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名人有哪些 云南历史名人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2
云南的名人有哪些

1、聂耳
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艺,一作紫艺。祖籍玉溪,生于昆明。中学时代即加入共青团,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师。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进步音乐、戏剧、电影的创作和演出活动,并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艺术评论。1935年取道日本赴苏联,不幸于7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

2、郑和 郑和原姓马,小字三保,回族,昆明人。明初入宫为宦官,赐姓郑。后从侍燕王朱棣,有功而被升为内宫监太监。世称"三保太监"。1405-1433年,郑和率27,800余人,分62艘宝船,先后七次下西洋,南至爪哇、西至波斯湾和红海、最远到赤道以南非洲东海岸,历经39个国家和地区,航程达10余万公里。

此航海创举,比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非洲好望角、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还早80多年,比麦哲伦环球航行早100年。对中国的航海事业具有伟大的贡献。
3、皮逻阁 皮逻阁(公元697~748年)南诏第四代王,据胡蔚本《南诏野史》载,他于唐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即位, 天宝七载(公元748年)卒,在位20年。他在位期间,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并吞了其他五诏,使洱海地区统归南诏管辖,将王都从巍山迁至大理,当时称为太和城。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他入京朝贡,受到唐玄宗的礼遇,加封为"特进云南王、越国公、开府仪同三司"。其后又加封"上柱国",并赐"龟兹乐一部"及金佛像等。

4、龙云 龙云(公元1884~1962年)原名登云,字志舟,昭通人,彝族。原为唐继部将,1927年胡若愚等发动兵变改组省政府成功,龙云相继任云南省常务委员员主席、38军军长、云南省政府主席、13路军总指挥、国民党云南省党部主任委员、滇黔绥靖公署主任。抗日战争时期,组织第58军、第60军参加中原抗日,后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陆军副总司令等职。

5、唐继尧 唐继尧 (公元1883~1927年)字萤赓,别号东大陆主人,会泽人,清痒生。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同盟会员。1909年回滇后历任清陆军督练公所参谋处提调、陆军讲武堂教官、监督、新军管长。1912年率军北伐,任贵州都督,次年调任云南都督。19015年与蔡锷等通电全国反对袁世凯称帝,任护国都督兼第三军总司令。

扩展资料
云南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七彩云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
云南国土总面积39.41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总人口4770.5万人(2016年) ,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下辖8个市、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云南十大名人:
1、袁家谷 云南历史上唯一的一名状元

2、罗炳辉(1897-1946) 共和国杰出的军事家

3、唐继尧 护国运动领导人,云南大学创办人

4、段思平 大理国第一位皇帝

5、王炽 清朝时期中国首富 钱王

6、熊庆来 中国数学家 云南大学校长 清华大学教授

7、曲焕章 云南白药创始人

8、wang zu xun(1936.05.- )

9、zhu qi(1942- )

10.刀美兰(1944- ) 中国当代著名舞蹈家 人称“孔雀公主”


  由于“网络限制”许多内容和评选理由无法发表,被迫删除;第8和第9位人物不能写汉字,特此说明

特别说明:十大名人由于数量有限,标准也不可能绝对公平,但是我遵循的原则是:1、综合考虑各个领域,不能全部评选一些政治人物或军事人物;2、根据名人在全国和云南的影响力、地位来衡量。我认为这10位人物在云南来说是值得肯定和彪炳的。
敬请大家质疑!!

1、郑和

郑和(1371年 - 1433年),明朝太监,云南人,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一说本姓马,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入宫前经历不详。1382年,被选于宫中尚衣局训育两年。1384年,他经宫中指派,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1404年(永乐二年),郑和因功升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郑和去世,时间约在1433年(宣德八年)。

2、段思平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睑(今喜洲)人,一说为剑川永旁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段思平家族世代为南诏武将,父段保隆为南诏布燮。

后晋天福二年(937年),任通海节度使,因受大义宁国主杨干贞迫害,遂以减尔税粮半,宽尔徭役三载为号召,联合奴隶和农奴为主的起义队伍,举行起义。

攻破太和城(在今大理城北),灭杨干贞的大义宁国,建大理国,年号文德,以羊苴咩城(今大理城)为都。

即位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朝以来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

