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闻的由来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4
凤鸣岐山,声闻九天 出处在哪?

  岐 山 赋

  来源:中国·岐山周文化艺术节

  凤鸣岐山①,声闻九天。山河焕彩,光弥赤县。周都岐山,形胜古城,文明渊薮,名播迩远。"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②。"岐山之下圣人出,岐山之上凤凰鸣,和鸣千古启神州,唤起春风遍域中。华夏文明五千载,文字历史溯源岐山;周室江山八百春,文明传承发轫周原③。

  人文岐山,其史何悠?炎帝生息,岐水波映太古;周室发祥,岐山脉接万里。后稷教民稼穑④,开农业文明先河;公刘播时百谷⑤,创周人初兴之业。古公避戎兮⑥,去邠逾梁;走马来朝兮,至于岐下。相度形势兮,筑城建邦;奖励耕战兮,丰实廪仓。王季文王兮⑦,拓土开疆;德化万邦兮,四方附仰。积三世之功兮,国富兵强;极一时之盛兮,西岐辉煌。武王奋先帝之德威⑧,挟新兴之国势,举翦商之大纛,会诸侯于孟津。义旗所向兮望风披靡,兴周灭纣兮国命维新。周公吐哺兮天下归心⑨,制礼作乐兮典章大成。成康之治,首开华夏盛世;岐周之胜,过于五帝三皇。毛公、大盂西周宝鼎皆源岐山⑩;甲骨、金器早期文字多出周原。山水钟毓,千载才俊熠熠;文化洗礼,百代史迹煌煌。召康公听讼甘棠树下○11,弘扬德政世风清; 秦襄公护送平王东迁○12,列侯获封岐西地。穆公失纳蹇叔哭谏,终有肴函之败○13;逢尧巧说默啜可汗,智服北地突厥○14。隋筑仁寿之宫,御道岐岭通九成○15;唐起法门之寺,皇家经声绕周原。诸葛星坠○16,遗憾抱恨五丈原,渭水呜咽流不断;淳风鹤游,制历定风长安城○17,北山顿首峰肃然。梁星源布政粤、鄂,饶有清声○18;张镇岳公车上书,倡言维新○19。杨虎城鏖战绩石原,吴新田仓皇逃遁○20;彭德怀兵临罗局镇,马步芳溃不成军○21。江山代有人物出,各领风骚若许年。

  礼乐岐山,其俗何淳?礼乐文明,厥为中国古代文明特征;瓜瓞承传,周文化遂成华夏文明主脉○22。"秦无旧俗云烟媚,周有遗风父老贤。"文化养成,岐人性格独特鲜明;礼乐陶冶,岐地风俗浑厚天成。"忆昔西周全盛时,越裳航海亦来仪○23。"耿直执着,崇公理讲公道;纯朴善良,乐助人重情义。婚丧嫁娶时令年节,遵礼依俗作为有序;耕耘收种避灾克难,敬贤济弱节义不悖。崇礼尚文,是岐人之大德;郊媒遇合,亦开放之民俗○24。春节隆庆,家家设案追先敬贤,察德正风;甘棠高挂○25,户户扫舍净身烧柏贴画,除旧布新。岐人怀邠,有乡镇之设;邠人望岐,筑亭台之构○26。"邠岐一家",足证周人亲情之恋;风俗不二,彰显先民真爱之心。文化熏染,男子洁衣素服朴实自然;水土滋润,女子勤谨知礼天生丽质。"岐山娃"水灵粉嫩,外地人择娶为荣○27。岐人语言,诚为西府典型,发音厚重咬字真切;读音特殊,堪作方言标本,韵母缺"U"如"出"念"吃"。耕读传家,门楣匾额透漏文化气息;重文崇学,穷通贵贱须叫子弟读书。设书院兴学校,风气东渐岐地甚早○28;集庙钟办中学,抗战军兴"镕铁铸人"○29。民俗文化源远流长,西路秦腔活跃城乡。王天民珠圆玉润腻娇细靓,红极"西京梅兰芳"○30;张班长味醇韵深痴倒戏迷,誉满"西府活乔老"○31。曲子、道情、社火、锣鼓特色突出风姿殊绝,刺绣、编织、剪纸、版画别有风格光彩夺目。

