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魏、蜀、吴的主公、谋士、大将分别是谁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5
三国演义魏蜀吴的主公谋士大将列举,尽量要全,谢谢_(:з」∠)_

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鬼谷子》

国家 主公 谋士 大将
魏 曹操 郭嘉、荀彧 张辽 夏侯淳 许褚
蜀国 刘备 诸葛亮 张飞关羽赵云……(五虎将)
吴 孙权 鲁肃吕蒙 周瑜

曹魏:

1、主公:曹操。

曹操,字孟德,175年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后经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官职不断提升,196年,曹操迎汉献帝至许昌,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

曹操颁布“屯田令”,大力发展生产,为以后的魏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他任人唯贤,不断壮大势力,先后灭掉,吕布,袁术,袁召等诸侯,使“三分天下有其二”,但208年于赤壁败于孙刘联军,形成三国局面。曹操死于220年,时年66岁。死后被追封为魏太祖。

曹操不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而且是出色的文学家,《观沧海》我想大家都读过。曹操也是本人最为崇拜的古人之一,其才远在刘备之上。

2、谋臣:贾诩。

在董卓时期,贾诩只不过是中郎将牛辅下属的校尉而已,他距离董卓的中间还隔着牛辅,让他匡正朝纲,这也是不可能的事,董卓信赖的人是蔡邕、王允。

等到董卓身死,并州人王允掌权,凉州人的身份一下子成了原罪,王允的不肯大赦,加上“尽诛凉州人”的谣言,贾诩帮助目光短期的李傕等人找回生存下去的方向。

3、大将:夏侯惇。

西汉名臣夏侯婴之后。十四岁时,有人侮辱了他的老师,夏侯惇就杀了那个人,因此以性格刚烈有勇气而出名。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惇担任裨将,跟随征伐。后曹操征陶谦留惇守濮阳,期间陈宫反迎吕布来袭。曹操从徐州归还,从征吕布时被流矢射中左眼。

当时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于是截断太寿水修建陂,亲自搬运泥土,鼓励将士种田,为曹魏军屯之邹型。曹操迎献帝后以夏侯惇为河南尹。官渡之战时夏侯惇防守敖仓,掩护大军左侧安全。曹操破邺城后迁夏侯惇为伏波将军。

从征孙权,曹操班师,留夏侯惇统曹仁、张辽等二十六军留守居巢。曹操经常邀请夏侯惇一起乘车外出,显得格外亲近,并允许他自由出入自己的卧室,别的将领都得不到这种待遇。后来,夏侯惇被升为前将军。曹丕即位后拜为大将军,后个月后去世。

蜀汉:

1、主公:刘备。

三国时期汉国(习称蜀国)开国君主。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朝皇室疏宗。早年丧父,家孤贫,与母从贩履织席为业,好交结豪侠。汉灵帝末年,黄巾起义军起,他聚徒众,从官府进行镇压有功,除安喜尉。因与郡督邮冲突,弃官亡命。

后投靠中郎将公孙瓒,为别部司马,数有战功,领平原国相。徐州牧陶谦为曹操所攻,备率兵相救,陶谦死,刘备据其遗命,代为徐州牧。与盘踞寿春的袁术相拒,为另一军阀吕布所乘,败归曹操。操荐为豫州牧,进位左将军。很为曹操看重。

2、谋士: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 东晋 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成都 、宝鸡、汉中、 南阳 等地有武侯祠。

3、武将:关羽。

关羽,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解(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著名将领,自刘备于乡里聚众起兵开始追随刘备,是刘备最为信任的将领之一。

在关羽去世后,其形象逐渐被后人神化,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

东吴:

1、主公:孙坚。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江东割据豪强。孙策是亲孙坚长子,孙坚娶钱塘吴姓女子为妻,生四子一女,四子依次是孙策、孙权、孙翊、孙匡。孙坚长年征战,将家眷留在寿春(今安微寿春县)。孙策十余岁时,已广交朋友,颇有名声。

舒县(今安徽舒城)人周瑜慕孙策之名,专程到寿春拜访。周、孙两人同岁,且均少年有志,英达夙成。因而寿春一见,便推诚相待,结为好友。周瑜劝孙策移居舒县,以便往来,孙策应允。于是,周瑜便让出靠道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且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孙坚战死时,孙策十七岁,他将孙坚的灵柩运回,葬于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事毕,孙策渡江,居留在江都(江苏扬州),结纳豪俊之士,待养成羽翼,为父报仇。

