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高祖和明太祖是不是同一个人?如果不是,分别是谁?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21
明高祖和明太祖是不是同一个人?如果不是,分别是谁?

是同一人的 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最得意:开创大明基业 最失意:太子朱标早逝 最不幸:幼年经历悲惨 最痛心:马皇后病逝 最擅长:刚猛治国 提到明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会是明太祖朱元璋。正是如此,在今天影视剧、评书小说以及太祖像明代历史研究中,朱元璋是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历史人物。不但著名明史学者吴晗为其作传,甚至毛泽东也曾亲自对这部传记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种情况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是不多见的。那么,是什么引起了人们对朱元璋的兴趣?清代的史学家赵翼曾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朱元璋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豪 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但不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 在,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个有“色彩”的人。他奇特的个性、传奇的身世、跌宕起伏的创业史以及独树一帜的治国驭人之术,都令人好奇,引人深思。 成功之路: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 贫苦身世。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似乎没有谁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凄惨的。 元朝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东乡(今安徽嘉山明祖陵县 治明光镇北赵府村)一座破旧的二郎庙中。他的父母没有土地,是靠租种别人田地为生的佃 农。他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取名重八,后来改名元璋,字国 瑞。朱元璋小时候曾读过几个月的私塾,后因没钱交学费,只好退学给人家放牛。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淮河流域灾害频发,旱灾、蝗灾、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家里 也遭受了灭顶之灾,他的父亲、母亲、大哥、大哥的儿子在这场灾难中相继去世,大嫂带着 孩子回了娘家,家里只剩下他和二哥。虽然性命保住了,但是日子却实在没有办法过下去了 ,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二哥只好出外逃荒。朱元璋因为年纪小,到村子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做 了和尚。因为寺中也没有余粮,朱元璋只做了几十天的和尚,便被打发出门,云游四方。直 到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才又回到了皇觉寺。云游的几年间,居无定所,风餐露宿,靠 化缘度日,其实和讨饭也差不多。然而经过这几年云游的磨砺,朱元璋的视野大为开阔,人 生阅历大为丰富。 走向巅峰。朱元璋的悲苦经历在当时社会中有相当的典型性,元朝残暴的统治和地主阶级的 无情压榨,使得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辛。官逼民反,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形成了历史上著 名的元末红巾军起义。之所以称为红巾军,是因为起义者头裹红巾。当时红巾军主要有刘福 通、芝麻李、徐寿辉等数支队伍,各自为战。 朱元璋虽然身在寺庙中,但他显然是六根未净,不久就投身到了蓬勃兴起的农民起义浪潮中 太祖称帝前的吴王府(今南京瞻园)。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由于皇觉寺被毁,又有友人来信相邀,朱元璋来到濠州城下 ,投奔了红巾军的郭子兴部,成了郭子兴的亲兵。他胆大机敏,作战勇敢,在红巾军中很快 就崭露头角,逐渐升迁。郭子兴将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使他在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后来, 朱元璋自己拉起人马,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加入了群雄争霸的战团。元至正十六年(1356 ),朱元璋听从谋士的意见,攻下金陵(元代称集庆),作为稳固的根据地。他踌躇满志地 对徐达等人说:“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也。仓廪实,人民足,吾今有之; 诸公又能同心协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当天就改集庆为应天府。 当时的形势依然严峻。张士诚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中心,发展势力。