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送别诗,“送别朋友时那种依依惜别之情”在李白的诗中是哪一句?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4
请问,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两首送别诗,“送别朋友时那种依依惜别之情”在李白的诗中是(

我想您要说的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吧?“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后面两句写诗人目送朋友的一片孤帆渐行渐远,直至它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然而诗人仍在江边久久地伫立着,不停地向孤帆消逝的方向眺望着。而在那天水相接之处,只剩下长江之水在不断地东流。诗人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也载着他的一片深情,伴随着友人而去。这首诗融情于景,很好地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情意。

赠汪伦作者: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留别。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译文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
  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注释
  ①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③深千尺: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④不及:不如。
  ⑤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便由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李白于公元754年(天宝十三载)自广陵、金陵至宣城,则此诗当不早于此前。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唐代: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扩展资料

1、《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此诗前两句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后两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想象丰富奇特,虽仅四句二十八字,却是李白诗中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第一首:

《赠汪伦》

(唐朝)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二首: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朝)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其中第一首,“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李白送别朋友时那种依依惜别之情。



第一首:

《赠汪伦》

(唐朝)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第二首: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朝)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其中第一首,“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李白送别朋友时那种依依惜别之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还有“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

!一一一二三四十分钟后天

从诗句什么中,我感受到李白在黄鹤楼目送友人离开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答: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目送友人离去,一直到船只到了天际看不到了,只能看到滚滚江水东流。

《送友人》中李白哪句诗说明了与朋友依依不舍?
答: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

...学期我们学习了两首送别诗,“送别朋友时那种依依惜别之情”在李白...
答:不停地向孤帆消逝的方向眺望着。而在那天水相接之处,只剩下长江之水在不断地东流。诗人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也载着他的一片深情,伴随着友人而去。这首诗融情于景,很好地表达了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情意。

《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答:《芙蓉楼送辛渐》表达了诗人将与朋友离别的惆怅,以及对亲友亲友的思念与深情。作者用比喻的手法,借送友自写心意,寄寓了诗人高雅纯洁、清廉自守的品德。描绘生动,比喻奇特,抒情深刻,堪称名篇。《芙蓉楼送辛渐二首》是...

别董大是一首什么诗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感情
答: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依依惜别的感情,诗人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表达了作者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

《送友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这个我知道,《送友人》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的时依依不舍之情。这是一首送别诗,把惜别之情写得委婉动听。深切感人。原诗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送友人这首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和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浮云与落日也都有了人情味.末句“萧萧班马鸣”更增添了别时的惆怅,全诗声色俱佳,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虽感伤别离,却不使人灰心、颓废.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别董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首诗表现了作者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表达了作者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作者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作者豪迈豁达的胸襟。原诗:《别董大》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

芙蓉楼送辛渐中那些词语含蕴地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答: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

送友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答: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此诗写得情深意切,境界开朗,对仗工整,自然流畅。青山、白水、浮云、落日,构成高朗阔远的意境。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