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京剧的介绍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3

起源

在以前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的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纷纷蓄养家班,角色斗艺,并卖力为乾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色艺,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雄霸明清商界500余年的徽州商帮以盐商出名,黄山歙县的盐商尤其出名,富甲一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江南江北文人士大夫和富商巨贾纷纷蓄养家庭戏班。已经在外地商界崭露头角的徽商也纷纷效仿。长期为某个徽州商人所养所用的戏曲班社就被外人称为“徽班”。徽商广蓄家班,安徽沿江一带,包括古徽州的地方戏也开始兴盛。

徽商在商界进一步站稳了脚跟,他们和戏曲艺术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而涌现出大批戏曲家的“徽班”,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不能驾驭这些程式,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由于京剧在形成之初,便进入了宫廷,使它的发育成长不同于地方剧种。

扩展资料

京剧是一个以演员为主的剧种,京剧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演员的历史。而歌剧不同,所有取于音乐,音乐和唱最为重要,歌剧可以说是一部作曲家的历史。京剧多年没有大的发展而无流派再现的原因,作者认为主要是有人欲把以演员为中心的这种京剧历史改变。

如果拿京剧的四大名旦,四大须生于欧洲歌剧中的十大女高音、十大男高音相比,大概是荒谬的。他们虽然都是以唱见长,但那是多么不一样的唱啊。

我认识的中国京剧院的花脸演员侯兄,他每天一早要五点钟左右起来,到陶然亭公园边踢腿边吊嗓子,把身上、嗓子都活动开了,才能练功排戏。相应的例子是,余叔岩在嗓音失润之后,十年如一日在天坛根下边吊嗓、练唱,终于又把声音练了回来。且创出了一种叫“云遮月”的“烟嗓”。

而帕瓦罗蒂如果当夜有演出,他会“先睡个懒觉,而后在一个他认为“恰当的时候”在钢琴前试几个他认为是检验嗓音状况的音阶。如果在状态,一切就是等待演出了,他不能过多地消耗嗓音。还有些极端的例子,是在演出当天一句话也不与人说,如非要说话时,用笔来写。

说这些并不是在谈逸闻趣事,那没有什么意义。我最终还是想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都是唱的戏剧而它们的各个方面都是那样地不同。

我们还是从练发声开始。意大利唱法要练习五个元音—啊、哎、依、爱、呕;京剧大都是两个音,一个啊,一个依。我们如果有早上去公园的经历,总会碰到那些票友,啊、啊、依、依地吊嗓子。可以不借用任何器具的帮助,对着墙或者一池湖水,这样地,从低往高喊,越高越好。

歌剧美声的练习,相对要复杂得多,要有正规的练习曲13531或135175421这样地半音半音地练上去,男高音大多从中央C唱到bB或B,更好的是高音C。这样不断地打磨这一音域中的五个元音的练习,大概要与一个声乐工作者终生相伴。

当然京剧的吊嗓也各有不同,我在北大荒时,有一位兵团战士每天早起吊嗓喊的是“洪阿姨”。我们常在沉睡中被他可怕的“洪阿姨”的呼唤声惊醒,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洪阿姨是何许人。

京剧满宫满调,老生都要唱到高音E,或更高。这比高音C高了两个音,不是人人可以轻易做到的,所以你如果想完整地唱一大唱段就必须具备有一定的高度才行。之所以只练啊依,是因为一个开口,一个闭口,一开、一闭练好了这两个音其它也就在其中了。

意大利歌剧演员对声音音质的要求是很高的,没有一个好的声音,大概合唱队都不会要你。

京剧演员的要求不同,更重要的不是音质,而是你个人对唱段的创新和理解。嗓音是否嘹亮并不重要,观众更多地是需要韵味和对唱腔的个人化创造。京剧高派(高庆奎)是要嗓子的,但我不止一次地听那些口衔茶壶嘴,闭眼听戏的遗老们把这一派中的一位名角极力贬低,而对嗓音之润,能化劣为优自成一格的唱法倒是大受欢迎。