  灵秀岐山,其地何美?岐伯居兹地,与黄帝谈哲论医,《黄帝内经》称奇书○32;箭括望云天○33,偕青山接陇连蜀,双峰耸峙曰岐山。踞关中平原西部,控两山而带三水○34。千山屏障于北,迤逦俊秀;秦岭横亘于南,巍峨碧翠。林草繁茂,山地丘陵分布两翼;农桑丰硕,台原河谷纷呈中区。陇海穿境,连海达疆欧亚陆桥;高速横贯,西安宝鸡一时之程。北山之阳,平畴广漠昊天厚土,乃周原之核心;渭河两岸,陇亩棋布水华田地,正秦川之膏腴。河之北台地突起周原膴膴,雍河、横河数水涌波,堇荼如贻青青蓝蓝;河之南坡势渐高秦岭巍巍,石楼、棋盘诸峰插云,绿树嘉花郁郁葱葱。五丈秋风清高洁傲,诸葛遗风弥西岐;箭括辙印斑驳陆离,唐王故道觅鸿踪。温庭筠吟道:"天晴杀气腾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上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35何景明叹曰:"星落空营在,云横阵已沉。千秋一瞻眺,梁父谁为吟?"○36周京华城,宫室宗庙万代香烟缭绕○37;窟山名刹,佛寺道观千年经声依稀○38。登临山之绝顶,纵目岐周大地:峰峦隐显绵亘如云者,秦山也;其下如线似带闪烁明灭者,渭水也;绿丛星点散若水面青萍者,乡镇村落也。"庙前问古老,泉上拜周公"○39。凤凰山下,卷阿故地○40。周公庙松柏森森,蟾岭坡桃花殷殷。盛世喷涌乱世涸,润德泉清明穷通。一泓岐水净年芳,缘知地久与天长。成王游历,昔时胜景犹在;周公治世,百代祠庙肃然。三王三公并三圣○41,岐山岐水岐祖先。祭拜如仪,年年香火旺三月;络绎于道,处处游人敬圣贤。苏子曰:"吾今那复梦周公,尚喜秋来过故宫。"○42康海云:"秋空漠漠双鹤来,岐山千叠云锦开。"○43

  丰饶岐山,其物何阜?渔猎农耕,先民自古繁衍生息;麦菽稷粟,岐地从来名产盛出。鲁庄"紫麦",粉白筋富宜面宜馍;安乐大米,香甜适口可蒸可煮。"硬粒小麦"走关外,"专用玉米"受青睐。庙底下红萝卜,色红芯细味甘美;北杨村白头葱,白长叶绿杆厚实;蔡家坡紫皮蒜,瓣大色白辣味鲜;何家道大白菜,包紧叶宽心嫩甜。岐地现代工业,源自抗战初期;陆续壮大发展,渐成西府重镇。陕汽西机,开三秦汽车制造电子工业之端;九棉渭工,亦关中纺织骄子工具行业之先○44。载重车奔驰海内外,帘子布行销国东西○45。机械建材饶有基础,食品制药颇具实力。面食缤纷,素为内外称道;名吃荟萃,由来享誉华夏。周文王斩蛟为汤剁肉为丁制面为条分食快乐;臊子面刚柔相济底表相衬色泽相映品享哲学○46。九字歌诀道尽色香味形内含外延,风流天下无伦比○47;一碗红火馨透热烈和谐滋深味长,风靡世上真绝馔。百年名品御京粉,原为皇家美食;一帜独树擀面皮,堪称面皮至尊。挂面空心柔韧,入水不糊;酥饺金黄醇爽,油而不腻。岐山凉粉扁豆好,岐山锅盔脆而香。岐山名吃名何处?名在样样有千秋。做工精细,道道工序极讲究;注重质地,用料挑剔筛选严;色味谐求,醇厚悠长光鲜亮;名牌意浓,照壁背后八亩沟○48。凝结于其上者,乃岐人精明厚朴之性格特点;体现于其中者,为岐人礼乐文化之深厚底蕴。千年不衰,历久而弥新;万里非遥,逾远而逾名。外地人至岐,谓之"吃文化"。西府谚曰:"金宝鸡、银凤翔,不及岐山一后晌"。个性民俗多姿多彩,独特名产美轮美奂。