在以“布袋和尚” 著称的彭莹玉战死后,起义军推举徐寿辉为首领。徐寿辉被推举只是因为相貌好,并没有才 干,不久陈友谅控制了这支队伍。刘福通于前一年迎韩林儿在安徽亳州建立龙凤政权,尊韩 林儿为小明王,朱元璋接受他的册封,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方国珍割据温州、台 州等处。元朝的势力仍然强大,在起义军的四周都布有重兵。 朱元璋将陈友谅视为最大的威胁,因此制定了先击陈友谅的作战方针。陈友谅本来是个渔家 子弟,身高体壮,练就一身好武艺,又略通文墨,曾在县衙作贴书。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 投奔到了徐寿辉的天完政权下,后来取代了徐寿辉,自称皇帝,国号大汉。陈友谅自恃兵多 将广,直扑金陵而来。大敌当前,有人建议出降,有人提议奔踞钟山,朱元璋怒斥“主降及 奔者可斩也”,军心始安。同时,他派胡大海骚扰陈友谅的后方,利用康茂才与陈友谅是旧 识的关系诈降,诱敌深入。陈友谅果然上当,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大败而归,朱元璋乘势夺 得了江西的一些地方。至正二十三年(1363),双方于鄱阳湖展开生死大战。战斗十分激烈 ,长达36天,陈友谅中流矢而亡。朱元璋虽然损失惨重,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至正二十四 年(1364)正月,朱元璋自称吴王,设百官司署,李善长、徐达为左右相国。 徐达像朱元璋消灭陈友谅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张士诚控制着南达绍兴、北抵徐州 、西距濠州、颍州等地,这也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只是他庸碌无为,安逸自居,没有更 大的野心。当朱元璋与陈友谅激战鄱阳湖,他竟然无动于衷,坐视朱元璋不断壮大,由此又 可见朱元璋当年以陈友谅为劲敌而后攻张士诚的决策是正确的。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 ,朱元璋命徐达为将,攻取淮河流域。次年八月,朱元璋再命徐达为大将军,统兵20万,直 捣张士诚老巢,朱文忠攻杭州以为策应。至正二十七年(1367)六月,朱元璋攻破平江,张 士诚束手被擒,后于金陵自缢身亡。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部将朱亮祖攻取台州、温州。十一月,部将汤和下庆元(今浙江 宁波),方国珍逃入海中,不久为廖永忠所败。方国珍走投无路,只好投降朱元璋。次年正 月,汤和与廖永忠擒获陈友定,平定福建。同年,廖永忠、朱亮祖、杨璟等人攻取广东、广西。在平定东南之时,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命将北征蒙古,山东、河南随即而下,冯 胜也攻克了潼关。 在轰轰烈烈的北伐中,朱元璋于1368年正月在金陵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这 常遇春像个当初的放牛娃、小沙弥终于跃上了权力的巅峰。这里顺带提一下,朱元璋为何选 定国号为大明呢?熟读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倚天屠龙记》,在这部武侠小说中,明教与元 朝势不两立。而且,小说中有几位人物也与历史人物重合,比如颇有心计的朱元璋、勇猛忠 信的常遇春,还有布袋和尚彭莹玉等人。那么朱元璋定国号是否真的与明教有关系? 按照吴晗的观点,“大明”的意义的确出于明教。明教,原称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创, 唐延载元年(694)传入中国,因其崇拜光明,所以又称明教。明教的教义是二宗三际,即 他们认为统治世界的明暗两种力量,为明暗二宗;明暗两种力量相互斗争,经过初际、中际 、后际三个阶南京徐达墓段,为三际。明是光明,代表善和理;暗是黑暗,代表恶和欲。在初际阶段,还没有天地, 明暗相互对立;中际阶段,暗占据优势地位,这时明王出世,经过斗争将黑暗赶走;后际阶 段,明暗各归本位。明教对于那些受到压迫和剥削的人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因为明教主张迎 接明王出世,改变现状,相信不久以后人们会过上好日子。 元朝末年,明教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广大穷困农民间进行传教,准备武装起义。当时明教的彭 莹玉,在淮西传教,宣扬明王就要降世了,要信徒做好准备。至元四年(1338),彭莹玉和 他的徒弟周子旺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县)率众五千余人起事,虽遭镇压失败,但此后各地起 义不断,而彭莹玉也在坚持斗争。河北韩山童也是重要的秘密宗教领袖,广招信徒,酝酿起 事。至正十一年(1351),元朝征发农民15万修黄河。韩山童派人预先在河道中埋下一个一 只眼的石人,上面刻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字样。石人挖出后,人心不稳。韩 山童认为时机成熟,联系刘福通等人准备起事,推举韩山童为明王。事情泄露,韩山童被杀 ,其妻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脱。刘福通力战突围,后攻取颍州等地。各地闻风而动,接连 起义,掀起了元末农民起义的高潮。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龙凤政权。朱元璋所 在的郭子兴部,在郭子兴死后其子郭天叙受刘福通节制,所以朱元璋其实是小明王的部将。 