大行分封,笃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铸佛万尊。逝世后由子段思英继位,谥号神圣文武皇帝。

3、李恢

李恢(?—公元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今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 )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官员。初仕郡为督邮,后投靠刘备,为益州功曹书佐、主簿,迁州别驾从事。

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跟随蜀汉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郡太守。建兴九年(公元231年)去世。

李恢是蜀汉第二任庲降都督,在平定南中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并于战后积极调配南中物资,有效地支持了蜀汉政府的财政。

4、段功

段功,云南大理人,白族。大理国开国皇帝段思平之后裔,元灭大理国后封段氏为世袭大理总管。段功乃段隆之子,段光之胞弟。段功是第十位大理总管,同时元朝也授他为承务郞、蒙化州知州。

1363年,红巾军将领明玉珍及其弟明二率兵三万攻打中庆路,梁王巴匝拉瓦尔密逃奔楚雄,得段功出兵援助梁王,和明玉珍大战于吕阁关,保住云南不失。

后来段功夜袭古田寺,用火攻将败明玉珍击退,并在七星关击溃明玉珍的兵马,终收复中庆路、夺回昆明。

5、傅宗龙

傅宗龙(1591~1641),字仲纶,一字元宪,号括苍、云中,云南昆明府昆明县(今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明末重臣。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

授铜梁知县,调巴县,行取,入为户部主事。久之,授御史。天启元年(1621年),辽阳失守,请战领兵。四年(1624年),巡按贵州,打败水西土司安邦彦。

崇祯三年(1630年),以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保定军务,不久罢官。十二年,召为兵部尚书,以不能从谀承意,忤旨下狱。十四年,从狱中释出,起为总督陕西三边军务,由陕入豫。

与保定总督杨文岳合围李自成、罗汝才联军。中伏大败,逃至项城,与战阵亡。复兵部尚书职,赠太子少保,谥忠壮。有诗集、文集各一卷传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



1、郑和(1371年? - 1433年), 回族,本姓马,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晋宁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1385年随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随即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后因在靖难之役中有功,被赐姓郑,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郑和去世,一说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骨灰葬于南京弘觉寺地宫,今南京牛首山郑和墓或为其衣冠冢。

《明史·郑和传》记载的郑和出使过的国家或地区,共有36个:占城、爪哇、真腊、旧港、暹罗、古里、满剌加、勃泥、苏门答刺、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西洋琐里、苏禄、加异勒、阿丹、南巫里、甘巴里、兰山、彭亨、急兰丹。

忽鲁谟斯、溜山、孙刺、木骨都束、麻林地、刺撒、祖法儿、竹步、慢八撒、天方、黎代、那孤儿、沙里湾尼(今印 度半岛南端)、不刺哇(今索马里境内)。

郑和的奉命出使,是为与西洋各国建立友好关系,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而进行活动的。郑和来到南洋以后,以强大的武装力量,告诫那些“喜战好斗”的岛国:“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不服,则耀武以慑之”,于是“凡所号令,罔敢不服从”。

那些“风俗劲悍,专尚豪强”,素好“侵掠邻境”的国家,不得不偃兵息武了。与此同时,郑和又从崇扬佛教或传播伊斯兰教着手,力图使有关地区和国家的人民有着统一的宗教信仰。

这样,对于平衡各国之间的关系,缓解因为宗教信仰等问题而导致的国与国之间的紧张局势,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此外,郑和还通过敷宣教化,扶助弱小民族,抑止强暴,促成了各国间和平局势的建立。

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为解决东南亚各国之间的矛盾,为建立亚非国家区域间的和平局势,作出了不懈的努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随着海外诸国间种种复杂矛盾的逐步解决,“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

2、张胜温(公元12世纪)〔南宋〕大理国(指五代、宋时以白族为主体所建立之封建领主政权,地域约在今云南、四川西南部一带)人,生卒年不详,画史无考。

善画人物、佛像,主要艺术活动相当于南宋孝宗(1163-1189)年间,传世作品有《梵像图》卷,纸本,设色涂金,纵30.4厘米,第一段横61厘米,第二段横61.5厘米,第三段横61厘米,画卷以佛国诸尊为主线,描绘大理国利贞皇帝及后妃礼佛和十六大国王众、十三代南诏王、云南名僧等题材。