  盛世岐山,其变何巨?沧海桑田,莫道朝阳鸣凤去;圣日贤月,梧岗已是新岐山。思周时兮迢遥,瞻绚丽兮今朝。风雨兼程,改革开放三十年;春华秋实,岐周故地谱新篇。经济总量翻六番,农民收入过四千,工业产值超百亿○49,改革发展着先鞭。城乡一体推进,经济社会日新月异;文明两手齐抓,县容乡貌覆地翻天。城镇易容,街衢亮丽马路宽,楼厦林立商贾繁;乡村巨变,民居崭新姿彩多,水泥道路晴雨便。创建卫生县城,大街小巷树绿花艳情景焕然;弘扬周原文化,旧镇新村风正气清创业争先。学校医院,闪亮乡村风景线;上学看病,欢颜从此不再难。壮哉周广场,车辚辚马萧萧群雕轩昂向征程;美焉民俗村,人涌涌气腾腾万家潇洒展岐风。发展为要环境为先是治县宗旨,以人为本民生为贵乃施政指南。戮力奋斗,"八县"光环耀日增辉○50;创造未来,一方热土群情激荡。宏图已绘,三大战略齐推进○51;上下同心,一体协力奔小康。突破蔡家坡,集群崛起工业城;振兴东北片,建材引领产业园;打造凤鸣镇,文化旅游开新天。亲近文明源头,感知魅力岐山,铸就文化名县,实现科学发展。盛世华章,明月故乡岐山;满目生机,朝阳喷薄岐山。

  周文化春风浩荡兮,万古清高;

  五丈原秋雨明媚兮,千载朗润。

  西岐故地山河峥嵘兮,云蒸霞蔚;

  凤凰振翅高歌长鸣兮,再铸辉煌!

  附:注释

  注释:

  ①岐山:岐山县,在陕西关中平原西部,宝鸡市东北。面积856平方公里,人口46万。岐邑:在今岐山县东北,周族古公亶父受戎狄威迫,自豳地迁于岐山下周原,筑城郭居室,作邑以居四方来归之民。岐山:山名,属千山余脉,绵延于岐山县北部。相传殷商末年有凤凰鸣于此,西周遂兴。《诗·大雅·绵》:"古公亶父,来能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

  ②见《诗·大雅·卷阿》。

  ③周原:狭义指岐山、扶风两县北山前的平原地区,广义指东自武功、杨凌交界的漆水河,西至凤翔灵山,北起雍山、岐山一线,南到渭河的广大原区。

  ④后稷:古代周族始祖,有邰氏女姜塬所生,名弃。善于种植粮食作物,尧时为农官,教民稼穑。他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⑤公刘:周族领袖,后稷10代孙。夏末率周族由邰迁豳,初步定居并发展农业。

  ⑥古公:古公亶父(周太王),后稷19代孙。率周族从豳地(今陕西旬邑,彬县一代)迁于岐山周原,定国号为"周"。

  ⑦王季(季历):古公子,继位后率兵征伐,国势渐强。文王(姬昌):王季子,周朝的奠基人。励精图治,开拓疆土,安抚四方,殷商三分天下有其二。被后世誉为"圣人。"

  ⑧武王(姬发):文王二子。率兵推翻殷商,建立周朝。

  ⑨周公(姬旦):文王四子,武王弟。辅佐武王、成王,平定叛乱,制礼作乐,天下大定。周文明的集大成者。相传他"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废寝忘食处理政务。

  ⑩毛公鼎、大盂鼎:清代出土的四大国宝中的两件,皆出土于岐山,西周时器物,其铭文对于研究古代历史十分重要。现一在北京故宫,一在台北故宫。

  ○11召康公(姬奭shi):文王八子,采邑在今岐山县城西南召地,亦称召公。相传他在甘棠树下听讼断案,又出使江南,宣传德政。岐山人春节家家挂"召北甘棠图",纪念召公。

  ○12秦原为诸侯之下的小部落,后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有功,被赐以岐西之地,成为诸侯,渐次壮大。