后来朱元璋势力强大,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到自己的军中,途中小明王在坐船时落水,就这样 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史家认为,这可能是朱元璋安排的。 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是承继小明王而来,“国号大明,承林儿小明号也”,据说这是 刘基的主意。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不是出于淮西彭莹玉的教化,就是小明王的属下,大都是 明教的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自然顺理成章,而且这样还意味着朱元璋就是明王降 世,其他人都不具有合法性,社会上再也不应出现其他的明王了,这也有助于稳定人心。另外,明字代表着光明,分开是日、月二字,是十分吉祥的词汇,代表了大明王朝的神圣。值 得注意的是,在朱元璋登基之后不久,为防止秘密教会危害自己的统治,他下旨禁止一切邪 教,包括白莲教、弥勒教、明教等。 《太祖实录》所载北伐灭元战略确立国号后,朱元璋加速了统一的进程。洪武元年五月,他 视察开封,部署北伐的进一步军事行动。七月,元顺帝北遁。徐达势如破竹,八月占领元朝 国都大都(今北京),元朝的统治结束,历史进入了朱元璋的大明时代。随即徐达平定山西 ,次年收复陕西。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命汤和、傅友德南北夹击四川的夏政权明玉珍 ,于七月平定四川。朱元璋几次招降云南未得,于洪武十四年(1381)派傅友德、蓝玉、沐 英征讨,亲自制定进军路线。平定云南后,朱元璋留沐英世守云南,直到明朝灭亡。洪武二 十年(1387),他派傅友德、蓝玉击败纳哈出,逐步统一了东北。至此,朱元璋基本上完成 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成功秘诀。从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到他在金陵称帝,用了17年的时间。在当时所处的年 代,群雄竞起,逐鹿中原,先后出现了天完、龙凤、大周、大汉、夏、吴等诸多政权,然而 却是后起的朱元璋完成了一统帝业。是什么因素让朱元璋笑到了最后,实现了天壤之别的巨 大飞跃? 首先,这要归功于朱元璋卓越的个人能力和坚毅果决的性格魅力。幼年艰辛的生活造就了他 坚强刚毅的性格,云游僧的经历开拓了他的眼界,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了解。他投奔郭子兴 没有太祖像 多久,因为英勇机敏,就被提升为九夫长,并被郭子兴赏识,将养女马氏嫁给他,由此在义 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当彭大、赵君用失利逃到濠州,鸠占鹊巢,矛盾加剧,郭子兴被赵君 用囚禁时,郭子兴的部将,甚至他的儿子都躲匿起来,没有人敢站出来救郭子兴。正是朱元 璋从前线赶回来,利用彭大和赵君用之间的矛盾,夜访彭大,陈说利害关系,劝说彭大出兵 ,才将郭子兴解救出来,当时他参军刚刚六个月。这种临危不乱、果敢机智的素质,是他超 出常人的地方,也是他终成大业的重要原因。后来,不断壮大的朱元璋引起了郭子兴的猜忌 ,逐渐被排挤,有时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不过,这对于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朱元璋不算 什么,他在忍耐中等待机会。不久,在强大敌人的压迫下,郭子兴不得不请朱元璋帮助他谋 划统筹。在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掌握了这支队伍。短短3年间,朱元璋就从普通一兵摇身 一变成为拥兵10万的大元帅。 朱元璋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虚心好学,喜欢结纳儒士。他先后网罗了冯胜、陶安、刘基、 朱升等一大批儒雅之士,给予他们很高的待遇。他还经常与这些人一起讨论,谈古论今,分 析时势,请他们帮助出谋划策。通过与儒士的交往讨论,朱元璋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眼 界更加开阔,对他最终夺得江山有很大的帮助。朱元璋勤奋好学,在打仗的间隙也不忘记读 书学习。这个习惯在立国后也没有改变,特意命人在奉天门建文渊阁,收藏经史子集,设置 若干名大学士,自己经常抽空去那里,“命诸儒进经史,躬自批阅,终日忘倦”。 他特别喜 南京李文忠墓欢读史书,尤其留意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时常引以为戒。经过多年的自学, 朱元璋的文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太祖高皇帝在军中喜阅经史,操笔成文,雄浑如玄化自 然”。朱元璋对此也颇为自诩,“我起草野,未尝师授,然读书成文,涣然理顺,岂非天生 耶?”天生恐怕未必,不过与他的后天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读《尚书》时,他发现各家注释 不同,特意命宿儒订正,著有《御注洪范》,这可以算作是他的学术成果。 其次,朱元璋善于网罗人才,在他身边聚集了大批文臣武将,为他夺得江山立有赫赫功勋。 他手下的李善长、徐达、汤和、耿君用、耿炳文、郭兴、郭英、周德兴等人都是他的同乡, 对他忠心耿耿,出生入死。朱元璋注重“文武相资”,认为开创帝业好似构筑大厦,武臣似 “斧斤”,剪伐砍削;文臣如“黝垩(yǒu è)”,藻绘粉饰,二者偏废则难以有成。 因此,他很重视招揽儒士,听取他们的建议。正是在陶安、冯胜的建议下,朱元璋攻取金陵 ,东征西讨,成就帝王之业。攻取徽州后,他亲自上门拜访朱升,得到“高筑墙,广积粮, 缓称王”的建议,并坚决加以执行,因此能够在群雄先后称帝时韬光养晦,保全实力,逐步 发展壮大。