2、谋士:张昭。

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东汉末年,张昭为避战乱而南渡至扬州。孙策创业时,任命其为长史、抚军中郎将,将文武之事都委任于张昭。孙策临死前,将其弟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率群僚辅立孙权,并安抚百姓、讨伐叛军,帮助孙权稳定局势。

3、武将:周瑜。

周瑜(175—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微舒城)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将领、战略家,在孙氏开基立业,创立鼎足三分格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为东汉太尉。其父亲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志向远大,自幼刻苦读书,尤喜兵法。他生逢乱世,时局不靖,烽火连延,战端四起,于是总想廓清天下。

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当年孙坚兵讨董卓时,家小移居舒县。孙策和周瑜同岁,交往甚密。周瑜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有无通共。周瑜和孙策在此广交江南名士,很有声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吴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蜀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魏



曹魏

主公:曹魏前后共经历五名掌权者,分别是武帝操,文帝丕,明帝叡与幼帝芳、髦(曹魏后期政权更迭较为动荡,与东汉末年类似。)

谋臣:《三国志》中将贾诩与二荀(荀彧,荀攸)合传并列为第一类谋臣。此外将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七人合传并列为第二类谋臣。此外,民间将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并称为曹魏五谋臣。

大将:《三国志》中《魏书九》中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真、夏侯尚并列一传为内姓武将。《魏书十七》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朱灵合传并列为外姓良将。

《魏书十八》将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吕虔、许褚、典韦、庞德、庞淯、阎温合传并列为其他大将。《魏书二十六》将满宠、田豫、牵招、郭淮合传并列为镇守边关的名将。

蜀汉

主公:蜀汉先后经历两名主公分别是先主备与后主禅。

谋士:《蜀书五》将诸葛亮单人独传列为第一谋士。《蜀书七》将庞统法正合传列为蜀汉第二类谋士。

武将:《蜀书六》将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合传,后人并称“五虎良将”。《蜀书十三》将黄权、李恢、吕凯、马忠、王平、张嶷合传并为良将。另有姜维、魏延二位名将分在别传。东吴

主公:东吴早期掌权者分别为孙坚、孙策;主要掌权者为吴主权,后期复有三嗣主亮、休、皓。

谋士:《吴书七》将张昭、顾雍、诸葛瑾、步骘合传并列为东吴第一类谋士。《吴书八》将张纮、严畯、程秉、阚泽、薛综、唐固、裴玄合传并列为东吴第二类谋士。

武将:江东自古多良将。《吴书九》将周瑜、鲁肃、吕蒙合传并称东吴第一类名将。《吴书十》将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合传为东吴第二类良将。此外《吴书十三》江陵侯陆逊陆伯言单人独传,作为名将独享殊荣。

《三国演义》人物特色

《三国演义》里面有名有姓的人物不下千余人(根据版本不同有争议,毛本统计约为1100人,后来有人统计为1191人,其中武将436人,文官451人,汉、三国、晋的皇族后裔、后、妃、宦官等128人,黄巾起义者、鲜卑、羌等边远民族67人,宦官和三教九流、各色人物109人)。

在众多纷繁复杂的人物形象中,描写得比较详细、人物性格突出的有近百位,对其肖像有所描绘的大约二、三百人。毛宗岗把曹操、诸葛亮、关羽称为其中的“三绝”。

《三国演义》以人物为载体形象地衍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即仁、义、礼、智、信、勇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

小说中的刘备就是“仁”的代表,关羽是“义”的代表,张飞是“勇”的代表,诸葛亮是“智”的代表,赵云是“忠”的代表等等。刘备是小说里的中心人物,也是中国文化精神中“仁”的体现者。小说第一回介绍刘备时说:此人“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朱”。

后来又“跨下黄鬃马,手掣双股剑”,从而构成小说刘备的整体形象:作品不仅通过大量的具体故事和人物评价刻画了刘备抱负远大、恭己待人和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最主要的还是渲染了刘备宽厚仁义的特点。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把刘备这一人物形象作为一个“仁”的典型来塑造的,“仁”是刘备性格的基凋,而刘备这一人物形象也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的化身,是“仁”的人格化。



蜀国主公刘备,刘禅,一开始没有厉害的谋士,后得诸葛亮,庞统,大将有五虎上将,赵云,马超,关羽,张飞,黄忠,如果还有的话就说个魏延,还有姜维等。

魏国主公曹操,曹丕,谋士郭嘉,程昱,荀彧,荀攸,邓艾,钟会,司马懿等,大将有典韦,张辽,许诸,张郃(历史上很厉害),徐晃,夏侯惇,曹仁等
吴国,(孙坚应该不算吧)孙策,孙权,孙皓,谋士周瑜,张昭,张纮,鲁肃等,大将有甘宁,太史慈,吕蒙,黄盖,程普,凌统,周泰等,陆逊也是。

