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至今的众多方言中,哪种方言最接近原始汉语?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4-28
古代汉语:汉族的古代语言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广义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及其后人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的古代白话。狭义的的古代汉语书面语就是指文言。

时期
直到现在,还没有对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定下公认明显的划分界线。一般都以“五四运动”/“白话文运动”为分水岭。古代汉语可以细分为上古汉语及中古汉语。
文字
汉字的构造规律共有六种,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汉字的造字法只有前四者,而后面的只是用字法。
字体
夏朝,商朝,周朝主要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发展自己的书写方式 。到了秦朝,文字书写方式才得到统一,以小篆作为通用的字体,并陆续创造出隶书,用于对小篆的简化书写。
实际上,由于汉字发展的师承关系,地域不同,实际书写也有所不同。所以一部分古籍和字画中使用了不同写法的汉字。

语法
汉语本来没有所谓的语法,只是后代进行对比才有了这一概念。古代汉语的语法主要体现在词汇使用和句子结构上。
词汇使用
汉语没有西方拼音文字那样的词性变化,她直接利用别的词性的词汇来活用(这只是用现代的概念来说,不是说,中国古代汉语有这些概念)。比如名词动用,动词名词化,动词形容词化等。
句子结构
古代汉语大量使用省略句式,主要如主语,所以大量句子看不到主语的存在,只能靠上下文的意思来推定。另外,很显著的一个用法是否定句式中,将宾语提前。例如:“时不我待”是典型的古汉语结构的一个成语,把“我”这个宾语提在“待”的前面。同样的词汇和句子还很多很多,这也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

音韵
在周朝之前,中国境内没有统一的音韵 。随著周朝国力日增,各地的音韵慢慢以首都的方言或者口音为标准,称为雅言。尔雅就是周朝第一本把字词分类的著作。“尔”的意思是近/接近 。“雅”的意思是雅言,即是正音 。

不仅不一样,而且差别极其大,大到现代人根本无法相信。

以前的汉语分为中古汉语和上古汉语。上古汉语就是先秦时代的,中古汉语是唐宋时期的。现代人穿越到明清,勉强能听懂,穿越到唐宋几乎听不懂,穿越到先秦绝对听不懂一个字。

举个例子,孔这个字的读音在上古可能读做kulong,所以有个词语“窟窿”,意义和读音都和孔相近,就是孔的这个字上古读音的一丝痕迹。

上古汉语我们现在无法真正准确的知道了,只能根据各种韵书等资料的记载,参考其他地区语言来最大可能的还原,这叫拟音。

古汉语的读音听起来更接近藏语,泰语这些其他国家或民族的语言,现代人听到甚至不能相信这是汉语读音。它有前缀和后缀,就跟英语单词一样,不是我们现在这种一字一音。

这种原始的读音现在只能在一些方言里,因为封闭而保留了痕迹的少数民族语言比如藏语,以及和汉语有很深渊源的日语韩语越南语里去寻找蛛丝马迹。

语言和文字的发展趋势是一样的,就是越来越方便简单。古汉语的读音比现在麻烦复杂的多。

你想了解古汉语读音,可以直接百度上古汉语读音,有很多视频音频可以直接感受

全文手打,有问题请继续追问,满意请采纳,谢谢。

所谓原始汉语,应该指的是史前时期的汉语,也就是文字发明之前汉语的音系。文字发明之后,汉语基本已经成熟定型了,已经不属于原始汉语了。汉语分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现代汉语四个时期。原始汉语比上古时期还要早。

每种语言都有来源,这个来源就是这种语言的原始语。比如印欧语系(包括英语,法语,意大利语,伊朗语,印度的印地语,梵语,吐火罗语等)就有一个共同的"印欧原始语",目前语言学家已经完全构拟出了原始印欧语。这种原始印欧语早就不存在了,但是大约在8000年前,这些属于印欧语系的人确实是说着同一种"原始印欧语"。

通常情况下,根据语言学的分类,一种语言还有一个语族,一个语族包含几种甚至几十种相似的语言,这些同一语族的语言来自同一个原始语。也就是同一族的语言,在数千年前是一个语言,随着人群的分散,迁移等原因,分散到各地的同一种语言,又慢慢变成了同一族但是不同的语言,这些语言有的能沟通,有的完全互相听不懂了。

汉语有很多方言,我们中国人把全国各地说汉语的人分成各种"方言",国外也有的学者是把不同的方言称为"语言"的,比如分成官话、晋语、吴语、湘语、赣语、闽南语、粤语、客家语等。但是汉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无论你称各地为方言,还是语言,他们都使用同一种汉字,因此本质上属于一种语言。

这些中国各地方言都不能称为"原始汉语",也与原始汉语相去甚远。这些方言只不过是与不同时代的古汉语音系有一定的联系而已。比如,吴语保留了较多魏晋时期的汉语的发音。而晋语则保留了较多唐音。粤语发音则是古汉语雅言与岭南古越语融合而成的语音,至唐代已基本形成。

汉语和藏语大约分离于5000年前,也即大约公元前3000年。但是汉语和藏语都经过了悠久复杂的历史,语言也产生了很大变化,都与自己的起源"原始汉藏语"相去甚远了。

那么原始汉语在现实生活中完全没有了吗?印欧语原始语还可以从古老的梵语中寻找蛛丝马迹,汉语就没有任何现实遗存?哪里能找到原始汉语的痕迹呢?还真有一种语言接近原始汉语!这就是"嘉绒语"!嘉戎语,可以说是汉语的"活化石"!



