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品官多大,唐朝的三品官和四品官分别是什么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3

唐朝的三品官和四品官分别是什么

唐朝官员品级是古代官员等级制度,唐朝官员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包含官爵,文武职官,勋位等品阶。三品官分为正三品和从三品。四品官分为正四品上和从四品下。

1、正三品

职官:中书令、侍中(代宗大历年间擢升正二品)、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2、从三品

职官:御史大夫、秘书监、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卿、左右散骑常侍、国子祭酒、殿中监、少府监、将作大匠、诸卫羽林千牛将军、下都督、上州刺史、大都督府长史、大都护府副都护

文散官:银青光禄大夫

武散官:云麾将军、归德将军

爵:开国侯

勋:护军

3、正四品上

职官:黄门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六部侍郎、太常少卿、中州刺史、军器监、上都护府副都护、上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正议大夫

武散官:忠武将军

爵:开国伯

勋:上轻车都尉

4、正四品下

职官:尚书右丞、尚书诸司侍郎、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中郎将、亲勋翊卫羽林中郎将、下州刺史

文散官:通议大夫

武散官:壮武将军

5、从四品上

职官: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少卿、秘书少监、殿中少监、内侍、大都护府/亲王府长史

文散官:太中大夫

武散官:宣威将军

勋:轻车都尉

6、从四品下

职官:国子司业、少府少监、将作少匠、京兆/河南/太原府少尹、上州别驾、大都督府/大都护府/亲王府司马、中府折冲都尉

文散官:中大夫

武散官:明威将军

扩展资料:

一、正三品

正三品分正三品堂上和正三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唐朝官制为唐中央 *** 下主要分设门下,尚书,中书三省。

中书省掌诏敕,政令之立案起草;门下负责审议中书之立案,草案,以决定实行与否;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

二、正四品

“正四品”是古代的一种官阶。该官阶属于封建时期九品十八级官员等级中的第七级,低于从三品,高于从四品;也是古代嫔妃品级。

古代官职分为九品,由正一品到从九品,共计十八级。其中,正四品分正四品堂上和正四品堂下。正一品至正三品堂上,称为堂上官。正三品堂下到正七品,称为堂下官或参上官。正七品以下为参下官。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唐朝官员品级

百度百科-正四品

百度百科-正三品

唐朝为什么宰相三品官权利比较大?

唐制:亲王一品

郡王二品 尚书令(宰相的头)二品 国公三品 中书省的头三品 门下省的头三品(都是宰相) 因为唐太宗做过尚书令,所以以后就再没人做这个官了,唐的宰相最高就三品,所以官至三品在唐朝来说已经是位及人臣了,相当于清朝和砷的地位了,就实际权力来说,唐的宰相可比清朝的宰相大多了。 一品和二品虽然更大,但是他们基本属于荣誉官职,主要是皇亲国戚或者威望很高的人,位高但是权不重,甚至很多时候一品二品都是空置状态。

唐朝官员是怎么分等级的?狄仁杰身为宰相怎么是正三品?

唐代官阶分为九品,有职官,勋官与爵官之分。通俗的说,职官是实际官职,代表手中掌握多大的行政权利。如尚书令、尚书、中书令、侍中等;爵官则表示地位比如亲王、郡王、国公、县公等;勋官则用来表彰军功或用来封有功人员的后人,如上柱国、柱国、开府仪同三司等。

唐代的官、阶、爵、勋等官非常复杂,我们知道清代官职主要是九品十八级,而唐从四品以后又有上下之分,一共有三十级。论述起来相当复杂,因此不多说了。    简单地说,唐代正一品大官是三师与三公,即太师、太傅、太保与太尉、司空、司徒。从一品是指太子的三师,这一品级上的官只是一种很高的虚衔,一般无实际执掌,并且不常设。换句话说只是在合适的时机,授给合适的人,而且每一朝被授的人员一但死亡或缺职后不再补充。所以这一品级的官职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能表示被授人员地位的尊荣罢了。与此对应的爵位是亲王与郡王,勋官则无。    正二品的官位在唐初(至少在武则天时代前),只有尚书令,但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当皇帝之前就当过尚书令,他从尚书令的位置上当了皇帝,所以后来的臣子谁也不敢担当这个官职。因此唐代尚书令这个官职一直空缺,印象中只有郭子仪曾被授予这个官职,但他还不敢接受。所以尚书令这个官有官名而无官职,而尚书令的佐官左右尚书仆射就成了尚书省的实际长官,他们的官职是从二品。尚书省是唐代最高行政机关,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    唐代是三省六部制,三省中的其他两省是门下省与中书省。中书省的长官是中书令(武后时改为凤台,长官为内史),门下省长官为侍中(武后时改为鸾阁),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侍从皇帝,因此两省长官与尚书左右仆射在唐初就形成了中央的决策机关,自然成了宰相。    后来,由于皇权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加强决策机关的实力,将三省长官之外的官员吸收进决策机关来,就出现了“同中书门下三品平章事”(所以狄仁杰是同凤台鸾阁三品平章事)这个官职。平章事就是平章军国重事,解释起来就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就是与中书令和门下侍中一样都是正三品。这个官职在唐以后成了实际的宰相之职。而仆射虽然是最大的官,但如果不被加上这个官职,也会被排挤出宰相之列,成了虚职。

