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4-28
评剧是怎么来的?

我国汉族戏曲的一个剧种,是我国的第二大戏曲剧种,也是我国最大的地方戏曲剧种。在北京、天津、河北等华北各省市及东北三省流最广,其他一些地区也比较流行,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是百姓们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以至云贵高原都广为流行,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
评剧解放前出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如:李金顺、刘翠霞、爱莲君、喜彩莲、白玉霜等。解放后更有东北、河北等地刘小楼、喜彩苓、韩少云、小俊亭、花淑兰等名伶;在北京评剧界的筱白玉霜、新凤霞、李忆兰、花月仙、马泰、张德福、席宝昆、魏荣元、陈少舫等,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演员。为了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评剧的今天,仅就评剧部分流派艺术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首先简单的介绍一下评剧的起源:
根据胡沙先生《评剧简史》一书记载:评剧诞生于1900年前后共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称为“对口莲花落”,第二时期为“唐山落子”,“奉天落子”是第三时期,在这期间共经过了30多年,而评剧便是第四个时期。
莲花落最初在京东一带活动,如:丰润、遵化、玉田、昌黎、乐亭、及唐山等地。其表现形式由起初的一个人左右手拿着竹板唱的单口莲花落,后来演变为由两位男演员,扮成一旦一丑对唱的对口莲花落,应该说它是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在当时唱莲花落的演员中属金菊花最为著名。
第二时期是唐山落子,由于莲花落从关外蹦蹦音乐中吸取了养分,丰富了自身的音乐,加进了梆子的大弦、锣鼓,使它的表演具有了初步的戏曲形式,莲花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小戏,即“拆出戏”,它们开始走上集镇、码头,最后由成兆才先生于1912年带入唐山,在永盛茶园,这是评剧第一次走进了剧场。由于演出轰动,影响较大,当地人开始把他们称为唐山落子,其代表性的人物是月明珠。
谈到这两个时期,就不能不提到评剧的创始人及剧作家成兆才。成兆才,字洁三,艺名东来顺,河北省滦县人,他生于1847年,卒于1929年,享年56岁。他是个贫苦农民,靠唱莲花落乞食,成兆才小时候在河北梆子班里当过水锅,就是烧开水的,他多才多艺,会吹笛,会演戏,还会剧本创作。他一生共创作了百余部作品为评剧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旧中国,他的侄子成国祯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了四十八本成兆才手稿,我们现在出版的《评剧大观》及《花为媒》、《杨三姐告状》这样的评剧代表性剧目大部分是成兆才的作品,因此后人把评戏称为“成家戏”,把成兆才称为“祖师爷”。
评剧的第三个时期是奉天落子。评剧有成兆才,月明珠代班,由唐山发迹开始,进山海关,这时期名声大躁,他们创造了许多优秀的剧目,如:《马寡妇开店》、《桃花庵》、《杨三姐告状》、《王少安》、《杜十娘》等。
在1912年至1925年这前后十四年中推动评剧发展的代表人物应是李金顺。(见照片)李金顺天津人,1896年出生,卒于1952年,享年56岁,据胡沙先生简史记载,李金顺腔调好,表情好,他的嗓音从小细嗓变得宽而亮,巧妙的运用唱大鼓的嗓子唱落子,并保留和发展了落子演唱的特色,他把许多大鼓的演唱技巧输送到落子中去,丰富了落子的表现情感能力。因此,著名演员喜彩莲在这方面受李金顺艺术熏陶和影响。在继承李派演唱风格基础上,形成了后来的喜派。由于李金顺的活动在东北,所以评剧艺术的中心转到东北,这就是所谓的奉天落子。
第四个时期称为评剧。关于评剧名称的来源不能不提到一位评剧大家白玉霜。白玉霜原名李桂珍,又名李慧敏,生于1907年,卒于1943年,享年36岁。据其女筱白玉霜在回忆录中写到,母亲白玉霜在演唱方面字正腔园,为了叫上海人听得懂评剧,他将唱白改用了北京话,她注重唱功技巧,对唱词也很有研究,她的唱法很费劲,哪是重点哪个该使劲他都计划得很好,声音圆润而又好听,筱白玉霜便继承了她的表演精髓,其演唱充分展示了白派风格。
据胡沙先生简史记载,最早使用评剧这个名称的是白玉霜,但在白玉霜之前的李金顺时代,即1924年,他们将“蹦蹦”已称为平剧,只是这个平字无言字旁,后来为了和当时的京戏也叫平剧相区别,加了言字旁。他们认为这有个讲法,即评古论今之意。但在李金顺之前,使用无言字旁的平字应当是评剧创始人成兆才,月明珠在天津演出时成兆才领导的班社冠以“京东庆春班,平腔梆子戏”。
在评剧形成后,曾涌现出一大批评剧表演艺术家。如:钰灵芝、爱莲君、刘翠霞、喜彩莲、白玉霜、他们为评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但最终以“评剧”之名闻名全国。
名称由来说法不一
“评剧”名称的由来,说法不尽统一。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早期的著名女演员李金顺所起。另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李大钊所起。因当时作为小剧种的评剧刚走进城市舞台时,与国家大戏京剧均称为“平剧”,引起京剧班主的忌妒,他们便挑拨武戏演员闹事。后来,时在报界工作的李大钊出面调解。他出了一个主意,给平剧在“平"字边加了一个“言”宇。他说,京剧是国家大戏,代表北平就叫平剧;评剧是民间小戏,它反映社会现实快,演唱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上一个“言"宇就成了“评”,这是以评论社会,评书说唱为重的意思。
也有观点认为,当成兆才等人把莲花落演变成“唐山落子”时,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乐器,他们给这个新剧种命名为“京东第一平腔梆子戏”,简称“平剧”,演唱时用本嗓。当时的代表性演员有月明珠、金开芳等。
辛亥革命后,北京改称北平,京剧也随之称为平剧。以成兆才为首的“平剧”此时已经发展到了天津等地,和由京剧改称的平剧成对歭之势。于是就定名为评剧,寓“评古论今”之意。
还有观点认为,是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新凤霞讲述“评剧”一名由来
我的乃师是四大名珠之一“盖五珠”的学生,名叫小五珠。小五珠师父告诉我:这里面还有段故事呢!他说,听他的师父盖五珠说,评剧开始是在河北省唐山乐亭县、丰润县一带发源的,盖五珠、小五珠也都是丰润县的人。开始是农民好玩爱唱,农忙季节种田,农闲了就自动组织起来唱戏。最初是二人对唱、莲花落等民间小调,后来从地摊唱到上了土台子,从二三人简单的小戏发展成了较复杂的戏,从只是男演员唱发展到也有了女演员唱,从在农村演出发展到进了城,上了大剧院。后来,评剧发展很快,从河北发芽,到了东北三省就开花结果,很快就得到了东三省广大观众的接受和欢迎。“奉天落子”就是那时候叫起来的。因为评剧是农民发起的小剧种,所以当时连个准名字都没有,开始叫落子,也叫蹦蹦戏、半班戏……进城后又叫“平剧”。
评剧当时不仅没个准名字,也没有文人给写剧本,戏文有的都不通。可是广大观众喜欢看评剧,因为它的剧目大都是反映当时社会的家庭生活,妇女受封建压迫、人民受苦的冤屈公案等言情故事,特别是反映妇女悲惨命运的剧目多。进城后,评剧又向京剧、河北梆子、曲艺等大剧种学习,如唱腔、锣鼓点子、文场弦乐等,提高了不少,一下子就被城里的观众接受、欢迎了。
那时京剧也叫平剧。因为当时的北京叫北平,京剧是国家大戏,所以叫平剧。而评剧当时是刚进城的小剧种,还没有完全形成,也叫平剧,这就引起京剧班主的忌妒,他们便挑拨武戏演员闹事。一次在小饭铺吃饭,他们有意丑化评剧演员说:你们是小戏,没有真功夫,你们的唱都是“哎哎哎……杀了人的天哪……”,他们闯进后台,抢走了评剧的祖师爷(那时的剧团都讲究在后台供祖师爷,即唐明皇的像),还说评剧是卖野药的,没有祖师爷,不配供唐明皇……
这件事越闹越大,两边都停了演出,准备闹事。这时有一位报界的带眼镜、留大八字胡的李先生出来给调解,这位李先生也是丰润县的口音,他出了一个主意,给评剧在“平”字边加了一个“言”字。他说,京剧是国家大戏,代表北平就叫平剧;评剧是民间小戏,它反映社会现实快、演唱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一个“言”字就成了“评”,这是以评论社会、评书说唱为重的意思。后来才知道,这位李先生就是李大钊同志。李先生还亲自找了盖五珠、月明珠、成兆才等演员谈话,他说:你们的发展要注意“评论社会”,以唱为主,只有通过说唱才能达到评论社会的目的,才能得到观众的承认和接受。

