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刺史和太守分别是几品官?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2
汉朝时期的太守和刺史是什么官位

1、【太守】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古代各王朝地方行政单位时有变更,因此地方官的叫法也各异。比如郡守和刺史是地方行政长官,但在性质上又有所不同。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这两个职官的区别。


秦统一全国后,推行郡县制,各郡县长官也有了统一的正式名称:郡的长官叫郡守或郡太守。县则有大小县之分,凡万户以上的县,其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县则称县长。在郡县官以下,设有郡丞、县丞作为其重要的辅佐,设有郡尉、县尉管理武备、治安。在京师咸阳附近的直属行政区叫内史,其长官也叫内史。
汉代郡的长官沿秦制称为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郡太守俸禄为两千石,所以,习惯上称郡太守叫“二千石”,而且流传于后世,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可以见到。县和道、邑的长官则根据地位的高下分别称为令或长,其下辅佐之官也与秦代大致一样。


汉代地方政区除县以外,还有皇室、贵族的封国,或与郡同级,或于县同级,汉景帝之后,一律由中央派“相”去管理,各位“相”事实上就是地方行政区的行政长官。正如《汉书·百官公卿表》所说:“令相治民如太守。”
刺史部是汉代由监察区演变而成的高级行政区,其长官称为刺史,汉成帝时改称牧,东汉恢复刺史之称,东汉末年又改称牧,各州之牧都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以后就发展为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与混战。
《三国演义》开头部分的那一大批军阀混战,基本上是历史写真,如刘备是徐州牧,刘表是荆州牧,刘璋是益州牧,吕布是兖州牧,袁绍是冀州牧,董卓是并州牧。后来刘备占领四川,在正式称帝前,仍然自称益州牧。不过,在京师所在的直属区,西汉和东汉都不设刺史,而设司隶校尉。所以直属区也称为司隶校尉部,与其他刺史部一样。


司隶校尉是外出督郡县,入京纠百官,权力很大。东汉光武帝临朝,特召司隶校尉与尚书令、御史中丞三人可以专席而坐,故官场中称之为“三独坐”。大军阀袁绍曾任过司隶校尉,曹操在“挟天子以令诸侯”时,也让自己担任了司隶校尉。还有,桓帝时反对宦官专权的名流,被誉为“天下楷模”的李膺,也担任过司隶校尉。
魏晋南北朝时期,同汉代一样基本仍是州、郡、县三级政区,其长官也仍然是州刺史、郡太守、县令。例如书法家王凝之任过江州刺史,《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曾任过宣称郡太守,《齐民要术》的作者贾思勰任过高阳郡太守,著名的山水私人谢灵运任过永嘉郡太守,大诗人陶渊明任过彭泽县令。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方官制有以下几个突出的新特点:
1,所有县级政区一律称县,不再存在国、道、邑。
2,中央直属地区长官仍然称尹,如魏、西晋、北魏都洛阳,称河南尹;东晋、南朝都建康,称丹阳尹;北周、隋都长安,称京兆尹,但中央直属区各州长官称州牧,以别于其他各地州的州刺史。
3,由于这段时期的州愈变愈小,愈变愈多,而又经常要作战,所以不得不在州以上设置一些更高一级的军政合一的管理机构,一种由军人作刺史并加上“使持节都督某某等州诸军事”、“持节监某某州诸军事”、“假节督某州诸军事”等头衔。这类头衔当时很常见,其间还有等级的区分。“节”在汉代时帝王权力的一种象征,出征出使,往往有持节之制。


此外还有各种“将军”称号。这些刺史称为“领兵刺史”,往往可以节制诸州,所以一般人均以都督称之,掌握一个地区的军政大权,可以开设官府,设置僚属,其所辖诸州也就成为一个军区或一个辖诸州的特别行政区。

汉代没有实行九品中正制,汉朝州牧,刺史为州(刺史部)级别的。太守为郡级别的。

1、汉代没有实行九品中正制,官职的大小是看秩俸的多少。太守秩俸一千石。刺史孝武帝时秩俸为六百石。到了成帝时更为牧,秩俸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又再次更名为刺史,秩俸复为六百石。

2、太守为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历代沿袭不变。

3、刺史制度为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刺史制度为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刺史制度在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地方官化。刺史制度的每次变化有其特定的、具体的原因,而且有根本原因。

扩展资料:

1、太守为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原本称之为“郡守”。刺史原本为由中央委派到地方的监察官员,后来到东汉末年演变为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于“郡”的所辖范围逐步缩小,后来至隋代废除了太守这一官职,统称州刺史,简称“刺史”。至此,刺史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的称呼。

