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对善因善报,恶因恶报怎么看?举例说明

供稿:hz-xin.com     日期:2024-05-11
这就是佛教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佛家讲究因果报应,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可是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却并不是这样,常常是好人潦倒窘迫,坏人逍遥舒坦。为什么会这样呢?
发出这样疑问的人,是因为你忘记了还有六道轮回这回事。中国的大多数佛教信众,并没有把六道轮回当回事,很难理解涅槃的境界。反倒是藏区的人们,六道轮回的理论深入人心。
《三世因果经》里说:“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后世果,今生做者是。”好人为什么多灾多难?因为他们前世作孽太多,现在的不顺是前世造成的。但是好人现在所做的善事,还是有意义的,会在后世得到福报。坏人为什么过得很好?那是因为他们前世积德行善了,但是他们今生的恶行,会在来生遭到报应。
按照这种说法,我们这辈子哪怕再苦再累,只要多做好事,不做坏事,也就是“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来生就会得到福报,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还有后两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只是要用一辈子来等待报应的到来。
但是如果严守缘起论,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那所有的一切都是注定的,人就不会再有自由意志,那将是一件多么无奈和可怕的事!
佛陀时代并不会想到这一点,毕竟那时的知识水平有限,与现代人无法相比。这就留下了一个隐患,倘若用严谨的逻辑分析,就会发现佛法的这个漏洞。
后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想到要修补这个漏洞。《大般涅槃经》里就打上了这个补丁,里面借助佛陀说出了一套理论:业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定业,一种是不定业。说白了就是,你种下的前因有可能导致确定的结果,也有可能导致不确定的结果,这样自由意志便有了存在的空间。
还有,人也分成有智慧的人和愚蠢的人两种。前者即使做了很重的恶业,也能得到较轻的果报。后者就算做了很轻的恶业,也会受到很重的果报智慧愚蠢经书中还举了一个例子:鸳掘摩罗是古印度一个有名的大恶人,做尽了伤天害理的勾当,后来受点化,做了佛陀的弟子,证得阿罗汉果位,修成了罗汉。这简直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典范。按照佛陀的理论,鸳掘摩罗有慧根,所以才会重业轻报。
借佛陀之口,还特别指出:正是因为业力具有不确定性,这才使佛法修行成为有意义的事情。从这里面我们看到了“顿悟”的影子。

业力之说并非李某所说,他若能说的出来,也不至于造成今天的局面,外道邪师罢了。

“业”,梵语karman,音译作羯磨,是“行为”(个人)、“行动”(社会)、“运动”(自然界)或“造作”的意思。它包括各种行为、所作、行动、作用、意志等身心活动,或单由意志所引生的身心生活。佛教把我们身体、语言、思想的行为、造作,称为身业、口业、意业,合称为三业。

由身口意所造的业,可以决定人生的苦乐祸福。因为业既然是一种行为,这个行为无论善恶,都会产生一种力量,驱使我们去造作新的行为,新的行为又会产生新的力量。如此行为生力量,力量又生行为,展转相生,就形成了循环式的业力推动圈。而这些善恶业力,平时就像种子般埋藏在我们的第八识——阿赖耶识中,一旦种子遇缘,便起现行,起了现行,自然果报分明。因恶业而受罪者,称为罪业,罪业报生三恶趣;因善业而得福者,称为福业,福业报生人天。这就好像一个人犯了重罪,就得入监狱受刑罚,想不去都不行;做了善事功德,就会获得善名美誉,即使想推辞都推不掉。业力就是有“不愿生,强迫生;不愿死,强迫死”的力量,不但到人间来受生是行为业力的影响,就是到了业缘终了要死的时候,即使不想死,也由不得自己。这种行为的业力,维系了三世生命,在无限的时空里生生循环不息,于是便产生了三世因果的“轮回”说,而这个轮回的主宰者,便是我们所造的业力。所以佛教主张:人的祸福是由自身业力所造,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这个“自业自得”的业报思想,便成为佛教重要的基本理论与特质。


贰.业的性质与种类

一般而言,业分为身、口、意等三业。内心想要去做某件事的意志,就称为“意业”,又称“思业”;把内心的意志表现在身体的行动与言语上,称为“身业”与“口业”,二者又称为“思已业”,也就是已付诸行动者。由此身、口、意所造的业,可以决定人生的苦乐祸福。

