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在临死之前还掌握着多少兵力?为何不拼死一搏?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内,德国纳粹还有机会逃走,但他挑选了自尽。希特勒自杀时,德国兵士仍有700万。在这类状况下,他挑选了自尽,这只有表明他不高度重视德国700万部队的战斗能力。 

希特勒自杀后,德国宣布撤兵

1945年4月30日,纳粹党头领希特勒在总理府自尽,5月8日,德国宣布撤兵。德国撤兵后,同盟国消除了犯人的总数。美国接受了250万德国犯人,英国在欧洲和拉丁美洲接受了525万犯人,拘押了100万战俘营中身亡的人。在德国撤兵前,军队人数约为700万。德国纳粹制订“巴巴罗萨”方案后,在前苏联边境线鼓励了320数万人。德国撤兵时的军力是德国侵入前苏联时的二倍多。德国部队尽管也有许多,但品质早已没法与盟军对比。一点也不穷。  

在莫斯科战役中,二战德军损害了50万主力部队,在斯大林格勒战争中,不但损害了150万主力部队,并且撤离了300千米。假如德国纳粹这时可以转为战略防御,她们依然能够拯救一些主力部队,但德国纳粹方案策划的“碉堡方案”是为了更好地对付前苏联。在库尔斯克战争中,二战德军资金投入50个精英师,包含骷髅头坦克师、帝国坦克师和阿道夫德国纳粹坦克师。现有90数万人参与作战,最少40数万人伤亡。全部主力部队严重损失。

  

德国被苏军赶出前苏联

二战德军在库尔斯克战争中兵败后,快速被苏军赶出前苏联,而同盟国在诺曼底登陆后的攻击,这时二战德军的战斗能力十分欠缺。当德国遭受英美同盟国和苏联红军的攻击时,德国纳粹方案策划了阿登战役。她们想摆脱对德国不好的局势,但当他结集军力时,却吸了一口冷气机。德国纳粹发觉德国东线只剩余49个师。并且,每一个师的军力仅有撤编时的一半,更别说武器装备了。

虽然二战德军的战斗能力比之前低了许多,但德国纳粹坚持不懈启动阿登战役。为了更好地派兵,他把很多南海舰队、航空兵和后勤部门变成了步兵团。另外,他让16-60岁的小伙在参军入伍前接纳不上2个月的训练。这类军队的战斗能力显而易见。德国在雅顿战争中资金投入25数万人,最后损害12数万人、800辆重型坦克和1000多架。在这次作战以后,德国没有预备役部队。最开始,它是一场突出重围对决。因而,它不但无法取得成功提升,并且严重损失。

德国的工业区被前苏联占领

柏林战役前夜,德国西里西亚工业园区被前苏联攻占,德国军用没法向前线出示充足的重型坦克、枪械和子弹。德国早已失去摆脱困境的工作能力。德国纳粹尝试与美国和英国交涉停火协议书。为了更好地表明诚心,他释放压力了对德国东线的防御。剩余的德国主力部队所有迁移到东线与前苏联战斗。德国在柏林战役中资金投入80数万人,抓捕38数万人。查获重型坦克和火炮1500几辆车,飞机场4500架,火炮1万门。柏林被前苏联攻占后,大量德国重型坦克、飞机场和火炮掉入前苏联手上。除此之外,西里西亚的工业园区也被前苏联攻占。德国纳粹手上剩余的700数万人压根没有多少战斗能力。

军队的战斗力不仅关系到士兵的素质和装备,而且关系到指挥员的能力。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军名气如云,但到了柏林战役,剩下的德军将领寥寥无几。在莫斯科的战役中,德军进退两难,没有耐寒的冬衣。前线许多将军要求撤军。希特勒不仅拒绝了他们的要求,而且在战后惩罚了他们。布劳奇元帅退役后,冯·博克、伦德斯特德和古德里安被解职。尽管他们再次被使用,但希特勒不再信任他们。等待他们的是再次被解雇。

在苏德战场上,被希特勒解职的著名将领和最杰出的德国司令官冯·曼斯坦,无疑是德军的一大损失。1944年3月,当希特勒的军队被苏联军队包围时,冯·曼斯坦要求希特勒突破并撤退。希特勒起初不同意,但后来同意了。但部队突围后,冯·曼斯坦被希特勒解雇。1944年7月20日,斯陶芬伯格刺杀希特勒,其中涉及很多。就连隆美尔也受到了影响。这位能够领导军队的优秀德国指挥官几乎被希特勒辞退,这使得希特勒在柏林战役中不复存在。

总结:

虽然德国军队有700万人,但希特勒心里非常清楚,德国将军不再支持他。没有优秀的指挥员、武器、装备和训练,德军根本打不赢这场仗。战斗毫无意义,失败结束了!