评剧起源于:?
答:评剧起源于:北京农村流行的“对口莲花落”

评剧是哪里的地方戏 评剧的介绍
答: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评剧发源地是哪里
答: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

评戏是什么
答:评剧产生于河北东部的滦县农村,1910年左右,形成于河北唐山一带。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正式使用评剧名称。当成兆才等人把莲花落演变成“唐山落子”时,吸收了河北梆子的全套乐器,他们给这个新剧种命名为“京东第一平腔...

评剧起源于什么地方呢?
答: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及其他一些地区流行很广,评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俗称蹦蹦戏 、落子戏 ,又称平腔梆子。1935年改称今名 。1910年前后形成于唐山。评剧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基础上...

评剧是哪里的地方戏?
答:1935年蹦蹦戏在上海演出时,因为上演剧目多有"惩恶扬善"、"评古论今"的新意,采纳名宿吕海寰的建议,改称"评剧"。1936年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片《海棠红》时,新闻界首次把"评剧"的名称刊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

评剧在早期被叫做什么?
答:于是就定名为评剧,寓“评古论今”之意。 东路评剧 东路评剧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一、对口莲花落阶段 清嘉庆(1796-1820)以后流行于东滦县、宝坻、迁安、三河等地农村的莲花落已发展为彩扮(对口莲花落)形式。当地农民...

评剧最早的称谓是
答:评剧习称“蹦蹦戏”或"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评戏”等称谓,但最终以“评剧”之名闻名全国。“评剧”名称的由来,说法不尽统一,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早期的著名女...

评剧一般指什么戏剧
答:“评剧”名称的由来,说法不尽统一,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早期的著名女演员李金顺所起。另一种说法是,该名称由李大钊所起。因当时作为小剧种的评剧刚走进城市舞台时,与国家大戏京剧均称为“平剧”,引起京剧班主的忌妒,...

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出自哪里?
答:3. 黄梅戏,起源于安徽安庆地区,其名称与黄梅季节有关。虽然有关于它起源于湖北黄梅县的说法,但这不太可能。黄梅戏以其清新淳朴的风格深受人们喜爱。4. 评剧,起源于1910年前后的唐山,是在民间说唱莲花落和民间歌舞蹦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