  ○13公元前628年,秦穆公欲袭郑国,岐人蹇叔时任丞相,哭谏劝阻,穆公不听。结果肴函一战,秦全军覆没,三将被俘。后穆公曾为此自责,悔不听蹇叔之言。

  ○14和逢尧,唐代岐山人,长于辞令。公元711年出使突厥,巧辞说服突厥默啜可汗,向唐称臣。回来后满朝称贺,拜为户部侍郎。

  ○15隋朝在麟游置仁寿宫,为皇亲避暑地。唐扩建,改九成宫,华丽壮观。长安通九成宫的御道即建于岐山山岭之上。

  ○16公元234年,诸葛亮第六次出祁山、伐中原,与魏相持数月,病逝于岐山五丈原军营。后世在此建有武侯祠。

  ○17李淳风:唐初岐山人,我国古代最着名的天文、历法家,着作甚丰。编撰新历法。将风划为八级, 是世界上最早为风划定等级的科学家。

  ○18梁星源(1789-1852):清代时岐山人,字石泉。历任广东、湖北等省布政司,治理有方,颇得赞赏。

  ○19张镇岳(1866-1912):清代岐山人,光绪20年(1894)举人。1895年参与康有为"公车上书",反对马关条约,请求变法维新。后在本县举办教育,培养了一批英才。

  ○201926年,北洋系陕西督军吴新田率部出宝鸡接应吴佩孚,杨虎城率部在岐山南原一带阻击,吴部不支,溃退汉中。

  ○211948年,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发动"扶眉战役",在岐山罗局镇一带打败马步芳军。

  ○22文怀沙:"礼乐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特征。制礼作乐,使周文明成为华夏文明的主脉。"

  ○23"秦无旧俗云烟媚,周有遗风父老贤。"见唐·谭用之《寄岐山林逢吉明府》。"忆昔西周全盛时,越裳航海亦来仪。"见明·康海《周公庙古楸行》。

  ○24岐山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周公庙会,已婚无子的年轻媳妇,晚间到庙后的山坡上秉烛夜游求子,谓之"郊媒。"

  ○25岐山人每逢春节,在家中悬挂"召北甘棠图",以纪念召公于甘棠树下听讼断案,宣扬德治。

  ○26岐山人来自古豳地,历史上曾设有"怀邠乡",而邠县曾建有"望岐亭",两地民情风俗相同。

  ○27岐山娃:周围县人对岐山女子的俗称。

  ○28岐山最早设书院为清乾隆43年(1778),知县郭履恒将县城东街金川凯旋公署改为凤鸣书院。光绪32年设岐山县高等小学堂,33年设劝学所,全县设初等小学30处。

  ○291940年秋,一批乡贤将全县寺庙大钟集中变卖,筹集资金创办了岐山中学,称为"镕铁铸人"。

  ○30王天民(1914-1972),字子纯,岐山人,着名秦腔演员,工闺阁旦。20世纪三、四十年代红极西北,有"西京梅兰芳"之称。戏剧评论家封至模评:"王天民扮相得一个腻字,身段得一个娇字,做工得一个细字,脱尽秦腔火气、豪壮之俗。"

  ○31张班长(1885-1975):张德民,又名保祥,岐山人,着名秦腔演员,初演小生,后工道袍须生,终以衰派老生盛名于世。在《甘露寺》中饰演乔国老最为有名,有"活乔老"之称。

  ○32《黄帝内经》记载岐伯与黄帝讨论医学、哲学,内容深刻,千古奇书。

  ○33箭括:箭括岭,在今县城东北四十里之北山,两峰对峙,中间相连,狭义岐山即指此。

  ○34两山:秦岭、千山余脉(亦泛称岐山山脉),俗称南山、北山。三水:渭河、雍河、横水河。

  ○35唐·温庭筠《武侯庙》。

  ○36明·何景明《五丈原怀古》。

  ○37西周京城在今岐山县东北京当乡一带,现有宫室宗庙遗址。

  ○38窟山:在县东北北山之上,海拔1561米。"窟山名刹,"为岐山旧八景之一,名胜颇多。

  ○39明·王九思《周邸治泉》。

  ○40卷阿:周公庙,其地形曲、凹,古称卷阿。

  ○41三王:太王、王季、文王;三公:周公、召公、太公(姜子牙);三圣:姜嫄、后稷、公刘。

  ○42宋·苏轼《谒周公庙》。

  ○43明·康海《周公庙古楸引》。

  ○44陕西汽车制造厂,简称陕汽;西北机器厂,简称西机;陕西第九棉纺织厂,简称九棉;渭河工具厂,简称渭工。

  ○45陕汽生产之载重汽车,陕九生产之帘子布,均是国内有名产品。

  ○46岐山臊子面,相传为周文王斩蛟龙剁肉熬汤所制,以使军民分食,其面条筋道、柔韧,有底菜、漂菜,红黄黑白绿诸色相映。

  ○47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为岐山臊子面九字歌诀。前三字是讲面条,中间三字讲汤,后三字是总体而言。