朱元璋 庙号:太祖 即朱元璋是明太祖
高祖和太祖,通常用在开国皇帝身上,略有区别。
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了他的某一个祖先为太祖(通常此祖先已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奠基人),当他驾崩后,后人便不能再追封为太祖,改为使用高祖。
比如李渊登位后,李虎(李渊祖父)被尊为皇帝,庙号唐太祖。
庙号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没有靠祖上的基业,较近的几代祖上也没有太显赫的人物,得天下后,同常被称为太祖。
比如刘邦,庙号为太祖,就是汉太祖(刘邦也有被称为高帝的说法,但高是谥号,不是庙号,不要搞错)。另一个例子是,明太祖,朱元璋啦。

是同一人的 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最得意:开创大明基业 最失意:太子朱标早逝 最不幸:幼年经历悲惨 最痛心:马皇后病逝 最擅长:刚猛治国 提到明朝,人们首先想到的就会是明太祖朱元璋。正是如此,在今天影视剧、评书小说以及太祖像明代历史研究中,朱元璋是一个颇为引人关注的历史人物。不但著名明史学者吴晗为其作传,甚至毛泽东也曾亲自对这部传记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这种情况在毛泽东的一生中是不多见的。那么,是什么引起了人们对朱元璋的兴趣?清代的史学家赵翼曾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朱元璋正是这样一个人,他的身上,豪 气和匪气并存,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但不论如何,谁也无法忽视他的存 在,谁也无法否认他是个有“色彩”的人。他奇特的个性、传奇的身世、跌宕起伏的创业史以及独树一帜的治国驭人之术,都令人好奇,引人深思。 成功之路:草莽中走出的“真龙天子” 贫苦身世。中国历史上的开国皇帝中似乎没有谁比朱元璋出身更加低微、身世更加凄惨的。 元朝文宗天历元年(1328)九月十八日,朱元璋出生在濠州钟离东乡(今安徽嘉山明祖陵县 治明光镇北赵府村)一座破旧的二郎庙中。他的父母没有土地,是靠租种别人田地为生的佃 农。他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取名重八,后来改名元璋,字国 瑞。朱元璋小时候曾读过几个月的私塾,后因没钱交学费,只好退学给人家放牛。 元顺帝至正四年(1344),淮河流域灾害频发,旱灾、蝗灾、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家里 也遭受了灭顶之灾,他的父亲、母亲、大哥、大哥的儿子在这场灾难中相继去世,大嫂带着 孩子回了娘家,家里只剩下他和二哥。虽然性命保住了,但是日子却实在没有办法过下去了 ,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二哥只好出外逃荒。朱元璋因为年纪小,到村子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做 了和尚。因为寺中也没有余粮,朱元璋只做了几十天的和尚,便被打发出门,云游四方。直 到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才又回到了皇觉寺。云游的几年间,居无定所,风餐露宿,靠 化缘度日,其实和讨饭也差不多。然而经过这几年云游的磨砺,朱元璋的视野大为开阔,人 生阅历大为丰富。 走向巅峰。朱元璋的悲苦经历在当时社会中有相当的典型性,元朝残暴的统治和地主阶级的 无情压榨,使得农民的生活十分艰辛。官逼民反,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形成了历史上著 名的元末红巾军起义。