一、善业、恶业和无记业

身、口、意所造的业,并非全是恶业,因此若依性质分,业有善业、恶业、无记
业三种。

善业:凡合乎人间道德,合乎大众利益的,都称为善业。譬如身行放生、布施、净行;口说诚实语、柔软语、赞叹语;意起不净观、慈悲观、因缘观等。

恶业:凡是损人利己,或损人不利己的行为,都称为恶业。譬如身行杀生、偷盗、邪淫;口说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意起贪欲、瞋恚、邪见等。

无记业:不能记为善或恶,即非善非恶,如无意识的动作等。

众生若造善恶之业,其后必招感相应的苦乐果报,因为有业因,必然招感业果。但是非善非恶的无记业,则无招果的力用。

二、表业和无表业

部派佛教的一切有部又分业为表业和无表业,认为身业和语业中,能表现在外,并示予他人的,称为表业;无法示予他人的,则称无表业。意业则不分表与无表。大乘佛教则认为意业于内心有其表示,所以也是表业。

三、引业和满业

引业:又称总报业。就是牵引我们在四生六道轮转的业力,故称引业。这种隐而不显的力量,在生死轮回中起伏,横遍三际虚空,无所不在,是三世累劫以来的强胜业力。

满业:又称别报业。就是圆满有情的众同分,而令各人诸根形量等殊别的善恶业。例如:同样转生为人,在人当中,却有身体强弱、寿命长短、贤愚不肖、贫富贵贱等差异,此种差异的产生,是由于各人所造的业力不同所致。譬如布施者得富贵报,杀生者得短命报,这种令各人完成圆满一生的业报,就称为满业。

四、共业和不共业

共业:众生共通的业因,能招感自他共同受用的山河、大地等器世界,这是依报的业,称为共业。又譬如天灾、地震等,大家共同感受到的灾难,就是众人的业报所招感,此称为共业。

共业中又分共中共的业、共中不共的业。譬如山河日月、风霜雨露,人人同沾共沐,有相同的感受,就是共中共的业。又如一车的人同遭车祸,有的人大难不死,有的人血肉模糊,这就是共中不共的业。

不共业:个人的业因,能招感个人受用的五根等正报的业。也就是有别于群众共业的个人业力,称为不共业。譬如每个人的待人接物、喜怒哀乐会有所不同,此即不共业。

不共业中也有不共中的共业和不共中的不共业。譬如同一家人,不免忧戚与共,祸福同享,彼此有共业的关系,这就是不共中的共业。相反的,两个陌生人,对于彼此的喜怒哀乐,很难感同身受,缺乏共鸣,这就是不共中的不共业。

五、定业与不定业

定业:就是善、恶之业所招感的果报,其受果、受时俱定,也就是不但决定了怎么报,连报应来临的时间也已决定,任凭山移水转都无法改变,这就叫做定业。俗语说:“阎王叫人三更死,不敢留人到五更。”这就是所谓的“定业不可转”。

不定业:就是善、恶之业所招感的果报,其受果、受时俱不定,因为时候和因缘未到,不管做了多少善事、恶事,报应来临的方式和时间还不一定,暂时不受报,所谓“积善以遗子孙,其福必昌;积恶以贻家人,其祸必危。”这就叫做不定业。

六、四业

四业是指四种不同的业果报应,根据业的善与不善分,有黑黑业、白白业、黑白业和不黑不白业。

黑黑业:恶业名黑,恶业招感苦果(恶报),因果皆黑,所以叫做“黑黑业”。

白白业:善业名白,善业招感乐果(善报),因果皆白,所以叫做“白白业”。

黑白业:善恶交参的业,招感白黑间杂的果,所以叫做“黑白业”。

不黑不白业:这是解脱善恶诸业的无漏业。永断烦恼的无漏业,其性质已超越相对性的黑白,不招果报,所以叫做“不黑不白业”。


参.业报先后的规则

“作如是因,感如是果。”因果业报的关系虽然极其复杂,却是有条不紊,毫厘不差的。但是,有的人不明白因果业报的道理,只见到世上有“行善的好人,不得好死,或是受苦报;作恶的坏人,却过着富裕逍遥的生活”,因此便认为没有因果业力的存在。其实,业依照受业的时间分,有顺现受业、顺次受业、顺后受业等三时业:

顺现受业:现生造业,现生就受果报。

顺次受业:现生造业,次生受果报。

顺后受业:现生造业,二生或多生后受果报。

譬若植物有一年生,有二年生,也有多年生。有的春天播种,秋天收成;有的今年播种,明年收成;有的今年播种,须待三、五年后方能收成。

业报之所以有现生成熟、来生成熟、后生成熟等不同的差异,其原因有二:

因的力量有迟早:譬如一粒瓜种和一粒桃种同时下种,瓜种当年即可生长结果,而桃种须待三、四年后方能结果。

缘的力量有强弱:譬如相同的二粒豆种,一粒种在空气流通,阳光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的地方;一粒种在潮湿阴暗,土壤贫瘠的角落里,结果二粒豆种发芽成长的速度一定不一样。因为诸缘具足,成长自然早些;助缘不够,自然业果成熟较慢。

因此,好人今生所以受苦报,是因为过去所种的恶因今已缘熟,须先受苦报;而今生虽然行善做好事,但是因为善因薄弱,善缘未熟,所以须等待来生后世再受善报。恶人做恶,反得好报的道理亦然。

由此我们可以获得因果业报的两个要点:

因果不会消灭。除非不造因,否则善恶种子永留八识田中,等待缘起而现行,产生作用。

善恶不相抵销。已种恶因,分受其报,不能以做好事来抵销应得的恶报。但是多做善事,多聚善缘,可以使恶报由重转轻;或善缘增多,善力加强,令善果速疾成熟,使恶缘力量逐渐减弱。譬如一杯表示恶因的盐水,如果多添加善因的淡水,就可以冲淡恶果的咸味。

此外,决定业报的先后,尚可分为随重的业报、随习惯的业报、随忆念的业报三种:

随重的业报:就所造的善恶业中,何者为重,何者先报。

随习惯的业报:就各人日常的习惯而受报。譬如修净土宗的人,须一心称念“阿弥陀佛”,目的就是要养成习惯,一旦临命终时,一声佛号就能与佛感应道交,而得往生极乐净土。

随忆念的业报:由忆念决定去向。譬如有人出门,茫然地来到十字路口,东西南北,不知去向何方,此时突然忆起西街有一位朋友,就朝西方走了。人在临命终时,亦有随忆念而受业报感应的。


肆.业报的原理与启示

佛教讲“诸行无常”,世间万法既是无常,必然不是常住不变的,何以唯独业力能三世相续,轮回不已呢?据佛经所载,佛陀曾将“业”比喻为“如种”、“如习”。

业力如种:譬如一粒黄豆,经由种子、发芽、成长、开花、结果的过程,最后又有种子保留下来。经过一段时期后,开花结果的黄豆虽然凋谢、枯萎了,但保留下来的种子,一旦遇缘,又会发芽、抽枝、开花而结果。众生业力的感果,也是这种现象。

业力如习:譬如一个装过香水的瓶子,虽然香水用罄,但是瓶子里仍留有香水味在。透过这种“习气”说,可知业力确实有感果的功能。

从以上的种种说明,可得如下三项业力论:

业力不失,通于三世。

作如是因,感如是果。

自作业因,自受果报。

这是说,众生在生死海里流转,生命不断,就是靠“业”。业有如念珠的线,线把念珠一颗一颗贯穿起来,不会散失;业维系着我们三世的生命,从过去到现在,从现在到未来,生生世世,永无休止的在六道里轮回不已。所以,虽然我们的色身有生灭,但是真正的生命是不死的,就如茶杯,不小心把茶杯打坏了,无法复原,但是茶水流到桌子上,流到地毯里,用抹布抹,用拖把拖,茶水在抹布、拖把、地毯里,它不会减少。由于业如茶水,是会流转再生的,所以说“业力不失,通于三世”。尤其业有善有恶,善恶果报,均由自己承担,并非有神仙、上帝可以赏赐福祸,也没有阎罗、鬼王司掌惩罚。在这个教义下,我们得到几个原则性的道埋:

业力是自己创造,不由神力。

世间上的善善恶恶、好好坏坏,都是由我们自己所造作,没有神明能为我们安排,甚至连神通也抵不过业力,因为在世间上的各种力量当中,业的力量最大。因此,自己所造的业,一定要自己去受报。

业报是机会均等,绝无特殊。

在业报的定义下,大家受报的机会均等,不管达官显贵,或是贩夫走卒,做了善事就有善报,做了恶事就有恶报,绝无特权可言。

业是前途光明,希望无穷。

业,告诉我们,不论做了多少好事,不必自以为了不起,因为福德因缘如银行的存款,再多也有用完的时候,因此,要不断地积善行慈;相对的,纵使犯下滔天罪恶,负债累累,只要改过迁善,“随缘消旧业,切莫造新殃”,债务终有偿清的一天。所以,业的定律告诉我们,自己的前途操纵在自己的手里,它让我们的人生充满光明,希望无穷。

业是善恶因果,决定有报。

因果通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未来果,今生做者是”。了解“善恶因果,决定有报”的三世因果观,可以让我们舍恶行善,趋乐避苦,乃至今生受到苦果,也不致怨天尤人,而能心存还债观念,甘心受苦,进而扭转恶缘为善缘。

尤其,从三世因果观中,知道业道众生,生生世世轮回,互为眷属。有了这层体认,必能激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心。如此,不但今生能得圆满自在的人生,来世更能感生善趣。因此,能够清楚的认识因果业报,必能把握业力而谋求自己的幸福。


其实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谁说出来的,而是自己做出来的,善恶一念之间,但是所做所为都种下善恶的种子,等待时机程序,因缘和合而触发。