图中诸像庄严妙好,用笔精工,线条流畅,各段题名书法朴厚,有唐人遗风。卷后拖尾有释妙光、宋濂、释宗泐、释来复、曾英等人题跋。

其中大理名僧妙光和尚题跋曰:“大理国描工张胜温……实如神慕张(僧繇)吴(道子)之遗风,怜武(宗元)氏之美迹者耳。”文末署有“盛德五年庚子岁正月十一日”,据考“盛德五年”为大理宣宗段智兴(又称利贞皇帝)在位时年号,“庚子岁”相当于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

《梵像图》卷应完成在此以前,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3、兰茂(1397—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

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

兰茂的著述很多,可存世之作却不多。兰茂辞世40年,明正德《云南志》记述兰茂著有《玄壶集》等十九种书;这份兰茂著述一览表记述的有关书目,也有二十多种。流传至今的只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医门揽要》、《玄壶集》、《信天风月通玄记》和170多首诗作。

兰茂在医药学上的重大成就,来源于他的刻苦钻研和辛勤实践。他“遍访滇池流域及滇南各地”访医问药,曾到过会泽县金钟山采药行医,为会泽人民治病,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人们在金钟山盖有兰公祠崇祀,现还存部分遗迹。

永乐十五年(1417),兰茂开始编著医药学专著《滇南本草》。他花了近20年时间,终于在正统元年(1436)完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药物学专著《滇南本草》(含《医门揽要》)比李时珍《本草纲目》早142年。

全书约10万余字,载药物544种,多数为云南地方性中草药。其中很大一部分载入1974年版《云南地方药品标准》及1977年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有37种药物受到国外医学界推崇,并被东南亚各国所采用。

兰茂从事药物学和医学,是从为母亲治病起,立志学医,一发而不可收。嵩明的“药灵山”,就是他采药常去的地方。他边采药,边学医,边著书。

从永乐丁酉年(1417年)至正德丙辰年(1436年)20年的时间里,他四处觅方采药,结合积累的治疗经验,终于完成了《滇南本草》(含《医门揽要》)这部巨著。

4、李恢(?—公元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今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 )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官员。初仕郡为督邮,后投靠刘备,为益州功曹书佐、主簿,迁州别驾从事。

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跟随蜀汉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郡太守。建兴九年(公元231年)去世。李恢是蜀汉第二任庲降都督,在平定南中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并于战后积极调配南中物资,有效地支持了蜀汉政府的财政。

章武三年(223年),蜀汉皇帝刘备逝世。当时南中豪强高定在越巂郡肆意妄为,豪族雍闿在益州郡飞扬跋扈,牂柯郡郡丞朱褒也在牂柯郡造反作乱。

建兴三年(225年)三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南中,亲率一军从左路从成都进发,自安上县由水路攻向越巂郡;别遣李恢中路进军,从平夷出发按大道进攻益州郡;门下督马忠从右路进攻牂柯郡乱夷。

李恢孤军深入,建宁郡各县叛军相互集合成大队人马,在滇池县包围了李恢军。当时叛军的人数是汉军的几倍,而且又没有得到诸葛亮的消息,形势非常严峻。

李恢于是施计骗南夷道:“官军粮草已尽,已准备撤军回去了。我们中间有的人久离家乡,而今得到机会回来,如果不能回到北方的话,就打算与你们共同谋划大事,所以在此坦诚相告”。

南夷叛军相信了李恢的话,因而对包围的防守有所懈怠。李恢抓住机会主动出击,大败南夷叛军,并追逐败敌的残部,南至盘江,东到牂牁,与诸葛亮军声势相连。与此同时,汉军其余两路进军也都取得了胜利。同年秋,南中叛乱悉数平定,李恢立功最多,被封为汉兴亭侯,并加拜安汉将军。

