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与以前老版本的有什么不同哪些变化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3
2011和200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有何不同,原因是什么

改革啊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与原课程标准对比表


重要程度内容所在位置旧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标准 备注

★★★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
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认字量及会写的字都有所减少

★★★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一学段(3-4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左右会写
会写的字数量减少400字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三学段(5-6年级)
删掉旧版“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四学段(7-9年级)

1. 识字与写字:删掉旧版“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 阅读:增加“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第四学段(7-9年级) (三)写作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0万字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


★★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五)具体建议 2. 关于阅读教学

新增: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3. 关于写作教学新增: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写作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笔的过程。



★★
5. 关于综合性学习新增: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

新增6. 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二、评价建议(五)具体建议
1. 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

新增“识字的评价”:第一、第二学段应多关注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第三、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评价建议(五)具体建议
1. 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
新增“写字的评价”: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

二、评价建议(五)具体建议
2. 关于阅读的评价
还应注意考察对内容的理解和文体的把握
要以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基础
删去“文体”的把握



★★★

二、评价建议(五)具体建议
2. 关于阅读的评价
精读:新增“第一学段可侧重考察对文章内容的初步感知和文中重要词句的理解积累;第二学段侧重考查通过重要词句帮助理解文章,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大意的把握,第三学段侧重考查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第四学段侧重考查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不同文体文章的能力”





★★★二、评价建议(五)具体建议
2. 关于阅读的评价
文学作品阅读:新增“第一学段侧重考查学生通过朗读和想象等手段,大体感受作品的情境、节奏和韵味;第二学段侧重考查在阅读全文基础上对重要段落和语句的细致阅读,具体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语言;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查学生对形象、情感、语言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体验,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

二、评价建议(五)具体建议
3. 关于写作的评价
新增: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的写话兴趣;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要鼓励学生大胆习作;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
二、评价建议(五)具体建议
3. 关于口语交际的评价
新增1. 考查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
2. 第一学段主要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重在鼓励学生自信地表达;第二、第三学段主要评价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根据不同的对象和内容,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 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 等方面 发挥积极的作用 。(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 语文的基本方法 ,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 。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 ( 植根于现实) 继承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 ,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当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现实生活的变化, 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机制。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 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2、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3、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字字”、“阅读”、“写作”(1-2 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
4、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评价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阶段目标
第一学段(1-2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认识常用汉字 ( 1600-1800) 1600 个,其中(800-1000)800 个会写。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5、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6、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能用音序 ( 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默读。( 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4、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5、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6、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7、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8、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
9、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诗文50 篇(段)。
10、喜爱图书,爱护图书。
(三)写话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四)口语交际
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2、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3、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4、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
5、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6、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对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热心参加校园、社区活动。结合活动,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想法。

第二学段(3-4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 个,其中 ( 2000) 1800 个左右会写。
3、 能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5、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
(二)阅读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6、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7、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9、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 篇(段)。
10、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 万字。
(三)习作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受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
(四)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 ( 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 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第三学段(5-6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 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写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 字。
3、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体会其表达效果 。
4、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5、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6、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7、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8、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9、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
10、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 篇(段)。
11、( 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三)习作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 次左右。 ( 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四)口语交际
1、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
2、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4、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5、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
6、在交际中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为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尝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策划简单的校园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所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写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3、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电视、电影中的故事和形象,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 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进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 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三“课程基本理念”解读_百度知 ...
答:《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定义了四个方面:(一)全面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四个方面既包括了怎样教、怎样学、学什么,又包括了语文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包括了语文教育的基本信念:...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一前言解读
答:    《语文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对学生进行学业评价的基本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      一是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

近代至当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历史演变
答:2、1951年版:1951年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份教育法规,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让学生能够认识3000个汉字。它重视口语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是“说、读、写、做”,学生需要达到当时社会的要求。3、1978年版:1978年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是改革开放后...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哪年颁布实施的
答:2012年。教育部于2011年12月28日正式发布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初中是哪一年
答:2011年,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根据查阅相关资料显示,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涵盖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的所有学科,包括语文、数学、物理、...

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属于什么课程
答: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根据查询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显示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属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哪一年修订的
答: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2021年修订的;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

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哪一年修订的
答: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是2021年修订的;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有哪些变化?
答: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双减政策要求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研制了学业...

2022年语文课程标准有什么新变化呢?
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指导思想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修订原则是: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创新导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课程方案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