广超法师“中观”讲座三 善有乐报 恶有苦报
广超法师讲*黄亚瑞整理

观业品第十七
释广超法师说,业,在梵文叫[KARMA],如用音译叫[羯磨]。
业是指什么呢?做事情叫做业,比如工业,商业。在佛教我们做的种种事情叫做业,而当我们在做的时候我们叫做造业,当那个业让我们感受到果报的时候,我们叫做业报。但是在我们造业时而还未受报时,有一股力量推行着,我们叫做业力。
广超法师说,观业品的重点是在谈业力。很多部派佛教都是向他的追随者讲业力因果怎样作用,而佛教讲的因果轮回就是在讲业力。
根据佛法来说,业可分为善业与恶业,也可分为身、口、意三业。但广超法师说,一般佛教徒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是非常的错误,经典里面没有这样说。反而是说:[善有乐报,恶有苦报],我们认为业有善恶之分是我们的心念在影响,但业的善恶并不因你的起心动念而叫善恶,业的果报本身并没有善恶。比如说人有两颗眼睛,苍蝇有三颗眼睛,这是受报业,它本身并没有善恶。因此,广超法师说,所有的果报是没有善恶,而只有苦和乐的感受,和不苦不乐的感受,即苦报、乐报和不苦不乐果报。那业的善恶的是以什么来分别呢?不是以我们的心念的善恶来分别,而是以果报的乐和苦来分别。即我们造了一些业而使我们得快乐的果报,那种业我们叫做善业,相反的我们造了一些业而使我们得到苦的果报就叫恶业。广超法师提醒大家说之前他讲[因果]时,说果报还未出现之时,它的因不确定,同样的果报还未出来时,它的业也不能确定。但是有些业的力量很厉害,他一定会发生了,我们就可确定。广超法师举例说:[树上的苹果一定会掉在地上]这句话是不确定的,但「树上的苹果终归会离开那颗树」确是对的,意思是告诉你看到果的时候,你才能说它的因是什么,而你不能看到某件事时说它将来的是某件事情的因,这是佛所说的无常。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虽有善恶,但却不一定会造我们的业是苦是乐。广超法师再举一个猫和兔的例子。他说猫和兔是一对好朋友,有一次猫偷来一只鱼请兔子吃,兔子吃了鱼一定死,为什么呢?因为兔子的肠胃受不了,所以兔子就死掉。因此说虽有善的心,却有愚痴的行为和看法,就造成苦的果报,这是为什么说善有善报是错的。
再来,广超法师又指出我们另一个对业力因果的普遍错误的概念,即认为佛法中的[诸法因缘生],以为造业的人是我造,跟别人无关,这绝对错误的。因为[造业]是很多因缘造成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我们的心念,及跟其它助缘。并不是一个人能造的,须要和其它的人配合,在佛法上称为共业和不共业等。比如说我们出生在地球,以因果来说,出生在地球即是我的业,但绝不是我一个人而是很多人合力造成的共业。但虽然大家造了共同的业,我们仍然还是不同的地方,因为彼此还有它不同的业。
同样的虽然我们有共同的心来造业,但结果有时候会不一样,因为每个人的助缘不一样。这即所谓的共业与不共业。 造业之中还有[引业]和[满业]。什么是引业呢?即是有些业会在我们在生死轮回之中,产生转世投胎的效用,即是[引业],而有些业却是没有这种作用,它是在我们人生中增添一些果报,给我们这一生更圆满,即是[满业]。有些人认为不管我们造了什么业都是带我们生死轮回,这是错的,广超法师说,比如抽烟,不管我们认为抽烟是好,是坏,它不影响我们的生死轮回,但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要认清,是引业带我们生死轮回,而且有引业会使我们生死轮回好几次。即有些业造了一次我们会受到多次的果报,而有些却要造了很多次,才受到一次的果报,所以有的业是累积性的。业的受报时也有差别,有今生做今生报,今生做下生报,今生做某生受报,或今生做未知那一生受报。业受报也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造业和受报是不一样的性质。比如说杀人这个引业,照理来说应该是被别人杀,但据佛法来说不是,而是堕入地狱,这个引业在佛法来说叫异熟业,而且在不同时候这果报才成熟。有一些业却是相续性的,前后有类似性的受报,这个叫做等流报,比方说煮饭,从煮米成饭的过程中不停的在转变,最后就成饭,另外有一些业是突变的,完全不一样的性质。所以业有很多的性质。
但中观对业的讨论是有很多人认为业有自性见而产生很多的误解。其中一个是认为有一个人在无量劫造业而轮回到今生来受报,就是认为我前世造业而今生来受报,即有一个[我]从前世到今生,这从中观来说是不正确的,因为执着有一个[我],执着有造业这件事,执着有[我]轮回到今天是外道的思想,而佛教的思想是没有「我」在轮回,但不是没有轮回,即无我的轮回。佛陀都告诉我们[无我]了,那有[我]在轮回呢?中观进一步的告诉我们事实上没有造业的人,也没有受报的人,不过是一段的业力因果而已,这是中观所要破的[自性见]。所以真正佛法讲的业力因果轮回是没有作者,没有受者,也没有我在轮回,这是正确的业力的见解。
之前我们有说过部派佛教的祖师大德们要对他的信徒解说这个业力的问题时就遇到一个难题,即造的因消失了,后来果报生起了,那中间那一阶段是什么东西在维持着呢,我们都说业力,业是什么东西?很多人说业保留在那边,因缘到了它就生出果来。这是错的,于广超法师说,如果说业力保留在那边的话,是谁在留它啊,若没有人留它的话,那它怎会留下来。
讨论业力的实况是很重要的,广超法师说,从中我们才了解到为何我们的身心会流转到今天,同时弄清楚我们的业力轮回怎样来,这样我们才能正确的修行。

楼主,首先,佛教的因果观不是简单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是你种下一个种子后结合其他条件会结出什么样的果。

一个因,由于不同的其他条件,果可能是不同的;一个行为可以既为前因的果也是后果的因。

另外,佛教的善恶有很多种不同的层次和分类;我个人认为,在凡夫的境界里,一个因在正常的条件下导致你期待的结果为善,反之为恶;在解脱道的要求呢,必须以解脱为因地方为善,求取其他任何果报都为恶;在解脱境界,则无善恶分别而长行善事,对果报不取不舍。

佛家不是讲究因果报应吗?为什么有的人做了不少善事,他的子孙后代并不兴旺,而有的人做了许多坏事,却家族兴盛?这因果报应对吗?”



《因果明镜论》:
第一节 谁是创造者
静观我们赖以生存的大宇宙,无数的星球、无数的山川湖海、无数的飞潜动植都在应着自己的节拍持续不断地律动,昼夜在更替、四季在变迁、日月在运转、生命在繁衍……是谁,在主宰宇宙中的万物,推动万有诸法不息地运转?

