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秋后定送车金″的故事?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3
金圣叹的传说讲的是什么故事?

金圣叹一生批了很多书,是位很有名的人物。
一天,他到西湖灵隐寺去见老方丈,要批佛经。老方丈说:“佛经是不能批的。”后来,他又向老方丈要佛经看一看,老方丈不给他看。为这事他俩争吵起来,一直争论到半夜。老方丈说:“我出个上联,你对得上,就让你看佛经;对不上,佛经你就别看了。”金圣叹一想:对对子,那不是锅底下掏窝窝,手到擒来,有什么难处,就点头答应了。老和尚当场出个上联:半夜二更半。
你别说还真把金圣叹难住了,左思右想怎么也对不上。只好离开了灵隐寺。
后来,金圣叹因抗粮哭庙一案,被判了个杀头的罪。临刑的那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他猛不丁地想起了灵隐寺对对子的事,同时也想出了对句。他自言自语地说:“我金圣叹临死之前,总算对上了老方丈出的那个上联,在文字上不欠什么账啦。”说完,就在狱中写了下面的对句:中秋八月中。
他拜托狱卒将他的下联送交灵隐寺老方丈。老方丈收到金圣叹的对句一看,连声称赞:“对得好!对得好!只是这人狂妄自大,不和一般人交往,这大概是他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吧!”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主题,在不同的主题下,往往容易诞生不同的人物。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思考自己一生活着的意义,或者思索究竟要怎么样活着,才算是一种比较完美的方式,可是思来想去,有人发现在面对现实的时候,他只能低头认输,而有的人,却愿意为了自己最初所想,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也要坚持与命运抗争。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就曾出现过这样一个幽默才子,他能够公然在科举考试的试卷上边写起段子,即使自己即将死去,他依旧能够笑着面对人生,人头落地之时,竟然发现他道出好疼二字,你以为他仅仅是为了写段子,却不曾想实际上他付出多少努力在为一代人的命运做斗争。
金圣叹是清朝初期的一个十分厉害的文人,他一生有过很多作品,尤其是对前人作品的注释和批注,更是金圣叹的一个伟大举动,他对《水浒传》以及《西厢记》等原本被人认为是比较通俗低端的文学作品的解读,促使这些作品与高雅逐渐挂钩,并且引起后人重视,最终奠定了这些优秀作品的地位。


可以说要是没有金圣叹的不屈精神,不断去对一些经典的东西解读,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解读,那么可能很多与那个时代主旋律格格不入的经典作品,都可能会就此陨落。毕竟清朝时期,封建思想还是比较根深蒂固,并且很多封建思想发展达到封建王朝之最,对于很多自由的东西和先进思想,都是不太愿意接受的,甚至刻意去摧毁一些先辈留下的经典,故步自封。
正是鉴于这样的社会环境,金圣叹的出现才更加显得难得可贵,他想要试图去保护那些原本有价值的东西,可是时代主旋律不允许,在自己与经典之间,金圣叹选择放弃自己的安逸生活,一辈子与命运抗争,与时代抗争,这是一种足够难得的精神。


清朝时期的科举考试,实际上就是一个历史发展中十分有问题的考试,原本的科举考试选拔人才还是十分效果显著,到了清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一些文化和时代的理解错误,从而很害怕人们自由的思想,想要麻木众人,因此科举考试越来越形式化和教条化,对读书人而言,不是一种进步,反而是一种倒退的事情。
虽然即使这样,依旧有很多人为了能够当官发财,纷纷加入科举考试行列,并且义无反顾成为教条化主义的坚定支持者,倘若一个时代真的失去理智,失去文人的信仰,或者是完全没有了一些自由,那么这个时代很容易会出现自我麻痹的局面,自我感觉良好,实际上却脆弱不堪。


金圣叹为了坚持自己的主见,也希望社会上有更多人能够明白这些道理,就不断参加科举考试,可是每次他都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而是为了写段子,比如有一次科举考试的题目是《如此则安之动心否乎》,金圣叹仔细一想,开始自己精彩表演,大笔一挥写下“
黄金万两、有美一人,夫子动心乎?

写完后自问自答,第二行连续写了39个动字来回答夫子是否动心,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夫子有云“
四十不动心
”,既然是四十才不动心,那么在四十岁之前的39年,不就是面对金钱美女一样会动心么?


