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唐诗的文学地位及影响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5
论述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
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扩展资料:
苏轼经典文学作品介绍:
一、《游金山寺》
《游金山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全诗二十二句,大致可分三个层次。前八句写金山寺山水形胜,中间十句写登眺所见黄昏夕阳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句抒发此游的感喟。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苏轼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判官。当时王安石秉政,大力推行新法。
熙宁四年(1071年),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苏轼当时三十六岁。途经镇江,他曾到城外长江中的金山寺,拜访了宝觉、圆通二位长老,二者盛情款待,盛情难怯,苏轼宿在寺中,半夜得以观赏江上夜景,不由得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
1、原文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2、译文
我的家乡地处长江初始发生之源头,
为官出游却随江水滚滚飘然东入海。
听说此地大潮打起浪头足足一丈高,
即使天寒地冻还有沙痕印迹之存在。
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号称盘陀,
自古以来出没水中追随浪涛和江波。
尝试登上绝高山顶遥望万里外家园,
无论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羁旅在外乡愁只恐难寻回家之归舟,
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赏山中之落日。
微微风里波涛万顷阵阵荡漾起细鳞,
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鱼尾血样红。
正当此时江中月亮刚刚还在初升起,
二更时辰月儿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静静长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大明,
飞腾火焰照得山中栖息鸟儿纷纷惊。
惆怅失然归卧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识,
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处之事物。
江山弥幻而今如此为何还不回家园,
江神莫非责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顽固。
感谢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实在不得已,
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宁如奔逝之江水。
二、《春宵》
《春宵》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全篇语言明白如话,而立意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全文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2、译文
春天的夜晚因短暂而更加珍贵。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序
  程千帆
  1982年11月1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唐诗是中国五七言古今体诗的高峰。

  这座高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有多方面的原因:从七世纪初建国到八世纪中
  叶安史之乱之前这一百多年,唐帝国的经济一直是上升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
  化的繁荣。即使在安史乱后,由於南方的开发和南北交通保持畅通,经济和文化增
  长的势头也没有停顿下来。这个社会,正是整个唐代文学艺术的温床。此其一。其
  次,由“五胡十六国”极其纷扰混乱的局面到隋唐统一,是一个国内各民族由斗争
  而融合的过程。国内各民族的融合,还加上当时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都使得
  各阶级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作家们的修养和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养料和
  素材。其三,在长期南北分裂以后建立起来的唐帝国,对各种思想,也和对各种文
  化一样,采取了兼容并包的态度。例如儒释道三教就是始终并存的,虽然有的时候
  也因人主的好恶,不免轩轾。因此,唐人思想比较活泼,言行较少拘束。这就为诗
  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基础。大家都爱写诗,爱读诗。
  这,对於唐诗的发达,诗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不发生积极作用的。其四,唐帝国为
  了巩固其统治,制定和执行了通过科举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打破高门
  大族对仕途的垄断。进士是科举中最贵重的,而进士的考试以诗赋为主要内容。这
  种决定士子前途的考试和因之而派生的行卷之风,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最后,
  就诗歌本身而论,经过八代先驱者的努力,五七言古诗已经成熟,律绝诗也基本上
  跨越了它们的试验阶段,足供唐代诗人自由采用。前辈们积累起来的艺术经验,充
  份表现了汉语之美的多种样式,都使得他们易于借鉴昔贤,驰骋才力,发抒性灵,
  来扩大诗的反映面,提高诗的表现力。所有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就使得唐诗盛况空
  前,后难为继。

  以下,试将唐诗的流变勾画一个轮廓。

  自公元六一八年唐帝国建立后,最初三十余年,诗坛上仍旧弥漫着梁陈余风。
  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缘袭宫体,是其主要特徵。只有王绩在追踪晋宋间独
  来独往因而不免于寂寞的陶渊明。他虽以此为后世所称叹,但在当时,也同样是寂
  寞的。

  武则天于公元六五五年立为皇后。在她当政时期,唐诗开始呈现了自己的面貌。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沈诠期,宋之问和杜审言等,陆续登坛。这些人,
  在当时封建秩序以及道德规范,审美观念逐渐恢复正常的基础之上,改造了宫体诗,
  并继承了南朝诗人对於诗形的讲究,完成了五七言律诗( 包括律化了的绝句----小
  律诗),完善了七言古体。经过他们的努力,题材和主题由宫廷的淫靡改变为都市的
  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由台阁应制扩大到写江山之美和边塞之情;风格也由纤柔
  卑弱转变为明快清新。