5、沐英(1344年—1392年),字文英,汉族,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明太祖的朱元璋养子。

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八岁时被农民义军将领朱元璋收为义子。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十八岁时,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

洪武九年(1376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洪武十四年(1381年),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其镇滇南十年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

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因义母马皇后病逝,悲伤过度而咳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两个月后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四十八岁。朱元璋倍感痛惜,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此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至明末。

沐英在洪武十四年至洪武二十五年(1381年至1392年)间,一直致力于云南的平定与治理。其间主要的平乱活动有安抚威服曲靖、广南两府之乱,平定浪穹等地变乱,平定土著首领思伦发的叛乱,讨伐平定东川土酋之乱,平定贵州普安、云南临安之变,出兵征讨建昌等地叛乱等。

其中以平定土著首领思伦发叛乱之役尤为激烈,因思伦发频频出兵内侵,危害云南地方,沐英所部官兵遂奉命出兵征讨,期间规模较大的战役主要有摩勒寨之役和定边大战(定边之战)。这些平乱活动奠定了云南边疆统一、稳定的大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和 (中国明朝航海家、外交家、宦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胜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兰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沐英



1、郑和

郑和(1371年? - 1433年 ), 回族,本姓马,世称“三保太监” (又作“三宝太监” ),云南昆阳州(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1385年随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随即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后因在靖难之役中有功,被赐姓郑,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郑和去世,一说于1433年(宣德八年)卒于古里国。 

2、孙髯

约生于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 ,卒于乾隆三十八年 (1773年) ,终年62岁。一说约生于1684~1694年间,终年约79岁至89岁。原籍陕西三原,父亲来云南任职,举家流寓昆明。

孙髯自幼好学,入学考试时,因入场搜身,不愿受侮而离去,以后即终身不仕。40岁左右,适遇弥勒州苗漪任昆明育才书院山长,两人相识结为至交。

他爱梅花迎霜傲雪之骨气,自称“万树梅花一布衣”。他与当时名士钱南园、李因培等常往来酬唱,抒发高洁情怀。他身居昆明,目睹水灾给居民带来的痛苦。

于是亲自踏勘盘龙江源流,访问农民,查阅历史资料,写出《拟盘龙江水利图说》,提出治水方案。他常到滇池畔观赏水光山色,即景抒情,写出千古绝唱——一百八十字的大观楼长联。

长联是他艺术的荟萃,是他世界观的表述,是他性格的写照。晚年穷困潦倒,栖息圆通寺咒蛟台洞穴,以医卜为生,尽管受生活的折磨,仍乐观自如,写下很多诗文。

他有个女儿出嫁弥勒州三道桥,老伴(人称孙二奶奶)随他难以糊口,只得从女度日。公元1771年,孙髯亦来弥,传说在东门外设馆教书,随后又到城西新瓦房村教私塾。

去世后,老伴清理卧室,只见断卷残篇,一气之下,将原稿全部火化。此时无寸土归葬,得苗姓相助,草草收殓,葬于苗姓祖茔。

3、兰茂

兰茂(1397—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

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

兰茂的著述很多,可存世之作却不多。兰茂辞世40年,明正德《云南志》记述兰茂著有《玄壶集》等十九种书;这份兰茂著述一览表记述的有关书目,也有二十多种。

流传至今的只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医门揽要》、《玄壶集》、《信天风月通玄记》和170多首诗作。

4、李公朴

李公朴(1902年11月26日-1946年7月12日) ,号仆如,原名永祥,号晋祥,原籍武进县湖塘桥,在淮安出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市遭国民党特务开枪暗杀,次日凌晨因伤重、流血过多牺牲。

5、聂耳

聂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曾用笔名有黑天使、噪森、浣玉、王达平等。1912年2月,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1927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到上海,参加反帝大同盟。1933年初,聂耳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7月17日,聂耳在日本神奈川县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不幸溺水身亡,年仅23岁。

聂耳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响中国音乐几十年。他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严肃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艺术创造性,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的发展指出了方向,树立了中国音乐创作的榜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