在中国八大方言中,吴语最接近古代汉语,吴语不仅有入声,而且保留了古代汉语的声母,在大多数汉语方言中已不复存在。

历史水平的高低与历史比较的运用密切相关。近百年来,历史比较法在中原标准语中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高本汉对“七云”的系统建构是一种象征。然而,自那以后,一些学者想通过对中国现代南方方言的历史比较,直接建构这些方言的母语,但收效甚微。因此,语言学家正在反思这是否与南方方言的性质有关。

广东话起源于古代岭南地区的“南越国”,并出现在秦汉、魏晋南北朝加速发展的时期。有人认为广东话形成于金代。当时西晋有“八王之乱”,后有“五王之乱”。中原的士大夫不得不“南下”。在这样的背景下,北方汉语继续冲击着古代广东话,继而产生了混淆,缩小了两者之间的差距。所谓“北方人避胡多在南方,而南方人已能晋豫”。

唐宋时期,南方汉族人口增多,岭南地区的土著民族也实现了汉化。这时,古代广东人和中原人进一步减少。无论在发音还是语法上,广东话都非常接近中原汉语。这也是我们在现代粤语中发现中古特色的重要原因。在元明清时期,北方的声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相比之下,地区更为稳定,和宋代古代汉语的特征最大程度地保留下来。

尽管广东话和古代汉语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广东话等同于古代汉语毕竟语言的形成和发展是复杂多变的,方言的恢复是非常困难的。



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方言有很多,这些语言当中最接近原始汉语的属汉藏语言“嘉绒语”,更直白一些是接近于四川话,因为“嘉绒语”主要分布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

我国因为地域辽阔民族种类众多,所使用的汉语有不同的发音,因此形成了很多方言。但是,中国各地区人民使用的地方方言并不能称为是原始汉语,因为原始汉语的解释是只汉语语种的演变。而地方方言是值汉语的不同表现形式。就如我们现在经常说的闽南语粤语,客家语等特殊语言。

虽然在发音上使用的是不同颜色,但是呈现在书面上可以看到都是来自于汉字,所以他们的本质上是属于同一种语言。这仅仅是在中国范围内,如果将视角放眼到全球来看,那么原始语言的种类就有很多,但是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很多东西都被同化,很多一些独特的语言话术都被丢失了。语言艺术当中语言慢慢变得简洁规范,所以现在人们都把原始语言和方言混为一谈。

语言学者经常称“嘉绒语”称为古老的汉语活化石,这主要是因为这种语言对于当今所使用的汉语的语法有着本质的作用,而且今天使用的一些汉语法中大部分都沿用了“嘉绒语”的语法。所以要想深层次的探索汉语就需要了解和熟悉“嘉绒语”。

现在的人很少研究古汉语文化,这导致在这方面的报导也非常少,有些人为了博取关注点击量,在网上经常发布一些鱼目混珠的信息。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任何一种语言,他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来,都是经过漫长时间的检验才得以保存的。要想真真正正的了解中国的过去就要深入的了解中国的原始语言,我们可以通过对原始语言的了解发现文字背后所呈现出的原始影子。

但是,现代人去很少有人去愿意认识和学习原始语言。因为现在全球多累引领的一种潮流叫做学中国话。因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多的尊重。经济贸易的发展促使了国际经济高速运转,你的可以更好地和中国的商人打交道全球都开始学习中国话,也正是这个原因好多人开始放弃使用方言。毕竟使用方言的地域范围比较狭窄,为了迎合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主观意识上就选择屏蔽掉地方方言。

这种潜意识慢慢地侵蚀着我国的地方方言,短时间内虽然这种影响看不出来,毕竟地方方言还没有彻底消失。但是,如果这件事情继续发生,等到下一代出生后他们将不会听到地方方言,更不会了解到地方方言。所以保护原始语言“嘉绒语”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



