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ll et和lt模式的区别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04
EPOLL在ET模式下会被触发多次么

EPOLLLT——水平触发EPOLLET——边缘触发

epoll有EPOLLLT和EPOLLET两种触发模式,LT是默认的模式,ET是“高速”模式。LT模式下,只要这个fd还有数据可读,每次 epoll_wait都会返回它的事件,提醒用户程序去操作,而在ET(边缘触发)模式中,它只会提示一次,直到下次再有数据流入之前都不会再提示了,无 论fd中是否还有数据可读。所以在ET模式下,read一个fd的时候一定要把它的buffer读光,也就是说一直读到read的返回值小于请求值,或者 遇到EAGAIN错误。

但是,对于accept之类的连接请求就不行了。
根本原因我认为是连接是涉及网络双方的交互,比如三次的握手。这样即使epoll已经等待连接事件,但是不能保证能
接收到新连接。而recv等数据已经到本机的内核缓冲区了,剩下的都是本机数据的读取操作,是必然可以解决的。
终上所述,影响网络双方的操作都该注意是否使用非阻塞模式,在设置相应的套接字选项的时候尤其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EPOLL事件分发系统可以运转在两种模式下:Edge Triggered (ET)、Level Triggered (LT)。
LT是缺省的工作方式,并且同时支持block和no-blocksocket;在这种做法中,内核告诉你一个文件描述符是否就绪了,然后你可以对这个就绪的fd进行IO操作。如果你不作任何操作,内核还是会继续通知你的,所以,这种模式编程出错误可能性要小一点。传统的select/poll都是这种模型的代表。
ET是高速工作方式,只支持no-block socket。在这种模式下,当描述符从未就绪变为就绪时,内核通过epoll告诉你。然后它会假设你知道文件描述符已经就绪,并且不会再为那个文件描述符发送更多的就绪通知,直到你做了某些操作导致那个文件描述符不再为就绪状态了。但是请注意,如果一直不对这个fd作IO操作(从而导致它再次变成未就绪),内核不会发送更多的通知。
后面才是我想说的内容,既然ET模式是高速模式,那我们进行服务器开发是一定要使用的了,可是查遍文档,也没有找到ET模式的设置方法,到底如何设置和使 用呢?通过反复测试,终于搞明白“EPOLLET”就是ET模式的设置了,也许是我太笨所以才迷惑这么久了,以下就是将TCP套接字hSocket和 epoll关联起来的代码:
struct epoll_event struEvent;
struEvent.events = EPOLLIN | EPOLLOUT |EPOLLET;
struEvent.data.fd = hSocket;
epoll_ctl(m_hEpoll, EPOLL_CTL_ADD, hSocket, &struEvent);
如果将监听套接字m_hListenSocket和epoll关联起来,则代码如下:
struct epoll_event struEvent;
struEvent.events = EPOLLIN | EPOLLET;
struEvent.data.fd = m_hListenSocket;
epoll_ctl(m_hEpoll, EPOLL_CTL_ADD, m_hListenSocket, &struEvent);
如果想使用LT模式,直接把事件的赋值修改为以下即可,也许这就是缺省的意义吧。
struEvent.events = EPOLLIN | EPOLLOUT; //用户TCP套接字
struEvent.events = EPOLLIN; //监听TCP套接字
不过,通过我的测试确定,这两种模式的性能差距还是非常大的,最大可以达到10倍。100个连接的压力测试,其他环境都相同,LT模式CPU消耗99%、ET模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