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三重四德?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0
为了维持父权制家庭的稳定,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儒家礼教规范要求妇女的道德、行为及修养,是为「三从四德」。当中的「四德」是为「三从」而存在,日后更成为支配中国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 「三从」的定义 「三从」即包括「未嫁从父」、「既嫁从夫」、「父死从子」,当中的「从」包含听从、随从、服从、跟从等意思。遵从「三从」的妇女不能自专自主,必须遵父命、夫旨、子意行事,以做到为女孝、妻贤、母良。 「三从」的源流 「三从」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及为父服丧年限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从」从服丧制演化成人际间主宰服从的关系,与汉朝倡导的「三纲」呼应,将家庭中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延伸至「从父」、「从夫」的观念。 「三从」引申为既为人之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朝甲骨文中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周易》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如何「从父」? 「未嫁从父」是要求还未出嫁、住在父亲家中的闺女孝顺父母,听从父权的话,「不违父命」就是「事亲孝」。(按照孔子的解释,「亲」是指父母双亲,但又说「资于事父而孝母」。) 除了日常生活照顾周到,还要在父亲遇危难时挺身而出。如汉文帝时,缇萦说服文帝废除肉刑,使父亲免于罪,又如东汉曹娥为救落水的父亲而被淹死,终身婚姻大事要听从「父母之命」也是「从」和孝的表现。 「既嫁从夫」是要求出嫁为 *** 的妇女随从、服从、跟从丈夫。「从夫」始于女子出嫁时,迎娶仪式是「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从此始」,母亲叮嘱女儿不可违背丈夫的命令。 如何「从夫」? 跟从丈夫辈分﹕ 当女子出嫁至夫家,按照丈夫的辈分、名分得到亲属称谓(如子媳、婶、嫂等)。 顺从丈夫﹕ 妻妇视丈夫为「天」,有言「天命不可逃,夫命不可违」,必须顺从、敬重丈夫,夫倡妇随。如汉朝孟光对丈夫梁鸿「举案齐眉」。 侍奉公婆﹕ 妻妇还需代丈夫行孝,侍奉公婆日常生活,并为丈夫生儿育女。宋朝以来,「相夫教子」成为妇女最重要的职责。 忠贞不贰﹕ 妻妇须对丈夫忠贞不贰,保持贞操,丈夫死后不事二夫,甚至殉夫。春秋时期,息国国君夫人息夫人,丈夫被楚国俘获,楚王逼她为夫人,她以死相拒,成为史书表彰贞节的模范。历朝官方表彰贞节烈成为制度,导致一些妇女自残生命,甚至在丈夫将要病死和战死前,妻妾们提前殉节,表示对丈夫的忠诚。 儒家伦理中有「尊母孝母」的传统,母亲对儿子拥有相当的权力。同时,《礼记.郊特牲》又规定:「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这里的「从」就是「从其教令」,也就是凡事由父、夫、子做主之意。 如何「从子」? 对寡妇而言,「从子」就是「从夫」的延伸,她不但要守节不嫁,还要含辛茹苦抚养儿子,遵从作为一家之长的儿子,由儿子决定重大事情。 春秋时鲁国一位寡妇有九个儿子,某天她想回娘家探亲,根据「夫死从子」的礼规,需经儿子同意。当得到儿子的应许后,她又嘱咐九个儿媳看好门户,说自己晚上一定回来。结果她回家时天色尚早,就在门外等到晚上,被鲁国大夫看见,便表扬她守礼。孔子的婶母敬姜也是模范寡妇,事事依礼行事,丈夫、儿子前后死去,她上午哭丈夫,傍晚哭儿子,被孔子赞扬为「知礼」。 「四德」的定义 「四德」本是宫廷妇女必备的四种修养﹕「德」(德行)、「言」(言辞)、「容」(容貌)、「功」(技艺),包含传统「妇学」四项教育内容,故称为「四教」或「四行」。 「四德」的源流 「四德」初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女遵守的礼仪)和「妇职」(妇女担负的职责),当中较高职位的「九嫔」则教导妇学之法,如「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这种教育后来扩展至上层家庭,女孩十岁时于家中接受女师教育,教以「婉娩听从」(德、言、容、柔顺听话),织布制衣,学习有关祭祀工作(如缝纫、备酒浆等)。出嫁前由族长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完成培训后举行祭祀仪式,以成「妇顺」。「四德」后来推至对所有妇女的要求,郑玄则有此解释﹕「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橐。」后世更不断作出解释。 「妇德」是女教妇学中最重要的一项,郑玄所说的「贞顺」是「妇德」的核心。