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为何“五里一徘徊”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4-28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为什么是五里?

  早在西周时期,由于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传递,于是就产生了置邮传命的制度,负责邮递的专职人员被称为行夫、驿使或递夫等。为了方便这些人休息,便在沿路按里程设了一些建筑。如《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凡田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三十里有宿,宿有路室,路室有委;五十里有室,室有候馆,候馆有积。”
  到了秦代,国家更是确定了一套通行全国的邮传制度:为政府传递公文的叫邮,为在途中的政府人员提供车马食宿的叫传(传舍)。而且,开始在交通干线上每隔十里设一个亭,以供在途中的政府人员和老百姓休息。
  汉代基本沿袭秦代的邮传制度,并且有了更为明确、细致的规定,使驿站制风行天下。汉朝的驿站按其大小,分为邮、亭、驿、传四类,大致上五里设邮、十里设亭。如汉人应劭的《风俗通》中说:“汉家因秦,大率十里一亭。亭,留也,今语有亭留、亭待,盖行旅宿食之所馆也。”另据《汉官旧仪》记载:“五里一邮,邮人居间,相去二里半。”
  此后,民间也自发在很多交通要道筑亭,基本上为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专供旅途之人在此纳凉、避雨、歇息,同时也可作为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如《白孔六贴·馆驿》记载:“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也正因此,才使“长亭”和“短亭”成为了话别之地的代名词,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一个十分常见的、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典型意象。如北周庾信在《哀江南赋》中说:“水毒秦泾,山高赵陉;十里五里,长亭短亭”,宋代柳永在【雨霖铃】中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等。
  故孔雀之所以“五里一徘徊”,原因有二:第一,“五里”之亭是当时迎宾送客的礼仪场所,在当时是最为明显的、距离最短的明确地界标志,一眼即可辨出;第二,五里短亭是中国古代人的话别之地,也使得“五里”一词蕴涵着依依不舍、徘徊顾恋之意,与“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所要表现的情感正相吻合。

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往返回旋一阵。
出处:东汉佚名《孔雀东南飞》
原文节选: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译文:东汉末年建安年间,庐江府小吏焦仲卿的妻子刘氏,被仲卿的母亲驱赶回娘家,刘氏发誓不再改嫁。但刘氏娘家的人一直逼着刘氏再嫁,刘氏只好投水自尽。焦仲卿听到妻子的死讯后,也吊死在自己家里庭院的树上。当时的人哀悼二人,便写了这样一首诗。

扩展资料:
《孔雀东南飞》一曲基于事实而形于吟咏的悲歌。其中,主人公刘兰芝、焦仲卿之死,似乎是焦母和刘兄的强逼所致。事实上,焦母、刘兄也是封建伦理的牺牲品。因为焦母、刘兄不想杀死自己儿子和姐妹。这可以从刘、焦“两户同葬”的遗憾行为中看出来。
虽然这是对刘兰芝和焦仲卿坚定不移的爱的认可和祝福。但是焦母、刘兄的主观出发点是自私自利,但也有把维护自己亲人的终身幸福与自己的利益统一起来的愿望。焦母、刘兄想在自己的利益和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利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绿地而共处。然而,没有成功。
这里,问题的深刻性在于:刘兰芝、焦仲卿毕竟是直接通过焦母、刘兄的手被害死了。焦母、刘兄同时又成了封建礼教的帮凶。这种不以个别人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力量,正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必然反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孔雀东南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徘徊