唐朝的正三品官,属于绝顶级大佬,那么一品和二品呢?

唐朝正三品官员虽然品级低,但是官职不低。一品和二品可以说是一些亲王和国公、郡王等才能封授,也可以说这些品级都是象征性的荣誉品级。

其一、三品官员不代表官职低。

唐朝的宰相品级很低,因为唐朝的宰相和其余朝代的不一样。其余朝代宰相是一个很,唐朝的宰相是一群人,三省的长官都可以称为宰相。中书省的官员称为中书令,尚书省的官员称为尚书令,门下省的官员皆可以称作宰相。其中尚书省品级最高,为正二品。中书省和门下侍中为正三品。一品和二品上面已经回答了,就是一些王公贵族和开国大臣所能拥有的品级。换句话说,在唐朝普通官员能做到三品,这也是最高地位了,祖上烧了高香了。

其二、品级低源于李世民。

唐朝宰相品级低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李世民,李世民没登上皇位前曾经担任过尚书令,在古代君为大的情况下自然再没有人敢担任此职。所以尚书令就由两位副长官和左右仆射为班底。再加上后来唐太宗认为相权过大,就弄一些品级低的官位来参与宰相事务,用于分开宰相权力。唐高宗时期又设立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所以后来唐朝宰相都是三品。

由此可见在唐代一品、二品(包括从一品、从二品)都是王爵、公爵或者说是开国之臣来担任。很少有人能达到太师、太傅、太保、等等。

唐代宰相是三品官,那么一品和二品分别是什么官?

一品是太师,太傅,一般是在宫中教授官僚子弟读书,二品是尚书部,两者都是老师。

唐代“一人之下”的宰相才为三品官,那郡公是什么官职?

等级上:“凡爵九等:一曰王,食邑万户,正一品;二曰嗣王、郡王,食邑五千户,从一品;三曰国公,食邑三千户,从一品;四曰开国郡公,食邑二千户,正二品;五曰开国县公,食邑千五百户,从二品;六曰开国县侯,食邑千户,从三品;七曰开国县伯,食邑七百户,正四品上;八曰开国县子,食邑五百户,正五品上;九曰开国县男,食邑三百户,从五品上。”

开国郡公,唐朝有37位。比如薛仁贵平定高句丽之后封平阳郡公,武则天的曾侄孙武元衡封临淮郡公。

狄仁杰当了宰相,为什么他只是一个正三品的官?

狄仁杰位居宰相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官居一品,但是当时狄仁杰仅仅位列三品。导致这件事的根本原因就是与当时唐朝官员的制度有关。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是一个特别繁华的一个朝代,当时的君王广纳百言甚至不惜出台一些政策,想让百姓能够监督这些官员,承认了观点是好的,但是实际的目的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权。而这一系列的措施中,显得最与众不同的就是设制了多个宰相。我们熟悉历史的都知道在封建社会中一般只有皇帝和宰相的矛盾,一直都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为了解决的矛盾可以发挥了很多的力量,但是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唐朝的统治者为了解决皇帝和宰相之间的矛盾。

竟然提出了这种方案,比如说我们的狄仁杰就是一个例子,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个官职就是宰相。而且一提到宰相,大家肯定就会以为宰相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但是唐朝统治者确实是为了制约自己国家丞相的权利才设置这样的规则,而在唐朝真正的只有皇族中的太子,众多皇子的老师,他们大多是有极高的威望,但真正掌握实权,那却是少之又。

而二品的官员一般都是武将来充当,而武将一般都是征战沙场,没有功夫赶赴京城,所以说,这些高高的官员,只不过是一个空架子,真正掌握实权的还是宰相,所以说,宰相为居三品,实际上是唐朝的一种政策。

唐朝官员等级森严,中书侍郎是几品官?