金圣叹的自问自答,看似十分风趣幽默,可是确实回答很切实际,引人深思,只是在那个时代,人们不需要他这样善于思考的人,需要的是统治者说什么,你就做什么那样的人。鉴于此,金圣叹的下场可想而知,他连续4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写段子,不出意料一次也没有被考官看中,不仅不看中,还将其当作反面教材用以警告世人,千万不能像金圣叹学习。
也许金圣叹的初衷就是希望有人看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因为只要有人看到,就会有人反思,那他所做的一切也就变得有意义了。考官越是批评针对金圣叹,知道金圣叹的人就会越多,考官以为胜利的是自己,实际上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输给金圣叹,这何尝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呢?


任何一个时代都容纳不了这种过分清醒又不安于现状的人,因为这种人的存在,很可能会吸引更多人加入其中,一旦加入的人多了,对于这个时代发展而言,就是有阻碍的,尤其是对于封建王朝的统治,更加有百害而无一利。
金圣叹注定与那个时代格格不入,他的行动也就注定会引来杀身之祸,果不其然,顺治十八年,金圣叹陷入“哭庙案”,被捕入狱,即将斩首,在那种绝望的环境中,他似乎早已经明白自己人生结局,所以写下一封遗书,希望狱卒能够将其传到自己儿子手中。


狱卒对金圣叹有所耳闻,并且有崇拜之情,也就答应金圣叹送信给他儿子,好奇心促使狱卒打开信件,只见上边赫然写着“
字付大儿看,盐菜与黄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传,我死无憾矣
”,狱卒看后不禁觉得有些好笑,最后临死之时,居然考虑的是吃东西。
可是我想金圣叹的儿子断然是能够看懂父亲意思的,金圣叹的短短几个字,何尝不是将人之一生的意义讲得十分透彻呢?只要不断调整自己,你就会发现新的世界,哪怕是吃东西都一样,你改变一下搭配,都可能有不一样的味道,人生倘若能够这样不断调整,那不是就会充满乐趣么?


此外,吃饭不就是人一生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么,虽然人之将死,金圣叹希望自己儿子明白人生意义,切莫过分悲哀,好好吃饭,好好活下去,才是最主要的事情。也许这是金圣叹想要告诉自己儿子的意思,也是想要告诉当时天下人的意思吧。
信件送到儿子手上,金圣叹的心愿完成,等到刑场了却他生命的时候,刽子手手起刀落,金圣叹随即人头落地,只是在人头抛落的瞬间,金圣叹耳朵里掉出两个纸团,有人打开一看,一边写着“好”,另一边是“疼”,好疼两字,金圣叹想自己说出口,奈何人头掉落太快,没有来得及,他只能以这种方式向世人传达,确实好疼,因为他疼的除了感官上的疼,还有那些麻木不仁之人对自己伤害的疼,呜呼哀哉,处于江湖深处,纵使终其一生,也只能落得一个好疼的下场。


金圣叹就是这样一个幽默才子,他试图用自己一生去改变那个时代,保护他的梦想与信仰,同时希望唤醒更多的人能够成为他一样清醒且有信仰的人,所以他走了很多极端路线,在科举考试试卷上写段子挑战权威,在人头落地瞬间还要说出好疼两字,虽然当时他没有彻底改变别人,可是在人们心中,他已经改变了世界和自己命运。


也许人生就是如此,一辈子的价值往往就在别人不经意之间,你的信仰有时候只是对于自己而言显得十分珍贵,对于很多漠视的旁人而言,他们只会关心自己是否吃好,根本不愿意操心明天会怎样,有时候越是清醒的人,就活得越累,因为太多担心与责任在自己身上,压得自己根本喘不过气,然而又没人理解,你只能负重前行!