2、汉代刺史制度为对秦代监御史制度的继承。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以后,建立了一套地方监察制度——监御史制度。在地方上,“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监,亦称“监公”,或称监御史、监郡御史、郡监等。监御史的地位可以和郡守、郡尉并称,其主要职责为“掌监郡”,即负责监察郡守等人的行政事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刺史



汉代没有实行九品中正制,官职的大小是看秩俸的多少。

太守秩俸一千石

刺史孝武帝时秩俸是六百石。到了成帝时更为牧,秩俸二千石。建武十八年,又再次更名为刺史,秩俸复为六百石。

上面的说法都不准确。刺史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级别都比太守低。

刺史一职在汉代经历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它由汉武帝设立。它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监察职能,不掌行政权,品级较低。而太守是行政官员,双方没有统属关系。只是到了东汉后期,刺史才逐步增加了行政权和军权,演变为具有郡以上一级地方行政区划。

在《汉书 百官公卿表第七上》中就有这方面的记载

:“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汉省,丞相遣史分刺州,不常置。武帝元封五年初
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成帝绥和元年更名牧,秩二千
石。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刺史,元寿二年复为牧。

郡守,秦官,掌治其郡,秩二千石。有丞,边郡又有长史,掌兵马,秩皆六
百石。景帝中二年更名太守。”

从他们的俸禄就可以看出品级的高低。

汉代没有实行九品中正制
汉朝州牧,刺史是州(刺史部)级别的。
太守是郡级别的。
打比方荆州有荆州牧或荆州刺史,荆州下面有几个郡,江夏郡,武陵郡,长沙郡等,就有江夏太守,武陵太守,长沙太守。
刺史好比现在省长,太守就是市长

太守相当于一个省长是个三品,刺史相当于检察院长是四品

太守属于是几品官?
答:太守属于是四品官。太守又称郡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理地方郡一级的行政区之地方行政官。战国时就开始设置郡守。当时列国在边境冲突地区设立郡的建制,作为综合行使军政权力的特别政区,长官称守,郡守,治水...

一品、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都是什么官
答:2.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参谋、掌书记等。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明清改州为府,称...

刺史是几品官?
答:继之,分中国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1 0 人魔荣 采纳率:100% 擅长: 暂未定制 其他回答 唐朝刺史是有固定品级的,每个州的刺史是几品官,就按照这个等级来分。这个等级的划分是...

唐朝刺史一般几品?
答:唐朝刺史等级为从三品下到从五品下之间。刺史虽然都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但是级别却有所不同,唐朝的州分为按照辖区人口的数量分为3等,分别是上州,中州,下州,上州的刺史级别高于中州的刺史级别,中州的刺史级别高于下...

宋朝太守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
答:太守 = 知州 = 知府 = 地级市市长(但是知州级别稍低于知府),都是管五六个县,几十万人的水平,官职四品,俸禄二千石。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的最高行政长官,除治民、进贤、...

太守和刺史有什么区别?
答:太守乃一郡之守,执掌一郡,秩两千石。刺史乃监察官,监督一个州内的所有郡太守,但在州内没有官衙,每年回京向皇帝报告,秩六百石。后来刺史设置治所,执掌一州之军政,改称州牧。

唐朝官职一品到九品都有什么官名?分别掌管什么?
答:州(郡):刺史(太守);别驾、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六曹: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县:县令;县丞、主簿;县尉、录事、佐史。乡:耆老;五里一乡 里:里正;五保一里 村:村正;一自然村为一...

北宋时官职所分的几品是什么意思?怎么分,什么官几品列清楚。
答:(各一人) (府尹)开封尹 正三品掌府之事宋于首都、陪都及特要之地称“府” (少尹)开封少尹从六品 (判官) (推官)开封府均从六品 州(判某州事) (刺史)从五品掌州之治宋不设“太守”,“刺史”乃虚衔。 判某州事 (权知...

刺使是几品官职?
答:刺史:汉代官名。汉武帝在位时将全国设为十三部(州),各置刺史,以六条察问郡县,原官降低为郡守,后职权渐重。到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居郡守之上,掌一州军政大权。后废置无常。东汉灵帝时,为镇压农民起义,再...

太守大还是刺史大
答:炀帝改州为郡,改刺史为太守。又设司隶台,掌巡察,有刺史十四人,为司隶大夫属员,正六品,任巡察各地之职,其地位品秩,均与汉武帝时的部刺史相同,旋罢。唐代改郡为州,改太守为刺史。至玄宗时,复州为郡,复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