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每个家都有悲欢离合,每一种事业都有兴衰成败,每一颗心灵都有喜怒哀乐,有情世界好似一个舞台,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着错综复杂、瞬息万变的戏剧,这幕后的操纵者是谁呢?

再看看此刻周遭呈现的森罗万象,一片树叶、一朵花、一声话语、一个表情……竟然没有相同的两个事物,即使是孪生的姊妹也都有彼此各异的天赋、性情和命运,是哪个高明的画家在描绘着这景象万千而又丝毫不混杂的宇宙图卷呢?

关于这宇宙情器万法的作者,古今中外的人们一直都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如古印度的外道六师,对世界,或说是无因而生,或说是由大自在天所造,或说为地、水、火、风所成,如今科学之唯物思想,则说世界为基本粒子的组合或为能量场的变现,总之各申其说,言之凿凿,但都如盲人摸象,仅执一端,不见真相。

两千五百多年前,古印度诞生了一位觉者释迦牟尼,为了寻求宇宙人生的真谛,舍王位而出家,遍寻名师,六年苦行,终于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豁然开悟。在成道的中夜分,佛陀开发了清净、广阔的天眼,现量见到了全宇宙各各不同的生命如何消亡又如何新生,每个生命如何依他自己所造的善业恶业,恰如其分地获得各自的安乐和痛苦。佛陀彻见了宇宙的因果律!

从此之后,佛陀把这个业感缘起的真理带到了人间,向人类传播真理的法音:
业创造一切,有如艺术家;
业组成一切,有如舞蹈家。
世间业所生,以业绘苦乐;
诸缘聚生业,以业受苦乐。

任何众生都不能违背因果,佛也一样!如头痛三天,三月马麦...

在生活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真的有道理吗?
答:人在做,天在看,这是一句很多的老年人,都喜欢挂在嘴边的话,这的确是人生真谛,你也别真的不信。因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所遇到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前有因后有...

佛教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这句话怎么理解?
答:“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说的是因缘果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先不说各种现实报应,善人行善,心安即是善报, 恶人为恶,理不得心不安是恶报。”能量守恒定律“大家有学过吧,...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什么意思
答:【发 音】 shàn yǒu shàn bào,è yǒu è bào 【出 处】 《缨络经·有行无行品》:"又问目连:'何者是行报耶?'目连白佛言:'随其缘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示 例】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明...

你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吗?
答:不过,大家不要忘了,这句话的完整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所谓出来混,欠别人的,迟早都要还。只是要等到合适的时机而已。那些见义勇为的人虽然没有得到被救人的理解,却一直受社会的高度关注,很多...

你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吗?
答:药罐啊: 一向崇尚佛学中所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最后才发现,与其等天意来执行善恶有报不如让自己有能力做到有恩报恩有仇报仇!靠神明靠天意?遥遥无期!豆豆祥瑞1: 医院有的是得很多病的人,不能都是报应吧。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是真的吗
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好像看到的大多是相反的例子,但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例子在现实世界中应验的例子同样是不胜枚举。作为人来讲,我们应该思考的是,你到底应该是从善还是从恶呢?人性本来就是善的(对这一说法当然也有...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个因果报应的观点为什么没有正确揭示事物间的因...
答:“善有善报 恶有恶报”是对佛家哲学思想中因果规律的通俗解释。佛家哲学思想认为宇宙是在按照自身的规律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每个人出于一定的动机做一定的事情就会产生相应的结果、得到相应的果报。社会、大自然就象...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道因果轮回,到底存不存在?中国爱人说一句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古人用这句哲理的话,来劝导世人,要多行善事,少做好事,以获得更多的福报。中国的儒、释、道三教,...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答:今世造恶,死后生到天堂去是由于他今世的恶还没有成熟,但他前世善因先成熟了,先成熟则先受报。造恶的人前世的善先熟了,由这个善因生到天上。这一复杂的格局,我们凡夫看不清楚,就会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答:果法的成熟不但要有因,更需要众缘的和合。很多人提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认为这就是佛教的因果观,种了善因就一定会得到善果,造了恶因就必定受到恶报。实际上,善恶业因是否能成熟为现行果,这是不决定的,...