  同时,陈子昂却走着与这些人在方式上看来相反,而在效果上相成的道路。四
  杰等用改造宫体诗的方法结束了“六代淫哇”,而陈子昂则从汉魏风骨中汲取素养
  来开辟唐诗的疆域。他是一位能够把握住对超现实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执着这一基本
  矛盾,并且用新的语言和形像来加以表现的诗人,上承阮籍,曹植,下开李白,杜
  甫。

  如果承认唐诗是中国诗的高峰,那么,就不能不进而承认:盛唐诗乃是这座高
  峰的顶点。

  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但在公元七五
  五年安史乱前乱后,诗坛的面貌是并不一样的。在这次战乱以前,诗人们在其创作
  中都散发出强烈的浪漫气息。或者表现为希企隐逸,爱好自然,诗中的代表人物形
  像是隐士;或者表现为追求功名,向往边塞,诗中的代表人物形像是侠少。这,实
  质上也就反映了他们由於生活道路的千差万别而形成的得意与失意,出世与入世两
  种互相矛盾的思想感情。不同的生活道路与不同的生活态度,使他们或者成为高蹈
  的退守者,或者成为热情的进取者,或者因时变化,两者兼之。前人所谓“盛唐气
  象”,在很大程度上,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

  孟浩然,王维,常建,储光羲等的许多作品,都极为成功地描绘了幽静的景色,
  借以反映其宁谧的心境。这种诗使人脱离现实斗争,但对於热中奔竞,趋炎附势者
  流,也具有清凉剂的作用,而其所提供的自然美的享受则是不可替代的。这些人是
  以写田园山水诗得名的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的后继者,气象的浑穆或有不及,而
  措语的精深华妙则有过之。其后的韦应物,柳宗元在这方面是他们的追随者。

  但王维却在描摹自然,歌颂隐逸之外,还曾将其诗笔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领域。
  在另外许多同样成功的篇章中,他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进取精神和悲壮情怀。王维在
  高蹈者孟浩然等和进取者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等之间,恰好是一座桥梁。所
  以有些评论家就一方面将其与孟浩然等相提并论,合称王孟;而另一方面,又将其
  与高适等相提并论,合称王,李,高,岑。当然,这种提法也包含有对诗歌样式的
  考虑在内。王维是兼有五七言古今体之长的,而王孟并提,偏指五律;王,李,高,
  岑并提,则偏指七古。

  集中反映了盛唐时代积极进取精神的,是出自王,李,高,岑等人之手的边塞
  诗。这类诗篇,塑造了许多边庭健儿的英雄形像。诗人们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
  却并不无原则地讴歌战争,往往还反对开边。在写胜利的喜悦或失败的痛苦时,也
  反映了战争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这些诗交织着英雄气概与儿女心肠,
  极悲凉慷慨,缠绵宛转之情。其源出於鲍照,刘琨,更上一点,还可以追溯到建安
  作家群,虽然那时写边塞的作品还很缺少爱情成分。

  借诗中隐士和侠少的形像来说明安史乱前的浪漫倾向,并不等於认为当时诗歌
  中所反映的仅止于这两类人的生活,也决非那些诗人描写的体裁如此狭隘。否则,
  许多繁丽的社会风光和莽苍的边塞景色会出自佛教徒王维和道教徒李颀笔下,而著
  名的七绝组诗>和>乃是王昌龄一人的手笔,就不免费解了。

  但浪漫主义的最高成就却不能不推李白。自从贺知章称之为谪仙人,后人又尊
  之为诗仙,这就构成了一种错觉,好像李白之所以伟大,就在於他的人和诗具有他
  人所无的超现实性。这是可悲的误会。事实上,没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是超现
  实的,李白何能例外?开元,天宝时代的其他诗人往往在高蹈与进取之间徘徊,以
  包含得有希冀的痛苦或欢欣来摇荡心灵,酝酿歌吟。李白却毫不掩盖他对功名事业
  的向往,同时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收那些取得富贵利禄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
  他热爱现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对其中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地投之以轻蔑。
  这种已被现实牢笼,却又不愿意接受,反过来却想征服现实的态度,乃是后代人民
  反抗黑暗势力与庸俗风习的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也许就是李白的独特性,和杜
  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和反映祖国,人民的命运那种现实主
  义精神,是相反而又相成的。