柏林之战可以说是希特勒的殊死一搏,为此他集中了48个步兵师、9个摩托化师、6个装甲师,共计80万人,还有10400门火炮和迫击炮,15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3300架飞机,可谓是重兵集结。

但相比之下,他的失败已成定局,因为苏联集中了250万人,还拥有2450架飞机,14200门火炮,1500辆坦克。从双方的兵力对比上就能出,希特勒的失败已经是无法挽回的局面了。

也因此,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选择自杀,结束他这战争狂人的一生。但实际上在他临死之前,纳粹德国至少还拥有着近300万人的军队。

要知道在柏林会战结束后,柏林城内有48万德军投降,在布拉格战役中有80万德军投降,在库尔兰和维斯瓦地区有20万德军投降,北欧地区也有40万德军投降。另外在巴尔干地区,也有10万余人向南斯拉夫投降。

除此之外,德国西部、南部,以及意大利北部大约又有120万人。也就是说全部加起来的话,希特勒在临死之前手上还拥有着近300万人的军队。

300万大军这绝对是一个大数目,如果指挥得当还是可以重创盟军,至少希特勒还可以以此为筹码,来与盟军进行谈判,说不定还能落个终身监禁的结局。但为什么希特勒没有这么做,而是最终选择自杀呢?

原因有这么4点。

第一,虽说此时还拥有着300万大军,但战斗力已经是大不如前。

更何况盟军的军队数量更多,美国就有近千万大军,苏联也有近千万大军,再加上其他国家的军队,数量可是超过2000万,仅凭希特勒的这300万残兵败将,还真的不是对手。

再加上随着二战的进行,德军的老兵培养速度远远跟不上新兵的补充速度,一直到1945年德国的大部分士兵都没有完整地接受军事训练,又有许多未成年人士兵,因此这300万人实际上能发挥出100万人的战斗力就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了。

第二,德国资源已经匮乏,工业设施已经被破坏。

美国参战后,这让希特勒已经无法从外界获得武器装备和军事资源。再加上苏联拖住得过一大半的主力部队,更是让德国无法打开新的突破口,去掠夺他国的资源。

德国毕竟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在这种无法从外界购买战争资源,又无法从外界掠夺战争资源的情况下,希特勒拿什么制造飞机大炮,拿什么来发动坦克汽车?

再加上1945年盟军已经控制整个德国的制空权,盟军的轰炸机经常对德国进行地毯式轰炸,让德国的工厂遭到严重破坏,无数的机器设备被炸弹炸成破铜烂铁,又有无数的工厂工人被炸死,可以说德国的工业设施已经被完全破坏,希特勒已经无法制造出足够300万人使用的武器装备了。

第三,德军内部不够团结,矛盾重重。

1944年德军内部策划了多次刺杀希特勒的事件,这让希特勒十分愤怒,在内部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清洗运动,即便是“沙漠之狐”隆美尔也被枪毙。

要知道隆美尔当时已经是元帅军衔,这边能看出德军内部的信任关系有多么的糟糕。而且希特勒是草莽出身,但德军参谋部大多数人却是容克贵族出身,因此矛盾是显而易见的,这才让希特勒不得不打造他的嫡系部队,党卫军。

也就是说虽然国防军和党卫军都是德国的军队,但实际上他们之间是存在着各种矛盾的。

更要命的是,即便是希特勒的嫡系部队党卫军,内部也是派系林立。最直接的就是当柏林会战爆发后,德国的空军总司令、盖世太保的创建者戈林,考虑的竟然不是拯救元首,而是希望元首能尽快下令将权力都交到他的手中。

而且党卫军内部,海军、空军、陆军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在这种人心不齐、数百万军队无法凝成一股劲的情况下,还怎么打仗?