「贞」是坚守节操,守身如玉,对丈夫忠诚不贰;「顺」即是《礼记》所说的「婉娩听从」,对公婆、丈夫甚至对家族所有人谦恭有礼。 汉朝女教家班昭于《女戒》具体指出:「妇德不必才明绝异」(即指女子不必具备特异才能,这便是明朝流行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最初依据),做到「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即具备「妇德」,并十分注重妇女品行的修养。至清朝,以蓝鼎元《女学》为代表的女教书中,「妇德」标准更具体繁细,对妇女在不同情境、不同角色中,均有详细的规范: 各种情境或角色 「妇德」要求 身为妻妇 事夫、事公婆时恭顺柔和。 身为正妻 去除嫉妒之心,帮助丈夫置妾。 身为母亲 懂得教导子女。 身为继母 慈爱前子。 与家庭成员相处时 和小叔、小姑、妯娌等和睦相处。 家境贫寒时 安于贫穷。 家境富贵时 恭俭。 一般情况 具「重义」、「守节」、「复仇」等美德。 礼教对妇女言辞方面的规定,最初是出于害怕能言善辩的女子会颠覆国家,《诗经.大雅》曾骂褒姒「妇有长舌,唯厉之阶」(即长舌妇为亡国祸首)。然而言语也是一种必备的修养和技巧,郑玄认为「妇言」则指「辞令」,即指善于应对,说话得体。 汉朝女教家班昭认为「妇言」不必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只要说话时考虑言辞是否恰当,不恶言伤人,不抢话,不多言,不使人讨厌就行。大家族最恨妇女之间,以言辞挑拨离间,使家庭成员不和,故多嘴多舌、喋喋不休的妇女会受到惩罚,并构成「七出之条」之一﹕「多口舌」。 清.蓝鼎元《女学》认为﹕「妇言不贵多,而贵当(即恰当)」,各种场合需要用其恰如其分的言辞,如勉励丈夫、教训孩子、委婉劝谏、明志守礼、表现贤智等。由于在不同场合中,需运用恰当的言辞以达预期目的,故「妇言」又需要智慧和知识修养。 儒家对妇女的容貌修饰有特殊标准,孔子主张重德轻色,要丈夫对妻子「贤贤易色」,即主张重视妻妇的品德多于美色。妇女仪容须重质朴,去修饰,刻意修饰打扮等于引诱男子性情之欲,这近乎于「诲淫」。 郑玄认为「妇容」是「婉娩」,即是温顺柔和的神态表情。汉朝女教家班昭认为「妇容」不是指颜色美丽,而是日常生活中做到勤于洒扫、服饰整洁、按时沐浴、讲究卫生。 清.蓝鼎元对「妇容」的要求,则着重于不同场合的实用性﹕ 各种情境或场合 「妇容」要求 怀孕时 端庄。 居丧时 悲哀有节。 避乱时 镇定自若、不失容度,必要时须义无反顾死烈殉节。 侍奉公婆、丈夫时 柔顺恭敬。 「妇功」指妇女从事的工作。性别分工是男主外事,女主内事,所以「妇功」几千年的标准没有大变化,主要以维持生活衣食所需的采桑养蚕、织作、负责饮食烹饪等事;还要奉养公婆、丈夫,生养孩子,招待宾客,准备祭祀用品和协助祭祀等。 班昭认为「妇功」不必工巧过人,须专心纺织,不可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自古以来,巧媳妇都受赞誉,「懒」和「笨」的妇女会受到谴责和嘲弄。 清.蓝鼎元更将「妇功」分先后顺序及目的,认为﹕「妇功,先蚕织,次中馈;为奉养,为祭祀--各执其劳而终之以学问……」 事实上,妇女承担的「妇功」,不但能保证家庭得以延续,亦为历朝国家赋税收入的重要来源,古语有云﹕「一夫不耕天下为之饥,一妇不织天下为之寒」。班固于《汉书.食货志》指出妇女日夜工作,每月的工作量相当于四十五个工作日,比男子还要辛苦呢﹗
参考: chiculture//frame?id=/sweb1002
唔系三「重」四德ar 系 三「从」四德~~~ 由「三从」讲起 这句是 中国传统文化 对 妇女 的一些要求~~ 三从 = 「在家从父」 在家中的时候要遵从爸爸的指示 「出嫁从夫」嫁了给别人以后,要遵从丈夫的指示 「老来从子」 将来老了,要听从儿子的说话 四德 = 「四德」本是宫廷妇女必备的四种修养﹕「德」(德行)、「言」(言辞)、「容」(容貌)、「功」(技艺),包含传统「妇学」四项教育内容,故称为「四教」或「四行」。 (总括就是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 「妇德」是女教妇学中最重要的一项,郑玄所说的「贞顺」是「妇德」的核心。「贞」是坚守节操,守身如玉,对丈夫忠诚不贰;「顺」即是《礼记》所说的「婉娩听从」,对公婆、丈夫甚至对家族所有人谦恭有礼。 「妇言」则指「辞令」,即指善于应对,说话得体。 「妇容」是「婉娩」,即是温顺柔和的神态表情 「妇功」不必工巧过人,须专心纺织,不可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
参考: .chiculture/1002c04/1002c04
四德者,「妇德,妇言,妇容,妇工」,妇德,应指「三从」而言,大概终身奉行「三从」主义,才叫道济天下,德配古今;妇言,要能低声下气,委曲自己,求全老公,专讲些违心谎言以博取臭男人心花怒放。妇容,永远保持一张笑嘻嘻兼嘻嘻笑的温柔容颜,不能生气,不能哀愁,更不敢痛苦,倘臭男人失心疯痛揍一顿,不仅不可啼哭,更要作「甘之如饴」状。妇工,若织布焉,种田焉,锄草焉,灌溉焉,洗衣焉,凡臭男人不屑或不愿做的苦活都要会。 呜呼, 古代女性在「三从四德」枷锁下,没有经济能力,所以没有人格,没有人格,所以没有自我,没有自我,所以一切以男性为依归,当个古代男人真是威不可当, 舒服至极,那种男性独大的世界,真叫人神往。