  安史之乱是唐帝国由盛转衰的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活跃于
  开元,天宝时代的重要诗人,除孟浩然外,大都死于乱后。他们都经历了这场由於
  统治者的昏聩荒淫而造成的地方军阀叛乱。在乱前,他们中的多数人为社会表面的
  安定繁荣所迷惑,一意追求自适其适的浪漫生活,乱后却丧失过那种生活所凭依的
  许多条件,就转为意志消沉,再也唱不出热烈高昂或悠游自在的歌了。而另外少数
  人,则乱前原就比较清醒,在朝野沉酣中,对潜在的严重危机已有预感。残酷的战
  争,苦难的环境使他们受到锻炼,教育,使他们在经历危机的时候也产生了希望,
  使他们终於敢於正视惨淡的人生,坚决地站出来,为国家的安危,人民的哀乐而歌
  唱。杜甫,就是这少数人中的杰出代表。他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
  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端危急的情况之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而其所具有
  “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的高妙艺术手段,又足以充分地将这种高贵
  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在我国诗坛上,杜诗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教育作用和美
  感作用都是难以企及的。这就是后人尊之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之为诗史的理由。

  李诗大源出於>,杜诗大源出於>和汉乐府,二人又在不同方面
  受到>很深的影响。安史乱前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和乱后以杜甫为代表
  的现实主义双峰对峙,在诗歌创作方面,显示了盛唐之所以为盛。

  代宗大历时期(766--779)的作者,由於生活在一个遭受了极大破坏的社会里,
  物质精神两方面都未免贫乏。他们即不如杜甫那样,在困厄之中依然奋发,所以便
  继承了王维,刘长卿诸人作品中适合于他们生活情调的那一部分,而着眼用力于写
  日常生活。时序的迁流,节物的变化,人事的升沉离合等方面的描绘,贯串于悯乱
  哀时的情绪之中,便形成大历诗歌的基调。诗人们对这些方面具有特殊的敏感,寄
  以沉重的感慨,体物甚是工致,抒情颇为深刻,因而其作品富有人情味。那是一个
  从恶梦中醒来却又陷落在空虚的现实里因而令人不能不忧伤的时代,诗人们具有这
  样的心情,是不足为异的。钱起,朗士元,李端,韦应物,司空曙,卢纶,戴叔纶,
  李益等的作品,虽然各有自己的个性,却都带有这种烙印。而韦应物之澄澹,李益
  之悲慨,尤为后人所称赏。

  由德宗到穆宗约计四十余年,这时,一度中衰的诗坛又逐渐重振旗鼓。其中宪
  宗元和时期(806--820)最为兴盛,所谓“诗到元和体变新”。虽然白居易所说“新
  体”可能仅指以自己为代表的那一类诗,然而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元和新体主要
  指两个诗派:一派以白居易为首,元稹,张籍,王建,李绅等为羽翼;另一派以韩
  愈为首,孟郊,贾岛,卢仝,李贺等为羽翼。其源都出於杜甫。从此以后,杜甫在
  祖国诗坛上的地位就变得非常突出,而且经久不衰。

  白派诗人对杜甫的继承侧重在他敢於正视现实,抨击黑暗这一方面,并且进一
  步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更为通俗流畅,生动感人。他们的乐府叙事诗,无论在题
  材的广阔上,或组织的复杂上,风格的平易上都有所发展,因而容易为读者所爱好
  和接受。与此相反,韩派诗人则继承了杜甫在艺术上刻意求新,富于创造性的精神,
  而特别致力于在杜甫胸中笔下还没有来得及开拓的境界。在内容上,他们写险怪,
  写幽僻,写苦涩,写冷艳,甚至写凶狠。在形式上,他们以散文句法入诗,并且大
  量使用一些非前人诗中所习见的词语。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创造,迫使人们同意诗是
  可以这样写的。这个愿望,到了宋朝,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获得了部分诗人的承认。
  在韩派中,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显得比他家更为突出。除了这两大派之外,
  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柳诗峻洁而清腴,模山范水之篇,上
  承谢灵运。刘诗简练而沉着,讽刺时政之作,下启苏东坡。

  文宗到宣宗(827--859)的三十余年里,是杜牧和李商隐活跃的时代。杜牧出於
  杜,韩,而在风格上将清新峻拔熔为一炉方面有新的发展,这正适合于表达他诗中
  较为丰富的政治抱负和激情。李商隐则尤长于七律,在这种样式已经杜甫作了多方
  面开拓之后,还有可喜的发展。他以精心的结构,瑰丽的语言,沉郁的风格发抒自
  己的身世之感,宗国之哀,足以接席杜甫而无愧。虽然有时措意过深,不免晦涩难
  懂,和李贺一样被人所诟病,但懂与不懂,不单是作者一方面的问题,读者也有一
  个正确对待和习惯于新的表现手法的问题。与李商隐齐名的温庭筠,情思才力,都
  比不上李,但其轻艳的作风对唐末诗人颇有影响。