第四,德国人民不想再打仗了。

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两次世界大战让德国无数的老人失去儿女,无数的妻子失去丈夫,德国百姓们受到的磨难是难以承受的,也因此德国人民已经厌倦这无休止的战争,他们都希望能尽早和平,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

希特勒他也清楚,自己已经失去了民心。再加上军队内部也出现了许多反对继续战争的人,因此无论如何他都不能翻盘了。

也因此,在这4点原因的影响下,希特勒最终放弃拼死一搏,选择体面的自杀。



德国在希特勒的统领下,经过短短数年的发展,一跃成为名列世界前茅的工业化强国,正是由于雄厚的工业基础,希特勒敢于发动二战。当然,德军在二战之初表现,创造了无数个经典战役,其战法、指挥官高超的指挥能力、战术配合能力,至今都值得后世借鉴。

但是希特勒以及所谓“第三帝国”,这个集团组织在二战对人类犯下战争罪行,罄竹难书。当然自古邪不能胜正,最终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各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最终走向灭亡。

但是当年德军在二战之初,其闪电战一度所向披靡,横扫西欧大陆,为何希特勒在未完全解决西线战场,就敢于发动东线战场苏德战争,希特勒以及第三帝国的高级将领们自然深知发动东线战争,会可能面临两线作战局面,为何希特勒还是执意进攻苏联,有什么目的?


其实,希特勒执意进攻苏联,是由众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的。

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对于资源的需要。

衡量一个国家的标志是综合国力的考量。衡量一场战争的胜负,其主要在于后勤保障与资源问题。

二战前夕,德军装备这数量庞大的装甲部队,随着德军吞并奥利地、捷克斯洛伐克、吞并波兰之后,随着二战的全面爆发,德军的战线扩大,之后德军相继占领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等,横扫西欧各国。

在德军取得节节胜利的背后,也暗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那便是后勤保障能力。德军以闪电战著称,其装备的坦克、装甲部队以及各式各样的作战飞机在战争开打时候,往往总是领头羊。战线的扩大,自然十分考验德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在二战初期,德军的后勤保障能力还是不错,但是对石油资源的需求日益剧增。

石油,被称为现在工业的血液,一旦一个国家没有石油资源,那整个国家经济都会陷入瘫痪。更何况一向以闪电战而闻名的德军装甲部队。偏偏德国是一个贫油国家,德国本土生产的石油有限,根本供应不上战线扩大。

恰恰相反,在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是德国各种战略资源的供应国。苏联本身国土广袤,拥有十分丰富的各种资源。

在苏联国土中,拥有众多的石油、煤炭、矿产以及乌克兰南部广袤的粮食产区。如: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等等。

这些丰富的各种资源都是德国急需的战略资源。随着德军在西线战争节节胜利,苏联也越发感到来自于德国的威胁,随时都可能切断对德国资源的供应。这自然对于德国的战线打击十分巨大,一旦苏联切断对德国各种资源的供应,尤其是石油资源,那么德军装甲部队、坦克、各种作战飞机、汽车都将成为一堆废铁。德国的工业也势必遭到重创。

既然得不到苏联资源的供应,势必影响德军的战线。因此,希特勒在未解决西线战场的局面,执着于发动东线战场。

希特勒执着于发动东线战场,除了资源外,还有希特勒以及第三帝国高级将领们过渡自信,以及防止苏联从背后突袭德国本土。

随着德军在西线战场的节节胜利,希特勒以及第三帝国的高级将领们,对于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过于自信。

当德军的空军对英国本土展开轰炸以来,英国本土工业已经遭到重创,英国本土主要各大城市也被德国空军轰炸的满目疮痍,加上英法联军在欧洲本土敦刻尔克的大撤退,短时间英国想反攻西欧大陆很难。

德军在此时,也急需石油资源的补充。苏联自从1939的军队大清洗运动之后,苏军战斗力低下,指挥混乱。希特勒以及第三帝国高级将领们基本一致认为,以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速度,可以在1941年的莫斯科冬季来临之前,拿下莫斯科,进而灭亡苏联。当德军占领苏联之后,可以充分利用苏联的战争资源,然后再调转战争方向,转头解决英国本土问题。这种高度的自信,使得德军最终兵败莫斯科。

另外一点就是1939年苏联与德国在莫斯科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该条约划分了苏德双方在东欧地区的势力范围,随后双方出兵划分了波兰。双方之所以这样做,都是为了建立战争防备缓冲带,争取备战时间。

随着德军在西线战场的节节胜利,双方都感觉到来自于对方的战争威胁越来越大。苏联在斯大林的带领下,经过两个五年计划经济,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变成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尤其是重工业,高度发达,苏联对战争备战准备越来越充分,当苏联备战准备充分之后,必然会从德国背后突袭德国本土。