唐代中书侍郎为正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最高的宰相,常常以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为首席宰相。宋仍有此官。元丰改制后,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与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为宰相。

宋仍有此官。元丰改制后,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与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为宰相。又另置中书、门下侍郎为副相。徽宗政和中,改左右仆射为太宰、少宰,仍兼侍郎如旧。南宋初,复左右仆射原名,亦仍兼侍郎。

建炎三年(1129),再改宰相官名,复置参知政事为副相,中书侍郎乃废。元代中书省的长官称为中书丞相,明太祖废除宰相。

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长官,副中书令,帮助中书令管理中书省的事务,是中书省固定编制的宰相。是从汉朝开始设置的官职,之后各个朝代曾改过名称,但大都有类似官职设置。

扩展资料:

唐初,以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综理政务。中书、门下二省地处宫内,尤为机要,故常联称。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左右仆射)并为宰相。宰相议事的政事堂初设于门下省,后移至中书省。唐初,除三省长官为当然宰相外,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员参预朝政机密。

其本官阶品较低者,则用“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武周时改称为“同凤阁鸾台三品”或“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的头衔,亦为宰相。

“同三品”是因为中书令、侍中是中书、门下正三品官,加此衔以示其与中书令、侍中享有同等权力及待遇。贞观十七年(643年),李绩为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三品,是此号第一次出现。其后,以此衔为参政标志,虽本官品级高于三品者也要加此衔才得为宰相。



唐朝的三品官和四品官分别是什么
答:唐朝官员品级是古代官员等级制度,唐朝官员品级依正、从、上、下分为九品三十级。包含官爵,文武职官,勋位等品阶。三品官分为正三品和从三品。四品官分为正四品上和从四品下。1、正三品 职官:中书令、侍中(代宗大历年间擢升正二品)、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

古代官职中从三品和四品哪个大?四品的老婆怎么称号?
答:三品和四品,当然三品大了。四品的老婆称为恭人。一品、二品称为夫人;三品的老婆称为淑人;四品的老婆称为恭人;五品的老婆称为宜人;六品的老婆成为安人!

三品官相当于现在什么级别
答:三品武官相当于军长、师长,三品文官相当于人大委员长、最高法院院长掌管司法大权等。隋、唐、五代,三品官多是宰相等实职官或各卫的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级别。埋裂宋代的宰相多是二品甚至一品,三品官最多相当于国务委员。元、明时,所有官职的级别相当提高些,所以三品官只相当于副部级,比如是...

请问古代朝庭的官员大小是怎么分的?一品是宰相?二品三品四品等等。
答:正三品——(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左副都御史、通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各省按察使。(武)参将。从三品——(文)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各省盐运使。(武)游击。正四品——(文)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鸿胪寺卿、太仆寺少卿、...

三品是属于大官吗
答:是的,三品属于高级官员的级别。在不同朝代,具体的官品设定可能有所不同,但大体来说,三品官员都位居高级官员之列。在唐朝,三品官员已经是非常高级的官员了。举个例子,中书令和侍中都是三品官员,这两个职位都是宰相的级别,负责辅佐皇帝处理政务,拥有相当高的地位和权力。同样,在明清时期,尽管...

请问古代朝庭的官员大小是怎么分的?一品是宰相?二品三品四品等等。
答:官员身体欠佳或年逾七旬可以退休,称致仕,五品以上官员退休由皇帝批准,六品以下官员退休则由尚书省批准。五品以上官员退休享受半俸,有功之臣因皇帝特恩者可获全俸。 五、宋朝 宋官品仍分九品制,每品分正、从,文职自四品起,武职从三品起又各分上下,故文职共30阶,武职共32阶。因官名与职权相分离,官名仅用以...

古代三品官员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答:应该是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吧,一品二品相当于现在的正国级和副国级,当然没有现在那么严谨。

古时候的三品官,相当于现在中国的什么官?
答:到了隋、唐、五代,三品官多是宰相等实职官或各卫的大将军,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级别。 宋代的宰相多是二品甚至一品,三品官最多相当于国务委员。元、明时,所有官职的级别相当提高些,所以三品官只相当于副部级,比如是各部的侍郎等等就是正三品。 清朝是各部的二把手(侍郎)都升为二品官了,各地...

唐朝官制一品至九品共分27级还是36级?
答:唐代对三品以上官,用“册授”;五品以下官,用“制授”,六品以下官,用“敕授”。唐代文官官阶分为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四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二十九阶。武官官阶亦分九品,除正一品不设外,二品起每品分正、从,正三品起,又有上、下阶,共有三十一阶。...

三品算大官吗
答:唐朝时期三品算大官,但是明清时期三品不算大官。明清时期领侍卫内大臣、步军都统、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六部尚书都是一品高官;都察院左都御史、各部侍郎、各地的总督、巡抚,基本上都是二品大员;至于三品官,各个省的按察使,或者朝廷一些二流衙门的堂官,基本上就是三品。明清时期的三品官虽然属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