  懿宗即位以迄唐亡(860--906),诗人不少,成就不大。其间不少作者,追踪元
  白,以通俗的语言反映社会问题,如杜荀鹤,罗隐,于偾,聂夷中等;还有一些人
  则以凄婉轻艳的风格伤悼乱离,如司空图,吴融,韩渥,韦庄等。而皮日休和陆龟
  蒙每于吟咏个人生活的悠闲时,显出不忘世事的沉痛,有异于其他作家。但这些人
  都无法和他们的前辈较量。到了北宋,五七言古今体诗才又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

  以上,是对唐诗流变的一个挂一漏万式的叙述,聊供读者参考。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这个朝代诗人众多,诗作繁富,其辉煌成就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如果将历代诗歌比作艺术的百花园,那么在这座花园中,花儿开得最鲜艳,最繁盛最惹人喜爱的,就属唐诗这朵奇葩了。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的诗人,像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发展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时期。唐初诗坛承袭齐梁的浮靡诗风,流行宫体诗,能够摆脱宫体诗浮靡诗风影响的诗人是王绩,他推崇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和诗歌风格,主要 描 写 田 园 风 光 和 个 人 的 田 园 生 活 , 诗 风 疏 淡 质 朴 。“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诗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破坏和改造了宫体诗,奠定了五律,发展了七言歌行。继“四杰”之后使律诗定型的 两 位 诗 人 是 沈 佺 期 和 宋 之 问 。 唐代第一个举起诗歌革新大旗的作家是陈子昂。他推崇汉魏古诗,提倡“汉魏风骨”、“风雅兴寄”,他以复古为革新,扫除了宫体诗的浮靡诗风,端正了唐诗 的 发 展 方 向 , 为 盛 唐 诗 歌 高 峰 的 到 来 铺 平 了 道 路 。
盛唐诗歌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盛唐的两大诗歌流派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的山水田园诗派和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派的重要诗人还有王昌龄、王翰、王之涣、李颀、崔颢等。李白和杜甫是盛唐双峰并峙的大诗人,他们的 诗歌代表了唐诗乃至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和称 “ 吴中四士 ” 。
中唐前期诗歌创作处于低潮,后期重有出现繁荣景象。唐代宗大历年间在诗坛享有盛名的十位诗人合称“大历十才子”。中唐前期元结、顾况注重反映现实民生,是杜甫开创的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到以白居易为首的新乐府运动中间的过渡性诗人。中唐前期的刘长卿和韦应物以山水诗见称,是王维、孟浩然的余绪;卢纶、李益的边塞诗,是高适、岑参的余绪。中唐后期的两大诗派是新乐府派和韩孟诗派。 中唐新乐府运动,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的一批诗人,自觉发扬杜甫的写实精神,从生活源泉中觅取诗材,写下了大量赋咏新题材、运用新语言、标以新诗题的乐府诗,掀起了一场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中坚诗人还有张籍、王建、李绅等。 韩孟诗派与新乐府派几乎同时出现,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标榜“ 陈言务去”,尚古拙,求奇险,艺术上避熟就生,因难见巧,刻意求新,形成奇崛险怪的风格特色。在两大诗派之外,能够独树一帜,成就较突出的诗人有刘禹锡 、 柳宗元 、 李贺 等 。
晚唐是唐诗的夕阳返照时期。诗坛的整体状况是感伤气息浓重,雕琢风气盛行。晚唐前期极负盛名的诗人是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他们也是晚唐最有成就的诗人。晚唐后期出现了以皮日休、聂
夷中、杜荀鹤为代表的一批诗人,发扬中唐新乐府派的创作精神,注重反映社会民生,但艺术成就不高。 原因:唐诗之所以能取得这样高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封建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变革,促使整个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而为诗歌创作开拓了新的源泉,提供了新的材料。
唐诗突破了六朝后期诗作大多束缚于玄言、山水、宫体,或抒写个子失意苦闷的的小圈子,广泛反映了社会阶级矛盾和民生疾苦,朝廷政事与地方动乱,边塞战争及民族习俗,都市生活同田园风光,以及礼教、门第、爱情、婚姻、商人、手工工人的情况等,其概括的广度和表现出来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变革,把庶族寒门推上了历史舞台,他们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力量,也是唐诗的主要创作群。庶族文人一般来说视野比较开阔,其中部分文人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和生活的困顿,同广大劳动人民有着比较近接触和联系,并在诗歌创作中反映出来。
唐诗的繁荣,同唐代社会思想比较解放也有密切的关系。唐代统治者对自己的统治抱有一定的自信,同时又需要协调内部矛盾以利于长治久安,所以在意识形态方便采取了比较开放自由的政策,对儒、释、道各派思想兼容并蓄,有时还允许和鼓励人们对时政展开批评;这对于解除时人的思想束缚,促进诗歌创作的自由发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唐诗的兴盛,也是唐代文化艺术普遍繁荣的产物。当时文化的相对普及和诗歌群众基础的扩大,给诗歌创作带来新的生命力。唐代各种文艺形式的充分发展,也给予诗歌多方面的影响。古文运动、传奇小说以及佛经、变文里的故事,促成了中唐以后诗歌的散文化、故事化和玄怪等特殊倾向,而曲子词的兴起,又给晚唐温、李一派诗歌开拓了用新境界,还有诗赋取士制度的推行,自然会作用到诗歌身上。
唐代的巨大成就,还是唐代诗人们多方面地批评继承文学遗产,推陈出新的结果。我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从《诗经》开始到唐代,已经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前人丰富的创作经验,无不为唐诗所充分吸收,体现了唐诗集大成者的风貌。
当然,唐代诗人对待文学遗产,并非一味的兼收并蓄,于其中仍有所扬弃。对六朝诗歌中某些偏重形式、忽视内容的倾向,尤其是对齐梁陈宫体诗的不良影响,唐初百余年间的几代诗人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终于基本上挣脱了旧的束缚,开拓了新的局面;不过在否定和改造旧风气的时候,也不排斥其中有用的文字技巧;这也是唐诗能够跨越传统大步前进的重要原因。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并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尤其得到发展;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有唐朝代,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多首诗作。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在两千多有名望的诗人中,特别突出的属世界级的大诗人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以外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五六十名,这一数字也大大超出战国至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连鲁讯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唐后就没好诗了;实在是后来人写古诗,要先读唐诗是很必要的。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以及世界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世界文化发展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其他见http://baike.baidu.com/view/18810.htm