老生如周信芳、余叔岩,青衣如程砚秋等等,其特殊的嗓音而制造出了一种更为迷人的韵味,由此一点看,京剧是更为个人化的,由杰出的个人化来感染大众。而歌剧按科普兰所言“为了欣赏歌剧院上演的歌剧,就必须从接受它的成规开始。”

既已有了成规就是说它的集体性规则已经在先了。京剧当然也有成规,但对个人的要求绝对不那么严格。

京剧的个人化主要不表现在声音上,更为突出的是你对唱段的处理。一出《失空斩》马派与言派就有极为不同的唱法,如果把曲谱录下来一看是完全的不同。而西洋歌剧绝不会出现这一情况,十个人唱《星光灿烂》都是《星光灿烂》,虽处理上有所不同,但谱子是一个音也不会改变的。

如果再从大的方面来比较的话,京剧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演员的历史,它是被那些天才的演员们连缀着演绎出来的。

而西洋歌剧却截然相反,那首先是一个作曲者的历史,作曲家的权威超过一切,咏叹调一旦写出就不再改变。当我们提到京剧时,总会说梅派的什么戏,马派的某某戏。而一说歌剧总与作曲家的名字有关,如威尔第的《茶花女》,普契尼的《托斯卡》。

还可以从其它的方面来验证。京剧对一个演员的要求是“唱念作打”,而我们有幸看到的西洋歌剧演员,它们的表演实在不能说在表演,不要说打了,连普通的身段也可以不要,站着唱就是了。

我曾在剧场看到过帕瓦罗蒂演的《绣花女》,到了唱《冰冷的小手》前摸钥匙的一场戏,帕氏那巨大的身躯实在蹲不下去,所以只是潦草地在桌子上一摸,便按住了“咪咪”的小手。开唱。

如在京剧中这样一定是不行的。京剧管没有作派上台唱戏的票友叫“羊毛”,大概有生人的意思。

因为京剧是一个以演员为主的剧种,所以除唱外,理当具备其他条件的越丰富越好。而歌剧中的帕瓦罗蒂在那一刻却不会遭到任何非议,所有取于音乐,音乐和唱最为重要。

在京剧中,能树立流派的京剧演员兼任了作曲家的身份。梅派的唱腔是梅兰芳与他的琴师设计的,程派更是这样。所有凡可以立派的大多是自己作曲设计的唱腔。他们完全以自己为中心而设计,表演一出戏。西洋歌剧绝不会这样,从指挥到演员都要服从于作曲家的音乐,所有的个人的东西要在音乐这个圆圈中发挥。

由此我想到了与现在有关的问题———京剧多年没有多大的发展而无流派再现的原因,有一点或许没有得到重视:就是京剧欲把以演员为中心的这种历史改变,使其更接近一个成规的西洋歌剧的集体化的东西。

把“唱念作打”中个人化的东西降到最低的程度,而格式化成规化代替了演员个人的能力的发挥。原本是一个以演员发展为史的艺术门类,突然地完全地改变了,它还怎么能发展下去。

当它以成规化来束缚这一艺术形式时,它就没有了个性,改变了原来京剧发展的轨迹,而学歌剧的作曲家的历史轨迹又没有建立起来,所以它的现状变得没有着落,就很难谈得上发展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京剧



京剧介绍
答: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

京剧介绍
答:京剧于清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一说形成于道光年间)。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

京剧历史资料介绍 什么时间成为最主要的剧种
答:1、京剧历史资料介绍,又称平剧、京戏等,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各地。2、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

谁能帮我简单介绍一下京剧啊
答: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

京剧简介100字以下
答:京剧,曾称平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

京剧的特点
答:1、京剧耐人寻味,韵味醇厚。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2、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它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3...

有关京剧的知识
答: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京剧简介50字左右?
答:京剧形成于清代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来源于四大徽班进京演出。徽班融合了昆曲、汉调等地方剧种的精华,发展成京剧。

京剧简介50字左右
答: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

简述京剧的形成过程
答: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京城观众的欢迎。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演出,徽剧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了一个新剧种——京剧。(徽剧+汉剧+昆曲、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