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为什么讨厌嬉皮士?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6

美国青年们,终日陷于色情之中,给社会风气造成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嬉皮士青年在性解放中的放纵表现,加剧了许多子女和父母间的矛盾,甚至出现和父母发生决裂的现象。同时,性解放带来了诸如离婚率上升、少女怀孕、私生子、堕胎、艾滋病蔓延社会问题。

总之,嬉皮士们一系列“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肆意放纵的行为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使嬉皮士群体成为放荡、堕落、流氓的代名词。美国人民对嬉皮士和嬉皮士文化的态度由开始的同情、理解转变为厌恶、反对。

在60年代的西方,从战后婴儿潮中垮掉的一代中成长起来了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蔑视传统,废弃道德,有意识地远离这主流社会,以一种不能见容于主流社会的独特生活方式,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社会的叛逆,这些人被称为“嬉皮士”。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人忘却的十年,是60年代是美国最活跃、最动荡、最多事、最混乱的十年。处于这样的迷茫社会中的美国青年们,以其特殊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发起了嬉皮士运动。随后,嬉皮士文化在美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传播开来。

在学生反叛的历史氛围下,嬉皮士运动于60年代开始形成规模,蔚然成风。当时,许多年轻人以着奇装异服,留长发,蓄长须,穿超短裙,吸毒品,听摇滚乐,跳摇摆舞,同性恋,群居村等极端或非主流行为反抗社会,抗拒传统。1967年,美国马萨诸塞州一个名叫麦克·梅特利的16岁的中学生离家出走,周游全国,希望寻找友谊和手足之情。

1968年,他回到了家乡莱顿城,与7名辍学的大中学生一起,建立起最初的群居村-“莱顿公社”。他们生活简单,男女分居,从木屋旁的小溪里汲水,用木材烧饭,主要食品是马铃薯、玉米和大豆。在“回到史前”和“寻找友谊”等口号的引导下,群居活动在美国兴起。最初,群居村主要建在旧金山的衿树岭地区、落山矶的日落带和纽约的东村,后来遍及全国。

1970年,全美国有200多个群居村,成员4万人,1971年发展到近3000个群居村。群居村里崇尚反朴归真的生活,实行财产、子女乃至性爱的公有制,注重教育和环境保护。群居村的成员们要创造一种另类的生活,他们认为,“我们生活在美国,但我们不属于美国”。

这场群居村活动一直持续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并且迅速蔓延到欧洲。在联邦德国,这样的群居村大约有11万个,其成员都是青年男女,他们抛弃一切现代文明的束缚,自由地、“原始”地生活。

嬉皮士们还热衷于用极端的方式来发泄自己。他们从吸毒中寻找幻境,寻求刺激。60年代吸毒在年轻人中甚至成为一种时尚。嬉皮士们争相吸食,甚至将其作为一个合格的嬉皮士的标志(他们被称为“the Freaks and Heads”)。

据美国《新闻周报》报导,1969年,美国57所大学中有31.5%的学生沾染过毒品,有人称这种现象为“毒品文化”。作为嬉皮士“桃花源”的嬉皮士公社更是成为毒品泛滥的聚集地,几乎所有的公社都不禁止或阻止使用毒品。

据统计,在60年代初,18—25岁之间的年轻人中,仅有4%的人吸食过大麻;12 年之后,吸食大麻的比例上升到惊人的50%。尤其是其中的大学生群体,他们吸过大麻的人更是高达60%以上。有的嬉皮士还醉心于男女性爱和同性恋之中,以追求快感,摆脱苦恼,蔑视和反抗传统的性爱观,危及到美国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很多嬉皮士来自白人富裕家庭,他们抛弃富裕,来感受并赞美贫穷,体验简单而随意的生活。正因为这些富家子弟享受过主流的中产阶级的舒适生活,才有可能成为这种虽然舒适但扼杀人的创造力的生活的反叛者,也只有真正感受过主流文化的人,才有可能看到它的弊端,从而对它进行批判。

嬉皮士们认为,美国是一个被惯例和陈规所充斥的世界,它已经成为压制人的个性,迫害个人自由生活的陈规陋习的总和,只有逃离这个社会,摆脱与现实社会和现实文化模式的种种联系,才能使个人和美国社会免于走进死胡同。

为了有效地反抗这技术高度发达、物质极端丰裕、但人的精神受到控制的社会,他们提出“回到史前”的口号,希望在史前时期寻找精神力量。他们特别欣赏“无为而治”,认为只有无为而治的简朴社会,简单生活,才能保证公民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因此,他们从生活做起,掀起“生活的革命”,来反抗主流的、精英的、技术的、物质的社会。

虽然从表现形式上看,嬉皮士运动与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批判政府的学生反抗运动相反,不是通过积极的社会宣传来参与社会改造和改良,而是以遁世的方式对社会作出的一种消极的反抗。