盛唐时代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展现了怎样的地位?
答:受佛老消极思想影响较深,在政治失意后过着退隐生活。他们的作品以描写悠闲宁静的山水田园生活为主,思想虽然不高,但艺术上很有成就。他们的诗使晋宋以来形成的田园、山水诗更加丰富,在文学史上也具有一定的地位。

唐诗的地位
答: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

李白的诗歌有什么影响和地位?
答:影响和地位: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答:唐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唐诗是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的高峰,后世无朝代可以企及的,非常的耀眼夺目。唐文学的繁荣乃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中国文学发展到魏晋南北朝,它的艺术特质得到了充分的认识...

唐诗的地位和影响
答:唐诗的地位和影响如下:七言绝句书法作品中东汉七言杂歌较多,如《麦歌谣》、《城商舞》(司马飚《续汉书·五行》)、《桓灵师童谣》、东汉末年《才子展》。 葛洪的《抱朴子:居举》是非常生动、通俗、流畅的七字杂字...

唐诗在中国诗坛有怎样的地位
答:歌创作和流行提供了方便,从而形成了唐诗的群众性基础。大家都爱写诗,爱读诗。 这,对於唐诗的发达,诗人的成长,是不可能不发生积极作用的。其四,唐帝国为 了巩固其统治,制定和执行了通过科举从庶族地主中选拔人才的制度,以打破高门 大族...

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和影响?
答:明清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从明代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在中国古代文学当中,唐诗和宋词相比较,谁的地位更重呢?
答:在中国古代文学当中,唐诗和宋词相比较,谁的地位更重呢?当然唐诗的成就要高得多,而不是高那么一点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唐诗的作者阵容庞大,作品丰富,且作品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宗教等等各个领域。而...

唐诗在中国诗坛有怎样的地位
答:2012-05-22 崔灝的诗在唐诗中有什么地位? 11 2010-05-20 唐诗的历史地位 59 2010-08-08 唐诗的文学地位以及影响 82 2014-01-14 唐诗的风格有哪几种? 12 2016-11-05 论述唐诗的文学地位及影响 2016-12-13 唐诗的主...

谈谈你对唐诗的认识?
答:唐诗,为唐代儒客文人之智慧佳作。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唐诗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