广东人传说自己的粤语是古代中原古汉语,是当时的雅言,那么,粤语到底是不是中原古汉语呢?我们口说无凭,用古代诗人的作品为证。
在《孟子·滕文公上》中就有“今也南蛮鴃舌(鴃舌juéshé——比喻语言难懂)之人,非先王之道”,这里的鴃字是杜鹃鸟的意思。就是说,南蛮地区的人说话,就如杜鹃鸟婉转鸣啼,十分难懂;而唐代柳宗元在《与萧翰林书》中这样写道:“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意思是说,(柳宗元初到南方时觉得)湖南和两广人说话很特别,就像鸟声嘈鸣,(时间长了)现在听来已经不觉奇怪,自己已和当地人一样了。
《魏书》中则有以“鸟声禽呼,言语不同,猴蛇鱼鳖,嗜欲皆异”来形容广府人的语言和生活习性,意思是说,广府人说话就如鸟禽鸣叫,喜欢吃猴蛇鱼鳖等物;而刘禹锡的《蛮子歌》则用“蛮语钩辀,蛮衣斑斓布”描绘南方人的语言和衣着。钩辀(gōu zhōu )意为语言难懂,意思是南方一些地方语言难懂,着装布料五彩斑斓。
1094年,北宋苏东坡被贬惠州时就曾因听不懂当地话而在《和陶游斜川正月五日.与儿子过出游作》用“茅茨谁氏居,鸡鸣隔林丘。曳杖叩其门,恐是沮溺俦。但苦鴃舌谈,汝尔不相酬。筑室当为邻,往来无惮不。”这里还是谈到了惠州话为“鴃舌谈”而不知所云。
明代徐霖所著《绣襦记》中则有“中原雅韵何消记,南蛮鴃舌且休题”之句。
从历朝历代的诗人表述可以看出,他们对于粤语的感受和现在北方人对于粤语的感受差不多,都归结为“鸟语”,当然这并不是贬低粤语,反而是觉得新奇和好听,有叽叽喳喳的感觉,但是不是正统语言的感觉。这和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给人新奇感是一个道理,如果你对比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就会觉得粤语更接近他们的语言,这也是为什么有的语言学家把粤语归入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因为粤语源于广西梧州,当地是广西典型的汉壮混居的地区。

首先剔除掉北方,因为长期胡汉混战导致语言和人种都是混合的,其次剔除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混居的地区,再排除山区等闭塞地带,因为很可能交通不便导致当地很少接触中原主流文化。所以我觉得最接近古汉语可能是吴语,一方面它是平原交通方便且商贸发达利于当时主流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另一方面居住的民族构成较为单纯基本汉人为主,有长江阻隔政局相对安稳,不像北方经常有大大小小强权一时的国家并存。还有就是经济压力不大,能自给自足,江南文化盛行,就不易受到外来文化侵袭,至今发音上也没有翘舌音,儿化音,用方言来念古诗无障碍。作为上海本地人说“我”,都是念吾,说“你”,念侬,我猜测这个侬就是从汝变化出来的,因为r这个需要卷舌发的音我们是没有的,而是发n音,比如让开这个词,我们念娘开,昨日这个词,我们念昨聂,完全没有卷音,所以汝的现代发音ru,我们念的是nu,渐渐就变成了侬。说“他”,我们念伊,所以从最基本的你我他称呼来说,我们念的是侬吾伊,这跟古文里的汝吾伊用词是一致的。

在众多方言之中,哪一种语言最接近古汉语?
答:经历了长达上千年的历史变迁,我国的语言——汉语,也经历了很多次的革新和发展。古汉语其实也有很多分类,有远古汉语、上古汉语、中古汉语还有近古汉语,那么,在这些方言之中,哪些方言是最接近古汉语的呢?古汉语——白话...

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是什么?
答: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是官话,据说使用人数近10亿。官话是以之为母语的人口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汉语一级方言,名称源自中国古代对汉语官方标准语的称呼。官话一般可细分为八种次方言:东北官话、胶辽官话、北京官话、冀鲁...

中国最有名的方言是什么
答:东北话:这个托小品的福,很火,什么“忽悠”、“坑爹”、“得瑟”等流行词皆出于此。四川话:鉴于画圈的老人是四川人,所以很多电影,特别是外国电影中,中国的高干都是讲四川话。当然使用人数最多、面最广的还是北方方言...

中国的七大方言是那些,那种使用人数最多
答:(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3)西南方言...

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
答:全国使用人数最多的方言 我们国家之中最有影响力的方言肯定是东北的方言。目前全国大约有1.2亿人在使用这种方言,也是我们中国最靠北部的方言,其实东北话和普通话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只要能听懂普通话,那东北的方言基本上...

最难学的中国方言是哪种?为什么?
答: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而以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四川话语音系统共有20个声母、36个韵母、4个声调,还有韵母儿化现象。由于四川人口众多,而且外出打工的人也很多,使得四川方言让很多人熟知。

目前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语言(方言)是哪种
答:嘉绒语。汉藏语最古老的方言,音系接近上古汉语,被誉为原始汉藏语的活化石。

现存哪种方言与先秦古音最接近?
答:严格地说,每种方言都不近。现在已经不能从现存的任何一种方言窥探到先秦上古音的面貌了。不过换个角度,要比较哪种方言最古老、最具存古性的话,应当是闽方言。现在的众多方言里,只有闽方言能够跳脱中古音的《切韵》系统...

中国最难听懂的方言排名
答:一、温州话 温州话就厉害了,基本上除了温州本地人,没一个能听得懂的,而且在网友列举的“中国十大最难懂方言”排名中,温州话就排第一。温州话与古闽语较为相似,语言比较古老,所以一般出了温州的地界,旁人很难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