之所以称为红巾军,是因为起义者头裹红巾。当时红巾军主要有刘福 通、芝麻李、徐寿辉等数支队伍,各自为战。 朱元璋虽然身在寺庙中,但他显然是六根未净,不久就投身到了蓬勃兴起的农民起义浪潮中 太祖称帝前的吴王府(今南京瞻园)。至正十二年(1352)闰三月,由于皇觉寺被毁,又有友人来信相邀,朱元璋来到濠州城下 ,投奔了红巾军的郭子兴部,成了郭子兴的亲兵。他胆大机敏,作战勇敢,在红巾军中很快 就崭露头角,逐渐升迁。郭子兴将养女马氏嫁给了他,使他在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后来, 朱元璋自己拉起人马,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加入了群雄争霸的战团。元至正十六年(1356 ),朱元璋听从谋士的意见,攻下金陵(元代称集庆),作为稳固的根据地。他踌躇满志地 对徐达等人说:“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也。仓廪实,人民足,吾今有之; 诸公又能同心协力以相左右,何功不成?”当天就改集庆为应天府。 当时的形势依然严峻。张士诚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中心,发展势力。在以“布袋和尚” 著称的彭莹玉战死后,起义军推举徐寿辉为首领。徐寿辉被推举只是因为相貌好,并没有才 干,不久陈友谅控制了这支队伍。刘福通于前一年迎韩林儿在安徽亳州建立龙凤政权,尊韩 林儿为小明王,朱元璋接受他的册封,任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方国珍割据温州、台 州等处。元朝的势力仍然强大,在起义军的四周都布有重兵。 朱元璋将陈友谅视为最大的威胁,因此制定了先击陈友谅的作战方针。陈友谅本来是个渔家 子弟,身高体壮,练就一身好武艺,又略通文墨,曾在县衙作贴书。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他 投奔到了徐寿辉的天完政权下,后来取代了徐寿辉,自称皇帝,国号大汉。陈友谅自恃兵多 将广,直扑金陵而来。大敌当前,有人建议出降,有人提议奔踞钟山,朱元璋怒斥“主降及 奔者可斩也”,军心始安。同时,他派胡大海骚扰陈友谅的后方,利用康茂才与陈友谅是旧 识的关系诈降,诱敌深入。陈友谅果然上当,中了朱元璋的埋伏,大败而归,朱元璋乘势夺 得了江西的一些地方。至正二十三年(1363),双方于鄱阳湖展开生死大战。战斗十分激烈 ,长达36天,陈友谅中流矢而亡。朱元璋虽然损失惨重,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至正二十四 年(1364)正月,朱元璋自称吴王,设百官司署,李善长、徐达为左右相国。 徐达像朱元璋消灭陈友谅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张士诚。张士诚控制着南达绍兴、北抵徐州 、西距濠州、颍州等地,这也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只是他庸碌无为,安逸自居,没有更 大的野心。当朱元璋与陈友谅激战鄱阳湖,他竟然无动于衷,坐视朱元璋不断壮大,由此又 可见朱元璋当年以陈友谅为劲敌而后攻张士诚的决策是正确的。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 ,朱元璋命徐达为将,攻取淮河流域。次年八月,朱元璋再命徐达为大将军,统兵20万,直 捣张士诚老巢,朱文忠攻杭州以为策应。至正二十七年(1367)六月,朱元璋攻破平江,张 士诚束手被擒,后于金陵自缢身亡。 至正二十七年九月,朱元璋部将朱亮祖攻取台州、温州。十一月,部将汤和下庆元(今浙江 宁波),方国珍逃入海中,不久为廖永忠所败。方国珍走投无路,只好投降朱元璋。次年正 月,汤和与廖永忠擒获陈友定,平定福建。同年,廖永忠、朱亮祖、杨璟等人攻取广东、广西。