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 Solitudine——南京虐童案后续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1
中午看《今日说法》,说的是南京虐童案那个案子。
养子不做作业,养母拿扫帚打了一顿。孩子去学校上学被老师发现身上有伤,就给孩子身上的伤拍照放上网。不想引起了轩然大波。养母被以故意伤害罪判半年有期徒刑。养母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原判。本来养母没被逮捕,只是被关在看守所,后来因为休庭期间试图撞墙,而被逮捕。养子离开养母十分思念,学也没法上。

从电视上介绍的案情来看,养父母和养子感情融洽,养母自己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生活环境优越的人。但是养母似乎在情绪控制方面有问题(我观察),譬如她在庭审时突然情绪激动,法官休庭后她在看守室欲撞墙,一审结果宣布时跳起来一堆狱警要上去按住。

打孩子可能是我父母那辈人最常用的教育方式吧,有时候也不知道家长打孩子是因为孩子真的做了大逆不道的事还是他们自己的情绪无处发泄。家长的威严,需要建立在暴力上(毕竟大部分孩子不如成年人有力)。家母说因为孩子不是亲生的,打死的概率远高于亲生父母,公诉人肯定心里也这么想,所以判了实刑。养母和养子各自的辩护律师以儿童利益最大化为理由,认为养子应该和养母生活在一起,但公诉人坚持认为儿童的人身权是第一位的,最后法院显然采信了公诉人的说法。

现在的教育观念,应该说普遍认为小孩子不能打了(不然虐童案不会引起这么大社会影响)。但是不能打之后该怎么管教似乎又变成了“不知道”。昨天看教育系学生的文章,也提到了家庭教育的问题。为什么现在学校老师压力大呢,因为家长把一部分本应该由家庭承担的教育责任压到了学校身上。

每个人都会从原生家庭那里获得自己性格的缺陷,应从家庭里得到但没有得到的,会成为自己一生执着的追寻。在开始上学之后,大家会更多的受到朋友的影响,家庭影响力逐渐减弱。但原生家庭的情况,会决定了你和什么人做朋友。对自我的认识对自我的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控制自己的情绪,也会是一门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