魏国,曹操也可以是曹丕,毕竟是曹丕篡汉的,武将曹彰、王双、郝昭、钟会、邓艾、文鸢,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典韦、许褚、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李典、李通、臧霸、文聘、吕虔、庞德、庞淯、朱灵、郭淮 。谋士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郭嘉(早期有陈宫) 戏志才(早夭) 满宠,毛芥,崔炎,陈群,司马朗,韩浩,董昭,刘晔。蜀汉刘备,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魏延、姜维、马谡、王平、孟获、邓芝、刘封、廖化、关兴、关平、张苞、赵统、赵广、李严、诸葛瞻 、张嶷、张翼、向宠、周仓(虚构)、李严、霍峻、马忠、严颜、李恢、李球、马岱、鄂焕似乎也是虚构。谋士诸葛亮、庞统、法正、许靖、刘巴、蒋琬、费祎、董允、费诗、马良、杨仪、董和、郭攸之 、秦宓、糜竺、诸葛均。吴国孙权,周瑜,鲁肃(为方便起见放这儿),吕蒙,陆逊,陆抗,周泰、黄盖、丁奉、徐盛、吕蒙、陈武、潘璋、程普 、太史慈、蒋钦、丁封、甘宁、凌统、凌操、韩当、朱桓、全琮,朱然、孙诩。虞翻、诸葛瑾、顾雍、濮阳兴、张温 、程秉、步骘、严畯、诸葛恪、骆统 、张纮、吕范、张承、阚泽、吾彦、薛综、孟宗、张休、王敦、周鲂,张昭。

魏:曹操 谋士:司马懿 大将:夏侯惇 夏侯渊 许褚等
蜀:刘备 谋士:诸葛亮 大将:关羽 张飞 赵云 等
吴:孙权 谋士: 周瑜 大将:周泰 甘宁 陆逊等

三国演义中的魏国、蜀国、吴国的君主分别是谁?
答:魏:曹丕,蜀蜀国 刘备 吴国 孙权 魏国 曹操:刘备。吴:孙权魏:曹操并没有称帝,是死后曹丕追加的。所以魏的君主应该是曹丕。蜀:刘备。刘备死后是刘禅。吴:孙权。 ,曹操没有称帝历史上三国真正建国的应该曹丕、刘备、...

魏蜀吴三国的领导者各是谁?
答: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

三国演义魏蜀吴的主公谋士大将列举,尽量要全,谢谢_(:з」∠)__百度知 ...
答:魏国 主公:曹操,曹丕,曹睿 谋士:贾诩,荀彧,荀攸,刘晔,程昱,陈群,陈琳,钟繇,王朗,郭嘉,司马懿 大将:张辽,张合,徐晃,乐进,于禁(五子良将)。 曹仁,曹休,曹真,曹洪,夏侯惇,夏侯渊,李典,许褚,典...

史诗巨著《三国演义》中讲的是哪三国的故事,统治者分别是那个人?_百 ...
答: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时期。

《三国演义》里的三个主公的真名是什么??
答:魏蜀吴三个主公分别是 1、刘备:字玄德 2、曹操:字孟德 3、孙权:字仲谋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的主要人物分别有哪些人~?
答:魏:曹操、曹丕、曹植、张辽、司马懿、司马昭、邓艾、钟会;蜀汉: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姜维;吴:孙策、孙权、周瑜、鲁肃、吕蒙、陆议、黄盖。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的主要人物分别有哪些人
答:魏国:1、曹操:魏武帝曹操,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瞒,谥号武皇帝(魏武帝),沛国谯县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2、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名将...

《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领袖人物是()
答:《三国演义》中,魏、蜀、吴三国领袖人物是(曹操、刘备、孙权)

三国演义里的三国是哪三个国家
答:三国鼎立,指的是这三国 蜀汉,简称蜀,主公是刘备 魏国, 简称魏,主公曹操 吴国, 简称吴,主公孙权

《三国演义》中三国分别指哪三国?其首领分别是?
答:三国指的是:曹魏、蜀国、孙吴 三个国家。1、蜀国,历代帝王:刘备、刘禅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63年为魏所灭。共历二帝,四十三年。2、曹魏,历代帝王:曹丕、曹叡、曹芳、曹髦、曹奂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