郑和、段正淳、兰茂、张志淳、杜文秀等。

1、郑和

郑和(1371年? - 1433年), 回族,本姓马,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 ),云南昆阳州(今晋宁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1385年随傅友德等前往北平,随即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后因在靖难之役中有功,被赐姓郑,升任为内官监太监。

郑和有智略,知兵习战。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

2、段正淳

段正淳,云南大理人。大理国第十五位皇帝,1096~1108年在位,白族先民,保定帝段正明之弟。

宋哲宗绍圣三年(1096),取代大理国的大中国皇帝高升泰迫于传统势力及佛教意识,遗命其子高泰明还位于段正淳。公元1108年,让位给其子段正严,出家为僧。死后,谥号文安帝,庙号中宗。

3、兰茂

兰茂(1397—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

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

兰茂的著述很多,可存世之作却不多。兰茂辞世40年,明正德《云南志》记述兰茂著有《玄壶集》等十九种书;这份兰茂著述一览表记述的有关书目,也有二十多种。

流传至今的只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医门揽要》、《玄壶集》、《信天风月通玄记》和170多首诗作。

4、张志淳

张志淳(1457~1538),明代文人,字进之,号南园,云南保山隆阳人,世称张侍郎。明代中期名臣、名士。

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正德中为南京户部侍郎、工部侍郎等职。为官正直,因抵制宦官刘瑾等奸党舞弊乱政,刘瑾奸党在朝廷专权后遭报复诬陷被解职。

后居家27年潜心著述,尤究意诗文、书、画,咸造名家。张志淳是明代云南最为著名的学者,其代表作《南园漫录》,是明代云南学人惟一入选《四库全书》者。

5、杜文秀

杜文秀(1823-1872),是清朝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回变领袖。道光十九年(1839年)考中秀才。通晓伊斯兰经典。

咸丰六年(1856),云南汉回人民因争矿起衅,清政府处置失当,激起民变 。杜文秀在蒙化(今巍山)起兵,攻占大理,建立“回教国”  ,自立为“总统兵马大元帅”,通用阿拉伯语 。

政权极盛时,占有东至楚雄,西至腾越,南至耿马,北至丽江等地 。同治十二年(1872年)杜文秀兵败,于大理城服毒自杀身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南  



1,郑和,明朝太监、著名航海家、外交家。

郑和(1371-1433),明朝太监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 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今晋宁昆阳街道)宝山乡知代村人。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和郑姓,以纪念战功,史称“郑和”。1405-1433年,郑和率27,800余人,分62艘宝船,先后七次下西洋,对中国的航海事业具有伟大的贡献。

2,钱沣,清代官吏、书画家。

钱沣(1740-1795)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检讨,官至御史。曾疏言和珅为军机,办事不遵制度,因授稽察军机处之任。和珅知其家贫裘薄,凡劳苦事多委之,积劳成疾死。书法逼近平原,尝兴酣画马识者珍之,尤爱画瘦马,风鬃雾鬣,筋骨显露,神姿逼人。要著作有《南园诗存》、《南园存》、《南园集》等。

3,段思平,神圣文武帝。

段思平(893年—944年),即大理太祖,白族,大理喜睑人,大理国的缔造者、开国皇帝。即位后,厉行改革,尽逐杨氏邪臣。更易制度,损除苛令,建立了一整套封建制度,于是远近归心,咸奉约束,把南诏末朝以来分裂、战乱的局面重新统一起来。大行分封,笃信佛教,在位8年,年年建寺,铸佛万尊。逝世后由子段思英继位,谥号神圣文武皇帝。

4,赛典赤·赡思丁,元代政治家。

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 ,元代塔吉克人(元朝统称回回)政治家。全名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今译“赛义德·舍姆斯丁·欧麦尔”。他一生的政治活动,对元初社会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尤其是在担任云南平章政事的六年间,对云南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建设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5,兰茂,明代医药家、音韵学家、诗人、教育家、理学宗匠。

兰茂(1397—1470年),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洞天风月子、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生性聪颖,勤奋好学,少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终身隐居杨林乡里,采药行医,潜心著述,设馆授徒,人称"小圣"。著有《玄壶集》等十九种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