既然德国与苏联的战争不可避免,在趁苏联未完成备战之前,先先手为强,突袭苏联,可以打苏联一个措手不及。这也是当时希特勒执意进攻苏联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虽然证明,德军在突袭苏联刚开始,由于苏联未做任何战争防范,加上德军装甲部队的快速推进,苏联在战争一开始打得一溃千里,败不成军,苏联损失惨重。德军在突袭苏联的三个月内,深入苏联境内600多公里。然而当苏联完成战争总动员之后,德军就此深陷苏德战场,最终兵败。

当然除此之外,最根本原因在于希特勒称霸世界的野心。

希特勒建立的“第三帝国”,是法西斯政权,纳粹德国向来仇视共产主义,双方意识形态冲突显而易见。

希特勒“第三帝国”的法西斯政权是以消灭其他社会民族,违反人类道德战争,达到称霸世界为目标野心。

贝勒说:

希特勒以及所谓的“第三帝国”是建立在法西斯政权基础上,发动违反人类道德战争,势必会遭到全人类的一致反对。希特勒执意对苏联开战,加速了其所谓的“第三帝国”灭亡的速度。

对此,您怎么看?



当时的德军还有差不多200万人左右。但是参与柏林战役的只有不到100万人。剩下的人在各个地方和盟军交战。说是交战,实际上就是困兽犹斗而已。因为此时的德军已经不是1941年那支攻无不克的精锐德军了。而且国内的工业体系被整个摧毁,原料也捉襟见肘。其实从美国向德国宣战开始,德军的战败就已经成了注定的命运。

第一、工业体系被整个摧毁。

对于欧洲国家来说,工业体系的健康与否决定了国家战争能力。苏联就是凭借着自己强悍的工业能力答应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然后开始疯狂的生产武器装备。形成了著名的钢铁洪流,然后一路推到柏林。但是当时的德国空军早已丢失了欧洲上空的制空权,导致工业企业不停的被轰炸。所以总的来说,德国战败从欧洲上空丧失制空权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没有工业体系,就无法生产足量的坦克、战斗机,甚至步枪都无法生产齐全。这导致德军就算是有再多的士兵,也无法扭转战局。德国和我国情况不一样,二战时期,我国从来就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所以很多解放区和根据地都依靠土制地雷、手榴弹、复装弹药来抵抗日军。这是根本上的不同。

第二、兵源不足,士兵训练成为问题。

我们经常说,人的主观能动性强于一切钢铁大炮。但是二战末期,德军已经完全是一支新兵队伍了。有经验的老兵都死在了战场上,而新兵的战斗力和老兵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军事教材教的东西都是死的,战场经验才是最重要的。而反观苏军、美军。苏军利用大浪淘沙的方式,训练出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老兵队伍。美军中也有很多新兵部队逐渐蜕变成了老兵部队。

比如德军著名的勃兰登堡部队。成立之初,这是一支只装备轻武器的特种作战部队。但是到了后期,勃兰登堡部队和常规连队在战斗力方面已经没有区别了。因为战争初期积累的老兵已经消耗殆尽,补充的新兵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后期的希特勒已经精神失常了,动员了大量的少年和老人上战场。这些人的战斗力可想而知。

第三、资源捉襟见肘,已经无法补给。

举个例子,你在前线奋战了一天。需要热水洗漱吧,需要弄点吃的喝的补充一下精力吧,还需要大量的弹药和武器配件保养你的武器,需要医疗用品包扎身上的伤口。还需要被褥让你能够睡个好觉吧。但是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后勤补给的,需要资源的。后期德军因为不断打败仗,占领区一缩再缩,资源极度匮乏了。所以不能埋怨德军不好好打仗,是没法打下去了。



那时候希特勒要还有700万正规的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部队的话,也不至于会选择自杀了,当时的德国军队总兵力只有200多万人,而他们面对的是1000万的苏军和600万的西线盟军,哪还有什么放手一搏的资本呀?更加致命的是,当时德国的所有重要军工厂都已经被盟军占领了,德军已经没有了武器、弹药和燃料的来源,就算是给希特勒700万军队,没有弹药还怎么作战?