  ○48照壁背后:岐山面名牌甚多,以"照壁背后"最为有名。八亩沟:岐山擀面皮主要产地。

  ○491978年,岐山县国民生产总值为1.02亿元,2008年为69亿元,翻了6翻多。2008年工业总产值为1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077元。

  ○50八县:近年来岐山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食品工业先进县等。

  ○51三大战略:岐山县确定的"突破蔡家坡、打造凤鸣旅游文化名镇、促进东北片崛起"的发展战略。

  作者:孟 建 国

  1.在远古时期,鼓被尊奉为通天的神器,主要是作为祭祀的器具。在狩猎征战活动中,鼓都被广泛地应用。鼓作为乐器是从周代开始。周代有八音,鼓是群音的首领,古文献所谓“鼓琴瑟”,就是琴瑟开弹之前,先有鼓声作为引导。鼓的文化内涵博大而精深,雄壮的鼓声紧紧伴随着人类,远古的蛮荒一步步走向文明。
  2.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按《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很早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土作成的鼓。由于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上助威之用。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涿鹿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

大乘义章卷十七本解释声闻之名义有三,即:
(一)就得道之因缘而释,闻佛之声教而悟解得道,称为声闻。
(二)就所观之法门而释,如十地经论卷四说,我众生等,但有名故,说之为声,于声悟解,故称声闻。
(三)就化他之记说而释,如法华经卷二信解品载说,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故称声闻。
此三释中,前二者为小乘之声闻,第三则为菩萨,随义而称为声闻。 声闻原指佛陀在世时之诸弟子,后与缘觉、菩萨相对,而为二乘、三乘之一。即观四谛之理,修三十七道品,断见、思二惑而次第证得四沙门果,期入于‘灰身灭智’之无余涅盘者。声闻乘,乃专为声闻所说之教法。声闻藏,则为阐述其教说之经典。 于诸经论中,声闻之种类有二种、三种、四种、五种之别。据解深密经卷二无自性相品载,有:一向趣寂声闻、回向菩提声闻等二种声闻。入楞伽经卷四载,有:决定寂灭声闻、发菩提愿善根名善根声闻、化应化声闻等三种声闻。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三有:变化声闻、誓愿声闻、法性声闻等三种声闻。世亲之法华论卷下则将声闻分类为决定声闻、增上慢声闻、退菩提心声闻、应化声闻等四种。
另据法华文句卷四上所举,将声闻类分为五,称为五种声闻,即:
(一)决定声闻,谓久习小乘,积劫道熟而证得小果。
(二)退菩提声闻,谓此声闻本习大乘,积劫修道,然中间为厌生死,退大道心,取证小果。
(三)应化声闻,谓诸佛菩萨为度化前二种声闻,故内秘佛菩萨之行,外现声闻之形,以劝诱小乘,令入大乘。
(四)增上慢声闻,谓厌离生死,欣乐涅盘,修习小乘而以得少为满足,未得谓得,未证谓证。
(五)大乘声闻,谓以佛道之声,令一切闻者不住于化城(喻小乘涅盘),终归大乘实相之理。
以上所举,皆基于大乘教义所作之分类,然诸部阿含经典及发智论、六足论等诸论之中,则不持此等说法,彼所谓之声闻,仅指上述之趣寂声闻一种而已。此外,声闻一语,于阿含等原始圣典中,兼指出家与在家弟子;然至后世,则专指佛教教团确立后之出家修行僧。[杂阿含经卷三十一、长阿含经卷一、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七、卷八十、法华玄论卷一、卷四、卷七、大乘义章卷十七末、大乘法苑义林章卷二、法华文句卷一上]
补充
释迦牟尼佛祖刚刚悟道时在鹿野苑为阿若、陈如等五个伺从讲四谛的道理,声闻就是修四谛而觉悟的人,他们因通过听闻佛祖的音声而悟道,就称他们为声闻。后来把所有修四谛而觉悟的人都称作声闻。四谛指的是苦、集、灭、道四种真理。通过修声闻四谛可以获得声闻四果,依众生根性的不同,可以分别获得须陀洹(初果)、斯陀洹(二果)、阿那含(三果)、阿罗汉(四果),其中三果阿那含跳出了欲界生死,以后在色界或无色界往生,四果阿罗汉果位最高,跳出了六道轮回,逃脱了生死。