《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壁”。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是一种比兴的手法。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这两句比兴的诗句,以孔雀失偶兴起,这种由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艺术手法,源自民歌,极富表现力,使全诗笼罩在悲剧气氛之中。
课文中注:“孔雀东南飞,每飞五里,就流连一阵。汉代诗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惜别,此诗开头中有这个意思。用这两句诗引起下边的故事,古代民歌中常用这种写法。”显然课文里只是把“鸿鹄”换成了“孔雀”。
我们看看古诗中关于鸿鹄徘徊的文句:“飞来双白鹄,乃从西北来,十十五五,罗列成行。妻卒被病,行不能相随。五里一反顾,六里一徘徊。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毛羽何摧颓。”(《宋书·宋志·艳歌何尝》)《玉台新咏》中也选有此诗。曹丕《临高台》中也有这样的诗句:“鹄欲南游,雌不能随。我欲躬衔汝,口噤不能开。我欲负之,毛衣摧颓。五里一顾,六里徘徊。”可见这个诗意在古时是通用的。这样一来我们理解就不难了。
徐仁甫认为这首诗的开头应为“孔雀东南飞,乃从西北来。其雌忽然病,不能飞相随。吾欲衔汝去,口噤不能开;吾欲负汝去,羽毛何摧颓。四里一反顾,五里一徘徊”。诗人借孔雀不能衔负其雌,比喻男子不能庇护其妻,以作全诗引子,使人感觉焦仲卿与孔雀何其相似尔。(《古诗别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他说日久传抄,只抄首尾两句,省了其中八句。
其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的这种不忍分离的情景在诗中表现的很多。当焦母要遣去刘兰芝时,焦仲卿说:“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当他无法劝阻母亲遣去妻子时:“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当两人在半路分别时他说:“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当得知刘兰芝“举身赴清泉”后,他“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与孔雀的不忍离去非常相似。我们仿佛看到焦仲卿就是那个“五里一徘徊”的孔雀的化身。
可见孔雀东南飞,之所以“五里一徘徊”,是因为“其雌忽然病,不能飞相随”故徘徊不忍离去。在它“五里一徘徊”的行动中折射着一种忠于爱情的美好品德的光芒。

( )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孔雀东南飞出自南朝文学家徐陵编的《玉台新咏》。这一句兼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怎?
答:孔 雀 东南飞 ,五里一徘 徊。shí sān néng zhī sù ,shí sì xué cái yī ,十三 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shí wǔ dàn kōng hóu ,shí liù sòng shī shū ,十五弹 箜篌 ,十六 诵诗书,shí qī wéi jūn fù...

燕雀东南飞下一句
答:孔雀朝着东南方向飞去,每飞五里便是一阵徘徊。

孙雀东南飞全诗
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

谁知道"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个故事发生在那个地方?
答:在怀宁县小市镇北侧下街,有一处著名古迹叫孔雀台,是后人纪念刘兰芝、焦仲卿而修建的。台始建于唐代,初为土台。元时在台上搭竹棚,明永乐年间改为砖木结构舞台,清末曾扩建。孔雀台是当地人世世代代演唱刘焦爱情悲剧...

孔雀东南飞续写
答:雄雀慰雌雀,强向月老表,生前志不得,致使恨不休,皆因父母迫,男女各自飞,难消寒冰恨,双双弃体魄,魂作孔雀来,还求来生缘。月老闻之悲,仰首长叹曰:“我佛空慈悲,难奈红尘磨,世情实堪恶,丝带常错系。天地...

麻雀为什么要蹦蹦跳跳的走呢?
答:这是由于麻雀归属于杂食动物,并且他们大多数主题活动在人们的栖息的地方以内,食材大多数在地面上,因此,他们必须长期的在地面上寻食。可是,地面上寻食比在高一些的树木上寻食风险要高许多,例如来自于猫的捕猎,蛇种的...

为什么孔雀要东南飞?
答:正文第一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这里借飞鸟起兴。古乐府民歌写夫妇离别,多以飞鸟起兴。后人或取其首句,题为《孔雀东南飞》。大约为东汉末年作品,在流传过程中,或经过不断修改丰富。 问题七:记得看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为什...

五里一徘徊(猜一字),是什么字,有解释吗?
答:孔雀东南飞(一字)谜底:孙 解释:孔雀东南分,就是“孔”的东边和“雀”的南边飞走了,剩下就是子和小。

有雀南飞
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其笔者也不过一介“时人”,纵使有借助于“旁观者清”的身份原因,才将故事意境以短短几字描绘淋漓尽致。却与其中暗插的情感,似作者本身已是深陷情海的“当局者”,又受益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