在平定东南之时,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命将北征蒙古,山东、河南随即而下,冯 胜也攻克了潼关。 在轰轰烈烈的北伐中,朱元璋于1368年正月在金陵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这 常遇春像个当初的放牛娃、小沙弥终于跃上了权力的巅峰。这里顺带提一下,朱元璋为何选 定国号为大明呢?熟读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倚天屠龙记》,在这部武侠小说中,明教与元 朝势不两立。而且,小说中有几位人物也与历史人物重合,比如颇有心计的朱元璋、勇猛忠 信的常遇春,还有布袋和尚彭莹玉等人。那么朱元璋定国号是否真的与明教有关系? 按照吴晗的观点,“大明”的意义的确出于明教。明教,原称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创, 唐延载元年(694)传入中国,因其崇拜光明,所以又称明教。明教的教义是二宗三际,即 他们认为统治世界的明暗两种力量,为明暗二宗;明暗两种力量相互斗争,经过初际、中际 、后际三个阶南京徐达墓段,为三际。明是光明,代表善和理;暗是黑暗,代表恶和欲。在初际阶段,还没有天地, 明暗相互对立;中际阶段,暗占据优势地位,这时明王出世,经过斗争将黑暗赶走;后际阶 段,明暗各归本位。明教对于那些受到压迫和剥削的人具有很大的号召力,因为明教主张迎 接明王出世,改变现状,相信不久以后人们会过上好日子。 元朝末年,明教正是利用这一点在广大穷困农民间进行传教,准备武装起义。当时明教的彭 莹玉,在淮西传教,宣扬明王就要降世了,要信徒做好准备。至元四年(1338),彭莹玉和 他的徒弟周子旺在袁州(今江西宜春县)率众五千余人起事,虽遭镇压失败,但此后各地起 义不断,而彭莹玉也在坚持斗争。河北韩山童也是重要的秘密宗教领袖,广招信徒,酝酿起 事。至正十一年(1351),元朝征发农民15万修黄河。韩山童派人预先在河道中埋下一个一 只眼的石人,上面刻有“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字样。石人挖出后,人心不稳。韩 山童认为时机成熟,联系刘福通等人准备起事,推举韩山童为明王。事情泄露,韩山童被杀 ,其妻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脱。刘福通力战突围,后攻取颍州等地。各地闻风而动,接连 起义,掀起了元末农民起义的高潮。刘福通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龙凤政权。朱元璋所 在的郭子兴部,在郭子兴死后其子郭天叙受刘福通节制,所以朱元璋其实是小明王的部将。 后来朱元璋势力强大,命廖永忠迎小明王到自己的军中,途中小明王在坐船时落水,就这样 不明不白地死掉了。有史家认为,这可能是朱元璋安排的。 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是承继小明王而来,“国号大明,承林儿小明号也”,据说这是 刘基的主意。朱元璋手下的将领,不是出于淮西彭莹玉的教化,就是小明王的属下,大都是 明教的教徒,因此朱元璋定国号为大明自然顺理成章,而且这样还意味着朱元璋就是明王降 世,其他人都不具有合法性,社会上再也不应出现其他的明王了,这也有助于稳定人心。另外,明字代表着光明,分开是日、月二字,是十分吉祥的词汇,代表了大明王朝的神圣。值 得注意的是,在朱元璋登基之后不久,为防止秘密教会危害自己的统治,他下旨禁止一切邪 教,包括白莲教、弥勒教、明教等。 《太祖实录》所载北伐灭元战略确立国号后,朱元璋加速了统一的进程。洪武元年五月,他 视察开封,部署北伐的进一步军事行动。七月,元顺帝北遁。徐达势如破竹,八月占领元朝 国都大都(今北京),元朝的统治结束,历史进入了朱元璋的大明时代。随即徐达平定山西 ,次年收复陕西。