“闻”是什么意思?
答:“闻”的意思是:1. 听见 。2. 听见的事情,消息 。3. 出名,有名望。4. 名声 。5. 用鼻子嗅气味 。6. 听说:7.姓。闻,读音:【wén】相关词汇:新闻、闻达、闻名、听闻、见闻、琐闻、闻人、要闻、丑闻、珍闻、闻诊、闻、。闻讯。相关造句:1、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2、他不发表有关战争...

关于各种各样的‘‘闻’’
答:所以通过闻声和嗅气味的异常变化便可诊察疾病。 3、闻诊的历史沿革: ① 早在《内经》中就有记载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以五音、五声应五脏的理论。 ②《素问•脉要精微论》以声音、语言、呼吸等来判断疾病的过程中正邪盛衰状态。 ③东汉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也以病人语言、咳嗽、...

咬文嚼字:”新闻”的”闻”怎么念?
答:闻 wén,部首: 门 部首笔画: 3 总笔画: 9 闻 闻 wén 【动】(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同本义〖hear〗闻,知声也。——《说文》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闻人姓起源和来历 得姓始祖为少正卯百家姓第415位
答:闻人姓,中国复姓之一,因为非常罕见,所以生活中很多人未见过该姓的人,目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415位。闻人姓起源和来历主要有三,一是出自少正氏,得姓始祖为少正卯;二是出自春秋时期郑国闻邑,以居邑名称为氏;三是出自姬姓,以世称名号为氏。一、闻人姓起源和来历 1、出自少正氏 春秋末期,...

闻的解释
答:闻的解释是听见。听到的事;消息。名声。有名望的。用鼻子辨别气味。姓。1、读音 wén。2、组词 丑闻:通常指涉及不道德、违法或令人震惊的事件,这些事件往往会被广泛报道,对涉事者的声誉造成严重影响。丑闻通常涉及到公众人物的私生活或职业行为。传闻:没有经过证实的小道消息或民间传说。传闻往往是...

闻属于是形声字吗?
答:闻为形声字。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1、听见:闻诊。闻听。闻讯。博闻强记。闻过则喜。闻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2、听见的事情,消息:新闻。传闻。见闻。3、出名,有名望:闻人。闻达。4、名声:令闻(好名声)。丑闻。5、用鼻子嗅气味:你闻闻这是什么味儿?6、...

闻一闻的闻怎么写
答:[ wén ]我的收藏 部首:门 笔画:九 五行:水 音序:W 结构:上三包围 繁体:闻 五笔:UBD 笔顺详解 1 丶 点 2 丨 竖 3 ㇆横折钩 4 一 横 5 丨 竖 基础释义 1.听见:听而不~。耳~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新~。奇~。3.有名望的:~人。4.名声:令...

闻字的意思是什么
答:闻字的意思是什么:(1)(动)听见:~见。(2)(名)消息:新~。(3)(名)名声:艳~。(4)(名)知识;见闻:博学多~。(5)(动)用鼻子嗅:味道好~。闻的笔顺是点、竖、横折钩、横、竖、竖、横、横、横。闻字的笔顺图解共九画闻1点2竖3横折钩4横5竖6竖7横8横9横闻字的笔顺...

闻的四种意思
答:“闻”的意思有以下几种:1、听见:听而不闻。耳闻不如目见。2、听见的事情;消息:见闻、新闻、奇闻。3、有名望的:闻人。4、名声:令闻、秽闻。5、用鼻子嗅:你闻这是什么味儿?6、姓。相关组词:1、新闻:也叫消息,是指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台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2、...

闻名的闻指的是什么
答:闻:知道,明白,听到。闻在此词中为动词,是本义,听到的意思,除此外,“闻”的使用如下:1,动词:用心注意地听。组词如:闻达,闻讯,闻风而动,闻过则喜,闻鸡起舞,闻所未闻,见闻 ,声闻,听闻,耳闻目睹,充耳不闻,听而不闻。2, 名词:消息,音讯。组词如:见闻,丑闻,传闻,旧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