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明明护卫北京有功,皇帝为啥还要杀了他?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8

明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袁崇焕袁督师走上了刑场,将要承受3543刀凌迟之刑。临行前他口述了一首《临刑口占》:“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至死依旧不忘报效国家,可见袁崇焕之气节。那么,像这样一位爱国将领,又为何会被崇祯所诛杀呢?

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任满3年知县的袁崇焕回京述职。广宁之战战败,当时正值人心惶惶,袁崇焕就这么单枪匹马去山海关勘察地形,并且上书发出豪言壮语:给兵给马给粮,保证守住山海关!于是袁崇焕被派到辽东,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代传奇名臣孙承宗,并被他收为弟子。后来,袁崇焕在宁远大捷中炮伤努尔哈赤,又在皇太极突袭北京时带兵勤王,顺利解掉京师之围。但仅仅几天后,他就被崇祯下狱,次年又被凌迟处死,时年46岁。

▲袁崇焕雕塑

01

翻阅《明史》中的袁崇焕,出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扶大厦之既倒、挽狂澜之将倾的仁人志士,如果说他就是大明的“长城”也不为过,而崇祯这一举动无异于“自毁长城”。不过,纵观袁崇焕一生,经营数年关宁铁骑却没有收复寸土,曾经夸下的海口终究只是海口,还放任皇太极打到了北京城下,犯了严重的政治路线错误。从他一生的表现来看,也就能当一个守城将领,而且还常常不按规矩办事。至于什么力挽狂澜,还是歇歇吧。

但是,袁崇焕也的确是很能把握时机的一个人。天启帝刚刚继位时,袁崇焕抓住少年皇帝好大喜功的心性夸下海口说自己只要有足够的钱粮兵马,保证能够荡平辽东;轮到崇祯继位后,袁崇焕又一次夸下海口,说5年内必定平定辽东,还乘机向皇帝讨要了尚方宝剑,获得独断专行的权力;乘着有崇祯的赏识,袁崇焕列举“十二当斩之罪”干掉了不听话的毛文龙,从此真正成了辽东的土皇帝。

▲袁崇焕画像

02

前两点不论,毕竟可以视作上位必要的手段,但是诛杀毛文龙这一点实在太过草率。有句话说得好:“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要知道毛文龙占据皮岛,这就等于给敌人后方埋了一颗钉子。而皮岛的地理条件又决定了其易守难攻,就是个啃不动的铁王八,皇太极对它很是头疼。虽说将军都不喜欢不听话的下属,但是在用人之际就这么果断行使了先斩后奏的权力,却没想过别人会用什么样的目光去看待他。

果不其然,马上就出现了袁崇焕投敌的谣言,原因就是他这一手,直接替皇太极除掉了毛文龙。一般来说,袁崇焕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等着被天子押回京城问罪,要么干脆投敌。

▲崇祯剧照

结果崇祯比所有人想象中都成熟,他做了一个让任何人都不舒服却是当时最正确的决定——痛斥毛文龙罪状,嘉奖袁崇焕的决定。事实是显然的,这时候为了已死的毛文龙再处理袁崇焕捞不到任何好处,不如继续让袁督师发光发热。

03

崇祯可怕的理智还不止于此。同年,皇太极开始大举进攻,剑指北京。也不知道袁崇焕怎么想的,竟然把皇太极放到了北京城下,准备再打一场自己擅长的守城战。他采用在辽东时熟悉的战术,一路尾随皇太极的大军,却从不主动出击,皇太极在京城外围一路抢,他就一路跟。这种举动放在朝廷眼里就是另一种味道了,好像袁崇焕已经跟皇太极达成了默契,两人演了一出双簧。

▲明朝后金两军作战

崇祯终于决定召见袁崇焕。此时整个朝廷从上到下都认为这人有问题,应该马上拿下,只有崇祯例外。崇祯依然信任他,还把披风摘下给袁崇焕披上以示君恩。

直到最后皇太极退兵,北京解围后崇祯才开始算总账。这时候毛文龙的旧账、5年之约的旧账全部被翻出来了,袁崇焕在得到一切的一年之后再度失去,而且他再也没有翻身的机会。稍微总结一下,袁崇焕三场大捷斩首200余级、还放任皇太极大摇大摆抢了一把北京、擅杀毛文龙使得后金无后顾之忧……专家表示,袁崇焕可一点儿也不无辜,就他这些所作所为,没有任何一个皇帝能忍受这样的人活着,换成谁都会想杀掉他。

▲皇太极剧照

为什么《明史》对袁崇焕大加吹捧,说他“崇焕无子,家亦无余赀,天下冤之”?原因很简单——这是清朝写的。本来清军最初打着的旗号是为崇祯报仇,毕竟这位仁兄是被李自成逼死的;但是过了几代以后,发现汉人居然还在追忆崇祯的好,清朝便改变了策略,得想办法黑一下崇祯。于是大吹特吹袁崇焕,让百姓以为袁崇焕可以挽救大明,崇祯完全是自己作死才丢了江山。不过这种观点只是民间流传的说法之一,可以作为借鉴但不可偏信。

结语

综上所述,袁崇焕生于王朝飘摇之际,虽然并未做到十全十美,也干了不少荒唐事,但这一生也称得上为国效忠、鞠躬尽瘁。以至于千百年后,人们仍对他的结局感到惋惜不已。但究竟袁崇焕此人,是货真价实的抗金英雄,还是被后世包装的“绣花枕头”,也还是由各位看官自由心证吧。



