碎碎碎。

姓洪的作田兄为什么来打碎大水缸呢?原来这丘田正是他耕种的。这日,他带着牛犁耙来田里翻地,看见田中被踏出路,已经一肚子火了,没想只犁二趟,田地被踏得实实,将一个新犁头卡断了。受不了气,他才会提着锄头,在田头,打碎大水缸。

再说姓施的作田兄听见“呯嘭”一声,前面的大缸就一坠在地上,吓了一大跳,赶紧转过头,一见那姓洪的作田兄正睁大眼睛,拿着锄头气呼呼,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所以他就笑着问: “老兄,怎样不作声打碎我的大缸?”姓洪的作田兄“哼”了一声,粗声大气叫起来: “我问你,这里是田还是路?”姓施的作田兄听了笑笑说: “从你的田里踏过去是我不对。老兄,请你把手中的锄头借我一下。”姓洪的作田兄正在火头里,心里想,就使让你拿锄头相打,我也不怕你,便将锄头扔过去,说:“借就借吧,看你敢把我怎样。”姓施的作田兄拿起锄头,不是要打姓洪的,而是“呯嘭”一声,也将另一个大缸打得碎碎碎。姓洪的作田兄感到奇怪,说:“你这是做什么?”姓施的作田兄转过身来,笑笑说:“老兄,看你性地这么急,撩田是我不对,但是田中的路并不是我一人踏出来的,现在你不作声将我的大缸打碎了,剩一个叫我怎样扛回家?不如一起打碎,还麻烦你将那些碎缸片拣掉。”说了,将锄头拿给姓洪的作田兄,拾起扁担绳子转回家去了。

这件事虽然使姓洪的作田兄过后有点见笑,但是随着时间一久,也就渐渐忘记了。

无巧不成书,有一天,正是龙湖乡村里几年一度的“佛生日”,姓洪的作田兄也受朋友的邀请,前去吃酒。真真是“冤家路窄”,他刚刚踏入村头,对面正碰上姓施的作田兄也到村头接人客。原来这是姓施的所在乡里。姓施的作田兄看见姓洪的作田兄,就大笑着跑过来拉住,喊着说:“哎呀,老兄弟,没想到你也来了,真巧被我接到了,今日无论如何也要上我家吃杯酒。"俗语说:强龙不压地头蛇。这个时候,姓洪的作田兄只得跟着走。一进家,姓施的作田兄就对满厅的亲友嚷着:“我的好友来”。一边就将姓洪的作田兄直直“请”进房中去,叫家里人敬上烟、茶、酒、摆了满满一桌,然后笑着说: “老兄,要什么,自己用了,我还有些事赶快要办, 只好失陪”说了,跨出房门,拉上门锁,“咔嚓”一声,门就锁起来了。

这里姓洪的作田兄听见外面人声马叫,心里暗暗叫苦,但他性情直,心想:上次放门口刁,今日是自投罗网了,管他死还是活,先吃再说,就一个人在房中喝酒。临近中午,姓施的作田兄才从外面进来,笑笑说:老兄,将你锁在房中真是对不起。”姓洪的作田兄这时笑也不是,哭也不是,只好不说一句话。姓施的作田兄又说:“老兄,我是真心要请你,怕你跑掉,所以将你锁在房中。”接着就将姓洪的作田兄拉到厅中酒桌上。亲友们看见姓施的作田兄这样亲热地拉着一位客人来,都离坐站起来迎接。但是,那些知道这位客人被锁在房中的亲友未免心里疑惑,有人问:“这位老友是……”这一问使姓洪的作田兄答不出来。姓施的作田兄连忙笑着说;“我来介绍,这位是我在路途结交的朋友,为人忠直,就是性子急一点……”接着就将前面的事大略讲了出来。听见的人都笑了起来。但是,这时姓施的作田兄却是没有笑,说: “诸位,这件事倒是这位老兄教我做人的道理,大家试想,我们都是作田人,只图路近,踏毁人家的田地,这就逆天理,大家说是不是?所以,我认了这位老兄为好友!”众人听了,心里都很佩服。

姓洪的作田兄这时也很见笑,当天离开后,隔天就赶紧去船埠头买了两个十一斗大水缸,挑往姓施的作田兄家中来。从此,两人真的成了好朋友。

闽南民间故事集锦

http://tieba.baidu.com/f?kz=508844919

神话故事南柯什么
答:南柯一梦 淳于棼做梦到大槐安国做了南柯郡太守,享尽富贵荣华,醒来才知道是一场大梦,原来大槐安国就是住宅南边大槐树下的蚁穴,南柯郡就是大槐树南边的树枝(见于唐代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后来用“南柯一梦”泛指一场...

中国神话故事二十个有哪些?
答: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 仓颉造字 、大禹治水、哪吒闹海、女娲造人、吴刚伐桂、盘古开天、刑天舞干戈、黄帝战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牛郎织女、许仙和白娘子、天仙配、干将莫邪、孟...

南诏有什么神话故事?
答:另外一个神话故事:某年某月某日,细奴逻和儿子逻盛炎正在巍山脚下耕种,细奴逻的妹妹和老婆,给他们送饭,遇到一位老和尚化斋,于是她们就把饭给老和尚吃了。她们就回去重新做饭,又被老和尚化斋吃了。她们就只能回去再做,做好饭送到巍...

中国有哪些神话故事?
答:中国神话故事:1、盘古开天 古时盘古生在片漆黑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渐使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但他害怕天地重新合拢在一块,就用头顶着天用脚踏住地。经过一万八干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

南什么北什么神话故事?
答:故事:《南桔北枳》原文及翻译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寓言故事 原文: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

...龙,西方=凤。南方=麒麟。北方=龟。有什么样的神话故事?
答:以此有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之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合称“四象”,又称四万四神。道教兴起后,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纳入其神系,作为护卫之神,以壮威仪。至于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四方神。殷墟甲骨文其辞曰:...

神话故事有哪些?
答:1、中国著名的神话故事有:《山海经》、《述异记》、《淮南子》、《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鲧禹治水》、《仓颉造字》、《后羿射日》、《河伯娶妇》、《搜神记》、《封神榜》、《西游记...

都江堰南桥为什么叫南桥 它的历史传说 神话故事
答:传说故事:南桥的前身叫“嗡咝桥”。传说铜龙河上原来的桥是用棍棒搭起来的,十分简单,车马在桥上发出“嗡咝嗡咝”的响声,故而得名。原来镇上有个叫郑大的挑水夫,常年到桥下挑水,见桥经洪水侵袭,歪歪斜斜,人们走...

中国神话故事有哪些
答:“精卫填海”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相传,太阳神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边游玩,不断掉进大海淹死了,她死后,灵魂化作一只小鸟,叫做“精卫”,花头、白嘴、红足,长得活泼可爱,她被悲恨无情的海涛毁灭了自己,又想到...

我国神话传说故事有哪些
答:有一次他见鸟儿衔种,由此发明了五谷农业,因为这些卓越的贡献,大家又称他为神农。4、夸父逐日:《夸父逐日》是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故事出自于《山海经·海外北经》。相传在黄帝王朝的时代,夸父族其中一个首领(夸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