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20世纪60——80年代及20世纪90年代,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什么创造了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经济全球化 亚非拉民族独立与经济发展使全球原料产地与产品销售市场空前扩大

二战之后。德国本土被攻陷,德国受到欧洲各国的管制。变成联邦德国。英法两国已没有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的战争主导权。主导权都在苏联和美国的手上。法国老牌资本主义完全失去欧洲老大哥地位。而英国也因此战而元气大伤,丢失了头号资本主义强国的地位。经济大国被美国独占。苏联则开始大力发展重工业与军备。开始与美国掰手腕。从而为日后的冷战埋下伏笔。苏联的社会主义开始拥有世界性的影响。美国则稳固了其世界强国的主导地位。无论经济科技军事任何方面均属世界第一。开始担任世界维和警察。各国版图基本确定。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限制、而日本则被美军占领。美国也帮助其发展科技。从而导致了日本的经济发展如此快速。

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

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世界经济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指国际关系行为主体超越国境进行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总和,是世界各国的经济在相互联系中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有机整体。

主要世界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功能与特点。

世界主要经济组织有: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3)、世界贸易组织。

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世界经济中,这些世界经济组织也有很大的局限性。突出表现在这些组织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因此在运作中较多地向发达国家的利益倾斜,有时甚至被少数国家用来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约束和限制。

区域性经济组织:

(1)、亚洲开发银行;
(2)、石油输出国组织;

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表现在:

(1)、领导成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
(2)、按照美国的意志建立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之成为战后初期美国经济扩张的工具;
(3)、实施“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和援助日本,并以此控制日本和西欧;
(4)、实施“第四点计划”企图通过技术援助和投资向亚、非、拉渗透,控制受援助国;
(5)、实施两个“安全网”(经济安全网、军事安全网),保证美国的世界经济霸权;
(6)、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技术和经济封锁。

20世纪 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表现为:

(1)、美国丧失了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2)、20世纪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三大经济中心形成(美国、西欧、日本);
(3)、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出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

(1)、欧洲共同体发展到欧洲联盟;
(2)、北美自由贸易区;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多样化为前提,不推行一种模式,而是多形式、多结构并行的办法,在促进地区经济贸易合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世界各国在经济方面,打破国界,实行不同程度的合作和调节,使各国在生产、流通、分配等领域向着结成一体的方向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动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新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

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

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

二、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

1、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

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联合国;欧洲联盟;非洲联盟;东盟;阿拉伯国家联盟。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和区域性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雅尔塔体制的主要内容。两大阵营的形成、对峙,使两极政治格局成为现实。美苏争夺世界霸权,国际力量的分化与改组。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格局转换的新时期。

3、冷战后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世界政治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总体和平、缓和、稳定,局部战乱、紧张、动荡。大国关系深入调整。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加强。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三、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1、时代主题的转换

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全面理解提出时代主题转换的依据和意义。

2、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世界和平是促进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两大课题至今一个都没有解决。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正确途径。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3、建立国际新秩序

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基本特征与实质。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和安全等。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构想。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四、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

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原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的调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对的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及其实质。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的重大变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和本质。冷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关系的调整。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演变。西欧、日本的外交政策。

五、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1、第三世界的崛起与发展

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作用。

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其经验。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面临的严峻问题。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政治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3、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

发展中国家普遍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南北关系。南南合作。

六、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探索

战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的发展及其在20世纪对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特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探索。战后苏联对外政策的变化。

2、苏联、东欧国家的变化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及其原因与历史教训。

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的发展是曲折性与前进性的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七、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1、独联体成员国与冷战后东欧国家的概况

独联体成员国与东欧国家经济、政治转型基本完成。独联体及东欧国家的对外政策。

2、俄罗斯的经济、政治与外交

经济转轨及其巨大代价。政治转型过程及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确立。外交政策的调整。普京政府致力于振兴经济、加强中央权力和提升大国地位的全方位外交。

八、中国对外关系及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

1、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与调整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进程。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2、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原则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及其新发展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目标。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加强和巩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扩大。


(1) 二战以后的变化:帝国主义力量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东欧、亚洲出现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前苏联的经济迅速恢复,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迅速高涨,亚洲与北非出现一批独立国家。突出特点:帝国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形成;亚洲独立国家加强团结联合。
(2)  20世纪60-80年代的变化:西欧、日本迅速发展,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前苏联的对外战略发生改变,中苏关系恶化,两大阵营不复存在,第三世界迅速崛起,帝国主义的世界殖民体系迅速走向崩溃,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民族经济。突出特点:美苏争霸,互有得失;西欧国家加强联合;欧洲共同体等一些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第三世界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斗争不断高涨;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受到冲击。
(3)20世纪90年代的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日本、西欧等都比较强大,具有发展潜力。突出特点: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一超多强”局面;美、日、欧、中、俄存在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各地和许多国家;一些地方的民族冲突、地区矛盾加剧,由于大国插手,这些地方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二战后到二十世纪50年代,美国为维持其世界大国地位,对外采取了哪些经济...
答:跨国公司在20世纪上半期就已出现,但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早期的跨国公司还是以局部地区为重点,其经济实力和业务经营的多样化也没有达到现代跨国公司的地步。战后,现代跨国公司首先在美国获得空前的发展,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

化工的近代化工
答:1920年美国用生产,这是大规模发展石油化工的开端.1939年美国标准油公司开发了临氢催化重整过程,这成为芳烃的重要来源.1941年美国建成第一套以为原料用制乙烯的装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由于化工产品市场不断扩大,石油可提供大量廉价有机...

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分别是什么时候
答: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2、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并在信息革命、资讯革命中达到顶峰)。3、第三次工业革命 20世纪后半期,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美国崛起历程
答: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当选总统,全面推行以政府干预市场为主要手段的“罗斯福新政”。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随后推出一系列政策暂时解决缓解了许多困难,但美国的经济还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为何英国的现代设计在二战前后开始落后于时代潮流?
答:英国的工业逐渐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工业设计就失去了发展的前景,导致英国现代工业设计在相当长的时期落后于国际水平。(3)20世纪初,英国国力的持续式微,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英国的被动挨打,使英国政府开始对自己的工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其原因
答:由战后只发生过三次同期性的世界经济危机来看,从1957~1958年的危机起到1980~1982年的危机爆发止,23年间发生三次危机,每一个周期略长于11年;而20世纪初从1900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37 年,37年间共发生6次危机,每一个周期略...

二战后中国的状况
答:此外,日本已经开始研发原子弹、喷气式战斗机等先进装备,而中国则一穷二白,连螺丝都要进口,可以想象当时两国的差距有多大。但就是在这种差距悬殊的情况下,中国军民凭借大无畏的精神,前仆后继,和日寇进行搏杀,最终用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答:第二,世界经济结构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结构的改变,是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变化的基础。再次说明生产决定交换这个原理的正确。一个国家要想改变出口商品结构,必须建立在整个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第三,科技革命对战后国际贸易...

巡洋舰与护卫舰有啥区别
答:2、巡洋舰是仅次于战列舰的反舰、反潜水面攻击舰艇,排水量多在8000吨以上。在航母未诞生之前,可以率领舰艇编队进行远洋巡逻和作战;航母诞生后,可以依赖岸基飞机而独立在近海水域作战,亦可以作为航母的护卫舰在远洋作战。与...

高中历史老教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体系具体哪一个时间形成...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同历史上的国际货币制度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 第一,建立了永久性的国际金融机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等永久性国际金融机构。通过国际金融机构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保证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