洪武四年(1371),朱元璋命汤和、傅友德南北夹击四川的夏政权明玉珍 ,于七月平定四川。朱元璋几次招降云南未得,于洪武十四年(1381)派傅友德、蓝玉、沐 英征讨,亲自制定进军路线。平定云南后,朱元璋留沐英世守云南,直到明朝灭亡。洪武二 十年(1387),他派傅友德、蓝玉击败纳哈出,逐步统一了东北。至此,朱元璋基本上完成 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成功秘诀。从朱元璋参加农民起义军,到他在金陵称帝,用了17年的时间。在当时所处的年 代,群雄竞起,逐鹿中原,先后出现了天完、龙凤、大周、大汉、夏、吴等诸多政权,然而 却是后起的朱元璋完成了一统帝业。是什么因素让朱元璋笑到了最后,实现了天壤之别的巨 大飞跃? 首先,这要归功于朱元璋卓越的个人能力和坚毅果决的性格魅力。幼年艰辛的生活造就了他 坚强刚毅的性格,云游僧的经历开拓了他的眼界,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了解。他投奔郭子兴 没有太祖像 多久,因为英勇机敏,就被提升为九夫长,并被郭子兴赏识,将养女马氏嫁给他,由此在义 军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当彭大、赵君用失利逃到濠州,鸠占鹊巢,矛盾加剧,郭子兴被赵君 用囚禁时,郭子兴的部将,甚至他的儿子都躲匿起来,没有人敢站出来救郭子兴。正是朱元 璋从前线赶回来,利用彭大和赵君用之间的矛盾,夜访彭大,陈说利害关系,劝说彭大出兵 ,才将郭子兴解救出来,当时他参军刚刚六个月。这种临危不乱、果敢机智的素质,是他超 出常人的地方,也是他终成大业的重要原因。后来,不断壮大的朱元璋引起了郭子兴的猜忌 ,逐渐被排挤,有时连一日三餐都无法保证。不过,这对于在贫困中成长起来的朱元璋不算 什么,他在忍耐中等待机会。不久,在强大敌人的压迫下,郭子兴不得不请朱元璋帮助他谋 划统筹。在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掌握了这支队伍。短短3年间,朱元璋就从普通一兵摇身 一变成为拥兵10万的大元帅。 朱元璋没有读过多少书,但他虚心好学,喜欢结纳儒士。他先后网罗了冯胜、陶安、刘基、 朱升等一大批儒雅之士,给予他们很高的待遇。他还经常与这些人一起讨论,谈古论今,分 析时势,请他们帮助出谋划策。通过与儒士的交往讨论,朱元璋的个人素质得到了提升,眼 界更加开阔,对他最终夺得江山有很大的帮助。朱元璋勤奋好学,在打仗的间隙也不忘记读 书学习。这个习惯在立国后也没有改变,特意命人在奉天门建文渊阁,收藏经史子集,设置 若干名大学士,自己经常抽空去那里,“命诸儒进经史,躬自批阅,终日忘倦”。 他特别喜 南京李文忠墓欢读史书,尤其留意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时常引以为戒。经过多年的自学, 朱元璋的文化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太祖高皇帝在军中喜阅经史,操笔成文,雄浑如玄化自 然”。朱元璋对此也颇为自诩,“我起草野,未尝师授,然读书成文,涣然理顺,岂非天生 耶?”天生恐怕未必,不过与他的后天努力是分不开的。在读《尚书》时,他发现各家注释 不同,特意命宿儒订正,著有《御注洪范》,这可以算作是他的学术成果。 其次,朱元璋善于网罗人才,在他身边聚集了大批文臣武将,为他夺得江山立有赫赫功勋。 他手下的李善长、徐达、汤和、耿君用、耿炳文、郭兴、郭英、周德兴等人都是他的同乡, 对他忠心耿耿,出生入死。朱元璋注重“文武相资”,认为开创帝业好似构筑大厦,武臣似 “斧斤”,剪伐砍削;文臣如“黝垩(yǒu è)”,藻绘粉饰,二者偏废则难以有成。 因此,他很重视招揽儒士,听取他们的建议。正是在陶安、冯胜的建议下,朱元璋攻取金陵 ,东征西讨,成就帝王之业。攻取徽州后,他亲自上门拜访朱升,得到“高筑墙,广积粮, 缓称王”的建议,并坚决加以执行,因此能够在群雄先后称帝时韬光养晦,保全实力,逐步 发展壮大。