跟他采用的方法有关系,他守护北京的时候弹尽粮绝,使用的方法很不人道主义,当时的人觉得他很残忍,皇帝迫于压力,迫切需要给公众一个交代。

因为皇帝认为他是叛国者,和清军勾结并引他们入关,所以会杀了他。

因为在当时他已经功高震主了,而且很多老百姓拥戴他,皇上已经非常忌惮他了。

伴君如伴虎,袁崇焕到死也没弄明白,为什么皇帝会对他下毒手?
答:因为有大臣了解袁崇焕的为人,不相信他会叛国投敌,便在皇帝面前为其求情,认为是皇帝武受了别人的误导,但是皇帝却并不听劝,而此时魏忠贤的一些鱼档又趁机的诬陷,最终皇帝将这名一心想要报效国家的大将杀害。总结:在君臣之间,臣民的忠心不一定能得到皇帝的认可,尤其是那些身处要职的大臣,更容易因为...

崇祯皇帝为什么要自毁长城,非杀袁崇焕不可?
答:不久,又传来了袁崇焕擅杀皮岛守将毛文龙的消息,种种事情加之在一起更加重了崇祯对他的不信任感。这就为之后崇祯杀他埋下了伏笔。在崇祯二年十月,皇太极率大军避开袁崇焕的防地,从蒙古绕道入关,直逼京师而来,袁崇焕心急如焚,亲率精锐部队,马不停蹄,急赴京师救援,他们赶到北京城外,与围攻广...

崇祯皇帝为什么一定要杀袁崇焕?而且还是用很酷的刑罚???
答:因为袁崇焕被诬为叛国罪。也就是大汉奸,当然要用极刑。明思宗(1610—1644)在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后,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

李自成攻破北京时,明朝还有百万军队,为何不赶来救崇祯帝?
答:第三个原因,就是起义军的力量太强大了!声势这么大的军队,会让人还没有碰面就心里发慌,胆怯,未战而败!这也是最直接,最表层,最重要的原因!加上有能力的将军都在前期,被起义军杀的杀,降的降,被皇帝坑死的也有不少,其他的军队再这样一个大环境下,都不想打仗了。

崇祯皇帝为什么要杀袁崇焕?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崇祯为什么要上吊自杀...
答:自从袁崇焕当了蓟辽督师,清军都打到北京了,这是自也先以来还从没有过的事。老百姓都被劫掠一番,必须要有人出来为这个国耻负责。而袁崇焕杀了在敌人后方的总兵毛文龙而正是有毛文龙在,清军才会进攻的时候有所顾忌。毛文龙一死,清军再无顾忌肆意杀掠。这必须有人出来负责,而且不杀人不足以平民愤...

崇祯皇帝错杀袁崇焕的真实原因
答:真实?楼主的潜台词是想问是不是像岳飞那样破坏了皇帝和谈意图吧,袁崇焕和岳飞不同,只是立功后被昏庸中计的皇帝杀掉,历史上杀掉功臣的皇帝有无数个,崇祯只是其中之一,忠君思想也是根深蒂固,不能怪岳飞袁崇焕们不反抗,所谓辩证看历史就是要结合人当时的思想,而不是像我们的历史书那样为古代的农民起义歌功颂德。

历史上袁崇焕是怎么死的?
答:袁崇焕是被皇帝下令处死的。当初后金军进入的关口是属于蓟辽总理刘策所管辖,而袁崇焕得知后金军入关,直逼京城,于是千里迢迢赶来救援,自认为有功无罪,但是朝中大臣却有很多人认为是袁崇焕放清兵入关,于是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朱由检对此也很怀疑。此时后金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后金军...

关于李崇焕的故事有那些的故事有哪些
答:袁崇焕杀了毛文龙之后,害怕他的部下叛变,于是增加他们的饷银,但是岛上的人没有主帅,人心背离,难以使用,而后会导致叛离。袁崇焕上书给明廷:“东江镇是牵制敌人所必须依托的。现确定两协的编制,马军十营,步军五营,每年饷银四十二万,米十三万六千。”皇帝朱由检对兵员减少军饷却增加的事情感到疑虑,但是一看是袁崇焕奏...

明朝崇祯皇帝为什么后悔杀魏忠贤 假如不
答:孙承宗通过练兵、军屯、引进火器等手段,加强了辽东明军的战斗力,形成了宁锦防线,巩固了辽西诸城,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可以游刃有余的执行,即使将来出兵不利,仍然可以虽败而不溃。其后宁远大捷、宁锦大捷,袁崇焕遏制住建州的猛攻。 孙承宗还重用了大批忠直的文武将吏人才,“令总兵江应诏定军制,佥事崇焕建营舍,废...

二十年前勾爱情被杀事件
答:当时袁崇焕赶回京师勤王,在广渠门外扎营。崇祯皇帝听说袁崇焕马不停蹄地赶来护卫京师,颇为感动,立即召见,并加以慰问,赐食物和貂裘等物。袁崇焕以士兵马屁疲劳为由,请求进入城中休息。崇祯皇帝没有答应。崇祯的考虑主要有两点:一是清兵就在离京师不远的通州,已经逼近北京城下;袁军大队人马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