新三从四德是哪些?
答:修身立德,是发掘、善用女性细腻、温婉的特质,面对工作时表现自信、面对生活呈现优雅、面对家庭展现美德。新三从四德提出者 据香港中通社报道,志在撑起香港“半边天”的女性打算用新“三从四德”取代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旧...

“三从四德”是指什么?
答:”九嫔是帝王的妃子,也是后宫的官职,主要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历代王朝多设有九嫔之制。郑玄对四德做出了解释:“妇德谓贞顺(品德),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仪态),妇功谓丝炱(手艺)。”后来,四德与三从连称...

"三从四德"是指什么?
答:可见,“四德”是为“三从”道德服务的。“四德”后来泛化为对所有妇女的要求。按照郑玄的解释是:“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橐。”后代一直不断在做出新的解释。三从四德 封建女子遵守的三种道德...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三从四德是哪三从,哪四德?
答:所谓的“四德”是指:德、言、容、功,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言语;其次是相貌;最后是治家之道。出自《周礼 天官 内宰》古时候为妇女设立的道德标准。男性选择妻子的标准。三从四德是中国...

什么是三从四德?
答: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

七七之条,三从四德,都是些什么?
答:三从四德是古代为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稳定社会及家庭关系,提高了人们的素质修养。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女的品德、辞令、仪态、女红)。 按男女内外有别位置和...

三从四德的意思是什么含义
答:三从四德的意思和含义是: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束缚、压迫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根据内外有别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规范要求。三从是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妇德、妇言...

三从四德指的是什么?
答:三从指女子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意思是说女孩子在未出嫁之前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

三从四德三岗五常指的是什么?
答: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用于约束妇女的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三从”与“四德”的合称。根据“内外有别(即男外女内的社会分工)”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的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进行规范要求。“三从”指...

男人的三从四德是什么?
答:男人的“三从四德”是由胡适先生总结出来的,具体如下:三从是:1、太太出门要跟从。2、太太命令要服从。3、太太说错话要盲从。四德是:1、太太化妆要等得。2、太太生日要记得。3、太太打骂要忍得。4、太太花钱要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