据记载,《明高祖本纪》高祖圣武皇帝,姓张,讳无忌,十七代玉皇大帝张讳百忍之后也。祖辽东懿州张通,字君宝,号三丰,延佑间,官至武林至尊,手创武当道派。养子翠山,流落极北,妻殷素素,邪教妖女也,生高祖。 明太祖是朱元璋,俩人并不是同一个人。

明太祖是 朱元璋 开国皇帝 明高祖:朱棣,主修永乐大典

明高祖和明太祖都是朱元璋 只不过有的地方记载不同啊

没有明高祖,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

明高祖和明太祖是不是同一个人?如果不是,分别是谁?
答:是同一人的 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

太祖和高祖有何区别?为什么朱元璋叫明太祖,李渊只配叫唐高祖?
答:其实这两个称号通常都是用在开国皇帝身上的,不过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其实庙号他一般指的就是太祖的皇帝,通常都是没有依靠祖上的基业最后建立了这样的政权,所以说被称之为是太祖。如果说一个开国皇帝他的庙号是太祖的话,那么就可以认定他是白手起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赢得了这个天下,比如说像是明太...

同样是白手起家,朱元璋被称为“太祖”,为什么刘邦是“高祖”呢?
答: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是白手起家的帝王,但是人们对于这二人的称呼却截然不同:刘邦一般被称为汉高祖,而朱元璋一般被称为明太祖。太祖和高祖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呢?历史上著名的高祖有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而其他的帝王比如魏高祖曹丕(《资治通鉴》谓"世祖"系有误)、晋高祖司...

为什么开国皇帝中,有的叫太祖,有的叫高祖?有哪些区别?
答:因为他们的身份地位不同,一般白手起家的开国皇帝会叫太祖,但是祖上家士比较显赫所以就称为高祖,将自己的祖上称作太祖,所以是没有什么区别的,这就跟朱元璋白手起家所以称作明太祖,而刘邦虽然也是白手起家,但是祖上显赫,所以称作汉高祖

请问,明太祖、明高祖、明成祖、分别是哪几位皇帝?
答:明太祖是朱元璋、明高祖是没有的,一般太祖和高祖都适用于开国皇帝身上,但略有区别,庙号为高祖的开国皇帝是因为他封了上面一位先祖为太祖所以没有采用太祖,实际上两个庙号都是开国皇帝采用的,举个例子就说曹丕称帝,如果曹丕以太祖为庙号,则他没有将曹操封为先帝,如果他以曹操为先帝的话,则曹丕...

太祖和高祖的区别
答:除了开国皇帝,其他人一般被称为宗。但是还有两个人比较特殊。一个是朱棣,他本来庙号是明太宗的。只是后来的嘉靖皇帝由于也不是正常继承皇位的,他比较推崇同样不是正常登基的朱棣,于是就抬了他一级称他为成祖。还有就是康熙。他也不是第一个皇帝,也应该被成为宗。但是由于他的功绩斐然,也被抬了...

汉高祖是谁,明太祖是谁?立即回复
答:汉高祖刘邦,明太祖朱元璋

刘邦和朱元璋,有什么不同和相似之处?
答:后来他也曾经对孔克仁说过:“秦朝施行苛政、暴政,但是汉高祖却宽容大度,与人约法三章,从而深得民心。现在的情形可秦末非常类似,但是我的竞争对手却都不懂得修明法度,这是他们的致命弱点,同时也是我的机会。”在起义取得成功之后,朱元璋依然在向刘邦学习,下面就是国史君(国史通论)总结的...

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有何不同?
答:不同点:第一,身份不同刘邦虽不是名门望族,但也不是完全意义上草根阶层,朱元璋是一个工于心计苦心经营的游民,是铁杆的贫下中农。第二,造反动因不同刘邦举事的原因是一时冲动释放犯人,没有回头路,朱元璋呢,走上举事造反的路实属逼迫无奈。第三,对江山的根本态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