古时候有个人叫金圣叹,这个人很有学问,是当代的文学家,少时很有才气。金圣叹自年少时就批注过很多的名著。如《水浒传》,《红楼梦》,《西厢记》。曾对《三国演义》一书亦有过批解,这个人特别的戏剧性。特别能进入到角色里,揣摩人物的心理。
一个春天,金圣叹专心致志地批注《三国演义》人物。当他翻到“关云长千里走单骑”一节时,心想,关云长是在保护皇嫂啊,还走了那么远,一千里啊,形影不离,到了夜间还拿刀守护在皇嫂门外。虽说他是一条重义气的汉子,然而他也是人,不是神,应该也有七情六欲,哪能没有半点非分之想呢?怎么能没有一点越轨行为?想着想着,说道:“这里面难免有未被点破的隐私!”
金圣叹说完话,拿起笔正要批解时,就听见金属撞击的声音。金圣叹觉着声音来自室内,于是看了看四周,没有什么异常,当他再次落笔的时候,刚才的声音又响起来了,他循声看过去,只见墙上的那张《关云长夜读春秋图》好像抖动,仔细一看,那叮当的声音正是因刀上的铁环抖动而发出的。
金圣叹看了看,心中感到奇怪,于时朝着关羽的画像说:“不知道圣帝有何事相求于我?”关羽说关某一生忠义贤良,死后封了神,希望金圣叹不要用贬词劣词相加于身,这关乎着一生英名。金圣叹想了想,问关圣帝能给他什么好处。关圣帝答应他如果金圣叹高抬手,秋后会以车金相谢。并向金圣叹承诺如果秋后他得不到车金,可以拆了他的庙宇。从此金圣叹再也不批《三国演义》了。
金圣叹看了看,心中感到奇怪,于时朝着关羽的画像说:“不知道圣帝有何事相求于我?”关羽说关某一生忠义贤良,死后封了神,希望金圣叹不要用贬词劣词相加于身,这关乎着一生英名。金圣叹想了想,问关圣帝能给他什么好处。关圣帝答应他如果金圣叹高抬手,秋后会以车金相谢。并向金圣叹承诺如果秋后他得不到车金,可以拆了他的庙宇。从此金圣叹再也不批《三国演义》了。

金圣叹是什么意思啊?
答:金圣叹,原名金应敞,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和教育家,其作品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和思想性。所谓“金圣叹”,实为其笔名。他取名“圣叹”,一方面表示愿以圣贤之心、善良之情书写那个动荡的年代,另一方面则希...

金圣叹名词解释
答:金圣叹(1608-1661),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名喟,字贯伯,号圣叹。苏州吴县人,或称吴门才子。一、生平背景 金圣叹生于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卒...

金圣叹是个什么样的人?金圣叹生平简介
答:看来,这金圣叹是明末清初的一大奇才,真正有名气的文人,当他深知触犯了大清法律,被定罪杀头,妻儿也要被遣送发配到东北地区那个叫宁古塔的地方为奴时,这个倔强的金圣叹感慨地自问:砍头是人生最痛苦的事,籍没是人世最悲...

一生放荡不羁爱自由写书评出名顺治帝亲自他都拒不入仕,他是谁呢...
答:他叫金圣叹,这个名字是在明朝灭亡以后,他自己给自己改的,因为敬仰孔子的弟子曾点不肯入仕向往自由的精神,孔子也赞叹曾点的精神,所以取圣叹。听着有点像韩国人的名字,挺韩范的。 从这个名字可以看出金圣叹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本性,一个才...

《绝命词·金圣叹》原文与赏析
答:这首《绝命词》,是金圣叹于遇害前在狱中写的。清初,吴县知县任维初搜括民财,盗卖库粮,县人怨恨,儒用宾、金人瑞(圣叹)等集合孔庙行哭,遭到冤杀。金圣叹批书,独具只眼,颇有见解, 自然也有的不足为信,未可一...

金圣叹最著名的作品
答:《水浒传》和《西厢记》。金圣叹不仅仅是一个忠贞爱国的书生,同时也是一个在文学方面有着很深造诣的学者,是当时最出色的文学评论家,最经典的当属《水浒传》和《西厢记》两部长篇小说作品,金圣叹水浒在当时更是成为一段...

金圣叹为什么被斩首?
答:金圣叹遇害的真正原因是: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亏空常平仓的漕粮,激起苏州士人愤怒。三月初,金圣叹与一百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

金圣叹为何被杀?金圣叹是怎么死的?
答:这就是明末清初一代批评家金圣叹最后的归宿,他用调侃的口气面对死亡,到死都不改其玩世不恭、桀骜不驯的态度。金圣叹是一个怎样的人?金圣叹(1608~1661)今江苏苏州人,小时候家贫,但人很聪明,有过目不忘之才,18岁...

金圣叹为什么被杀?
答:金圣叹遇害的真正原因是: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百姓,亏空常平仓的漕粮,激起苏州士人愤怒。三月初,金圣叹与一百多个士人到孔庙聚集,悼念顺治帝驾崩,借机发泄积愤,到衙门给江苏巡抚朱国...

金圣叹的一生简介
答:金圣叹生于1608年3月3日,幼年生活优裕,后父母早逝,家道中落。他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善诗,因岁试作文怪诞而被黜革,后应科试。改称金人瑞考第一,但绝意仕进,以读书著述为乐。评注不少古典,奇才也。墓葬在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