苏军发起柏林战役时,德国军队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西线的B集团军群在鲁尔地区全军覆没,西线德军实质上已经不复存在,就剩下一些残兵败勇,值得一提的就是新组建的温克第12集团军(该集团军兵力不超过10万人),在盟军在莱茵河一线全线停止后,希特勒下令所有的西线德军全部转向东面阻止苏军的推进。而在东线德军的兵力同样降到了最低点,东线德军最高潮的时候拥有超过400万兵力,而现在只剩下不到200万,分别是维斯瓦河集团军群55万人、中央集团军群50万人、南方集团军群45万人、柏林卫戍部队12万人,还有困守在库尔兰半岛的库尔兰集团军群30万人。再加上意大利和巴尔干半岛以及挪威的德军,在柏林战役前德军正规军的总兵力不会超过300万人,柏林战役中被歼灭了80万人,所以到投降时德军的总兵力是非常有限的。



现代化的战争中,弹药和燃料以及其他作战物资的消耗是惊人的,如果军队得不到这些必须的补给,那么就会很快丧失战斗力,这也是为什么军队一旦陷入合围会很快崩溃掉,这种崩溃是和士兵的作战意志无关的,再优秀的士兵没有子弹也无法英勇的作战下去。而1945年的德军就是这样的情况,有秩序的物资补给已经不复存在,各个部队只能去散落各地的军需仓库去碰运气,宝贵的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由于缺乏燃料和弹药而不得不被抛弃,所有的德军野战集团军群都已经失去了机动能力,只能执行有限的防御作战,或者更直接的说,他们在等待希特勒死亡,等待投降命令的到来,唯一让他们继续作战的信念就是尽可能的抵抗苏军的推进,坚持到西线盟军的到来,然后向西线盟军投降。



实际上在柏林被包围的那一刻,希特勒便已经失去了对德军的掌控,他唯一能指挥的就是仍在柏林城内作战的卫戍部队,外围的德军已经不再听从希特勒的命令,最直观的证据就是,希特勒制定的救援柏林的计划根本没有被执行,没有任何一支德军部队在向柏林进军。自从德国最后的工业区—上西里西亚工业区被苏军占领到,德国的军事抵抗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战争已经失去了。在希特勒自杀后,邓尼茨接任新的德国元首后,他也没有继续抵抗,而是立刻开始了和盟军的投降谈判事宜,德军已经败了,继续流血牺牲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曾经不可一世的德国国防军已经不存在了!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唐朝十大边军重镇是何状态?
答:其统辖团结营、天宝军、平戎军、昆明军、宁远军、澄川守捉、南江军及翼州、茂州、维州、柘州、松州、当州、雅州、黎州、姚州、悉州等州郡兵,管兵三万九百人。 天宝年间,吐蕃已经被全面压制下去,在此之前剑南军还收复了安戎城。

附件2:当代如何看待“见义勇为”和“舍生取义”?
答:意大利思想家、科学家布鲁诺热情地宣传哥白尼的“日心说”,后来被反动的宗教势力监禁八年,他仍然坚持正确的观点,被宗教法庭裁判为“异端”,1600年被绑在罗马鲜花广场火刑柱上烧死。布鲁诺临死前大声说道:“你们可以烧死我,但是地球仍然是...

抗日小英雄故事都有什么?
答:“雨来是个好孩子!死得可惜!” “有志不在年高。” 芦花村的孩子们,雨来的好朋友铁头和三钻儿几个人,听到枪声都呜呜地哭了。 交通员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走。他试探着推开洞口的石板,扒开...

关于昭陵六骏的传说
答: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人们只知道他在临死之前曾摒却众人,单独把太子留下,让李治一定要把自己珍爱的王羲之的兰亭真迹带入自己的墓中,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曾遗命雕刻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昭陵的6匹骏马分别是白蹄乌、...

唐太宗为何把“六骏”放在昭陵?
答: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人们只知道他在临死之前曾摒却众人,单独把太子李治留下,让李治一定要把自己珍爱的王羲之的兰亭真迹带人自己的墓中,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曾遗命雕刻6匹骏马来装饰自己的陵墓。昭陵的6匹骏马分别是...

李穆 字显庆的文言文翻译
答:炀帝览状,泣谓述曰:吾宗社几倾,赖亲家公而获全耳。因令斩李浑、李敏宗族三十二人,无论少长,都发配岭外。李筠以吝而获罪幼叔李浑而被杀,李浑以吝而被诬谋反,害了全族,临死还不知诬害他的是他的舅老爷和妻子,颇足为吝啬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