嬉皮士如同一群在社会生活中左冲右突的困兽,想要通过某种方式释放自己的热血青春,无处不在的摇滚乐、哈雷摩托、牛仔、墨镜和66号公路,这些标志性元素都承载着嬉皮文化的精神内核——叛逆、个性、独特和自由。

嬉皮士文化作为曾经盛极一时的流行文化,在美国社会尤其是青年群体造成了极大影响。在产生之初,嬉皮士文化和主流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就决定了嬉皮士文化和主流文化之间不可避免的斗争。然而由于嬉皮士文化自身的缺陷和主流文化的包容性吸纳,嬉皮士文化败下阵来,最终不得走向主流化的道路。

在反战游行中,许多反战歌曲成为传唱至今的经典,也是嬉皮士们接头的暗号。甲壳虫乐队和鲍勃迪伦、詹妮斯乔普林的布鲁斯、杰米·亨德里克斯和杰斐逊飞船的迷幻摇滚,都是嬉皮士们最喜爱的音乐。



我想知道新左派 嬉皮士 垮掉派之间区别?
答:这些人鼓吹远离社会,提倡“新生活”、“新文学”和“新艺术”,他们吸大麻,听爵士乐,反对传统的两性观念,并创造了“hip”这个词,开嬉皮士文化之先河。 60年代在学生反叛的历史氛围之下,嬉皮士运动形成规模,嬉皮士文化蔚成风气。当时,...

为什么越来越个性化的设计在西方社会日益流行?
答:美国兴起的“颓废”文化与广告世界圣地纽约麦迪逊大街所宣扬的价值观与审美原则相对立,“颓废”的服装、“颓废”的语言和“颓废”的生活方式完全与资产阶级社会的主流文化背道而驰。60年代西方的“嬉皮士”青年更加信奉“性...

为什么rapper讨厌别人说自己是popper?
答:但是!最最重要的一点,poppin的舞者一般叫pop dancer或者poppin dancer,因为popper这个词的原意是服药成瘾者,而这个词是用来讽刺当时嬉皮士文化流行时的瘾君子歌者舞者。因此,不论是hip hop还是poppin,没有人喜欢这个称呼。

中国为什么讨厌纹身,比如军队一些单位都不要纹身的人?
答:历史上美国的黑豹党,以及垮掉一代,嬉皮士运动等也推动了纹身的发展,这些人厌世,反对当时的社会,缺少正确的国家意识。从整个历史来讲,纹身一个群体的象征,能得与同侪的认同,而这些群体往往是不受欢迎的群体,不是犯人...

非主流是谁谈论起来的??/
答:比如嬉皮士风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历史创造力,不能与时俱进的发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沦落到一种时尚了。 而无法确切定义或没有定论,则是非主流事物拥有创造力的反映。比如R&B风格,在诞生之初,并非现在的唧唧歪歪尽说些没用的风花...

什么是摇滚?
答:即迷幻摇滚,盛行于60年代中、后期,是嬉皮士运动的产物之一。其音乐特色是震耳欲聋的强烈节奏、尖厉响亮的电吉它单人或双人演奏。不同于重金属摇滚,迷幻摇滚没有一定的曲式,即兴演奏的成分较多,其无旋律的音调变化多端,常常富有精彩华...

现在的人为什么都喜欢非主流?
答:比如嬉皮士风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历史创造力,不能与时俱进的发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沦落到一种时尚了。 而无法确切定义或没有定论,则是非主流事物拥有创造力的反映。比如R&B风格,在诞生之初,并非现在的唧唧歪歪尽...

非主流是什么?为什么会带给人们危害?为何会带来这些危害?跟劲舞又有什...
答:比如嬉皮士风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历史创造力,不能与时俱进的发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渐沦落到一种时尚了。 而无法确切定义或没有定论,则是非主流事物拥有创造力的反映。比如R&B风格,在诞生之初,并非现在的唧唧歪歪尽说些没用的风花...

哪位哥哥可以给我完整的解释下“摇滚”
答:“摇滚乐”使大多数人能立刻联想到的是嬉皮士、酗酒、吸毒、滥交、玩世不恭、愤世嫉俗、自杀、绝望、固执、堕落、奇装异服、世界末日等等等等。 其实这些相关的联想只是一些表相,对于真正的摇滚文化,对于遮藏在这些“皮相”之下的“...

嬉皮士,电影
答:制造伍德斯托克Taking Woodstock (2009) (李安新作,刚上映)摇摆嬉皮士 Hippie Hippie Shake (2009) (很嬉皮,即将上映)令人振奋的兴奋剂实验The Electric Kool-Aid Acid Test (2009) (正在制作中的独立片)我只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